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習安般念靜坐 打開窒息生命的一扇窗
2013/05/10 12:44:47瀏覽2521|回應1|推薦83

圖片來源 EMPTY TRAVELLER(來自已故師兄曉峰UDN BLOG)

「沉澱的泥水」之比喻

「禪修直解中譯」南傳佛法觀點,與「西藏生死書」藏傳佛法觀點,不約而同以「沉澱的泥水」,形容比喻「禪坐」對心性之影響。「禪修直解中譯」有言:『我們的心有如一杯泥水,你令那杯泥水安置不動越久,就有較多的泥漿沉澱下來,而水也會越來越清澈。同樣,如果你能保持默然不動,專心致志地留意著你的禪修對象,你的心就會安定下來,並開始體驗到禪修之樂。』(註一)。「西藏生死書」亦稱:『我常常把禪坐中的心比喻為一罐泥水:人們愈不理會或攪亂它,雜質就愈會沉澱到罐底,水的自然明淨本性也就會呈顯出來。心的本性也是如此。』「西藏生死書」更直言指出,『學習禪坐,是你這輩子所能給自己最大的禮物』(註二)。

四十年前的往事

先提二段四十年前的往事。

自有記憶以來,常為緊張情緒所苦。印象極深刻的情緒失控,發生在四十年前幼稚園大班。事發當時我五、六歲,幼稚園早上班改成下午班的第一天。應大人要求必須跟鄰居同班小女生一同上學。鄰居小女生不知何故,已過上課時間仍未現身,一等再等,乃未現身,我急得跳腳,真的是急得跳來跳去,胡言亂語,說鄰居小孩怎麼比蟑螂還慢(?),蟑螂還會飛(??),一直問大人,鄰居怎麼這麼慢。平日上幼稚園一向是一大早就到園中之「好寶寶」,熟料一轉到下午班,首度破天荒因為等人而無故遲到。五、六歲大的小孩,情緒急躁失控,不學而能。如此緊張、急躁、焦慮、混亂的個性,自幼稚園帶到小學,中學,以及接下來的日日月月,歲歲年年。如骨附蛆,如影隨形。無時不刻,無所不在。

兩年後尚有另一段情緒失控之記憶。話說小二老師某天出一道史無前例的回家功課-「看圖說故事」。我還記得老師名叫「江惠美」。江老師下課前有簡略提示「司馬光打破水缸」的四格「看圖說故事」要怎麼寫。但重點是此一「開放式」題目在課堂上並未傳授、演練過。下課後我急得四處跟同學討論,眾人皆不得要領。我急得直跳腳。一直拖到就寢時分,敝兄姐一同參與「看圖說故事」,試圖解圍。但此類開放式問題本無固定答案,聽到兄姐的答案跟江老師所言頗有出入,於是又一次急得跳來跳去,大哭大叫。印象最深刻的是急得扯破身上的睡衣。而家母拿針線,縫著我穿在身上斷裂衣袖的光景。事隔近四十年,歷歷在目。

這個情緒急躁的小男生,走進我的年少歲月,走進青年,步入中年,一直活在我生命裡四十多年。信上帝、信耶穌,沒能改變這個小男生一絲一毫。真的,一點長進都沒有。若曾在教會說過因為信耶穌而變得更好,百分之百是討他人歡心,便於維繫友誼;或另有其他目的。而今思之,誠愚不可及也。

然而凡事總有一體兩面,利弊得失之處。從好方面來看,緊張焦慮性格點燃無限動力。我反應敏捷,思想敏銳。國小一年級老師評語「聰明伶俐」, 一語中的。長大在外商企業做事,同事則公認我做事積極smart。談笑間寫就一篇英文報告或會議紀錄,台灣同事無不嘖嘖稱奇。我想來母公司荷蘭人英文程度亦不過如此。即便在紐西蘭國外職場討生活,同事、老闆亦以驚訝於我的辦事速度,曾以「Wizard」、「Magician」形容我辦事快捷,一手設計出之系統程式有如變魔術,實有神鬼莫測之能。然而內心飽受緊張焦慮之苦無人知,另一半亦因此波及,受害不少。

