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現代人富貴病--糖尿病
2009/01/15 09:16:12瀏覽2572|回應0|推薦2
「美國醫學協會雜誌」公佈了一篇由凱撒醫學機構調查的研究結果。對加州62000個糖尿病患者的調查發現,在美國的亞洲人,糖尿病的發病率在所有種族中高居榜首。這也是醫學研究者第一次有確切的資料顯示,糖尿病在不同種族中的確有顯著不同的發病率。而亞洲人包括日本、韓國與中國人,皆屬於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其發病率比其他族裔高出50%。該研究負責人卡特認為,其中基因的因素是重要的原因。這個結果顯示,很不幸的,亞洲人天生就比較容易罹患糖尿病,因此我們應該更重視糖尿病的危害,並積極加以預防。

糖尿病常被稱為富貴病,一般人都認為,這個病只有白白胖胖、肥頭大耳的大老爺,或貴婦人才會得。這種觀察似是而非,因為糖尿病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對於第二型糖尿病人來說,這種認知還蠻傳神的。第二類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是因為糖分熱量攝取過剩,導致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島素就像是一把鑰匙,能夠打開細胞的葡萄糖通道,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能夠進入細胞中進行代謝,轉化成賴以維生的能量。

當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就像是一把故障的鑰匙,無法開啟大門,使得葡萄糖被拒於門外,而蓄積在血液中,形成高血糖。因此喜歡高糖高油的西方飲食,而不喜歡運動的人,最容易得到糖尿病。在日本,糖尿病又稱為生活習慣病,也就是說它的發病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肥胖是這類型病人的共同形象,尤其是中廣型的肥胖,是糖尿病重要的誘發因素。然而不管有錢沒錢,由於工業化與都市化的發展這種生活型態,已成為現代人無可迴避的宿命,所以就算沒有富貴命,也可能得到富貴病。

而第一型糖尿病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它的發病機轉和第二型糖尿病完全不同。這類型的病人通常又乾又瘦,一點也沒有富貴像。這類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是由於感染或是自體免疫,而導致胰島細胞的破壞,因而無法產生胰島素這種病人終生都需要注射胰島素,否則就會有生命的危險。

這種病人在中國人的糖尿病中只佔了百分之五,通常都會被忽略。然而隨著自體免疫疾病的罹病率的上升,第一型糖尿病也逐漸受到醫界的重視。在台灣糖尿病的死亡率節節上升,目前已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是不可忽視的警訊。

糖尿病在人類歷史中很早就有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消瘅的病名記載糖尿病足中描述:「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此症肥美所發也,此人必嗜食甘美而多肥也。」最早被記錄罹患糖尿病的名人是漢武帝。

然而為糖尿病留下最生動的文字敘述的是北宋文人歐陽修,他在「蔡洲再乞改仕第一表」中寫下了:「臣年日加老,病益交攻,新春以來,舊苦增劇,中痟渴涸,注若漏巵,弱脛零丁,兀如槁木。加以睛瞳氣暈,幾廢視瞻,心識耗昏,動多健忘。」絲絲入扣的描述了糖尿病末期,各種併發症齊發的慘狀。

糖尿病在傳統中醫學中稱為消渴症,命名是根據臨床上多食多飲多尿的症狀。糖尿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它的臨床症狀不明顯,因此往往會被人們忽略。根據調查50%的糖尿病患者,都在產生併發症之後,才警覺就醫,為時已晚。

因為到了這個時候,病程就像一條不歸路,不停往前進展,而病患也終身無法擺脫藥物了。因此糖尿病治療的黃金時間,應該是前糖尿病期,也就是飯前血糖介於110-126 mg/dl,飯後血糖在140-200 mg/dl之間。這個時期只要減少熱量攝取,多運動或多攝取能增加胰島素工作效率的必須營養素,就能完全恢復健康。

