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強帖轉發] 羅布泊有什麽?
2017/11/13 02:37:10瀏覽364|回應0|推薦0
    

    樓蘭生死5000年

    本文轉載自星球研究所(ID:xingqiuyanjiusuo)

    1972年7月23日

    美國地球資源衛星Landsat 1發射升空

    它逐一掃描地球表面

    兩年時間便覆蓋了75%的面積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如此宏觀而“高清”的視角

    觀察我們所居住的星球

    許多鮮為人知的神秘角落也被一一展現

    中國西部的一只“大耳朵”尤其引人矚目

    它長約60千米,寬30千米

    明暗相間的半環狀線條

    一圈一圈地向中心收攏

    形如“地球之耳”

    人們既不知其所為何物

    亦不知其由誰人造就

    只知其所在之地名為

    羅布泊

    (1960年代CORONA衛星也曾拍攝到地球之耳,但畫面不夠清晰,沒有引起太多關註;下圖由Landsat 1拍攝於1972年10月3日,中國人第一次知道這張照片是在1980年地理學家夏訓誠訪美期間;圖片源自@NASA

    ▼

    

    羅布泊位於新疆東南部

    深居亞歐大陸內陸

    (地圖源自@Google

    ▼

    

    這裏遍布荒漠、異常幹旱

    極目四望,往往寸草不生

    是中國自然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之一

    也是當仁不讓的死亡地帶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羅布泊北部山區地貌,攝影師@文興華

    ▼

    

    然而就是這樣的死亡地帶

    卻擁有極其強大而神秘的吸引力

    從1876年

    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進入羅布泊

    到1901年

    在此沈睡千年的古城

    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偶然驚醒

    再到1964年

    中國在此成功試爆第一枚原子彈

    無數的探險家、科學家為之著迷

    甚至付出生命

    (1980年生物化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失蹤,1996年探險家余純順因迷路脫水而亡,兩人的遇難在當年影響極大;下圖為位於羅布泊中心地帶的余純順之墓,經過此處的人們會在墓前放上飲用水,以示祭奠;攝影師@文興華

    ▼

    

    民間關於它的傳言更是數不盡數、真假難辨

    以至於成為玄幻小說、盜墓文學的熱門地點

    羅布泊究竟有什麽?

    它那無可抗拒的吸引力又來自何方?

    Ⅰ

    眾所周知

    天山、昆侖山等大型山脈合圍

    阻擋水汽進入

    群山夾峙之中的塔裏木盆地

    形成了面積極為廣闊的沙漠、荒原

    盆地最東緣的羅布泊亦是其中之一

    (下圖為羅布泊與塔裏木盆地周邊地形圖,請將手機橫屏觀看;青藏高原的隆起對塔裏木盆地的沙漠化亦有重大影響;地圖源自@Google,星球研究所標註)

    ▼

    

    然而

    與人們慣常印象不同的是

    今天被稱為死亡地帶的羅布泊

    卻曾經是連綿荒漠中最濕潤的地方

    其中的關鍵便是

    它是塔裏木盆地的最低窪處

    那些從四周山脈中發育出的河流

    包括孔雀河、車爾臣河

    以及中國最大的內陸河塔裏木河

    甚至還包括源於祁連山的疏勒河

    紛紛向羅布泊奔流而來

    (塔裏木盆地早期主要水系,底圖源自@Google,星球研究所制作)

    ▼

    

    流水在羅布泊的荒野大地上

    沖刷出綿長的峽谷

    (連綿60余千米的羅布泊大峽谷,由阿爾金山上的積雪融水及雨洪在庫姆塔格沙漠中沖刷而成,深度近20米;註意峽谷中行駛的車輛;攝影師@文興華

    ▼

    

    或狹窄如一線天

    (攝影師@王雋斌

    ▼

    

    或寬闊如陽關大道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攝影師@文興華

    ▼

    

    原本黃沙漫漫的河流兩岸

    也變得生機勃勃、綠意盎然

    (航拍塔裏木河,攝影師@趙來清

    ▼

    

    諸水匯流

    最終形成了名副其實的羅布“泊”

