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實在衝擊太大了,讓我想到半夜3點都睡不著阿!!!

聽完朋友轉述bbs上的評論,整個一直起雞皮疙瘩到無止盡

一直不想踏進浴室洗澡,我怕在浴室暈倒

這跟我當時在電影院看得感想完全是極端的兩個方向

我真的很佩服李安可以拍出這種電影,一個包裝的完美無缺的故事

一絲一毫的細節都沒有錯過可以著墨的機會

當你了解了背後的涵義,連微小到根本不會注意到的小細節都可以讓你驚呼不已

當然網路上大家一致好評的3D效果真的無可挑剔

一幕一幕的動物,自然景觀,都讓我覺得我在看animal planet

加上影像效果,每一個影像都好美好美,只能嘴開開驚嘆,不是文字能形容的

life_of_pi_ver7_xlg  

我真的好喜歡這張poster

life-of-pi-onesheet-8     

也一直出現動物,整個想全部包走,這是丁滿耶

分隔島

一開始就從pi被救上岸在醫院的故事講起吧,

當時有2個日本人來訪問pi,想要了解船會沉沒的原因,

而pi講了他在海上與老虎相處,遇到了食人島的故事,

但是這個故事並不被日本人採用,他們覺得這都是他虛構的故事,

所以pi就講了另一個比較殘酷的版本,說廚師如何為了求生,而殺掉其他的人,

場景就回到他與一個歪國人的對話,問他"你選擇哪個版本的故事"

這就是這部電影的癥結點,而我也是在這個部分理解出,完全不同的想法,

依我看完電影之後的想法,我認為這一趟旅程是Pi 心靈成長的故事,

以一開始懵懂無知的少年,經歷一趟自我獨立的求生旅程,

到最後成長成一個比較世故的.sophisticated的成人,

我原本沾沾自喜我能看懂其中的意思,但沒想到都是我一廂幼稚的想像

雖然我到現在我還是堅持我部份的想法...正面樂觀的想法

但這其中隱含的黑暗面並不是一趟旅程就可以抹滅的

這就又要跳到老虎本身開始說起了

以下我會以我自己的版本+電影的意涵來做對比

life-of-pi-image03 (1)  

很明顯的,老虎在這部電影中有很大的戲份,

他可以說是Pi他自己本身的反射腳色,但它所反射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勇氣 vs 恐懼 

我的想法:

我覺得 老虎=勇氣

當Pi遇難時,他只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認為所有的人事物都是無害的(稍後解釋)

所以他身心都受到很大的衝擊,他無法接受他的家人已經喪生的事實,

他一開始也非常害怕老虎Richard Parker,正如他把勇氣拒於門外,

但漸漸地,他自己獨立生活,懂得與老虎相處,進而慢慢地接近他,

這時險惡的天氣與孤立無援的小船,就像獨自一人面對殘酷的社會,

社會的現實,人們的追名逐利,一切一切的社會黑暗面,

所以Pi受限於社會的現實面,他只能擁抱勇氣,讓自己能過撐過這段求生過程,

也因為在這段旅程中,他了解了"人"對"社會"的圓融態度,

懂得如何運用身邊的資源,懂得如何讓自己能在狹縫中求生存,

所以當他漂流上岸時,老虎的離去就代表了他純真的勇氣已經消逝,

他在岸上對老虎離去的淚水,就是悼念他對純真的遠離,

可是當innocence離他而去,他並不是一無所以,

所帶來是sophisticated的成人經驗,

這也是因為他為什麼要對日本人撒謊,編造出第2個故事,

因為他懂得要與社會"應對進退的技巧",

從這趟旅程中,他蛻變成一個懂得人生事故的人,

電影的意涵:

