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宏觀經濟指標] “一帶一路”的終極解讀
2017/05/17 19:40:18瀏覽183|回應0|推薦0
http://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4636

city0371 發表於 2015-10-13 19:14:02 來自手機

關於“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綱舉目張的卓越設計。

近一百年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巨大發展,已經可以讓人們對任何事物論證其存在的正確性。
千百年來,人們探索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本質動力,在某種物質屬性上可以認為是生產力,但在社會群體屬性上更多是有效需求的市場;是有效需求的市場在拉動社會產能的增長;在經濟發展中,與工程項目和商品商業等實體經濟相對應的,是一定存在一個或者幾個有效需求的市場殼;這種有效需求的市場殼才是經濟發展發力的發動機。
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無論是二十世紀初期及世紀中期美國的崛起,日本的覆興,及中國在改革開放政策上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是存在一個有效需求的市場殼。
《經濟體系本質原理》的闡述:
一:經濟發展的本質是市場經濟;
二:市場經濟的終極結局是零和遊戲;
三:世界經濟的基本面是市場經濟並遵循市場經濟法則;
四:世界經濟是零和遊戲;
五:有效市場殼遵循Ф=(√5-1)/2,近似值為0.618 、F=1/Ф=1.618的需求極限法則;
國家經濟再次強勢強盛五十年,就一定要找到一個有效需求的商品商業專屬市場。這個有效需求的專屬市場要具備以下特征:成規模,流動性,欠發達;成規模是說這個市場的數量有效,流動性是說這個市場的交換速度有效;欠發達是說這個市場的需求具備層次分明;就像二次世界大戰一樣,歐洲戰場就是美國的商品專屬市場,二十一世紀不發生戰爭也存在這樣的市場,比如中國,巴西,非洲大部分地區等等。
一個國家(經營者)如果把一個或者是幾個國家(殼國家)變成自己的專屬市場殼,要提供一種經濟發展的需求殼(經濟需求的發展殼),這個發展殼要符合雙方國家的整體利益訴求(國家訴求)或者是大多數群體利益的訴求,當殼國家在得到利益滿足後,而經營國才是真正的獲利獲勝者;如果沒有一個國家有效需求的市場殼,國家經濟是不可能真正成功的,誰是拉動市場需求的那個殼呢?
這就是《經濟體系本質原理》。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所取得的成績,不僅存在一個外部市場,還存在一個巨大的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殊途同歸於一個因素:有效需求的市場。當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部有效的需求漸漸萎縮,才有了溫家寶總理的“四萬億”措施,無論結果如何,溫家寶總理是盡了力的。可是,當國內有效需求漸漸飽和後,中國經濟才真正出了大問題:國內外有效需求的市場不存在了!
通過兩個經典案例說明《經濟體系原理》的本質。
第一個例子是安徽蕪湖投資20億農貿城變成“鬼城”
在滁寧快速通道北側入口,“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幾個大字非常醒目。進入園區,一排又一排整齊的紅色商鋪更是惹眼,一眼望過去甚至望不到邊際,這些商鋪就屬於安徽大雄華東農貿食品城。銷售大廳門楣上的招牌已經掉落了好大一截,進入大廳,一座龐大的項目模型映入眼簾,分A、B、C、D四個區域,顯得非常整齊。模型邊,則放置著該項目的諸多“光環”:“滁州市十大重點項目”“安徽省861重點工程”……從項目簡介上看,這個食品城當時規劃占地2000余畝,總投資逾20億元。
當地人說,這個項目當時很輝煌的,走在裏面,就像是一座小城市。
人煙稀少,打麻將都湊不齊人:記者對整個食品城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訪。在D區,沒建好的商鋪已經停工,“半拉子”工程裸露著灰白的水泥外墻,茂密的野草已經長到一人多高;在C區,一排排紅色商鋪已經建成,卻難覓人影,一些房門上張貼的竣工驗收報告都還沒揭下來,落滿灰塵;B區的情況也一樣,有的商鋪台階和墻面已經出現裂口。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C區沿滁寧快速通道地帶,被開發商打造成一個茶城,“招商引資很長時間了,你們去看看,應該能找得到人”。然而記者來到這裏發現,茶城裏數百家商鋪只有兩家開著門,3個年輕人圍著桌子在打“三人麻將”。“我們3個就是這兩家茶鋪的所有人員了,打一桌麻將都湊不齊人。”其中一人對記者說。據茶鋪老板介紹,一年前,他們通過招商信息,來到了食品城C區的茶城裏開店。“當時店主承諾我們零租金,我們才來的。”該茶鋪老板感嘆,即使是承諾兩年零租金,偌大的茶城,也僅僅招來了他們兩家茶商。在食品城內轉了很久,記者才遇到一名業主。“現在常住的不超過10戶。”該業主苦笑著說,“剛開始物業管理人員都有一百多個,現在只剩一個打掃衛生的了。”烏衣鎮當地農民賀宗武,傾全家所有在這裏買了兩間三上三下的商住門面,為此還借了數萬元的賬,可他辛苦開起來的小超市幾乎一單生意都沒有。
