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析中華文化基因 儒墨道法名雜釋zt
2015/11/06 05:28:19瀏覽289|回應0|推薦0
原文鏈接:http://tieba.baidu.com/p/3708144351?see_lz=1&pn=1

不得不承認,春秋戰國是華夏文明在思想上最璀璨的時代。
這個時代爆發的思想體系,數不勝數。
所謂三教九流,諸子百家。
沒有一個不是成熟到誇張的體係啊。
儒道名法雜兵陰陽縱橫。
在後世都有傳承與發展。
唯獨與儒家並稱顯學的墨家斷了根。

第一章,從墨家開聊

墨家。
吧友們大多陌生而熟悉。
從武俠小說,從電腦遊戲中可以看到這個曾經輝煌到爆炸的學術流派。
而作為墨家理論指導思想的墨經,只傳下來了五十三卷,據說原版有八十六卷。
記憶中的墨家,要么是武俠,要么是巧匠,還有算數家,原始物理理論。等等
看似一本科普讀物,可在科技爆炸至今天的時代。
這些東西除了寄託浪漫,還有意義麼?
那麼,為什麼今天,樓主要嗎墨家放在第一章說呢?

武,技,算,理。
這些在當時可能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水平。
如果把這種探索當做道來繼承發展。或許也可以由術近道。
然而,墨家自漢斷絕。
這些小術並沒有達到量變為道的程度。
難道,與儒家並稱,並在長時間壓制儒家的世之顯學,只是“術”而已?
我們從殘缺的墨經與墨家人物的歷史記載中尋尋
那個只屬於墨家的
“道”

先看墨家的理論基礎
兼愛
非攻
尚賢
尚同
非命
天志
非樂
明鬼
非儒
節用
節葬


十一條,逐個往下說。
就是一本成熟哲學體系。
這個超出了我的能力範疇。
但我們知道,
真相只有一個。
真理從來都很簡單。
越精煉越經典。
我試圖,總結一下那個墨家追求的唯一真理。


我的總結如下
對個體卓越的無止境的追求!


墨字的解釋如下
世人皆清而獨墨
以墨繩準己。
解釋一下就是。
象墨一樣在潔白的世界中脫穎而出。
用直線一般的律條來要求自己


著子裡。
學術理論暫且不談。
只說個人作為與魅力以及本人成就。
墨子一檔。
其餘子一檔。
墨子的個人修為,再華夏幾千年文明中都鮮有匹敵。
無怪以墨家為題材的小說與遊戲數不勝數。


墨家的頭號信條是
兼愛。
平等的愛終生。
這個說起來簡單。
三歲小孩都可以說。
可要以個體之力兼愛世人。
這個人需要的能力才華恐怕要拉開世界一個檔!
如墨子本人的止楚攻宋。


丫集說客,軍事家,科技工作者,領袖與一身。
而且每一項都秒當世最高水平! ! !


然而,墨家並不是一個強調個人英雄主義的學術流派。
尚同與尚賢是這個流派里關於組織與架構的理論基礎


尚同的意思就是,大家推舉上位者。組織領袖的合法性來自組織內部的推舉。
尚賢的意思就是,組織內部提拔任用當以個人能力為準繩


現在看來。
這不就是民主加共和麼?
這可是三千年前的組織體係啊! ! !


這個牛逼大發了! !
這麼牛逼的體制加這麼牛逼的人。
怎麼就再歷史中消逝了? ? ?
慢慢會說到的。


節用,與節葬。
這是墨家以墨繩準己的戒律條件。
如果你覺得現代宗教的戒律就是剝奪人性。
墨家弟子的戒律,會嚴苛到你哭! ! ! !
在墨家,上到鉅子,下到門徒。
不作不餐,不極不息! ! !
就是說,今天一天,如果沒有勞動,沒有創造價值。
沒有資格吃飯! ! ! ! !
沒有到筋疲力盡。
不可以休息! ! !
死掉了,
挖個坑裸葬! ! ! !


墨家弟子就是在這樣嚴苛到殘酷的條件下鍛煉這自己的技能與靈魂! ! !
是每一個人! ! !
不論你是戰士,技工,農夫,理事。還是鉅子! ! ! !
所以
武術高手,技能大神,理論專家,管理達人
數不勝數。 ! ! !