然而電影最原始的意涵,卻代表了 老虎=恐懼,

這一整趟在海上求生的過程,其實就有如他第2個故事所說,

是一個 人類相互殘殺的現實,

Pi的第2個版本人物如下 ,

豺狼=廚師,斑馬=在餐廳遇到的佛教徒,猩猩=他的母親,老虎=Pi本身,

雖然Pi在第2個版本雖然沒有說得很清楚,但是從旅程的分析可以很清楚的知道,

當豺狼吃掉斑馬的時候,就代表廚師,提議吃人肉來維持生命,

當然一開始Pi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面對這種殘酷的事情,

他也只能無助的一直大喊 "NO NO NO NO NO"

他的母親,代表猩猩,也反對吃人肉的點子,但最終還是被廚師殺害,

這時Pi已經完全被邪惡逼害到devastated了,

所以豺狼被老虎吃掉,正是因為Pi在心裡的邪惡面,已經完全被激起,

所以他"殺掉了廚師",也變成為了維生而吃人肉的惡魔,

這時候有沒有發現老虎是"突然"出現,代表pi已經變成了老虎,

這時他的身心靈狀態可以說是已經到insane的地步,

所以途中遇到的食人島,其實就代表他已經沉溺在邪惡之中(後面會解釋),

而上岸之後老虎的離去,代表了他的理智回來了,而吃人的恐懼已經離去,

這也是他為什麼會對那個外國人說他 選擇了第1個故事=選擇了上帝,

因為真實的故事是無限的殘酷 ,

*補充* 

老虎之所以叫Richard Parker 可以追溯到19世紀英國的王訴杜德利和史帝芬案中(點選連結)

根據維基百科,一艘從修咸頓航行至雪梨的瑪格麗特號的帆船在離好望角約1600英哩處發生船難

當時有4個船員搭上了一艘救生艇,然而卻在海上漂流了20天仍未獲救

此時,其中的三個船員便將年僅17歲,

已經奄奄一息的Richard Parker給殺了,並吃了他

而著名的偵探小說作家,愛倫坡,似乎也引用這個典故來改編

在愛倫坡的作品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of Nantucket

(點選作品名稱可連結到wiki的頁面)

Richard Parker是在Grampus號上的暴動船員,當船遇到暴風雨時

他提議抽籤來決定誰來犧牲生命,滿足其他3個船員的飢餓

但結果最後Richard Parker卻成為被殺害的對象

就是這一段故事,搞得我半夜睡不著覺,

下面我會提供更多細節來support上面2個不同的觀點

1. Pi與老虎的相遇

1  

Pi與老虎Richard Parker的相遇,可以從他想天真的餵食老虎開始,

當時Pi自己認為他可以與老虎溝通,只要用眼神,

他就可以讓老虎了解他的想法連我都快精神崩潰= =

連現在在打網誌都很雞皮疙瘩...

然而,他的爸爸卻責備他的不明智,用了一頭羊來證明阿是多麼的愚蠢,

我的想法:當時羊在欄杆外,為什麼老虎能把羊殺害?

我覺得這是代表社會的現實殘酷,可以簡單輕易的宰掉一個涉世未深的個體,

就像為什麼很多人會說當你到了職場之後就會了解社會有多現實,

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很沒有顧慮的踩著其他人的屍體往更高的階層爬,

所以老虎殺害了羊,給了Pi第一個震撼教育,

電影的意涵:

羊為何穿過鐵籠被老虎叼走? 

因為獸性會衝破一切枷鎖,來達到目的,這就呼應了Pi在船上吃了人肉的事實,

當一個人被絕望逼到走投無路,連殺人這種事都可以毫不眨眼的做出來,

2.海中的倒影

2

在漂流途中,Pi問了老虎說"你在看什麼"

老虎看著水中的倒影,到最後反射出來卻是Pi自己的影像,

我的想法:

