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談大學學費與打工 ● 澳洲經驗
2010/12/16 02:00:15瀏覽4154|回應20|推薦83

新聞閱讀:

最近有兩則與高等教育(即大學及研究所)的學費有關的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則是在台灣,監察院王院長說大學生翹課打工,『笨死了!』,引起網友廣泛討論;另一則在英國倫敦,學生上街抗議國會立法通過調漲學費,與警察發生衝突,並且還攻擊查理王子與妻子卡蜜拉的赴名人宴會的勞斯萊斯座車,嚇得車窗洞開的卡蜜拉花容失色。這使我想到之前聽友人說,澳洲在七〇年代時,無論是本國學生或者是外籍學生,在澳洲讀大學,全部都是免學費的。可惜,八〇年代末期,我以外籍學生的身份來澳洲唸書時,這項學費全免的政策,剛好剛剛被取消,本國學生有聯邦政府補助學費,而外籍學生就必須付全額學費。於是,我稍微研究了一下澳洲高等教育的學費歷史沿革。

○○○●●●○○○

背景:澳洲人口約有兩千兩百萬,與台灣的兩千三百萬相近。台灣有150所大學(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在1980年之後設立的),有三分之一是公立大學,私立大學佔三分之二。澳洲共有42所大學,有百分之九十以上(38所)是國立大學,私立大學僅有4所(其中兩所是澳洲本地的私立大學,一所是英國某大學的分校,另一所是美國某大學的分校),私立大學是少數。

澳洲的中、小學是由各州的教育部管轄及支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經費。澳洲的大學高等教育則是由聯邦政府補助經費,管理則是由各州教育部及獨立專業組織核准、認定課程內容;即使是私立大學,聯邦政府也有補助經費(外國大學在澳洲的分校除外)。這點與私立中、小學也同樣接受州政府的經費補助是一樣的,只是公立學校所受的補助比私立學校多。

澳洲的第一所大學創始於1852年,一直到今天大學辦理約有160年的歷史中,只有1974 - 1988這短短的十四年大學高等教育的學費是全免的,完全不收一毛錢!但是七〇年代澳洲的所得稅率也比現在高很多。不知情的人猜測是因為那時澳洲沒有人要上大學,所以政府必須花錢請學生來上大學。這完全是無知的誤解!事實上,當時高等教育免費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政府及教育人士認為,提供免費的教育是確保學生的受教育的機會不會因為個人及其家庭社會、經濟狀況而受到歧視。而實施十四年之後,又發覺免費的教育是齊頭式的平等,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公平與正義。原因是,免費高等教育實施之後,仍然是家庭社會、經濟條件好的學生唸大學的比例較高,因為家庭社會、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必須負擔起個人或家庭的經濟的担子,所以即使是免學費,仍然必須放棄唸大學的機會,投入薪資較低的就業市場。然後,社會經濟條件也無法提高,惡性循環。這種現象,在其他國家都不乏類似的例子。

1989年起,當時的教育部長開始實施一種與畢業後就業所得相連結的助學貸款,等於是政府投資在學生身上,等學生畢業後,進入就業市場開始繳交所得稅,就是投資的回餽。這種助學貸款叫「聯邦支助的高等教育貸款」HECS-HELP,政府補助每一位本國大學生,包括公民及取得永久居留權非公民的大學生,約三分之二的學費;其餘約三分之一的學費是學生必須繳交的學費。而這必須繳交的學費,學生可以在每學年初一次繳清該年的學費(視所唸的科目收費),可享20%折扣;也可以視個人需要申請全額「聯邦支助的高等教育貸款」,等到畢業後,找到工作,就業有收入了,而年所得扣除哩哩拉拉的扣除額後的應稅所得,如果超過澳幣三萬八以上(目前匯率約A$1 = NT$30,這基本收入標準會依整體就業市場的薪資水準調整),國稅局會自動從每月的薪資中,由雇主代為扣除應償還的助學貸款的本利給國稅局。有一點像在償還房屋貸款,只是利率非常、非常低(但是有隨每年物價指數調整喔!)據友人唸會計及資訊雙學位,並考取會計師執照的兒女計算過,這筆貸款的錢如果放在銀行定存,所生的利息支付貸款利息綽綽有餘,所以,有錢也不必急著還清這助學貸款,慢慢還就好!(雖然國稅局有獎勵貸款人提前一次還清或者每次償還500元以上,可享20%的折扣!)