哪非命呢?
就是否定命運!
在這種嚴酷的修行之下。
墨門弟子的確有向命運叫板的資本。
第二任鉅子,禽滑離。就是後來的慎子
在追隨墨子的十五年裡,沒有吃過一頓飽飯!沒有睡過一個混論教!
雙手磨得如同犁耙,皮膚皴的好像黑炭!
硬是從一屆農夫做到墨家鉅子!
N位帝師! ! !
在戰國策裡的光輝記載,甚至超過雙頭他的老師,墨子!


那墨家是不是一個否定客觀現實只強調主管意識的流派呢?
不是。
墨家理論裡同樣有對客觀現實認可與追尋的成分。
天志與明鬼。
墨家相信,天有志,人不可違天道。天道酬勤,天道鼓勵人們勞動,鼓勵人們創造。天道否定一切驕奢淫逸。
墨家也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向鬼神祭祀。
如果定義狹義的鬼神。那麼這是迷信。
可是,如果把鬼定義為前人的努力與經驗。神定義為靈光一閃的創意與靈感。
對於這個努力尋求客觀規律的學派,並將科技發展為第一要義的組織。
鬼神是否可敬? ? ? ?


那非樂與非儒呢?
這個涉及的比較多。
也是儒與墨必須一起說的原因。
儒和墨走的完全是兩條路! ! !
這也是什麼學派都可以摻雜融合。
儒與墨是天生死敵! ! !
不共戴天! ! !


儒與墨的矛盾不可調和。
最終的勝利是儒家。
這場爭執定下了華夏文明幾千年的基調


看了上面十條。對墨家的戰鬥力有了基本評估。況且,墨家還有特產,武俠。俠以武犯禁
如此看來,墨家是一個好鬥,極端的組織嗎?


不是,墨家。鐵律第二條。
非攻。
墨家反對一切戰爭,並不像儒家把戰爭區分為義與不義。
墨家認為,戰爭沒有符合天志的! ! !
只要有戰爭,破壞與殺戮就不可避免。
墨家弟子第二大義務就是阻止一切戰爭。
俗有墨守成規一說。
並不是墨家沒有進攻的技能。
墨家總在幫助弱小一方,以求達到勢力平衡。
從而避免戰爭。
所以在戰爭中多取守勢。


墨家條律講完。
有吧友問。
尚賢是否包含品德在內?
不包含!

這個不符合華夏傳統思維啊?


沒錯,這是從開始,就與儒家天生敵對的根本因素。
墨家十一條里居然沒有一條是有關道德,正義等概念?
那麼,如何保證這幫子不為非作歹?


儒,
人需為儒!
儒家從起字時就不否定慾望。
孟子說,食,色,性也。
儒家從不壓制慾望。
為了控制慾望帶來的貪婪等負面因素。
提倡,道德,
用道德來平衡慾望帶來的貪婪。


而墨家,一開始就否定了慾望的合理性。
沒有慾望,何來貪婪?
沒有貪婪,何須道德?
墨家理論裡根本就沒有道德的觀念。
孟子罵墨子是禽獸。
墨子已經把自身慾望壓製到非人的存在! ! ! !
食色性也的孟子自然看不慣。
可這仍不是儒墨不並存的理由。


繼續說兩派的區別。
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
墨子說,敬天地,明鬼神。
鬼神是飄渺而不可捉摸的。
兩種思路,導致了兩種發展。


有一句古語,欲明昭昭,需問冥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翻譯一下就是。
明確無誤的客觀真理,需要從捉摸無定的冥思苦想中探尋。
儒家斷了冥冥之路。
所以儒家鮮有卓越的個體。
反正,卓越的個體也並非儒家的追求目標
但這仍然不是儒墨不並存的原因。


孔子本人的個人成就比較悲催。
不好拿來比較。
我們把儒家玩的最轉的孟子提出來,和墨子做一下比較。
探尋一下兩派從理念上的差異。


墨子止楚攻宋,與孟子見梁惠王。
兩件事可以看出兩派迥異的行事風格。


止楚攻宋中的墨子。
根本就是上帝視角啊。
見了楚王,先切換說客模式。
以萬乘之貴盜鄰破襖。這是什麼行為?傻叉行為啊! ! !
道理沒錯,聽著舒服嗎?
楚王聽了能舒服嗎?我有錢,我就任性一把怎麼了?
墨子轉身切換軍事家模式。


三軍之費,征戰所需。山川之險,攻取之難。
墨子同樣門清!
就算你贏了,宋那個地方的物產稅賦。
墨子切換治理地方官也是極品啊!
你這麼幹,根本就是得不償失啊。
道理就是這樣!
可一個萬乘至尊讓你一分析,就是一十足傻叉啊! !
這氣能忍!


