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世音菩薩在哪裡?
2020/05/18 20:08:30瀏覽301|回應0|推薦0

杜保瑞教授一:前言

   筆者常常閱讀星雲大師的文章,也不時有機會親近佛光山各種相關活動,深覺星雲大師真是一位智慧悲心過人的菩薩,他其實是一位實踐者,固然有許多的講話、開示、甚至直接的文字著作,但其實都是以教化為目的,實用為主,是對佛法的生活面運用,而不是對佛教思想理論的學術性探討。當然,星雲大師所述皆真,作為引導大眾的大師,自然所言皆如理,因此要對大師的思想做番探討,其實頗為多餘,應該就是專心聽話,誠懇接受,認真執行,這樣就是對大師講話及寫作的最好學習方式。本文之作,即是抱持學習的心態,想要對大師有文字著作的專書《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進行心得反思。

   大師談觀世音菩薩,仍是運用面的為主,大師既是佛門中人,已是深信佛法,自然無需為有佛無佛的學術辯證,對觀世音菩薩的存在就是深心信仰而已,在信仰的基礎上,大師談了許多運用的智慧,就是這些智慧,讓筆者深為折服,並引發自己的反思,值得為文記述。

  本文之作,針對《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一書進行心得反思,實際上並不是在做學術探討,本文之段落標題,仍為大師專書中之標題,筆者對大師著書中若干段落之文字義理深受啟發,歡喜為文,以使自己受益更深。

   筆者母親信佛,自小就說已為筆者祈請做觀世音菩薩的契子,雖然混有民間信仰的習俗,但筆者自幼就是一句閩南語發音的:“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常念心頭,甚至晚上做惡夢時也是這一句佛號將自己沖醒,所以自覺受恩於觀世音菩薩,而大師本書之書名《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真是深深吸引筆者,企欲知道觀世音菩薩如何存在?然而翻閱已畢,大師其實不是在學術上做甚麼學理的辯論,一如士林哲學的神存在論證般,大師是在已然深信的基礎上,如何透過實踐力去把觀世音菩薩彰顯出來!這些實踐之知,也是筆者想要受為己用的寶貝,既然如此,就藉由書寫功德,收入心內!

 

   二:怎樣知道有觀世音?

  如果相信大乘佛學命題,眾生皆有佛性,甚至眾生本來是佛,則理論上說有觀世音菩薩或其他一切菩薩的存在就不是難事了。既然如此,星雲大師問這個問題的重點何在?原來,大師的重點是在,有沒有觀世音菩薩這不是理論上的問題,而是在有信仰的前提下,作為有情眾生的存有者,如何在生活中體知有觀世音菩薩?那這就是要靠每個人自己實踐的智慧了。參見其言:

 

   也許,你會懷疑:“真的有觀世音菩薩嗎?”

 

   或者,你會自問:“觀世音菩薩真的靈驗嗎?”

 

   觀世音菩薩在哪裡?

  他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理,當覺知到自己起慈心,即知有觀世音菩薩。

   慈是“予樂”,悲是“拔苦”。慈悲兩字,代表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累劫勤苦──“給予一切眾生快樂,拔除所有眾生之苦”的無我精神。

  當我們心生起帶給別人快樂,為別人解決問題的善念,並化為實際的行動,那就是觀世音菩薩和我們印心的“拈花微笑”之時!

  觀世音菩薩具有各種的化身,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現,有時是一隻狗,或是一朵花,乃至我們的敵人,他們在某個特別的時刻出現,甚至發生某種現象,都隱藏在因緣之中,要去參究洞察的觀音心。如果以世俗之相,要去尋找觀世音菩薩的話,就好比水中撈月一般,徒勞無功的。[1] 

   確實,既然信佛了,則佛法中的世界觀,以及它在世界,就是一切皆真皆實,然而菩薩為意生身,自然不是肉眼能見,因此見不見菩薩身其實不是點,若是有修行證量甚至有神通者自然能見,但就一般人而言,如何去親近他呢?星雲大師的話語真是智慧之語:既然人人本來是佛,且眾生皆有佛性,自然人人以成佛為生命的根本意義,而成佛以救渡眾生為法門,因此人人心中都種有觀世音菩薩的願力,因此<當覺知到自己起慈心,即知有觀世音菩薩。>,甚至,<觀世音菩薩具有各種的化身,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現,>有智慧如此,何愁眾生不得救渡?眾生都是生活在種種煩惱苦痛之中的,都希望有位大力能仁的菩薩能救助自己,但是否真有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否真的靈驗?其實,問這些問題及擔心這些事情都是無用的,只有在自己還有能力的時候,樂於助人,發起善心,發揮佛性,去幫助周圍需要幫助的人,這才是生命的真諦。至於自己所需要的幫助,那就先隨緣了。若人們相信有觀世音菩薩,而自己沒有時時助人的善念,只是在面臨危難時脫口呼喊,此時一心質疑有沒有觀世音菩薩或是否真的靈驗?這樣的行為本身是矛盾的。平常沒有善心助人的人臨難時也不會相信有免費的善士會救助他的。如果其人於臨難時真心相信,並真心祈祝救助,則此時當下此人必已發了善心善念,必已起慚愧心,亦即已是深心信佛的人了,則其祈祝並獲救渡即屬合理並可能。