這點我倒是可以佐證。我於九〇年代初期,以永久居留身份在雪梨唸第二個學位時,就與之前以外籍學生身份唸書時的學費差很大。而且我那時也有利用「聯邦支助的高等教育貸款」,後來就業之後,才陸續還款;因為是從薪水中稅前就扣除還款,所以毫不感覺有在還款。

八〇年代末期,澳洲大學開始向大學生收取補助後的學費,提供任何本國大學生都能申請的「聯邦支助的高等教育貸款」,同時還提供個人及家庭經濟較差(有社會福利部認定的收入上限)的大學生社會福利金,可以支付學生很基本的生活費,以排除其因經濟因素而必須放棄讀大學的機會。從那時起,澳洲的大學高等教育就採取這種國家補助,助學貸款和社會福利,三管齊下的方式,來確保每位想上大學的學生,不會因為家庭社會及經濟因素而被排除在外。對於不到總人口數百分之二的原住民上大學,有更優惠的資助。

這樣三管齊下的大學高等教育的學費及支援模式,實行二十幾年以來,到目前為止社會及朝野兩黨都尚沒有覺得有修改的必要,雖然仍然有極少數的左派人士,對於大學高等教育抱持崇高的理想,認為大學 University 是思想自由、社會改革的原動力,仍然鼓吹類似歐洲社會福利國家的由國家全額支付的免費教育,這在可預見的未來,以澳洲現有的稅制是不可能實施的。

○○○●●●○○○

大學高等教育的公平與正義,牽扯的領域其實非常廣泛,例如:該國是大政府制,國家向人民徵收高稅率,提供人民絕大部份的福利與服務;還是小政府制,人民繳交少少的稅,以維持最基本的政府結構,社會機制多仰賴民間私人供給,使用者付費。這牽涉到稅制、所得分配及社會福利支援。如果整個社會的機制無法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光是討論學費的多少,只能治標,影響畢竟有限。另外,大學的進入門檻的評鑑、多重申請資格方式(高中畢業生與成熟年紀社會人士有不同的申請標準)和普及度,也影響其公平與正義。本文僅僅就其中的部份因素,閒聊澳洲的經驗。

每個國家的情況不同,即使如澳洲這樣三管齊下的方式,每個學年度之初,學費調漲仍然是社會及朝野熱烈討論的教育、政治議題。原來公平與正義的追求,是一個移動目標,沒有止境!而建立一個靈活的改革機制的重要性,應該不下於短期目標的達成。

至於大學生到底應不應該打工?我想,每個社會的狀況不同,每個人的經濟條件也不同,當然是各自斟酌囉!根據此地的經驗,這裡是「由你玩13年(基礎教育:幼稚園一年加上12年級)」,上大學進去容易,出來難!大學部的功課,不會比研究所輕鬆。當初來澳洲唸書時,很大的一個文化震撼就是多數澳洲學生是大學畢業就加入就業市場,很少有在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情形下繼續唸研究所的。研究所多數是有幾年工作經驗後,有需要、有興趣才會繼續深造。當然,也有走學術研究路線而一直留在校園裡的。

這與我二十幾年前在台灣的職場上(跨國公司),擁有碩士學位被錄取的機會較高、升遷機會機會也較高,是很大的文化差異。如果以人口數及經濟體的大小而言,台灣就業競爭的壓力,應該與澳洲相去不遠吧?這一點是我比較想不通的。而以我在澳洲職場的觀察,文憑只有在出校園時應徵第一份工作時比較有影響,接下來就完全憑本事及在地工作經驗表現了。因此,此地的大學生在校時,如果就開始到與自己所學的相關的產業見習、打工或是社會服務,對畢業前的校園招募是絕對有幫助的。

○○○●●●○○○

參考資料: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hou&aid=469132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電老大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樓下的說法我不能茍同
2010/12/17 07:54

樓下的說法我不能茍同。

唯有高階的研究職位,才會要求學士學位。

而且,像臺灣碩士畢業沒有工作經驗要找工作,粉難。

臺灣教育有點  畸型發展  走偏,就只為   混    學位。

高學歷,高失業。人多,人太多,無解!MySpace

推薦上論壇!

Victor


[AVの館:電老大][溫哥華 千里傳音]
Jacaranda(achou) 於 2010-12-17 08:40 回覆:
我覺得「人多」,不是問題,只要經濟體夠大,壓力就不會大。不過,你倒是點出一點,是否高學歷的碩、博士,供過於求?造成職場的競爭壓力。

小點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才小用。。。。。
2010/12/17 03:26
我跟你說。。。 在美國有一些大公司 專門之找碩士博士 來做一個大學畢業都會做的工作。。 像。。 Intel, dell, etc...

P.S 我是 Computer Science 不是 IT
Jacaranda(achou) 於 2010-12-17 03:35 回覆:
那麼台灣是學美國囉?
呵呵!

