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国疫情防控疑点重重理应接受国际调查
2020/05/06 15:03:12瀏覽233|回應0|推薦0
國際銳評:美國疫情防控疑點重重理應接受國際調查
來源:環球網昨天我要分享
近期,以蓬佩奧為代表的一些美國政客置危急的國內疫情於不顧,持續散播所謂新冠病毒源於武漢病毒研究所等謠言,並叫囂說要對該所進行國際調查。這純屬惡人先告狀,妄圖倒打一耙。事實上,包括美國主流媒體在內的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最應接受國際調查的,恰恰是圍繞著疫情迷霧重重的美國!

正如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總編理查德⋅霍頓日前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專訪時所說,美國浪費了整個2月還有3月初的時間,“這就是人為造成的新冠肺炎悲劇”。《紐約時報》也感慨,美國8周內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竟然超過8年越戰期間死亡人數。作為全球醫療條件最好的國家,美國確診病例與死亡病例居然发展成全球最高,成為新冠肺炎疫情主要輸出國,對全球疫情防控造成巨大壓力。這的確令人匪夷所思。

更令人不解的是,那些美國政客不是亡羊補牢、抓緊整改,而是集中精力大肆編造謊言給中國“扣帽子”,企圖通過所謂國際調查將罪名強加給中國,更想借此掩蓋美國疫情防控潰敗的事實,逃避美國為全球疫情擴散所負的責任。

美國疫情防控為何令人難以置信地潰敗至此?美國對全球疫情擴散到底應當承擔什麽樣的責任?美國政客歇斯底里地轉移視線,到底想掩蓋什麽?這些都需要國際社會來調查。

首先,美國應當允許世衛組織等機構進入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進行實地調查,以回應民眾的訴求與關切。今年3月10日,名為B.Z.的網民在白宮請願網站上发帖,要求美國政府公布去年7月關閉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的真正原因,以澄清該實驗室是否是新冠病毒的研究單位,以及是否存在病毒泄漏問題。

如果了解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的黑暗歷史,也就不難理解網民的質疑。美國Politico 網站曾刊发文章稱,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德特里克堡是“美國政府最黑暗的實驗中心”。文章還稱,多年來,它一直是中情局隱秘的化學實驗和精神控制實驗基地。雖然目前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全面恢覆運行,但其一度關閉的真正原因是什麽,有何見不得人的“貓膩”,民眾有權知悉。

其次,美國應當配合國際機構調查清楚有沒有借所謂大流感來掩蓋新冠肺炎疫情。根據美國疾控中心2月底发布的報告,始於2019年9月的美國流感季已導致3000多萬美國民眾感染。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也親口承認,確實有一些“流感”死者實際感染的是新冠肺炎。那麽美國的流感患者中到底有多少新冠病例?全球新冠肺炎的零號病人是不是早已出現在美國? 國際社會要盡快控制住疫情,就必須搞清楚這一點。

最後,美國還應當配合國際調查,查明新冠病毒在美國究竟最早何時出現。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縣政府公共衛生部門最新公布的檢測報告顯示,早在2月6日當地就有人死於新冠肺炎,比美國此前公布的首例死亡病例時間提早了三周時間。該病例沒有任何已知旅行史,被認為是在社區中感染了病毒。聖克拉拉縣行政長官傑弗里⋅史密斯援引當地疾控部門的信息稱,當地可能早在2019年12月就已經出現新冠病毒的社區傳播。美國究竟最早何時出現新冠病毒?這個答案對全球疫情防控同樣至關重要。

正人先正己。美方一些政客毫無依據地對中國发動污名化攻擊,卻對國際社會提出的合理質疑裝聾作啞,這絕不是真正想搞清病毒源頭的應有態度。那些賊喊捉賊的把戲,令世人越來越相信,美國自身的疫情防控疑點重重,根本禁不起國際調查,唯一的手法就是反咬一口,把水攪渾。

對於國際調查,中方是坦誠、開放的。但中方反對“把國際調查政治化、對中國搞污名化”。從國際規則角度來說,針對新冠疫情的國際調查理應由聯合國牽頭,而不能由奉行單邊主義的美國來鼓搗。此外,這場疫情在全球多點暴发、源頭不明,要進行國際調查,就要公平公正,對相關國家一視同仁,這樣才能徹底搞清疫情暴发的來龍去脈,得出對全人類負責的答案。

人們注意到,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最新研究顯示,當前在法國傳播的新冠肺炎疫情並非由中國輸入,而是來自一種當地來源不明的病毒毒株。劍橋大學科學家发現,病毒基因組與蝙蝠最接近的變異體是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患者中发現的。

身正不怕影子斜。武漢病毒研究所自成立以來已接待過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科學家,其中的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P4實驗室)還是中法兩國政府間重要科技合作項目,管理制度和科研行為準則均符合國際標準,得到國際科學界的信任與認可。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最新表態稱,世衛並未收到美方稱病毒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相關證據。顯然,無論美方怎樣挖空心思地栽贓抹黑,搞什麽樣的鬼把戲,都不可能把謊言變為事實。

美國自身疫情上的這筆糊塗賬,該理理清楚了! 包括其境內外的各種生物實驗室,從媒體披露的一些內容看,其危險性令人毛骨悚然。這類實驗室也應接受國際社會科學嚴謹的調查,給美國和世界人民一個交代!(國際銳評評論員)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PI8iYjz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link&aid=13377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