這就是新聞報道的大致情況,看到這種結局,應該說:當地政府主要領導負主要責任。而當初這個項目之所以建設,最直接的原因---最強有力的推動因素,是當地領導為了追求政績,為了升官發財。他們違反市場經濟規律和法則,以一個風險投資家的心態,導演了一個禍國殃民的項目。現在,主導這個項目的主要領導確實是被逮捕判刑了,但卻是以收受賄賂等違法亂紀的名義被逮捕,對安徽滁州本地禍國殃民的影響,和對投資人造成的損失和傷害,判決書只字未提。在這個禍國殃民的項目中,既找不到受害人,也找不到責任人。按理說,購房投資者是受害者,因為他們無法盈利,但這個原因無法通過法律程序起訴任何人;按理說,官員是責任人,但是權貴們寧願讓官員背負違法亂紀的罪名也不會讓他們背負禍國殃民的歷史罪名。這是一個難得糊塗的時代,如果不是黨內大小派系的鬥爭將這樣的官員打倒,又有誰會去關心陷身這個項目的小老百姓的死活?哪怕記者去報道,也會被壓制下來。
說這個工程項目是“一地雞毛”恐怕也不為過。
從安徽投資20億農貿城變成“鬼城”這個事情,如果用“經濟體系原理”就很容易理解其必然會失敗,投資20億的農貿城之所以會變成空城,是因為不存在一個有效的外部需求市場,中國任何城建運動所產生的“鬼城”都符合經濟體系本質原理、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均符合這個法則。
一旦國家經濟的發展違背這個法則,社會和經濟就會出問題。“經濟危機”不過是這個規律的另一個證據。
第二個例子是河北曹妃甸工業園區
如果說“安徽那個20”億僅僅是局部影響的小事一樁,那麽曹妃甸工業園區則是不折不扣的國家級禍國殃民工程。無論是黨報還是網絡,流傳“曹妃甸不行了”、“曹妃甸玩不下去了”、“曹妃甸成了燙手山芋,哪個官員都不願意去”……流言,如同一個可怕的幽靈,在曹妃甸、在唐山徘徊。位於渤海灣西側、隸屬河北第一經濟強市唐山、規劃面積380平方公裏的曹妃甸工業區,自2003年啟動開發建設以來,累計填海造陸超過230平方公裏,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高峰時期號稱日均投資4億元,一度被稱為“中國最大的單體工地”、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區。據官方媒體說,其不僅承載著唐山城市和產業雙重轉型的“藍色之夢”,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河北建設沿海經濟強省戰略的成敗,更被視為重塑京津冀區域發展格局的戰略之舉。“十一五”時期,曹妃甸與天津濱海新區相互競逐,共同構成中國區域開發中最受矚目的雙子星座。然而,似乎是一夜之間,曹妃甸就從榮耀的巔峰墜落,掙紮於生死邊緣:原計劃構建的四大支柱產業——大港口、大鋼鐵、大化工、大電力——正在落空,而早期用於基礎設施開發的巨額投入,正迎來償債高峰期,緊繃的資金鏈隨時有斷裂的危險。有記者奔走京津冀三地,歷時近月余的調查顯示:這工程園區的開發者,其中有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形勢的誤判,有2009年那波4萬億刺激政策的推波助瀾,有強勢官員的好大喜功,也有河北、唐山區域開發操盤者的經驗不足,更有中國過去30年土地開發、投資拉動式發展模式的不合時宜,等等。
無論什麽解釋,最終還是要歸結於:這個工業園區的所有的大工程大項目,在外部都無法找到一個與其對應的有效需求市場。這個工程最初的起事原因,也是唐山市官員想幹事創業,想建立政績,後來也許是河北省的領導看到了,感覺這個事情可以做大,他們也參與進來。不單如此,新聞上說,時任總理溫家寶也是親臨視察,我寧願相信溫家寶總理是誤入其中。終於,幾夥人把這個曹妃甸搗鼓成了國家級的爛尾工程。有意思的是,沒聽過任何人為這個事情負責。
說這個曹妃甸是雞肋園區也是合適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些工程項目如果會成功,必須在外部存在一個有效需求的大市場,住宅樓區可以通過市場出售,並且人們長期居住生活,工廠生產的商品通過市場有效輸出,只有這樣,曹妃甸才可以算是真正的成功,而目前,對應與曹妃甸工業區的各種大項目大產能,在外部根本找不到一個有效需求的市場殼;
那麽,現在我詳細說明“一帶一路”,伴隨一帶一路的,是兩個金融機構:一個是絲路基金,另一個是亞投行;
一帶一路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包,這個巨大的工程包裏面,包含許多大大小小的各種各樣的工程,不單有中國本土的工程,更多的是包含境外的工程,這麽多的工程與項目,100%的成功是不可能的,80%的成功概率也是一種奢望而不可求的,50%的成功率是要付出極大努力,30%的項目成功盈利是不是可以的呢?
