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喜歡跟同儕一起玩?可能是觸覺防禦作祟
2016/04/27 21:27:24瀏覽10300|回應0|推薦25

20164月號304期《親子樂園》〈親子健康〉P10-11           

「要跟別人分享啊,玩具不可以通通搶過來!」、「不要推人家,要大家一起玩!」、「不是跟你說過不可以推小朋友,為什麼一直動手呢?」這些煩惱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大約三歲後,開始與其他孩子有互動遊戲時的困擾。明明可以跟大人玩得很好,也很有禮貌,但卻不喜歡跟其他孩子一起玩,甚至會出現推打的動作。這時,爸媽多會擔心是否為教養或是社交經驗不足的問題,但很多時候我們卻忽略了觸覺防禦的影響性。

觸覺是孩子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感覺,可以讓孩子適當的回應環境並且發展出許多整合性的能力。例如:從會丟、接球到可以命中目標的投籃,從會拿蠟筆塗鴉到可以快速的抄寫筆記,這些都是在觸覺處理良好的基礎之下,一一從基礎能力整合而成的技巧表現。

被觸覺防禦所影響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徵狀,例如:不喜歡團體活動時的碰觸、不喜歡特定的活動(可能是洗頭、剪指甲、剪頭髮)、或是對於衣物有特定的喜好(不喜歡套頭的衣服或是新衣服的質地);有時候孩子甚至會表現得像是很喜歡告狀一樣,明明只是小碰觸卻老是說其他人打他,而有的孩子是表現出過度潔癖的樣子,一點點的沙子、膠水、沾醬,都不敢自己清理。當孩子出現觸覺防禦的表現時,容易因為不喜歡過往的觸覺經驗而避免參與活動,長久下來,沒有足夠的練習自然就會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出現困難。

觸覺防禦的成因來自於對於觸覺處理經驗的缺乏與成長環境的惡性循環,例如:以兩歲的孩子的發展能力來說已經可以不用剪碎食物就自行進食,但是如果家長總是因為時間的壓力,而沒有讓孩子漸漸學習口腔動作,孩子依然停留在口腔經驗不足的階段。結果就是孩子沒有能力自行進食、口腔動作不良加上對很多食物的觸感不熟悉,自然吃得不好又偏食,因此家長就必須一直幫孩子剪碎食物,造成無法停止的惡性循環。

孩子成長的過程,對環境之中的刺激會有不同的反應層級。嬰兒通常會較為敏感,而幼童卻可以忍受更多的觸覺經驗,但在所有的發展階段,孩子都會有要從環境之中獲得觸覺經驗的內在傾向。也就是說,即使孩子在年幼的時候需要較敏感的觸覺來保護較為脆弱的自己,但因為還是有感覺需求,所以孩子並不需要被教導就會有東摸西摸的行為。自然而然,當孩子這樣的自主動作經驗越來越多後,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出現很多大動作以及精細動作時,就會依靠著這樣的經驗開始整合出技巧行為。

除了自主性的動作之外,觸覺的詮釋經驗還會反應出孩子適應環境及互動的能力。許多孩子一起在同一個空間中遊戲是孩子社交行為的第一步,但是孩子之間的互動方式和大人與孩子的互動有所不同,很多時候從同儕團體開始學習的孩子,會有很多機會接受到沒有預警的碰觸,或是因為彼此的動作技巧都還在成長中,難免會有碰撞的情形發生,這時如果孩子沒有基本的耐受力,就容易認為這樣的觸覺很不舒服,自然就會有不適當的回應。

有了良好的基礎就可以增加孩子在成長中面對挑戰的能力。同時,對於孩子而言,觸覺的良好整合可以幫助語言能力尚未成熟前的社交互動,讓年幼的孩子可以安心的處在社交環境中,這樣的感覺會回饋在語言以及認知發展的正向經驗與學習。所以,觸覺的適當詮釋經驗讓孩子可以正確的理解外界的訊息,而這樣的過程就是孩子快樂學習的基礎。此外,觸覺與本體覺一樣有安定孩子情緒的效果,在生活中讓孩子有足夠的觸覺經驗,就是給孩子情緒安定的原料。家長常在孩子面臨發展困難時感到無所適從,而觸覺的經驗可以為孩子帶來情緒的抒發口,無論是被動的接受他人的觸覺安撫或是自己動手操作,都是可以讓孩子學習適當回覆環境的方式。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lforkids&aid=5474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