當老虎看到了很多的動物,我並沒有想到他想要吃他們的想法,

我想到的是Pi對社會的渴望

一個社會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人,有指揮別人的人,自然有被奴役的人,

儘管社會是殘酷的,但人總不能離群索居,不可能脫離與社會的互動,

所以當Pi在海上脫離了這麼久,他當然想回到有人類互動的社會,

從老虎眼中看到了很多的動物,反映到了Pi身邊的人們,最後反射到他"對人的渴望",

這對一個獨自生活這麼久的小孩來說,並不奇怪,

電影的意涵:

然而電影中老虎的反射,卻也是反映到了他吃人的事實,

老虎渴望獵食那些動物,為了求生,所有生物都可以殺害,

所以那些victims就反映到了Pi所殺害的人身上,

殺人的老虎經過長串的反思,竟然投射到了Pi身上,

3.食人島

Land_final

這個部份算是電影的轉捩點,Pi在這裡有很大的心理轉變,

他在這裡滿足了他的飢餓感,獲得了短暫的舒緩,

我的想法:

我覺得這座島代表了他"回歸社會的幻想"

島上有成千上萬隻的狐獴,我覺得代表了社會中成千上萬的人類個體,

就好像他重新回到正常運轉的人類文明,

所以他在這裡得到舒緩,得到了慰藉,就好像滿足了"他對社會的飢餓",

然而那個酸液湖卻破滅了他的幻想,

Life-of-Pie-movie-spoiler-bioluminescent-floating-island-lagoon  

希臘神話中有一種海妖叫做siren,她會利用歌聲來蒙蔽迷失的水手,

當水手被蒙蔽之後,就會無法自拔的沉陷,直到死亡的來臨,

所以我認為酸液湖跟siren有異曲同工之妙,

白天的時候看起來是一個正常的湖泊,但到晚上卻變成危險的酸液,

有人類互動的社會固然很好,但太過依賴則會帶來自我毀滅,

就像一個人不可能太過相信社會,否則終究會受到反噬,

蓮花2

至於Pi發現蓮花中有牙齒,這部份我原先也不太了解,

我自己把它跟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 裡的蓮花餅做連結,

在波西傑克森裡,蓮花餅是妖怪誘惑人類的把戲,

就像siren的歌聲一樣會蠱惑人心,

到最後,Pi發現了這座島的危險而離開了它,

就代表他了解了社會也是有它的黑暗面,並不是100%可靠的,

電影的意涵:

跟前2部份一樣,這食人島代表了他吃人肉的黑暗面,

在靠岸前,老虎已經奄奄一息,代表他已經餓到一個極限,

所以當他靠岸時,他啃著樹皮,代表他正在吃人肉,

他沉溺在那座島上,等於他"沉溺在邪惡之中",

所以當老虎吃掉胡獴時,其他胡獴並沒有馬上逃走,

這是因為Pi已經瀕臨崩潰邊緣,

所有一切邪惡的事都合理化了,短暫地得到了快感,

而酸液池和有牙齒的蓮花代表他漸漸的拾回理智,

發現了他自己的黑暗面,發現了他吃人的事實,

所以他最後才會離開那座島,理智最終戰勝了慾望,

還有一點,大家有沒有發現那座島的形狀是一個女人,

我覺得這就是代表, 他吃樹皮=吃人=那座島,

woman  

超級不清楚,所以要去電影院看喔 ^.

*補充* 

蓮花

這邊的蓮花,呼應到了一開始他心儀女生的舞蹈,

他追問那個女生說,為什麼只有他做了"蓮花的手勢"

那個女生並沒有給他回應,因為......啊!!