老子不為賺錢! ! !
老子手裡有高科技戰隊! ! !
老子燒的不知道幹嘛呢! ! !
老子就像刷一下存在! ! ! !
你耐我何? ? ? ?


墨子微微一笑。
轉身切換科技工作這姿態。
把你的高科技戰隊拉出來溜溜唄?
公輸班上場。
所謂的高科技戰隊被墨子把菊花爆成了向日葵! ! !
就著墨子的玩意還沒使完!


一己之力吊打一個國家啊! ! !
還面子?褲衩都沒了啊! !
公輸班臉一翻。
我還有一計! ! ! !


墨子直接切換霸氣模式!
你的計就是砍死我嗎。
呵呵,你當老子一個人? ? ?
老子的首徒禽滑厘,跟老子學了十五年! ! !
手比老子還巧! ! !
現在領了三百多大神,就在宋城牆上站這呢!
你丫砍了我,就等這三百大神的憤怒之火吧! !


還能怎麼樣?
大爺您忙您的。
我們這點破事就不勞大神您操心了。
這種模式,解決了問題。
在這種大神面前,任何任性,囂張都一文不值。
可你要說親近,關係。
你覺得楚王會和墨子有任何工作以外的交情嗎?
一輩子見不到這種大神才是福氣啊! ! !
丫要有一種模式有破綻,立馬人頭落地! ! !
可要達到墨子這種個人修為。
華夏幾千年,你在舉第二個?


那換儒家的人,會怎麼做呢?
下一篇
孟子見梁惠王


孟子這個人呢。
非常會講故事。
諸子裡,孟子的言論是最羅嗦的。
這個不符合越精練越經典的理論啊?
我們看其他諸子,
一兩句話的真理舉不勝舉。
可看孟子。
你不背整章是不知道他要說什麼的。
為什麼會這樣?


而諸子裡,混的比孟子好得人不多。
這是什麼原因呢?


廢話,
就是孟子的核心!


孟子非常善於溝通。
他揣摩別人的想法很有一套。
他會把冷冰冰個客觀真理,
用非常厚實的包裝,
包裝成一個個,有趣,而又不失內涵的故事。


孟子絕不會像墨子一樣。
冷而黑。
在描述觀點的時候會充分考慮接受人的喜好厭憎。
教導的時候,會思起堪受。
所以,孟子走哪都是比較受歡迎的。


孟子未表現出墨子一般超人類的才華。
因為他不討厭。
所以幾乎遇不到被逼到牆角然後絕地反擊的大戲碼。
比起,墨子,孔子,要可愛的多。
再個人修為上並未有超一流的表現。
卻幾乎成了混的最好的諸子之一。


如果讓孟子去止楚,可能再第一關就編一個故事就把楚王忽悠過去了。
但如果楚王就是個二逼。
指望他像墨子哪樣絕地反擊。
他怕沒那個本事。
不過要是孟子,估計一看到二逼,會馬上選擇閉嘴。
搞不好還給楚王謀劃滅宋之策呢。


現在問題就來了。
超人一般的墨子。
有著無數個頂級技能的綜合體。
怎麼就不會像個普通人一樣婉轉一點說話呢?


這,
就是卓越的代價


卓越的結果。
是每個人的夢想。
而追求卓越的過程。
是個苦到不忍直視的地獄。
我們說過,
墨家的核心追求,
就是對個體卓越無止境的追求。
而墨家的十一鐵律,
無不為這個目標而服務。


這麼說吧,優秀是個絕對概念。可卓越是相對的。
不再你有多優秀,而是要與世界拉開距離! ! ! !
以這個為追求的話。
你在一舉一動都和世界要拉開距離! ! !
接地氣與卓越不是一個頻道!


現在我們說非樂與非儒。
音樂的意義,
不僅僅是為了陶冶情操。
音樂造詣就是語言造詣!
就是與人溝通的能力!


儒家斷了冥冥之思。
放棄了個體卓越的可能性。
而墨家斷了音樂造詣。
也就斷了充分溝通的修煉途徑。
就是為了在孤獨中潛心修煉個人素養!