    一個超級大湖

    其湖面廣闊,最高時可達1萬平方千米

    是今日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兩倍有余

    與同樣誕生於荒原之中的烏尤尼鹽沼

    即著名的玻利維亞天空之鏡面積相當

    那些有幸得見“中國天空之鏡”的古人

    想必一定會感到非常震撼

    (羅布泊的語義亦為“匯水之地”,是否能成為天空之鏡還需要許多其他條件;下圖為烏尤尼鹽沼,攝影師@葉梓頤

    ▼

    

    中國史籍《漢書》中

    曾記載了羅布泊當年的盛況

    (出自《漢書·西域傳上》)

    ▼

    “(羅布泊)廣袤三百裏,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

    事實上

    諸水匯流所形成的不僅僅是羅布泊

    而是一個密布的湖泊群

    包括喀拉和順湖、台特瑪湖

    以及柴魯特庫勒湖等數十個大小湖泊

    (台瑪特湖,曾經全部幹涸,近年由於車爾臣河來水增加以及生態調水,湖面已經初步恢覆;圖片源自@中新網

    ▼

    

    被水滋潤的羅布泊及周邊區域

    河網縱橫、湖泊密布

    生命也開始綻放

    其森林覆蓋率高達40%

    接近現今中國森林覆蓋率的兩倍

    美麗的胡楊

    或獨木成林

    (拍攝於羅布泊西緣的32團,攝影師@趙來清

    ▼

    

    或三五為伍

    (拍攝於羅布泊西緣的32團,攝影師@趙來清

    ▼

    

    或成行成排

    (拍攝於羅布泊西緣的32團,攝影師@趙來清

    ▼

    

    或與一波清水相映

    渾似江南水鄉

    (塔裏木河、沙漠與胡楊,攝影師@陸虹羽

    ▼

    

    包括候鳥在內的各種動物

    棲息其間

    (大西海子水庫的鳥群;該水庫是後來羅布泊徹底幹涸的原因之一,曾飽受詬病,現在已經成為一座專用於生態供水的水庫;攝影師@趙來清

    ▼

    

    直到今天

    羅布泊地區有記錄的鳥類仍有151種

    爬行類17種、魚類11種、哺乳類33種

    最著名的當屬野生雙峰駝

    這是一種比野生大熊貓還要稀少的動物

    而羅布泊的種群數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

    (野生雙峰駝可以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生存,包括飲用鹹水,目前羅布泊已經建立了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攝影師@水冬青

    ▼

    

    有了水,有了豐富的動植物

    羅布泊最絢爛的綻放

    將由人類創造

    Ⅱ

    公元前3000年

    西方歐羅巴人的一支

    吐火羅人(Tocharians)

    開始向東方水草豐美之地遷徙

    他們看到羅布泊綠洲繁茂、胡楊成林

    便在此定居下來

    公元前2000年

    羅布泊的先民們

    已經掌握了灌溉技術、制銅技術、紡織技術

    開始大規模開發他們的家園

    是為羅布泊的青銅時代

    他們從東方引入黍

    從西方引入小麥

    在綠洲中開墾出大面積的農田

    (黍起源於中國華北,並經歐亞草原,向東歐傳播;小麥起源於西亞,經新疆向中原傳播;羅布泊正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地帶;下圖為古墓溝出土的草編小簍,內盛小麥粒、粟米粥幹,這是我國已知最早的小麥之一;此簍紋樣清晰美觀,且非常結實耐用;另外,中國史籍中經常提到的大月氏亦為吐火羅人;攝影師@劉玉生

    ▼

    

    他們飼養牛、羊

    切其皮革為鞋靴

    (小河墓地出土的皮靴,一般用牛皮或猞猁皮縫制,攝影師@劉玉生

    ▼

    

    紡其毛絨為衣裳

    (小河墓地出土的毛制氈帽,即便在今日也相當時尚;更為關鍵的是其羊毛、毛絨品質甚佳,可以紡70支以上的細毛紗,比現今許多羊毛產品都更優異;攝影師@劉玉生

    ▼

    

    他們信仰靈魂不滅

    以保護好祖先靈魂寄寓之所為頭等大事

    並頻繁舉行隆重的原始宗教儀典

    充足的胡楊木為他們提供了最佳的原材料

    包括制作真人大小的木俑

    (小河墓地出土的木雕,攝影師@李學亮

    ▼

    

    打造數量眾多的船形木棺

    (航拍著名的小河墓地,直徑達60-70厘米的木棺有如一個個小船;點擊放大後查看,可以發現棺上立柱者,象征男根,代表墓中為女性;棺上立扇形木者,象征女陰,代表墓中為男性;男根、女陰立木高達3-5米,是羅布泊早期的生殖崇拜;攝影師@劉玉生