以上這三大點,幾乎能貫穿整個故事了,

但還有其他的小細節我想要討論一下,

這些小細節可以讓上面所有的理論更加結實,

a.Pi名字的由來

4  

一開始Pi因為他的名字音似pissing所以一直被恥笑,

所以他先發制人而稱自己,免得其他人又叫他小便,

但他的名字由來並不只有這一個因素,

這就像是他最後所編造和老虎共處的故事,

他編造一個看似美好的故事來掩蓋他吃人的醜陋,

就像害怕醜聞爆發出來一樣,需要外在的虛假來遮掩,

而在片頭一開始,蜂鳥飛行的路線∞,這是一個無限的符號,

蜂鳥  

就呼應到是一個無線循環小數一樣(我個人是沒注意到,我是聽朋友提起)

b.宗教觀

Pi在片中有很多的宗教信仰,一開始我本來只是覺得這是因為他的純真,

他覺得世界上沒有對錯,所以的事物都是可以去嘗試的(包含去觸碰老虎)

他的天真,對世界毫無防備的觀念,

宗教  

但他的爸爸卻反對他這個說法,但我朋友他覺得這是在諷刺虔誠的教徒,

因為他爸爸和哥哥的舊觀念,雖然是虔誠的,但他們卻在船難中死亡,

吃人肉對他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所以他們才無法生存,

c.上帝的考驗與施捨

在船難開始前,他在暴風雨中大喊"再大一點再大一點"

這邊也可以顯示他的純真無知,

而到了他獨自漂流的日子,我覺得就像是上帝的考驗,

考驗他的人心,考驗他的毅力,

123  

換個方向來想,吃人肉或許也是上帝給他一條生路的的施捨...

唯一有一個地方我不太懂,為什麼他要在閃電的時候大喊這是上帝的神蹟??

有人能給我解答嗎?????

總言之,少年Pi的奇幻漂流,真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電影,

後座力真的超強,讓我不得不嘖嘖稱奇阿~~

尤其又是台灣大導演李安的作品,有什麼理由不支持嗎~?

除了視覺的震撼,心中的震撼更是餘波盪漾,

所有的層面都照顧到了!!!

天啊這篇寫好長,創人生巔峰了,希望我第一篇電影文章可以一砲而紅 ,哈哈,

本來希望不受網路評論的影響來寫心得,好險阿...

沒看的話整個錯的一踏胡塗=_= 但我還是覺得我的觀點很棒拉

電影本來就是一個創意的產業,當然也不能去限制人們的想像 是吧~

我真的好喜歡電影的場景,最後來一發劇,

Life-of-Pi-poster  

life-of-pi-lop-068_rgbedit-f8cc7c8bb1e12cc3b941b41656440556112005bf-s51 life_of_pi_8 life-of-pi life-of-pi02   life-of-pi-film (2) life-of-pi-pic Suraj-Sharma-in-Life-of-Pi-2012-Movie-Image-4-600x325 Reflect1  

life-of-pi-4

 心得】《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還原故事的真相,內有爆雷,慎入!!