溫哥華 千里傳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富人多繳稅
2010/12/17 02:49
你忘了加拿大的高緯度了,它的人口約90%都集中在離美加邊界約100公里的長條帶,雖是世界第二大國土的國家,但受限於低溫,並非全國皆是可用之地。但不適農牧,卻蘊藏豐富油礦產,你猜美國的最大原油輸入國是誰?應該查查維基解密,也許美國對加拿大這小老弟也有什麼不軌陰謀。
也許台灣的就業壓力是源自不安全感,畢竟其失業率比美10%、加8%都低。尤其社會安全網張得不夠大,好像一失業就完了。當然,台灣賦稅頗低,尤其資本利得扣稅圖利富人,國家稅收低,很難照顧需要的人。
去年世界十大首富,有來自印度、墨西哥、俄羅斯這樣充滿窮人的國家,我很好奇他們的繳稅狀況。賦稅制度實在是維護社會公義的重要防線。
Amy



[溫哥華 千里傳音]
[AVの館:電老大]
Jacaranda(achou) 於 2010-12-17 03:16 回覆:
後來查了一下加拿大人口,3千5百萬,才知道加拿大也是人口分佈不均,跟澳洲一樣受地理限制。

『不安全感』好像是個合理的解釋。這與缺乏社會安全網有關,而這又與稅制有很大的關係。很同意妳說的『賦稅制度實在是維護社會公義的重要防線!』

無奈,台灣愛跳『政商共舞的華爾滋』!

是這樣的『不安全感』使台灣職場增加壓力,「大材小用」嗎?我是指一樣的工作內容,在澳洲只需大學畢業生來做,在台灣卻要碩士、博士。嗯,還在思索、、、

小點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的。。。
2010/12/16 23:16
我看我是要說服我的Future Husband 到澳洲退休。。。我心裏想說 我這樣打工賺學費 之後我生小孩的時候 還要存他們的教育基金 我看我還是到一個稅較高 但是福利比較好的國家。



Jacaranda(achou) 於 2010-12-17 02:51 回覆:
美國的稅也不輕啊!若是能有全民健保,也會是個退休養老的好地方。

此地年輕人,喜歡在畢業工作兩、三年,存一筆錢之後,到其他國家去體驗幾年不同的生活。小點兒唸IT的,這樣的機會更多。辦公室裡就有好幾位歐洲來的同事,本來是短期working visa,結果後來在此地找到情人就都留下來,成家生子了。哈哈!

東村Jam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讀書為主
2010/12/16 14:19

我還是比較贊成大學要以讀書為主。如果花太多時間打工﹐課業的兼顧會有一點可惜。。

除非真的是經濟上有困難﹐不得已。

Jacaranda(achou) 於 2010-12-16 19:17 回覆:
我覺得學生如果因為經濟生存因素要犧牲課業去打工,可能是社會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不然可能是該社會本來就存在有嚴重的貧富不均、分配不均的問題,缺乏社會安全網,得不到家庭以外的支援。 

求學階段當然以充實專業為主。不過,我此地朋友的小孩們上大學,都能利用課外時間及寒暑假打工,也算是學習經驗。聽他們小孩說畢業前的應徵經驗,怪怪!真是沒有十八般武藝及機智反應力,真的很難脫穎而出。那個面試的關卡、陣仗,連我這職場老咖都不一定過得了關!這樣看來,沒有去打工的大學生,反而很吃虧哩!

我覺得大學生為生活而打工或為學習經驗而打工,都不能說「笨」!但是那種為享受某種life style 而翹課打工的,那才真的是「笨」!

溫哥華 千里傳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條件不同
2010/12/16 11:24
最後一段提到為何台澳的就業壓力不同,你只說到人口數和經濟體大小,卻忘了兩國的面積大小。澳洲農牧業的規模和資源產業,其創造的職業與個人薪資所得,都不是台灣的小農小工能望其項背的。就像加拿大,高中畢業不想念書的人,還有頗多薪水不錯的工作選項(林、礦、油業等,更別提水電工、木匠等專業),但台灣的高薪多集中在白領,是以人人得拼大學。
加拿大大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實做能力。以本市SFU大學的工程學系為例,學生必須修完3個CO-OP,即12個月相關工作實習才能畢業。實習工作有不錯的薪資,剛好幫助學生的學費、生活開銷,一舉兩得。
Amy

[溫哥華 千里傳音]
[AVの館:電老大]
Jacaranda(achou) 於 2010-12-16 13:50 回覆:
妳所提的因素,我也曾經想過,不過還是無法說服我那是差異的原因。
因為,澳洲雖然地大,但是不像美、加的地理,人口平均分佈。澳洲沙漠地型,人口多聚集在東岸沿海城市,所以是內陸人稀、城市人稠,水資源的缺乏是限制人口擴張的主要因素。

至於農牧及礦產業,雖然佔澳洲外銷的大宗,但是機器化的結果,這些產業所提供的工作機會,其實佔的比例很低。而且許多在農場及礦場工作的勞動工作,其實都是外勞及背包客,所以對提供工作的貢獻有限。

澳洲教育在高中階段就可走職業技術教育,不唸大學也與加拿大一樣可以有技術性、待遇不錯的工作。

結論是:我還是想不通為什麼台灣的就業壓力比較高?為什麼在台灣中年失業幾乎不可能再找到工作?