    ▼

    

    在耗費了1500株胡楊木之後

    木俑、木棺、立柱層層堆疊

    大地上豎立起一個巨大、高聳的“死神宮殿”

    “宮殿”共分為五層

    由不同時期的棺木堆疊

    再加上自然積沙,形如一座小山

    祖先們則乘著船形棺木

    面向沙海,踏上黃泉之路

    (小河墓地,攝影師@李學亮

    ▼

    

    與此同時

    吐火羅人還與周邊東方人群混血

    形成相貌俊美的混血兒

    其中一位女性尤以美貌著稱

    她白膚栗發、高鼻深目

    頭戴尖頂氈帽、斜插禽鳥翎毛

    人稱小河公主

    (下圖為羅布泊小河公主覆原圖,覆原者為中國刑警學院趙成文教授)

    ▼

    

    小河公主生活於距今3500-4000年間

    其保存完好、栩栩如生

    歷經數千年而不改

    尤其長長的睫毛如一排幼松般挺立

    令人讚嘆不已

    (小河公主出土於2004年羅布泊西南的一條古河道旁,棺木由胡楊木制作,呈船形;面部敷有奶酪狀物質;出土時,令考古隊員非常震驚,當時的畫面可以參見紀錄片《新絲綢之路》第1集;攝影師@劉玉生

    ▼

    

    當我們完全打開棺木

    揭開小河公主身體外包裹的毛毯

    景象更是令人驚奇

    其身材修長

    氈帽、皮靴、腰衣以及各種細節裝飾

    無不盡顯“時尚”之感

    完全無法想像這是數千年前人類的衣著美學

    (可點擊放大查看,攝影師@劉玉生

    ▼

    

    然而就在羅布泊的青銅時代鼎盛之時

    先民的故事卻戛然而止

    在之後的1000年間也杳無音訊

    (基本未發現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間的人類遺存)

    直到

    公元前176年

    一個西域小國突然現身西漢史籍

    匈奴冒頓單於在給漢文帝的信中

    誇耀自己武功之盛

    順便提到了它的名字

    (引文出自《史記·匈奴列傳》,這是史籍中首次出樓蘭)

    ▼

    “(匈奴)以天之福,吏卒良,馬疆力,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以下。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

    沒錯!就是

    樓蘭

    這是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

    後世與它有關的詩詞全都膾炙人口

    王昌齡詩雲

    (樓蘭是漢代人的音譯,既是族名,也是國號,譯名相當優美,是一個高水平的譯名;引文出自王昌齡《從軍行》)

    ▼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李白詩雲

    (李白《塞下曲六首》)

    ▼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收到單於書信的50年後

    即公元前126年

    張騫帶回了樓蘭的“實測報告”

    (《史記·大宛列傳》)

    ▼

    “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

    鹽澤即為羅布泊

    而樓蘭便是小河公主的後裔們所建立的新國家

    漢帝國隨即兵出玉門關

    將匈奴勢力漸次逐出西域

    (此處用玉門關代指漢代邊關,因為玉門關的建成時間要晚於漢對匈戰爭的開始時間;下圖為航拍漢代玉門關遺址小方盤城,攝影師@錢瑋

    ▼

    

    溝通東西方的絲綢之路也開始熱烙起來

    控制了羅布泊水源的樓蘭

    更是其中的關鍵樞紐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絲綢之路部分路段示意圖,星球研究所制作)

    ▼

    

    中央在樓蘭設置西域長史府

    將羅布泊地區正式納入管轄

    (樓蘭古城三間房遺址,其墻體極厚,應為當時西域長史府重要物資的存放之處;攝影師@文興華

    ▼

    

    為保障西域安全及絲綢之路的暢通

    還動用數十萬人修築漢長城

    經羅布泊直抵最西端的輪台

    (人們通常認為長城最西端位於嘉峪關,其實僅指明代長城;下圖為脫西克烽火台,位於孔雀河中段,庫魯克塔格山前;攝影師@劉玉生

    ▼

    