  所以,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對這個問題,星雲大師的處理並不是從外在世界的任何現象去讓人確定知道真的有觀世音菩薩,原本人們希望被說服有觀世音菩薩,從而自己可以安心信仰。但經過星雲大師的智慧改造,這個問題已經轉向為怎樣讓自己做觀世音菩薩的事業,以讓眾生得利而得信觀世音菩薩,所以是讓別人知道有觀世音菩薩,而不是讓自己被說服有觀世音菩薩。至於怎樣讓別人知道及相信,重點就在於將自己的佛心佛性彰顯出來,一念心善及於助人,世人就知確有觀世音菩薩了!


   三:訓練圓滿的觀音心

  要讓別人心相信有觀世音菩薩,就要自己來做觀世音,但做觀世音菩薩決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碰到別人需要幫助時才展現出菩薩心腸,而是平常就要展現,並且能使自己受益,如何操作呢?就是平時自己碰到困難時也可以運用觀世音菩薩的心腸來面對,這同時是自我鍛鍊,同時是培養自信心,就是把自己當作觀世音菩薩來幫助自己,這時也等於就是觀世音菩薩來救渡自己了。參見其言:

   換一個角度,當面臨痛苦時,試著把我們的角色轉換為觀世音菩薩,想像觀世音菩薩在面臨這個困境時,他會怎麼做?是手忙腳亂,還是從容以對?他怎麼讓自己的心處於平靜安定狀態?

  在此之前,你可以先默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讓觀音的慈悲心流入你的心中;如果你能以觀音心去面對痛苦,相信你對痛苦會有不同的感受,你會比較敞開心懷去面對化,而痛苦對你的負面影響也會銳減,甚至會消失。

   同樣地,當我們面對家人的痛苦、朋友的痛苦,乃至陌生人的痛苦敵人的痛苦、一切眾生的痛苦,我自若以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去看待他們,是不是也有不同的感受?變得更能同情、寬容和體諒。[2]

  世人都希望有困難時被救助,自己當然也是,當有困難時,星雲大師不是要人去誦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來救渡自己,而是要自己用觀世音菩薩的心眼來看待自己的處境,觀世音的心眼是甚麼呢?不過就是慈心與悲心。自己為何會有困境呢?是自己的貪慾?還是他人的惡念?若是自己的貪慾,則一念慈悲心起便立即澆熄貪慾而遠離煩惱。若是他人的惡念,則自己慈悲心起,也會對他人的無奈為惡升起同情,把自己所受的苦難視為對他人的慈悲承擔,就自然不會再怪罪他人,而自己的苦難也就變成只是多一些辛苦的勞務而已,則自然艱困悲苦之情也就消弭了!這是何等的智慧啊!慈悲心一念興起真是除萬難呀!

  另外,看到他人正在受苦,有時候因為知道就是他們自己的過錯造成的,因此會興起厭惡之感受,甚至對於的人的苦難,更易有責難對方遭受報應的心態。不過,觀世音菩薩就是觀眾生之苦而救渡之的,為何要救渡?因為眾生就是在受苦之時才懂得反省的,此時有大慈悲心的菩薩施予救渡,才是施予學佛好因緣。凡人視自己為凡人,因此見人受苦會有責難譏笑之心態,但若是自視為菩薩,對別人就只有同情悲憫之情。說到底,星雲大師不是要人去求觀世音菩薩來救渡自己,或救渡他人,而向來都是要自己以觀音心去對待自己及眾生,視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這,似乎正是大師自己心境智慧的寫照,就是他自己這樣做了,所以才知道用這樣的方式來彰顯觀世音菩薩的救渡精神!