與不痛不癢的臨床症狀恰恰相反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是非常可怕的,嚴重影響病人的健康與生活品質。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是全身性的,由於長期浸潤在高糖分的血液中,高滲透壓首先會傷害血管,產生發炎反應當血管受到傷害,就無法將養分與氧氣輸送到各個器官中,而導致其他器官受到影響。

因此糖尿病併發症可以分為小血管與大血管的併發症。小血管分部最多的組織有視網膜、腎臟及神經系統。長期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會有視力模糊、白內障、青光眼,甚至導致失明的視網膜剝離,也可能產生蛋白尿,甚至腎衰竭的腎病變;也常常會有手足感覺麻木的感覺神經病變。病程一久,大血管也會產生脂質堆積、硬化,而容易產生中風、冠心病等致命危險。如果是周邊大血管受到影響會導致傷口難癒合,糖尿病人的足部因為感覺麻木容易受傷而不自知,長期傷口難癒合會導致感染、壞疽,而不得不截肢。所以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人到末期就會一身是病,因此就算有富貴命也無福消受了。

重視糖尿病問題,並且積極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的發生。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所制定的糖尿病患血糖控制標準,有ABC三原則。A就是糖化血色素(HbA1c) ,必須控制在7%以下;B指的是血壓(blood pressure) ,必須小於130/80 mmHg;C則是膽固醇(cholestrerol) ,低密度膽固醇(LDL)小於100 mg/dl,高密度膽固醇(HDL)大於40 mg/dl。控制這些生化指標,能夠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率,其中糖化血色素是很重要的生化指標。所謂糖化血色素,是指當紅血球浸潤在血液中,血中葡萄糖會與血色素結合,稱為糖化血色素。

由於紅血球的壽命是120天,因此糖化血色素可以反應2-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這個生化指標比血糖值來的有監控意義,因為血糖值只能反應檢驗當下的瞬間血糖值,而人的血糖變動很大,可能因為飲食、感染或是檢驗的時間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因此高高低低的血糖值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而且英國臨床研究報告發現,只要好好控制糖化血色素,將糖化血色素由8%下降至7%,則能減少20%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30%腎病變及16%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因此糖尿病病患應該定期2-3個月檢驗一次糖化血色素。

目前對於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有五大類的降血糖藥,磺胺類(GLIPIZIDE)、雙胍類(METFORMIN)、Meglitidine類(REPAGLINIDE)、甲型醣苷酶抑制劑(GLUCOBAY)以及胰島素增敏劑(PIOGLITAZONE) 。

這些藥物機轉各有不同,對於降低血糖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對於某些病人仍無法將血糖控制的很穩定,同時也常常會產生令人不適的副作用,更重要的,這些藥物無法根治疾病。這樣的治療方法對於醫生與病人來說,都不能令人滿意,因此醫界也致力於尋找其他替代的療法,希望能讓糖尿病的治療更加完善。

近年來醫學研究人員逐漸將研究觸角伸向傳統的民俗用藥,長久累積的治療經驗,可能提供現代醫藥珍貴的素材。在傳統醫學中,苦瓜性味苦寒,一般都被用來作為清熱解毒抗發炎的作用,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它能治療煩熱消渴。

根據最近的的藥理學研究發現,這種醫食同源的植物中,含有類似胰島素的物質,稱為植物性胰島素(Phyto-insulin) 。經過濃縮萃取後,它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臨床隨機雙盲試驗中,服用苦瓜萃取物的糖尿病患者,一個月後能有效降低飯前與飯後血糖。進一步研究它的降糖機轉,發現植物性胰島素可以增加細胞表面的葡萄糖通道,使更多葡萄糖進入細胞中代謝,使血糖下降。

從動物實驗中發現它對於胰島細胞有令人驚奇的效果,這個實驗先以化學藥物破壞胰臟細胞,製造糖尿病鼠動物模式。老鼠大部分的胰島細胞都被破壞,無法分泌胰島素。然而在服用苦瓜萃取物十周後,能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數目逐漸的增加。從這個研究中發現,苦瓜的萃取物或許能讓胰島細胞逐漸的修復。這樣的結論還需要有更多研究的證明,但是能夠肯定的是,苦瓜這種古老食材能改善糖尿病,獲得科學上的實際驗證。

