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国首颗软件定义卫星“天智一号”将于下半年发射--2015年8月 till 进行在轨试验验证 sputnix
2018/04/08 06:13:36瀏覽34|回應2|推薦0

中国首颗软件定义卫星“天智一号”将于下半年发射 【编辑:罗攀】
资料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中新社发 郝伟 摄
  
中新社北京4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软件定义卫星技术联盟秘书长赵军锁7日受访透露,中国第一颗软件定义卫星“天智一号”目前研制进展顺利,预计今年下半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发射升空。
  主题为“软件定义卫星,智能引领天”的“2018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当天在北京开幕,赵军锁会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由中科院软件所牵头的“天智一号”软件定义卫星项目,于2015年8月开始预研,2017年获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正式立项启动,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承担卫星研制、测试,今年下半年卫星发射后将进行在轨试验验证。
  以天基智能命名的“天智一号”是一颗以软件为主的卫星,主要载荷为能耗低、计算能力强的小型云计算平台,来执行空中应用程序,其载荷还包括搭载有经过加固的4部国产智能手机。与传统卫星面向单一任务定制开发、自成封闭体系不同,“天智一号”侧重于提供集成通用软件的平台化解决方案,开发适合不同卫星平台的航天软件,并推出“航天应用商店”,以丰富空间生态应用,让用户有更多选择。
  赵军锁指出,相比较而言,“天智一号”卫星具有三大特色优势,

一是智能程度高,卫星所获大部分数据处理均可在轨完成,根据需要下传地面;

二是卫星为开放型系统,所有人都可以为卫星开发软件,并可根据一定流程将开发的软件上注卫星,开展在轨试验;

三是卫星的实时状态,所有人都可以通过手机利用“追星APP”访问查询,并指挥卫星在轨实时执行“太空自拍”等空间任务。
  他还透露,中科院软件所及软件定义卫星技术联盟现已着手规划“天智二号”“天智三号”卫星研发,并已启动“天智二号”卫星的论证工作。“我们的目标不在于研制发射多少颗卫星,而是要像手机的安卓系统一样,基于软件定义、提供卫星通用软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最终建设一个应用广泛的天基智能系统sputnix。”

--expect to see the result...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trak&aid=111444787

 回應文章

蝙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24 08:09
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发布“灵鹊”计划 远期规划达378颗卫星 【编辑:李欢】
  首届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4月23日在哈尔滨举行。图为零重力实验室董事长兰利东在论坛上发布“灵鹊”遥感星座计划,该计划远期规划增加卫星数量至378颗。 钟欣 摄
 中新网哈尔滨4月23日电 (郭朝晖)首届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23日在哈尔滨举行,中国一家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在此间提出“半天覆盖地球”的计划,即“灵鹊”遥感星座计划。
  “灵鹊”星座初期计划由132颗6U立方星构成,光学分辨率优于4米,分别运行在500千米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SSO)与低地球轨道(LEO)上。星座部署完成后,将形成覆盖全球的高时间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实现12小时全球覆盖,并对重点区域实现30分钟重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星座远期规划增加卫星数量至378颗,届时将实现对热点区域10分钟重访的准实时观测效果,使所获得数据更好用、更易用,满足各类遥感数据服务需求。
  “灵鹊”星座由华讯方舟集团、北京零重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零重力实验室”)和火箭军工程大学联合设计及研制生产。每颗卫星均为6U立方体结构,重约8公斤,配备RGB全彩空间相机。与一般立方星发射入轨后几乎无法调整轨道的情况不同,零重力实验室为卫星配置了全自主的先进电推和星间通信设备,卫星可在轨实行姿态、轨道机动和星间数据传输,这使得卫星具备较高的机动和协同工作能力。
蝙蝠(amtrak) 於 2018-04-24 08:09 回覆:

零重力实验室总经理张北说,为规避传统卫星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同时解决国内星座计划庞大而产能明显不足的短板,零重力实验室将与华讯方舟集团联合布局,联合生产,计划在深圳建设国内领先的立方星生产制造基地,初步设计实现年产50套立方星及组件的产能。
  “‘灵鹊’星座的试验星(双星)计划年内发射,第一批业务卫星在未来两年左右可实现‘一箭十星’发射,未来两至三年将完成星座一期组网。”张北说,后续将由华讯方舟集团负责主要投资及整体运营。在发射服务方面,除选择成熟的商业火箭如“长征十一号”外,他们尝试与多家民营火箭公司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介绍,与国际同类星座系统美国行星实验室(Planet Labs)的“鸽群”星座的均布式飞行相比,“灵鹊”星座设计了以5颗卫星为一个星簇的编队飞行模式,能够在对地球某一点观测时完成宽幅拼接成像、立体成像等多种成像模式,从而形成更丰富的数据产品类型。

--very good.


蝙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08 07:39
“2018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开幕 专家热议智能航天  责任编辑:【罗攀】
  中新社北京4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主题为“软件定义卫星,智能引领航天”的“2018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7日在北京开幕。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地球空间信息专家李德仁在论坛上作题为《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的主旨报告说,无所不在的空天地传感器将产生前所未有的时空大数据,需要建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也需要建立基于云计算的星地协同的对地观测脑。
  他认为,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是人工智能、脑认知和对地观测技术在大数据时代集成与融合的必然发展,将推动软件定义卫星和天地云计算的跨越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杨小牛作主旨报告时指出,“软件星”概念的在中国提出已十多年,也先后得到国家相关研究计划的支持,但“软件星”多功能星座优化设计、安全可靠的快速软件上载技术、智能化综合信息处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
他表示,有理由相信,“软件星”在未来综合一体化、智能化空间信息系统建设中将发挥应有作用。
“2018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两天会期中,除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和分论坛报告外,还推出“软件定义卫星与智能航天”与“软件定义卫星与商业航天”两场圆桌对话,探讨发展天基智能的必要性和制约天基智能发展的瓶颈、发展软件定义卫星的必要性、传统卫星如何向智能卫星演化等关键技术问题,以及软件定义卫星的产业运作模式、商业航天产业生态环境建设、商业航天的发展趋势等话题。
据了解,相对于传统卫星,软件定义卫星可通过软件最大化、硬件最小化,有助于降低卫星的研发成本、缩短其研发周期。软件易于迭代和复用,通过更改、优化软件即可满足多种多样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随着星上应用软件的日益丰富,则将大幅提高卫星的智能化程度,推动传统卫星向智能卫星演化。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多个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商业航天企业的专家学者当天代表相聚雁栖湖畔,共商中国软件定义卫星及智能航天发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