  

   四:願心的昇華

  觀世音菩薩是有求必應的,不只是苦難的解除有求必應,其他的願望也可以為你達成。星雲大師就說明自己從二十歲以前,到二十歲以後,四十歲以後,五十歲以後向觀世音菩薩所求的事情,從中見出大師自己的心願之提升,甚至最後就是祈願讓自己就來做觀世音菩薩的聖事。參見其言:

  多年來的修持體驗,使我深有所感:“發心立願”如同學生的升級,應該要策勵自己不斷進步,像地藏菩薩的誓願從“超度亡母,出離苦趣”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經過了無量億劫的考驗;彌勒菩薩的發心從“求名求利,游族姓家”到“降誔娑婆,廣度眾生”,也是多少阿僧只劫心的提升的結果。

  而我單單一個願心,就花費了一甲子以上的歲月,在人間佛教方面,才漸漸有一點點瞭然於心;在修道成績方面,才慢慢有一點點差可告慰。可見生命是一場長久的馬拉松賽跑,誰能“發大願心”,堅持到底,誰就能真正地給人好因好緣。

   就讓我們發心立願:處處都見觀世音,自己願做觀世音;既做觀世音,喜為他人圓滿所願![3]

  

大師說他二十歲以前求的都是自己的能力福慧,二十歲以後則都是為周圍的眾生求福壽平安,四十歲之後則是為全天下人求和平安樂,但五十歲之後卻不再是請求甚麼而是要求讓自己來做甚麼,而所做的都是利樂天下人眾生的事業!所以大師意識到,發心的境界層次是要一次次地提升的,這真是令人敬佩,反省一般世人,固然稍有起心動念要助人,但都會受到能力及願力的限制遂適可而止,甚至退步。因此能力的提升絕對是要務,但是能力的提升決定於願力的大小,願力小者所需的努力也就更小,其結果能力也就大不起來了。原來能力的背後就是願力,而願力受制於我執的大小,我執大者助人的願力就變小了,我執小者助人的願力才會變大,則願意學習努力的動力也才會加大,其結果就是能力不斷地增強,關心的對象愈來愈多人們需要的不是超能力意義的神通,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對待的良好環境,這就需要善意的溝通及努力地做事才能得到的,心想事成是人們的理想,但心想之後就要去做,努力做,認真做,誠誠懇懇地做,不畏艱難地做,不捨近求遠地做,不投機取巧地做,不損人利己地做,則一件件事情都可以在群策群力下眾志成城,完成使命,這就是人們自己的神通示現了。

  

   十一:結語

   佛光山事業有今日的成果,自然是星雲大師的智慧與願力所成,筆者有幸受邀參與本次的會議。願意在結語處提一些個人的其他想法。二十多年前筆者還是博士班研究生時期,就常率海外大陸留學生團體到佛光山參訪,留學生總是充滿熱切但疑惑的神態提出種種佛教的問題,當時的男女眾接待師父們也都能很稱職地回應種種問題,因此以佛光山事業體做為台灣佛教的代表團體,實在是名副其實。後來筆者獲博士學位,亦曾在高雄佛光山叢林學院授課,對象是研究所的出家僧眾。當時的印象是他們學業結束就是要去世界各地承擔弘法重任。之後筆者因獲華梵大學專任教職,便因忙碌而不便再去授課,但始終對佛光山團隊保持親切的關係。時隔二十餘年,最近一兩年,筆者因參加生命教育授課的關係,又有多次的機會接觸到佛光山在各地道場的住持執事的男女眾師父,筆者有一個全新的感受,佛光山事業團隊比過去更加強大了,強大的關鍵在於人才。今天佛光山的男女眾師父能站出來的個個都是龍象,個個獨當一面,對佛法充滿信心,對角色認識深刻,事佛渡眾接待人群樣樣都做得恰到好處,筆者深知,這是大師教育成功的結果,而這些成功的教育,莫不就是本文主題所說,如何知道有觀世音菩薩?結論就是,人人自做觀世音菩薩。這正是出家人最直截的道路,也正是所有佛教信徒最該走的路。  本文乃筆者歡喜參與此次會議的閱讀心得之作,談不上是學術論文,而是自己受益的反思文章。願與大眾共享!

   註釋:


   [1] 星雲大師著《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有鹿文化,2011年6月初版,頁48。以下諸文出處同此書。


   [2]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50。


   [3]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71。


   [4]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81。


   [5]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82。


   [6]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82。另見:因此,修學觀音法門者,或者早晚瞻仰觀世音菩薩,或者禮拜觀世音菩薩,或者為觀世音菩薩燒一炷香,獻一朵花,乃至讀誦<普門品>,誦念《法華經》,持誦<大悲咒>,甚至坐在汽車、捷運裡閒著沒事,也可以默念一卷《心經》,或者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幾百聲。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唸唸不離心,自然有感應。《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87。


   [7]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88~90。


   [8]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92~93。


   [9]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109。


   [10]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109。


   [11]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109。


   [12]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110。


   [13]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113。


   [14]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114。


  [15]《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117。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頁117。

杜保瑞,臺灣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繼續教育學院老子書院院長;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佛光山叢林學院教授。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13592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