儒字的解釋講過。
非儒,就是斷了人需。
讓人從慾念中脫身出來。
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修行中去。


大體看來。
儒家偏向和諧共處。
墨家偏向個體卓越。
看似不衝突的理念卻在追求與發展中背道而馳。
一個事鬼神,問冥冥。
一個敬鬼神而遠之,坦蕩行事。
一個把樂定位六藝之一。
一個非樂。
一個以儒為名。
一個非儒節用。


還有節葬與厚葬的差異。節葬重的是理性認識厚葬重的是感性需求雖為小節。對兩派的情感與理智的培養確實背道而馳。


兩派就這麼水火不融。
而又同為世之顯學。
衝突終會爆發


再看這兩種思路的發展。
儒家強與共處,
墨家強於競爭。
在共和,或國際競爭社會中,卓越的個體優勢不言而喻。
但在大統一王朝里。和諧共處的優勢又明顯異常。
社會形式在改變。
這兩派卻又無法共生


但這兩派的思路卻又都有缺陷。
先說儒家。


儒家固然給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道德。
然則這並不是儒家的核心。
儒家的核心是人需。
就是不否定慾望,不否定本性。可以滿足人們對慾望的追求。從而達到一個和諧社會


在太平盛世裡
優勢十足。
但是儒家否定了修行。
否定了戒律。
這些事情違背本性。
與儒家根本不符。
於是,智慧與素養的追求只能寄託在個人的閱歷與知識的增長上。
知識還比較好辦,儒家從來都吧求知放在第一位。
可是閱歷就是個撞大運的事了。
而在太平盛世。個體的閱歷難有大幅度提高。
也就是說,儒家是個發展於亂世,而應用於盛世的學派。


而墨家,再亂世中,競爭優勢明顯。
在春秋戰國中,壓制儒家與眾多學派。
而其不接地氣的特色。
使之在大一統王朝中格格不入。
漢朝,長期而又穩定的社會結構,給這個長與競爭的學派吹響了喪鐘。


墨家修行與戒律的特色,是之對閱歷的要求大大降低。
也就是說,再太平盛世中也可以發展。
可是太平盛世中,卻沒有什麼屌用! ! !


然而,就沒有共生的可能嗎?
沒有! ! ! !


對土壤的要求都不同。
如何同時接出果實?
漢後無俠。
華夏再也沒有俠的土壤。
人們只能從小說,從雜談中寄託對俠的期許。
卓越的個體,自儒墨之爭後
只能依托撞大運的方式產生。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證明。
一旦有較長期的盛世,
隨之而來的就是群體性的無能與腐敗
而且一旦陷入複雜的國際競爭。
吃癟的概率極大。
優勢就是一旦太平,會有誇張級的發展。
以儒家為絕對主體的朝代幾無對外優勢。
也是儒家競爭無力的明證。


有吧友,在看到我對墨家描述中。
關於戒律,關於節用,關於修行的章節瞠目結舌。
覺得這是非人類的作為。
我的觀點是,你被這太平盛世慣壞了。
看看他所處的時代。


生存都是奢侈品的年代與社會格局隨處都是。
在以一個以競爭為主題的年代與社會格局下,
是否優秀,甚至卓越。是生存的唯一條件。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隨時就會成為王霸的砲灰,舒適感還那麼重要嗎?
在卓越的需求刻不容緩的時代。
放棄舒適的生活。
你會如何考慮?


也有吧友問,
再三國,五胡,五代這些亂世,為什麼沒有人重拾墨家思想?
其實也簡單,由奢入簡難。
習慣了舒適的民眾,總考慮用一種“有效率”的方式追尋卓越。
所以玄學盛行。
斷了根的墨家再也組織不起一個把苦難視作常態的組織。


再看儒家,
儒家斷絕了一切主動追尋卓越的途徑。
進步只能依靠被虐。
不被虐的儒家,用不了多久就會自己陷入一個無法自控的溫柔陷阱。
所以,儒家文明有被吊打的傳統與需求。


就連武俠小說裡,
主角達到卓越的路徑都是撞大運。
因為,華夏文明已經斷掉了主動追尋卓越的路徑。
你願意看到,聞雞起舞。自戮以清音。懸樑刺骨。甚與十五年沒吃過飽飯式的主角作為精神寄託嗎?
而真正卓越的活人。
就是通過這種途徑達到的目標。


但這也非貶低儒家。
有失必有得。
華夏文明絕大多數時候是大一統狀態。
這與儒家無雙級包容,和諧,共處特色脫不開關係。
只要太平,儒家就是無敵的存在。
所以,華夏文明對和平,安定的需求滲至骨髓。
寧為太平犬,莫做亂世人。
也是基於儒家文明的延伸。