    樓蘭王國也借助中央之威擴張勢力範圍

    逐步占領且末、小宛、精絕(尼雅)諸國

    到東漢中期已基本統一塔裏木盆地東南部

    樓蘭的鼎盛時代到來了

    (樓蘭借助中央軍事力量的擴張,始於樓蘭王尉屠耆;尉屠耆後來遷都若羌,並改國名為鄯善;註意,此鄯善並非今日吐魯番的鄯善縣;為方便起見,我們在後文中仍稱其為樓蘭;之後樓蘭的擴張,也有其他諸多原因;下圖為樓蘭最大勢力範圍示意圖,星球研究所制作)

    ▼

    

    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

    樓蘭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群

    其東西融匯、兼容並包

    頗似20世紀香港之於中國的地位

    他們接納來自印度的佛教

    建立起巨大的佛塔

    (米蘭古城的佛塔遺址,為樓蘭國法藏部僧團寺院;造型獨特,塔基呈方形,塔身為圓柱形;攝影師@李學亮

    ▼

    

    又融合希臘藝術

    為神佛添置天使的翅膀

    成為著名的“有翼天使”

    (米蘭古城、樓蘭古城都有發現類似風格的藝術;由於亞歷山大東征,將希臘式藝術帶入阿富汗巴基斯坦古國犍陀羅;這種藝術又隨著佛教東漸,傳入中國新疆;此壁畫被斯坦因盜走,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

    

    接著

    他們又將希臘酒神的宴飲場面

    請進佛教的極樂世界

    端著的酒器卻充滿貴霜帝國的形制

    (樓蘭壁畫墓,學者推斷是由來自貴霜帝國的新移民建造,攝影師@劉玉生

    ▼

    

    他們喜愛來自蜀地的上等織錦

    (著名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出土於尼雅遺址,距今超過1000千,色彩依然艷麗,8個漢字清晰可辨;攝影師@劉玉生

    ▼

    

    也不會拒絕大膽裸露的羅馬藝術

    (營盤墓地出土的毛織物,上面的人物具有明顯的羅馬藝術風格;攝影師@劉玉生

    ▼

    

    這裏依然盛產美女

    (西域王公貴族喜歡娶樓蘭女為妻,在出土的漢簡中多有提及,也有多次嫁入中原的記錄;下圖為米蘭佛寺壁畫中的樓蘭女)

    ▼

    

    但與小河公主對應的“沙漠王子”

    生活顯然更加富足

    其陪葬品之豐富精致、保存之完好

    足以蜚聲中外

    (尼斯遺址8號墓出土的“沙漠王子”,據推測為末代精絕國王,陪葬有大量精品織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也出於此墓;攝影師@劉玉生

    ▼

    

    文化交匯、生活富足的樓蘭人

    不禁發出這樣的呼喊

    (語出自尼雅佉盧文書,佉音qū)

    ▼

    “大地不曾負我,須彌山和群山亦不曾負我,負我者乃忘恩之小人。我渴望追求文學、音樂以及天地間一切知識,世界仰賴這些知識”

    然而樓蘭人對知識的追求顯然未能繼續

    公元6世紀

    樓蘭國逐漸從歷史上銷聲匿跡

    到了公元645年唐玄奘途經此地

    眼見繁華散盡,亦是相當驚訝

    (語出自《大唐西域記》,描繪的是且末與樓蘭之間的景象)

    ▼

    “城郭巋然,人煙斷絕”

    為什麽會這樣?

    Ⅲ

    原因是多樣的

    包括外敵入侵、絲綢之路改道

    甚至突發的鼠疫

    但其中的最主要原因應該是

    自然環境的惡化

    與日俱增的人類活動

    破壞了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

    胡楊死亡,植被大規模減少

    40%的森林覆蓋率一去不覆返

    (伊吾縣死亡的胡楊,攝影師@趙來清

    ▼

    

    上遊來水減少,河道幹涸

    湖泊面積也日益縮小

    (幹涸的羅布泊,歷史上羅布泊面積有過多次反覆增減,攝影師@李學亮

    ▼

    

    與此同時

    荒漠的面積卻在與日俱增

    羅布泊周圍常年大風肆虐

    大風一起,往往飛沙走石

    再加上周圍山地突發的雨洪

    不斷侵蝕脆弱的地表

    地表之上形成了大面積的土丘、溝谷

    是為雅丹地貌

    羅布泊雅丹總面積高達3000平方千米

    是中國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區

    (樓蘭古城附近的雅丹形成時間並不長,是近千年來的產物,也是環境惡化的見證者之一;下圖為白龍堆雅丹,攝影師@鐘躍

    ▼

    