 @電影娛樂新視界 哈啦板 - 巴哈姆特
還原故事的真相:少年派毫不奇幻的殘酷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聽來是奇幻冒險的視覺大片,看過了則更是感歎大飽眼福。
這並非3D效果運用的最好的一部電影,但炫目而非炫技視覺效果, 與電影合二為一融為一體。
整部電影敘事雖無太大的情節波動,
但其情節之間的起承轉合並加上絕妙的攝影及特效依然讓人十分震撼。
Pi是一個生於印度並且同時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少年,
他的父親經營著一個動物園,所以派從小就瞭解動物的習性……
坦白說,這個故事的開頭並不算吸引人,混合著宗教信仰的一個少年的成長經歷。
不過隨後劇情正式進入到“奇幻漂流”。 
Pi舉家遷往加拿大,與他們同船的還有動物園的動物,
Pi的父親想把它們帶到異國他鄉賣個好價錢。
但是動物園園長一家經歷了一次類似鐵達尼號式的沉船事件,
除了Pi,家人全部遇難。Pi僥倖落在救生艇的艙蓋布上得以生存,
與他同處一艇的還有一條鬣狗、一隻斷了一條腿的斑馬、一隻母猩猩,
以及一隻成年孟加拉虎“理查-派克”。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馬,老虎又殺死了鬣狗。
接下來這個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對付理查-派克的故事。
自知無法戰勝老虎的Pi最終選擇與它一起面對漂流生活。
7個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魚捉蝦,
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飽老虎,也讓自己活下來。
當然,這場漂流也遇到了暴風雨、鯊魚的襲擊以及各種精彩而血腥的險境。
在Pi與老虎所剩的食物耗盡後,陷入絕望的他們已準備從容赴死。
但奇跡的是他們隨著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島嶼。
在短暫的停留休整之後,他發現這兒是個食人島。
驚恐的Pi與老虎再次開始了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的海灘上獲救,
那只老虎卻頭也不回地消失了。
但是如果這部《少年和老虎海上歷險記》情節發展到此為止,
確實只是乏善可陳的無力寫一篇影評了。
但是直到少年派講出最後那個所謂杜撰出來的第二個故事之後,
往復的鏡頭便一幕一幕在腦海中閃現,之前的所有好像並無深意的打趣的細節都成為了伏筆,
使這整個故事融會貫通的串聯起來,打破了原本充滿和諧和愛心並且奇幻的冒險故事,
而只一個有些殘酷無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現在眼前。
讓我們先從電影的結尾說起。
當派與兩個日本的公司代表講述了他的奇幻冒險之後,
兩個日本人並不相信且視為兒戲,並希望派講出一個沒有動物,沒有小島,沒有狐鼬的真實故事。
然後派講出了另一個版本的海上求生記——
其實,救生艇上並沒有動物,只有一個廚子、一個斷了腿的水手、Pi和他的母親。
廚子先後殺害並吃掉了水手,然後又殺死了母親,最終派忍無可忍同樣殺害並吃掉了水手。
最後的現實是,最終只有Pi活了下來。
這個故事伴隨著兩個日本人驚恐的表情講完了,
也許我們理所當然的會以為他們會選擇這個第二個故事。
但是當採訪Pi的記者打開當時事件的檔案時,
寫在後面的是“最後他和這只動物共同相伴走到了最後
這樣一句話,顯然他們採用了第一個不那麼殘酷而殘忍的故事。
接著Pi又問來訪的記者,這兩個故事,你相信哪個?
記者說,有老虎的那個(第一個)。
Pi回答:所以你跟隨上帝。
當故事講到這裡的時候,相信很多觀眾已經意識到了,
這個故事中的四個人與第一個故事中的四個動物是一一對應的。
此刻導演擔心觀眾不能聯想到其聯繫,
還讓採訪Pi的記者此時發問以一一對應:
水手是斑馬、廚子是鬣狗、猩猩是母親、而Pi自己是老虎。
也許可能你還不能接受第二個殘酷的故事,