人們通過對每個國家經濟發展成果的分析,無論是美國在二戰中的經濟增長,還是日本戰後的經濟成功,還是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那一些成績,都遵循幾個法則,其中最重要的是經濟發展優化比例的黃金分割法則:Ф=(√5-1)/2,其比值約為0.618。
美國在二戰中的經濟增長,是通過歐洲戰場來有效拉動的,但是並不是完全釋放的產能增長,也就是說,外部不存在1.618(F=1/Ф)倍的有效需求,國內產業結構也與0.618的比例相差太大,所以那個時候並不是美國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而是在戰後,歐洲覆蘇,市場全面需求,內部市場存在一個協調比例的Ф,外部市場存在一個有效的市場F,美國經濟迎來最好的發展空間。
做幾個假設:
其一:假設“一帶一路”工程項目全部在中國行政管轄區內,也就是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成了中國國土,那麽,如此多的基建工程和商業項目能不能成功呢?就要看對應於這些工程項目,能不能在外部找到一種有效需求的市場殼,再者,中國政府各級官員是不是會重覆追求政績的形象工程,尤其是房地產泡沫。如果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成為中國國土,官員們通過“一帶一路”除了再現中國房地產市場虛假繁榮的泡沫之外,恐怕很難對中國本土的制造業等實體經濟有益。因為官員的追求是政績,是升官發財,是名利雙收,相對與解決實體經濟制造業焦頭爛額的窘狀相比,房地產建立的高樓大廈樹立政績更容易,立桿見影迅速有效。
其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中國獲得的資產和現金,究竟能有多少能用到本國實體經濟?政局動蕩的就不說了,就是那些國內政局基本面穩定的國家,其政府官員比中國更腐敗,更專制,行政管理水準更低級,其眾多項目建設本身,從歷史長遠來看,就未必對中國有利。如果說把中國外匯資本看成一種商品,相對於中國外匯資本,在外部卻是存在一個巨大的資金需求市場,不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是資金需求者,世界各地都想拿到中國外匯資金,誰會嫌錢多呢?錢---資金,永遠不缺乏市場。
其三: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政治家以不朽功業名揚天下者,無非以下幾種:
第一種情況,一個大統一的朝代創建者,特點是國土面積空前巨大,這樣的人有大漢王朝的創建者劉邦,大唐王朝的創建者李淵,大宋王朝的創建者趙匡胤,大元王朝的奠基者鐵木真,大清王朝的創建者清太宗皇太極等等
第二種情況:開創一個朝代百年政治穩定基礎的傑出政治家,這些人大多是政權創建者之後的接班人,如漢武帝,李世民,康熙等等,這些人不但自己在位期間保持政局穩定,更是給後世留下了保持社會長期發展的政治法度,
第三種情況:千古一帝者,秦始皇嬴政,僅此一位;終結千古帝王制度者,孫中山,也是僅此一位;
第四種情況:“一帶一路”的創建者及繼任者,
國家元首通過親手操盤一些巨大工程項目而功成名就者,極其稀少。那麽,國家元首以下,地方官吏通過一些工程或者技術而揚名天下者,究竟有沒有呢?答案是,有幾個,一個是修建四川都江堰的李冰,另一個是修建河北趙州橋的李春,中國歷史悠久,上下幾千年,地方官吏通過“不務正業”搗鼓工程項目或者技術而流芳百世的,也就那麽幾個。不但中國這樣,世界各國歷史也是如此。相反,國家元首好大喜功而導致國運不濟,國祚不長者,比比皆是:秦朝因修建長城而分崩離析,隋朝因修挖大運河而土崩瓦解,還有一位,寫出“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寫的不錯,不過那是一位亡國之君。
但是,她---“一帶一路”將改變這個歷史規則。她,綱舉目張,一舉一動影響全球經濟和政治;她,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是中國卓越領導人的偉大創造。
如果先行在外部架構一個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市場殼,那麽,中外經貿往來的增長,自然就需要一些基建工程輸出產品:諸如鐵路線,公路,還有航空線;而現今的情況,“一帶一路”先行提出了一系列基建工程,這些國內外的基建工程能不能在建成後有效發揮作用,是取決於中外經貿往來的有效增長,而經貿往來的增長,取決於能不能在境外創建架構一個有效需求的市場。這個市場拉動中國經濟巨量的增長和商品的出口。只要存在市場,無論是高端的產能還是低端的產能,都能有效消化。可是一旦需求的市場不存在了,無論怎麽努力,都是沒有成果。
“一帶一路”既然先行提出來了,就無法悔改,也不能悔改。“一帶一路”不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覆興,更是事關全球人民福祉。她只能成功,不許失敗。這個成功,不但是架子成型了,還要有功,中國俗話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那麽,必須在外部創建一個有效需求的市場殼。這個市場殼可以完全拉動中國今後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於五十年的經濟增長。
我不敢狂言說自己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架構這個市場的人,但是我的確可以幫中國政府完成這個市場架構。我用了七年時間,專註於《如何創建一個存續千年的國家政權》這一個課題。
中華民族群英璀璨,區區這一個架構有效需求市場的文本,怎麽能難倒居於廟堂之上的英才。《呂氏春秋》上說:“壹引其綱,萬目皆張”,那麽“一帶一路”舉手投足,就是造福世界人民的福祉。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link&aid=10283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