那種,一半天才,一半魔鬼。的奇人怪人。
在華夏文明中鮮有立足之地。


有人提到了朱子理學。
我的看法是朱子所處的年代,並非大統一王朝。
二十四史把,宋史,遼史,金史並列。
遼與金同樣是華夏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時還有西夏,吐蕃,大理等割據存在
這個年代,的國際競爭雖然沒有三國,五胡那麼激烈
可是適合大統一的儒家,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朱子也感受到了傳統儒家思想再競爭社會中的無力感。
但是儒家思想再社會中的根深蒂固。 (宋的小環境還是不錯的)
朱子無法另起學派,
所以理學更像是以儒之名,行墨之法。
而朱子對儒家經典的了解加個人閱歷,創出了,學術觀點尚可一讀的理學


然則,不被吊打就不會升級才是儒家特色。
宋,優越的小環境使得理學在大多數時間內被視作歪理邪說。
甚有後來更“儒家”的心學。
所以,宋,終歸避免不了被吊打的命運。


有人提到了一些孔子言論。
如,以直抱怨。
以戈止武。
認為儒家並非一味忍讓。
道理是這樣啦。
可是! !


客觀現實不以主管意識轉移。
你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撤姜食的孔子。
去以墨繩準己的墨子麵前,直一個?武一個?
孔子沒有孟子混的好的原因也在這裡。
他提出了目標預期,卻沒有達成之法! ! !
力量,不是你想有就有的!


儒家軟弱的原因不是他沒有強硬的想法!
而是他提供不了強硬的方案!


在儒家,孟子的方案有更高的可行性。
孟子的靈活,柔順。
提供了一個有別與墨子的方案思路。
人,可以不必卓越。
可以以更有效率的方案去解決大多問題。
前提是在博弈程度未到零和。
而儒家的確也可以把惡劣的環境變得不那麼惡劣。


打個比方,倆人,都餓了三天。而且都知道還有四天才能找到吃的。碰上一個饃,誰吃誰活,掰開吃都死!這時候的競爭,再無合作可能。任何花招都是需的。誰力氣大搶得到誰活。這就是零和


絕對的零和是個理想概念。這種狀態發生的概率不是特別大。這也是儒家文明幾千年得以存續的根本。


在絕對零和概念下。儒家的思路與解決方案,不值一文。


孔子本人,門徒,孟子。
都表達出了對物質生活的期許。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親裘肥馬,與朋友共。
食,色,性也。
人需為儒。
墨家那樣反人類的修行。
儒們弟子是不會去做的。
在離亂之世,儒們弟子以其豐富的閱歷撐腰,再競爭中還不至於被個人素養拖後腿。
可是長期的穩定中,儒家的墮落速度是直線的!
前文說過,被吊打是儒門的需求!


道家,
道字的神秘,
讓道家蒙上了一層超越他本身的光環。
甚有把易,也歸於道家之屬。
道家之玄,讓人往而生畏。
而道德經的寫作風格也讓人不敢輕言。


為什麼要把道與雜一起說呢?
老子是諸子最早發聲的。
儒墨名法都受道家影響,
說是諸子百家的起源也不為過。
雜家呢?
雜家是諸子百家的終章。
兼儒墨,雜名法。
是諸子百家的匯總。
一頭一尾,包含了那個時代的璀璨


老子思想的深邃,似乎包含一切,他的博大精深,讓日後的諸子都受益非淺。
道家理論似乎無所包,卻又虛無所指。


思想是需要溝通的。
老子對道的描述裡,
卻又無法傳承。
這個不怪老子,
道這個概念,要靠一己之力情緒描述,實在強人所難。
但老子提出了這個概念,
讓後來的諸子有了在不同方向上的繼承與發展。
這是老子的貢獻。


但道家沒有作為一個目錄,
而是成為一個獨立的學派。
這是莊子繼承發展的思想流派。
莊子與其他諸子的區別在於。
其他諸子,撿起了一部分的“道”。將之居像化,體系化,可執行化。
並給出了,要達到他們這一部分“道”的可操作路徑。
“道”在其他諸子的發揚下,不僅僅是一個玄虛的哲學概念,並成為指導行為的人生準則。


莊子不同,
莊子試圖全面繼承老子學說,並發揚光大。
他認為,任何一種拆分,都不符合“道”的本意。
道的描述,出口即錯。


莊子試圖全面的對道,繼承與發展。
然,最後的結果是
吾生而有涯,學而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怠矣。
灑脫,
也是無奈。


莊子嘴上說,以有涯隨無涯,怠也。
看似否定了主管上的求知,好像學習是一件傻叉行為。
可是要是真否定學習,莫說能說出這話,聽過這話的人也不是否定學習的主啊!
我們不是沒有見過把學海無涯當作勵志警句的主啊。
這句有資格挺進被誤讀最多的文化經典啊!