在一個剎那裡不能有兩個心同時生起

高中時代在書上看到穩定情緒之法-「注意力集中在丹田」。限於資質悟性,多年來一直無法參透何謂「注意力集中在丹田」。在新訓中心當兵時曾聽聞連長簡略傳授呼吸吐納之法,依法為之仍不得要領。武俠小說倒是經常看到「意守丹田」。說的應是同一回事。「意守丹田」多年來摸不著頭緒,意外的卻自「安般念」熟悉「意守人中」,找到降低焦慮之妙法。『根據《阿毗達摩藏》,在一個剎那裡不能有兩個心同時生起』(註三)。持續專注於呼吸,我自然忘卻腦海中緊張念頭。一般均認為深呼吸可以降低焦慮。但我很懷疑深呼吸是否真的有效。一面深呼吸,一面腦中胡思亂想,意念紛飛。有效沒效可想而知。

四念處安般念靜坐

修習四念處安般念靜坐,感受到一己對失控的情緒有「回穩」的能力,此一體會千金難買。我自己亦曾體會到長時間慢跑,腦中釋出腦非因,亦有平靜情緒之功效;但不如覺知呼吸,可即時隨時產生功效,不限時間地點,「持續性」穩住情緒。最初的體悟發生在辦公室思考問題,心思忙碌,昏天暗地。在倒茶水或上廁所途中,只是瞬間將覺知移轉到呼吸,就在覺知第一口呼吸的同時,宛如自憋氣良久的游泳池底,浮上水面,重新呼吸到空氣一般。又好比在長時間待在密閉空間,呼吸急促,殆欲斃然。一旦注意力移轉到人中上方之呼吸,頓時意念清淨。宛如密室窗戶乍開,探頭出窗外,呼吸到一口新鮮空氣般暢快。

自我訓練

在本地社區圖書館借到對岸譯作「自我訓練-改變焦慮和抑鬱的習慣」(註四)。原作者是美籍心理醫師Joseph J. Luciani。該書重點如書名所示,你自己就是自己最佳教練。改善吾人的不良思考習慣所導致之「焦慮和抑鬱」,只能靠自己。不是靠心理醫師,不是靠藥物,當然更加不是靠上帝。書中特別提到若思考模式不變,藥物只治標不治本。在還未接觸佛法之前,改變或改善一己之心念或思考模式,對我而言就如同登陸火星一般遙不可及,不切實際。該書中亦提及「交替呼吸法」以移轉對焦慮抑鬱之注意力。後學以為此法跟安般安之覺知呼吸極其相似。

後學自行看書、聽MP3學習「帕奧尊者」一系之安般念修法。並無獲得任何師父傳授。其實長年定居紐西蘭威靈頓這小地方,也找不到懂中文之法師或禪師。帕奧禪師南傳佛學博大精深,後學實難窺其堂奧。自「正念之道」一書,得聞安般念修法,赫然警覺後學其實只習得極淺薄之皮毛,亦因此加緊禪修。帕奧禪林一系亦有其他帕奧禪師以外之門人傳法,其中「道澄尊者」之開示對後學很是相應。特別道澄尊者在開示中有大量之Q&A,獲益匪淺。最初在網路上搜尋道澄尊者之開示,幾乎全部都是大陸對岸之資料。不意最後竟在高雄的「淨心文教基金會」找到最完整之語音開示。遠在美國的家兄曾在二年前推薦此道場給後學,但後學一直無緣接觸「淨心文教基金會」,如今幾乎已忘卻此道場。豈知事隔兩年後,再次意外接觸「淨心文教基金會」,如獲至寶,讓後學受益良多。實乃功德無量。

自學佛以來,屢屢出現不可思議之巧合,推動鼓勵後學往學佛正道前進。對於佛學之疑惑也均能一一克服,欣然接受,歡喜受持。不似昔日接觸外道,疑竇叢生,但迫於人情壓力,信得「心不甘情不願」。想來今日是善業成熟之故。

【參考資料】

(註一)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 By H. Gunaratana Mahathera 禪修直解中譯 德寶法師著 梁國雄居士譯

(註二)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 By Sogyal Rinpoche 西藏生死書 索甲仁波切著 譯者:鄭振煌 2011年新版

(註三)正念之道 帕奧禪師

(註四)Self-coaching the powerful program to bea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y Joseph J. Luciani, Ph.D 自我訓練-改變焦慮和抑鬱的習慣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gyle&aid=7605911

 回應文章

星洲寄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山中的和尚
2013/06/15 18:49

這位大德真令人讚歎,出離心超強,又能用簡單的三言兩語把佛法講清楚,不妨一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oCgGtXED0I

陳凱爾(argyle) 於 2013-06-24 08:17 回覆:
感謝師兄分享。美國大和尚講解生老病死苦、輪迴之苦。不論樂受或苦受或不苦不樂受,只要有感受皆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