    或如萬艦齊發

    (龍城雅丹,這種雅丹都是同一方向的溝谷,多是因為常年盛行某一方向的大風所導致;攝影師@錢瑋

    ▼

    

    

    或如荒原孤島

    (白龍堆雅丹,攝影師@鐘躍

    ▼

    

    雅丹形成過程中那些被風走的沙塵

    則在羅布泊南側、阿爾金山北側降落

    形成新疆第三大沙漠

    庫姆塔格沙漠

    (庫姆塔格沙漠最初形成時間要更早,但是近千年來雅丹規模的擴大,也大大增加了庫姆塔格的面積;2016年1月9日的庫姆塔格沙漠,非常罕見地下雪了;攝影師@悠悠

    ▼

    

    

    環境的惡化立即引發連鎖反應

    農田、牲畜的產量日益降低

    軍隊的口糧也不得不大幅縮減

    在樓蘭繁盛期間

    一般吏士每人每日供給糧食一鬥二升

    最少時曾減到六升

    即便如此上級仍在不斷要求壓縮口糧

    (《流沙墜簡》)

    ▼

    “宜漸節省使相周接”

    於是人口流散

    原本繁華的城池逐漸荒廢

    樓蘭也在歷史記憶中變得越發模糊不清了

    (荒廢的樓蘭古城,攝影師@郝沛

    ▼

    

    時間到了20世紀後半葉

    塔裏木盆地的開發愈發強勁

    我們修建大壩、攔蓄上遊河水

    澆灌出一片片農田綠洲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米蘭水庫,攝影師@文興華

    ▼

    

    1961年

    那些原來流向羅布泊的諸多河流

    塔裏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

    下遊河道全部斷流

    羅布泊終於完全幹涸

    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消退的湖水

    在湖邊留下了一道道新的岸線

    岸線不斷收縮,直至湖心

    我們前面所提到那只大耳朵便因此形成了

    (羅布泊地球之耳最新衛星圖,綠色為正在開采的鉀鹽礦基地,源自@Google

    ▼

    

    現在

    小河公主、沙漠王子、樓蘭、鄯善

    一切故城、故事、故人都已經一去不返

    不知道下一個千年

    有水的羅布泊又會創造什麽?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幹涸後的羅布泊擁有豐富的鉀鹽資源,2002年起鉀鹽公司將地下鹵水抽到地表,人工營造了200平方千米的鹽湖;攝影師@郝沛

    ▼

    

    羅布泊以它獨特的魅力

    吸引著當代無數具有探險精神的人

    作為SUV鼻祖和皮卡先行者

    雪佛蘭也在積極鋪設一條自己的探索之路

    他們攜手Discovery頻道打造“最美中國行”活動

    最後一站便是深入無人之境羅布泊

    聆聽5000年大漠的呼嘯

    (雪佛蘭“最美中國行”活動,車隊正在穿越庫姆塔格沙漠)

    ▼

    

    從今年的初夏到深秋

    翻越雪域高原、穿行無垠草原、深入無人沙漠

    探界者、全新創酷、索羅德和庫羅德

    它們憑借其強悍的基因及強大的道路通過性

    陪伴路途中的勇士

    一起征服了高原、草原、沙漠中的

    坑窪、濕滑、沙地、陡坡、急彎等各種極限路況

    關註雪佛蘭“最美中國行”活動

    期待明年有你參與

    (雪佛蘭“最美中國行”活動,庫羅德行駛在阿奇克谷地)

    ▼

    

    P.S.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包括:夏訓誠《中國羅布泊》、林梅村《尋找樓蘭王國》《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王炳華《懸念樓蘭-精絕》、阿爾伯特·赫爾曼《樓蘭》、伊弟利斯《尋找消失的文明,小河考古大發現》

    P.P.S. 本文寫作中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的特別支持,特此致謝

    P.P.P.S. 本文中多次提到的攝影師劉玉生先生,是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專職攝影師,從1979年就開始文物、考古、遺址攝影,也是無數次考古工作現場的記錄者,其作品多次獲獎,本次為星球研究所特別提供了許多難得一見的佳作,我們在此致以謝意,以及

    向中國所有考古工作者致敬!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link&aid=1090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