而這句話我個人認為諸子裡挑一句代表名作。
莊子的學術代表可以用這句代表。
細想,莊子也蠻壞的。
他自己用畢生去尋求道之所在。
然後告訴世人,學毛啊!傻叉!
他到底是對追求目標失望,還是再畢生追求中,得出這種看起來略悲觀的觀點。不得而知。
但是他自己仍然沒有解出,道的真義。或許,道也有消極的一面,道法自然可以代表道的全部嗎?
我想其他諸子以及幾千年的追尋者會搖搖頭。


說道家,老莊都避不開。
老子的思想更像雜貨舖。什麼都賣,但什麼都沒有專賣店專業。
而莊子,其實我蠻喜歡這個老哥。這個老哥是諸子裡逼格最高的。學富五車之後,對快淹死在學海裡的芸芸眾生說,學習有個鳥用啊! ! !傻叉! ! !


莊子的各種言論都是這樣。
相忘與江湖吧! ! ! !
沒有相遇,何來相望? ? ?
我到底是蝴蝶還是莊周? ?
你不裝逼能死啊! ! !
不過我喜歡!


再說雜家。
其實道家與雜家很難區分。
一個是目錄,一個是匯總。


秦之前的道家是雜家。
漢之後的雜家是道家。
這樣的說法也很普遍


其實,太多的傳統文化,借道家之名。
如陰陽學說,這是陰陽家的理論學說。
五行學說,這是起自皇帝內經的醫家學說。
道教,諸如飛升啊,修道啊,度劫啊。其實是山寨佛家學說。
自儒墨之爭後,儒家成為一家獨大的文明流派後。
敬鬼神而遠之的思想,
其實已經斷了神神道道的概念。
子不語怪力亂神嘛。


漢朝穩定而長期的社會結構,是之儒家學說興盛。
而墨家的消亡使華夏文明的冥冥之路斷絕。
我們知道墨家事鬼神,可是這個傳統的體系已經消亡。
是什麼樣的價值體系?
怎麼樣的祭祀手法?
是佛家式的冥思?還是西方式的祈禱?抑或有東方特色的獨特方式?
這些隨著墨家的消亡都已不可考。
我們只能從墨家人物身上的光輝去揣測那個體系。
或許失傳的三十三卷墨經裡有答案,誰知道呢?


在漢末,長期的穩定,人口爆棚。華夏文明有記載的第一次觸發馬爾薩斯陷阱。
混亂與劫難隨之而來。
個體的卓越需求重新擺上桌面。
一個土生的體系爆發出來,就是五斗米教。


而漢末的混亂格局雖然嚴酷。
但歷時並無春秋戰國時間線綿長。
五斗米,並未誕生如諸子百家式的璀璨。
而隨著南北朝,佛家理論的入駐。
這個華夏最古老的“宗教”在藉鑑了大量佛家體係後,逐漸完善。
道教源自於此。
道教莫說道家,和諸子百家都搭不上太大的界


道家實際上分了三個階段。
就是老子式的啟發與創始,這個階段的道家,豐富而又空虛。
莊子式的發展與否定。這個階段的道家,深刻而又悲觀。
雜家式的蒐集與總結。這之後的道家,才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可以說,道家理論是個筐,什麼都能往進裝。
道家一開始,就是個豐富,或者說雜亂的體系。
反正,什麼都可以說是道,
但道指什麼?
卻又無法描述


不過,道家提供了一個無法超越的逼格。
對逼格有追求的同學們多讀老莊。
不會讓你失望的! ! !


其實莊子指出了一個不討人喜歡,但又客觀無比的概念。
那就是生而有涯
這個概念,看似每個人都知道,缺很少有人把之切入理論體系。
任何價值觀,人生觀,不把生而有涯的概念切進去都是虛妄而不切實際的。
以此說開,所有成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都避免不開對這個問題的回應


這個問題不解決。那絕無可能誕生超世代的文明。
沒有哪個巨大的體係是一個人,甚至一代人建成的。


對個體而言,應對無非是,養生或及時行樂。
沒有其他方案。
但對於社會,或人類。
就需要一個可以延續性發展的體系。
否則人類就不會有積累,不會有進步。


如儒家,斷了冥冥之路。
只能尋找現實意義。
孝道,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回應。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父死,三年無改父之志,是為孝。
孝道,的概念鮮見其他體系。
確是儒家文明的根本基石。
用繁衍來延續生命,以期成就一代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業。
愚公移山是最華夏的解決方案


再未斷冥冥之路的體系裡。
以後世,輪迴,等冥冥的方式。
提醒人們,不要悲觀的看待生命。
在有限的生命裡做有意義的事。


再扯一點,的就是求長生不老了。
萬載基業或可見,世上那見千歲人?