唯一的解答可能是台灣的經濟體比較小。可是我還沒找到相關的經濟數字來證實。
有人有解答嗎?

溫哥華 千里傳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萬稅萬歲
2010/12/16 10:55
先回樓下的史爹,加拿大的重稅,對咱們這種中低收入者是好事,政府劫富濟貧哪!
這沒什麼好抱怨滴
Amy

[溫哥華 千里傳音]
[AVの館:電老大]
Jacaranda(achou) 於 2010-12-16 13:32 回覆:
受薪階級,無論在哪一國,都一樣逃不過稅務機關!
高稅率國家,如果還有全民健保,多半是養老的好地方。

史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萬萬稅
2010/12/16 08:51

不曉得澳洲稅率如何,加拿大這里真是萬萬稅,臺灣的稅率相較之下,小巫見大巫。

Jacaranda(achou) 於 2010-12-16 13:28 回覆:
此地一般人的所得稅,也是採與台灣一樣的累進稅率,如下:
Tax rates 2009–10 Taxable income
Tax on this income
0 – $6,000:Nil
$6,001 – $35,000:15c for each $1 over $6,000
$35,001 – $80,000:$4,350 plus 30c for each $1 over $35,000
$80,001 – $180,000:$17,850 plus 38c for each $1 over $80,000
$180,001 and over:$55,850 plus 45c for each $1 over $180,000

澳洲的所得稅是聯邦業務,由Australian Taxation Office主理,稅款再分配各州使用。成年全職學生與退休的人有較低的稅率及較多可扣除額,詳情不清,因為我還不夠格。

另外全國都有消費稅GST10%,除了農牧生鮮未加工過的產品之外,各商品的價格都內含10%GST。這消費稅是各州政府收取,聽說是用在醫療健保上。(有錢消費的人資助健保,台灣的楊署長不妨參考一下!ps:聯邦徵收的所得稅,也有部份用於全民健保。)

另外,州政府還從菸和汽油裡課徵稅捐。

澳洲的稅率跟加拿大比,不知是高還是低?不過從我每個月薪水預扣的稅款看來,比台灣高好幾倍,是肯定的啦!

烏拉瑰本尊在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分析的很清楚
2010/12/16 08:23
分析的很清楚。看來澳洲人也是愛讀書的話﹐沒錢也是有路走﹐ 不愛讀書也是個人選擇。美國也很類似﹐我大學畢業就來美讀研究所﹐ 全班最小。老美同學白天都在全職上班﹐ 學校將課都擺在傍晚﹐ 有工作實際經驗配合課業容易上手的多。 他們的學費我相信有僱主贊助﹐ 要不也可減稅。外國和美國外州學生都得付本州學生的雙倍。私立學校不在此限。
Jacaranda(achou) 於 2010-12-16 12:52 回覆:
我在此地唸的兩個學位,幾乎都是下班後的時間上課,因為同學多是在職人士。剛開始很難適應,雖然我當時也有在台灣五年跨國公司的工作經驗,但是很多討論會是須要有當地的文化、歷史、工作文化、、、等等的背景才能深入討論,在地工作經驗更是重要。唸第二個學位時,因為已在此地工作有一些時間,就比較上手。

小點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高等教育
2010/12/16 08:12
 這方面澳洲比美國好太多了!就算是公立學校 又是本地(州跟州學費不一樣)學費還是要$5000-6000 一學年起跳!  有些公立大學 還跟長春籐的學校一樣貴!
我真的很希望我不用工作 就可以讀大學, 但是以情況 來説, 我沒有工作 就沒有生活費。 只有學貸是不夠的!

Jacaranda(achou) 於 2010-12-16 12:43 回覆:
聽住美國的朋友、格友說美國大學的學費,加上上大學多半要離家生活,這筆費用聽起來令人咋舌!
在澳洲,上大學有聯邦政府補助學費,只要是公民或有永久居留權的居民,不論到哪一州上大學,都能得到一樣的補助及貸款,只有社會福利金是有個人及家庭收入的限制才能領取。

此地一般商學院三年可唸完的大學學費也要每年A$7000左右(若是外籍學生全額學費就要A$21000左右)。朋友的們的小孩在此地上大學,雖然有能力付學費,也仍然讓小孩申請助學貸款,大學期間也以打工賺零用錢和經驗,朋友只提供吃、住。所以完全不操心小孩的大學學費。我將來也打算用此招,錢省起來養老!

哈哈!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