但是導演在講述第一個故事發生的過程中已經數次暗示我們,第二個故事才是真是發生的:
1、大船遇到風暴,當Pi跳上救生船之後,
在中國船員用漢語大喊“斑馬!斑馬!”後,斑馬跳進了救生船。此處暗示中國船員的角色對應。
2、當Pi的母親想換素的菜品時,廚子表現的極為惡劣戲謔,剛好符合鬣狗窮凶極惡的品性。
3、 猩猩是漂流很久之後才找到救生船並在Pi的幫助下上船,並且只有猩猩是在Pi的幫助下上船。
4、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後,老虎才突然出現反撲了鬣狗。
這與第二個故事中Pi的母親被廚子殺了之後Pi終於忍無可忍殺了廚子的出場順序一致。
如此看來,我們知道了第一個故事就是現實的隱喻,它含有兩層:
是對真實事件的隱喻,
是經過自己的感悟而昇華出對人性思考的隱喻。
這第二層便是電影的核心,也是導演和主人公想要表達的核心。
 先說說PI這個名字。它代表了無窮數位的無理數。
當他在最後一節數學課上寫了整整三個黑板的π值的時候,
學生和老師們都在歡呼,每增加一個數字都代表了一個成就,
而這就是人類的衡量文明進步的標誌。
如他父親所說,科技帶領人類在這幾百年取得的成就抵得上信仰于人類文明幾千年的成就。
而在這個成就之上,影射的則是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就像π值的無窮盡一樣。
與此處對應的隱喻還有Pi小時候聽到的那個神話,那個神張開嘴就是整個宇宙。
這個隱喻同樣出現在他看到了鯨魚吃水母,
看到了老虎的嘴,看到了幻境裡魚類的相殘和張開的血盆大嘴。
Pi年幼是信仰多種宗教,印度教(家庭背景)、
基督教(跟哥哥打賭去教堂裡喝聖水,從而和牧師交談)、
伊斯蘭教(被伊斯蘭教的誦經所感染)。
他認為這些宗教是可以相容的,他認為自己這樣就接近了神,瞭解了神
其實主人公Pi就是全人類的象徵,
無論哪種信仰,哪種宗教,作者和導演就是要在這裡引起全人類對於信仰的反思。
此處的隱喻是:
1、在船上吃飯的時候,母親因為是素食主義者,想跟廚子換全素的菜品。
廚子先後指著腸和肉汁說:它以前是吃素的,它以前也是吃素的,
隨後引起了父親的不滿並險與其大打出手。
2、飯桌上一個中國水手前來想要安慰這一家人,解釋到:
我是信佛的,但是這個肉汁我也吃。因為在船上,肉汁不算肉,只是調味品。
3、Pi在餓極之後為了一條大魚與老虎進行了殊死搏鬥,全然不顧自己先前素食主義的信條。
4、當Pi找到了那個小島之後,餓極了的拋開地上的土尋找的植物的根莖滿足的吃著。
而老虎上島之後看見大量狐鼬之後則是一頓猛抓猛吃,
奇怪的是其他的狐鼬居然沒有逃跑而是直立而視,這場景與Pi吃植物何其相似。
  也許這是對素食主義以及素食主義者的一種諷刺的暗示。
萬物皆由造物主所創,動物與植物皆為生物,並無本質區別,所以老虎吃狐鼬就像吃一般。
而此素食主義(或宗教信仰)則是建立在物質條件相對豐富的情況下,
如果人在物質匱乏食不果腹境地就會放下束縛,正如在船上佛教徒會吃肉汁,
Pi為了吃魚肉不惜與老虎搏命一樣。
與前面人類欲望無盡的隱喻相聯繫,則是暗示人類盲目的信仰,
卻同時做著違背神性的事;有著無窮的欲望,始終無法脫離心中的獸性。
正如在飯桌上,爸爸教導Pi的這個橋段:
一個人不能同時信仰這麼多宗教,如果你什麼都信就代表什麼都不信。
然後又告訴Pi,希望Pi擁有自己理性的思維,甚至與老爸信的衝突都沒關係,只要是出於理性的。也許觀眾或許認為影片在批判宗教信仰而宣揚絕對理性,神在危機的時候沒有向Pi深處援手,
正如在暴風雨來的時候Pi跪地長嘯“你帶走了我的所有,你還想要什麼?!”對神的質疑。
但個人認為影片向我們真是傳遞的資訊恰恰是與上述相反的。
還記的這前後兩個故事的角色對應之後,
第一個故事中的老虎就是主人公,那麼故事中的Pi又是誰呢?
傳遞給我的是一個明確的答案:
心中的神性,在現實中引導人類的無形的神。
它既獨立於人類,又是人類的一部分。
人類在很多時候拋棄了他,卻又在關鍵的時刻接受他的指引,渡向脫離獸性的彼岸。
在第一個故事中,老虎就代表著Pi甚至是人類罪惡和獸性的一面。
當漂流初期的時候,老虎生猛無比,對Pi寸步不讓;
後面老虎因為餓極了之後又受惠於Pi食物的賞賜漸漸被馴化;