可儒家體系裡有個問題,就是太能學習,太圖安逸。
近年來否定孝道的聲音越來越多。
張口西方式的家庭觀,教育觀。
說白了,就是不願意成為父輩生命的延續。
舒服嘛。
可是又鮮有把西方式的宗教世界全盤引入。
苦嘛。
兩條不舒服的路徑都要斷。
那剩下的就只有短暫的人生,及時行樂了。
一代人成就不了的事業再無完成的可能。


道家還有一位高人,列子。
此人也倡導無為,但與莊子的思想有本質區別


這個人最出名的著作是,孔子東行,見兩小二辨日。
這個不是儒家著作。
此人最出名的事蹟是
有個牛逼貴族,知道他是個有道之士,而且窮的揭不開鍋。
就像國君推薦了他。
國君準備了十車糧食,來以禮相俜。
丫千恩萬謝,禮貌周全。
但就是不肯接受


他老婆就惱,
說,我聽說有道之士多麼牛逼。
我跟了你,飯都吃不飽! ! !
人家那麼看得起你,你為毛拒絕?


列子說。
你看,國君根本不認識我。
他信任貴族,才禮遇與我。
他不信任貴族的那一天,你我可就不是十車糧食可以換了平安了。


結果只過了半年。
這個貴族就得罪了國君。
凡有認識的無不牽連。
唯有列子一家逃過劫難


列子雖說什麼都沒做。
可是避免了滅門之禍。
但與莊子式的以有為無益而無為還是有區別的。
這是一種積極的無為。
相傳列子可以御風而行。
可以看到,列子在有益的前提下還是有為的。
可以看作一個,以無為而避禍的孟子。
此人在為人處世方面,可以與孟子並提


列子的這種,以無為而得益的方式,是智慧。
建立與其透徹的洞察力上。
而且對智慧的追求,是一種有為的方式。
是一種積極的無為。


儒皮法骨
灋字。去曲直,平若水。
是以為灋。


法家致力建立一個。用制度來運行的社會。
有著嚴苛的社會制度。
把社會中的人整理成有序的排列方式。
秦,以法家思路建國。
組建了第一個大統一王朝。


在這個社會格局裡。
個體只能是社會的一部分。
所有人依附社會而存在。


這是大思路。
我們回歸哪個最初始的問題。
他要達到什麼結果。
樓主總結如下。
立誌發揮社會的最大生產力水平!


耕戰思想就是法家精髓。
用社會制度把所有的人整合起來。
最大程度解放勞動力。
然後,以解放出來的勞動力促進社會發展。
法家社會的牛逼標準就是
鐵!


耕者,有犁。
戰者,有劍。
用制度把百姓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然後走向一個共同發展的社會。


那為啥說儒皮法骨呢?
法家並非儒墨一般的完整體系。
為什麼這麼說呢?
法家提供了目標與期望。
確缺乏基層執行方案。
在這個體系中,決策者的標準要求高,執行者的方案與素質屬於空缺。
而社會失去基層是玩不轉的。


所以,法家不是個可以單獨存在的體系。
他需要儒墨這樣的顯學來支撐。


秦,的方案是墨加法。
墨家在秦的地位非常高。
並非小說中提到的墨家反秦


自慎子後的墨家已經不像墨子時是一個獨立存在。墨家弟子做官的非常多。
墨家的方案與個人素質前文有介紹。
至於並未有韓非,李斯,商君之類的名氣大。
是因為,法家的體係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需要極少數特牛的人搭建一個骨架,又眾多執行力極高的基層組成的體系。


法家的架構與墨家的執行構建了一個無敵的存在。
一直到秦,墨家都是碾壓儒家的存在。
焚書坑儒,也是儒家在秦施展不開的明證


墨與法是有合作先例的。
但這兩家明顯都是走鋼硬路線。
秦朝統一以後,失去競爭的墨家失去活力,而起不接地氣的特色顯露無疑。
在人們理智需求達成後,情感需求缺不是這兩派可以提供。
純從物質上來講,秦結束了常年的戰亂,生產力也有了顯著提高。
而且車同軌,書同文,度量衡一統。人們生活便捷性有了顯著提高。