另一個令人矚目的藥材,是原生於菲律賓的巴拿巴葉,是菲律賓使用相當長久的一種藥用植物。它含有一種天然植物酸稱為corosolic acid,在腸胃道中能減少糖類的吸收,防止脂肪的堆積,同時也能增加細胞中葡萄糖的通道。這一成分目前正在進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第三期臨床實驗,也就是說它的安全性與功效驗證已經沒有疑慮,在美國也以糖尿病營養補充品上市販售。

此外有一些微量元素對於降低血糖有幫助,而被稱之為耐糖因子(glucose tolerant factor) 。耐糖因子最早是由1957年美國營養學者華特梅茲博士(Dr. Walter Mertz)從豬腎中所萃取出來的物質,給糖尿病鼠服用這種萃取物,糖尿病竟然明顯好轉,才將這種物質稱為耐糖因子。經過進一步分析,才知道它的主要成份是三價鉻。三價鉻是糖類脂質代謝中重要的輔助因子,它能增加胰島素的工作效能。從研究中發現,它能增加胰島素與胰島素接受體的親合力,增加胰島素接受體的數目,以及增加肝臟、肌肉及脂肪組織的葡萄糖運輸。

糖尿病人血清中的三價鉻明顯比正常人來的低,主要的原因是糖尿病人會從尿中流失這種微量元素,而導致糖類、脂質的代謝異常,因此補充三價鉻對於糖尿病人很有幫助。根據臨床研究顯示,補充三價鉻三個月能夠降低糖化血色素,使血糖穩定,降低併發症的發生機率。比啶甲酸鉻是目前生物可利用率最高的三價鉻,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正式認可它是第二型糖尿病的營養補充品。

鋅也是脂質代謝的必須微量元素,許多研究認為補充鋅可以改善糖尿病病人脂質代謝,避免脂質在血管與心肌細胞的堆積,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也有研究指出,它能改善糖尿病患的蛋白尿,減少腎病變的發生。

益生菌也是糖尿病人的另一種選擇,益生菌對於糖尿病人的幫助主要是免疫調節糖尿病人會產生併發症,主要是因為血管的發炎。而益生菌會促使調節型T細胞活化,產生介白質10(IL-10) ,這種細胞激素能抑制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減少對於血管的傷害,就能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除了這些對糖尿病人有用的補充療法之外,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生活習慣的改變,避免攝取過多的糖類與熱量,同時要有適當的運動,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尤其是有糖尿病危險因子的人更應該提早防範,包括有家族病史,肥胖,年齡超過40歲,暴飲暴食,壓力,抽煙,酗酒,都必須提高警覺。

有幾個飲食原則可以提供大家作參考,首先是必須避免肥胖,維持理想體重;每餐飲食必須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少吃油煎或油炸的食物,或是豬皮、雞皮等高油脂的食物;烹調多採用水煮、清蒸、涮、滷、涼拌、燒烤等烹調方式;少吃膽固醇量高的食物,例如腎、肝等動物內臟;烹煮最好使用植物油;少吃精製糖類的食物,例如汽水、果汁、糕餅、冰淇淋等;含高澱粉的飲食更是禁忌;更不可以飲酒;要選擇纖維素較高及含維生素B與微量元素的食物,像是小麥、燕麥、蕎麥;多吃未加工的蔬果;適當的運動,配合藥物治療。積極穩定血糖,就能夠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因此就算是得到糖尿病,也能有健康的人生。

**糖尿病是生活習慣病,喜歡高糖、高油飲食,又不愛運動的人,最容易得到糖尿病。**
**中廣型的蘋果身材,男性腰臀比大於0.95,女生大於0.8的人,比梨型身材的人更容易得到糖尿病。**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ex0310&aid=256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