一個最重要的橋段是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
Pi看見了穿破烏雲從天而降的聖光,高呼神跡並極力要向老虎展示,但老虎畏懼不前,充滿畏懼的蜷縮在角落裡。
主人公在島上獲救,白天有著無窮的食物,乾淨的淡水,以致於他鍾情於這個小島,不想離開,
因為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讓他想在這個島永遠生存下去,
他甚至將女朋友送給他的紅繩系到了那棵樹上表達了他的依戀。
然而黑夜降臨,他看到了白天的湖水開始吞噬魚類,那深不可測的湖水在吃著自己養育的動物,
同時他又看到了那個仿佛蓮花的樹葉,一層層剝開後看到了人類的牙齒。
白天和黑夜,饋贈與索取,吃和被吃。
這就是此岸。這就是人類,這就是生存的殘酷。
人不信了神了嗎?你拋棄了我了嗎?
還記得影片前面Pi跑到教堂裡與神父的對話嗎?
PI問神父,神將自己的兒子派到世上,讓他為人類受盡了苦難,這叫愛嗎?
神父回答,你所要知道的就是,他愛我們。
電影的結局也回答了這個問題:
神的兒子帶領拯救了人,脫離了自相殘殺的苦海,一步步消除獸性,這就是上帝的愛。
Pi毅然的逃離的那個小島,因為他不想繼續活在過去,吃著同類生存下去。
他跟隨著神的指引,乘著小船,向著脫離獸性的彼岸。
但此時,他仍然無法完全脫離獸性的一面,載著老虎繼續出發。
直到最後,那只老虎走進了叢林裡,消失了。
Pi哭很厲害,因為人類的獸性幫助人類生存了下來,在最危難的時刻生存了下來。
而當人無限的追求並接近神性的時候,獸性會在不被察覺時離去了。
他告訴作家,在老虎的眼裡看到了另一個靈魂。
而父親告訴他,在老虎的眼睛裡,你只能看到自己。
父親沒有錯,獸性沒有情感和憐憫,與神性是毫不相容的。
起初Pi並不相信,但是在漂流的過程中他漸漸明白了,這兩者是不可能融匯調和的。
“我以為它會回頭,但它只是朝著森林深處望去,然後永遠消失了。
也許父親說得對,它根本沒有把我當成朋友,
但我非常確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絕對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
它就那麼頭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內心深處,它永遠與我同在。”
讓我對上述推斷深信不疑的是這個真實的故事:
“理查•派克”原是歷史上真實吃人海難故事的主人公名字。
1884年,Mignonette號沉沒,4名船員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員,還有一個名叫理查•派克的17歲男僕。
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員殺死了孤兒理查•派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還。
這部影片講述的不是一個美的令人髮指的奇幻故事,也不是糾結於宗教信仰和理性思考的一個擰巴的人生選擇。
原著作者和導演委婉而又明確的向觀眾用近乎瘋狂而又含蓄的手法講述了這個殘酷的事實,是對生活的悔悟、信仰的拷問,和人性的反思。
因為這部影片真的不叫《少年Pi的奇幻漂流》,而是 < Life of Pi >。 
最後想說的是李安導演的功力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因為無論觀眾看懂與否出了電影院都會精神亢奮的豎起大拇哥並說一句“牛逼!”。
“我心裡有猛虎,在細嗅著薔薇,審視我的心靈吧,親愛的朋友,你應戰慄,因為那裡才是你本來的面目。”——西格夫裡•薩松
本文完---最後小弟有一個疑問想問一下板上的大師們,在那個食人島上,有一個畫面把鏡頭拉遠,我看到那座島的形狀,好像是一個女人躺著的側照模樣,因為畫面沒有停留很久,不知道是不是我眼殘看錯了嗎?若真的是一個女人躺著的側面,那代表的意義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