秦再生產力提高的方面,幾乎只有tg可比。
然而各種證據顯示,秦朝的民眾幸福感極低。
以大澤鄉為例。
陳盛,吳廣的理由很沒有追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個年代,聽起來很給力。
但與闖王來了不納糧。
反映的完全是兩種民間需求。


說明兩次事件的民間生活水準有本質區別。
一個是求生,一個是博富。
大澤鄉打出這個口號的時候,失敗就以注定。
因為用群眾性的武裝奪權來獲取政治階級提高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為什麼?
因為飽暖思淫欲,政治需求排在生存需求之後。
而武裝暴亂必然導致社會不穩定,而社會不穩定的結果就是把生存需求再次推上前台。
而生存需求一旦擺出,政治需求口號馬上一文不值。
以政治目標為導向的組織立馬失去生存土壤。
然則,這個注定失敗的口號,到現在提起來任讓人熱血沸騰。
這就是只看表面的代價


不要讓民眾有吃飽了撐的,犯二這種舉動。
也是政府的職責。
文明一點的說法,幸福感也應該是政府的重要追求目標。
情感需求也是需求。
過於理智的社會太乾巴。
剛不可久。
也是道理


法家在秦的地位毋庸置疑。
然秦的幸福感缺失為這個偉大的帝國埋下了隱患。
大澤鄉雖未推翻秦的根基。
但對秦本就冷酷的社會現狀撕開了一個補不上的缺口


然則在打翻這個冷酷的體系之後。
這個體系的進步與優勢體現出來。
社會不可能回歸那樣混亂,低生產力的狀態。
統一與發展成為不可逆的需求。
楚漢沒有再度分裂的可能。
社會知道分裂意味這什麼。
不喜歡與不能是差異懸殊的


秦的生產力提升已經帶給社會太多東西。
這個體系成為華夏文明的千年之骨!
秦雖二世。
輝遺千年!


撐起這個體系的基層。被柔順,舒適的儒家替代。
蕭何,是儒皮法骨的典範
社會用更適合大統一的儒家替代了墨家。
即便沒有那麼高的效率與執行力。
儒家在幸福感的追求與營造方面。有著無以倫比的優勢


有法無儒,暴也。
秦以二世而歷。
有儒無法,柔也。
宋受五鄰而辱。
皮與骨就是這麼不可分割,
互相依存


漢成為,華夏文明的標誌。
這個漫長,而又穩定的朝代。
打下了華夏文明幾千年的定調。
儒家社會?
儒皮而已
儒家在漢的發展,不是加法而是減法。
夫子的儒與後世的儒是有差異的。


夫子時代的儒家。
講六藝。禮,樂,書,數
不用說。
還有兩個
是射和禦。
騎馬射箭是儒家的活?
不合理啊?
沒錯。


有個流派,叫狂儒。
怎麼這麼不搭調?
這是存在過的。
王莽的支持者就是這一票。
隨著王莽的覆滅。
儒家最後的一點強硬被敲碎。


但這不是問題。
儒家的社會分工就是“皮”。
可你要見皮未見骨。
軟塌塌的。
那不是皮的問題


不同與。
法墨的搭檔。法殼墨肌。
法在墨外。
儒皮法骨,法在儒裡


名家。
名就是名字,與實相對。
區分開來,就是概念與存在。
名家的口碑秦後並不好。
成了,詭辯。的代名詞。
有名無實也非褒義。


但名家可研究的東西相當多。
後世逐漸推出舞台的原因慢慢分析。
名家以辯著稱。
對辯論研究深入。
那辯論的意義和在?
辯論的目的不是為了勝利。
是為了在辯論中去探索真理。
名家提供了一條,思維方法論的延伸途徑。


名家不是體系,甚至不是哲學。
但名家的存在,缺不可或缺。
這是名人與凡人的分解線。
可以說如果這個人身上沒有名家特色。就可以定義為庸碌之眾了。


名家留下的東西並不多。
但是每一條都值得研究。
合同異。
堅離白。
白馬非馬。


合同異是什麼意思呢?
同與異,本是一體。
也就是我們說的,辯證的看問題。
也就是我說了無數次的
有光必有影,有黑必有白。
事物兩面性。


堅離白呢?
一塊石頭,同時具有堅與白
兩個概念。
但這兩個概念是可以獨立拆分與研究的。他們沒有必然聯繫的邏輯。
分開來繼續辯證。
也就是邏輯思維中的兩分法。


白馬非馬呢?
就是個體與群體之間存在邏輯差異。


單獨說出來,都是...
這還用說? ?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link&aid=35003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