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五世紀日本佛畫:春日鹿曼荼羅 賞析
2018/04/18 15:33:42瀏覽1211|回應0|推薦0

十五世紀佛畫:春日鹿曼荼羅 賞析

伯明翰藝術博物館藏十五世紀佛畫:春日鹿曼荼羅 賞析

1475年 室町時代佛畫 絹本設色 規格:40.1 x 15 in

伯明翰藝術博物館收藏 隆日編譯

春日鹿曼荼羅為日本密教垂跡美術之一種。日本鐮倉時代至足利時代期間,本地垂跡思想甚為普及。受此風影響,當時亦流行融合佛畫與大和畫之繪畫,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日本密教美術春日鹿曼荼羅之一種。畫面上方描繪的是春日神社的自然景觀,中部金色圓環內描繪的是春日神社之祭神四所與若宮五社之本地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十一面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共五尊佛菩薩像。

畫面下方描繪的是一隻亭亭玉立的神鹿。神鹿頭上長著一對犄角,就像是兩棵美麗的珊瑚樹。似錦緞般淡黃色的細毛光滑細膩。身體兩側生著整齊而明顯的白色圓斑,遠看好像一朵朵梅花,與背上紅綠色調的精美飾品相映,極其和諧美麗。它那挺拔健碩的身軀,優美高雅。那褐色明亮的眼睛極其傳神,攝人心魄,充滿了溫柔和智慧,象徵著善良與勇敢。纖秀挺立的四肢安住在祥雲之上,這是一隻名副其實的神鹿。

鹿與佛教有著密切的關聯,鹿是佛教的象徵,釋迦佛前世曾化現為鹿王,為了保護鹿群,將自己獻給了國王,而國王也因此感動,而建立了公園,以保護鹿群。該公園目前仍存在。當年佛陀在菩提伽耶頓悟後,向西步行3百里來到了這裡,尋找當年的五位同修者,向他們闡述了生死輪迴、善惡因果、以及修行超脫之道。這裡被尊為法輪初轉之地。佛法傳承中最重要的佛、法、僧三寶,在鹿野苑聚齊了。鹿野苑在佛教中被稱為「初轉法輪處」,具有很高的地位。

在佛教的繪畫中常常畫有鹿。此時,它們代表自然的和諧和佛之淨土的無畏,還代表著佛陀在鹿野苑的初轉法輪。與孤寂的犀牛一樣,鹿象徵著斷滅,因為它從不會在同一個地方連續過夜。在西藏的寺廟頂部,隨處可以看到二隻鹿相視而跪,仰望著中間的金色法輪。

【本地垂跡】是什麼意思?

本地與垂跡並稱。又云本地垂跡、本跡。謂佛菩薩為教度眾生,由自己實身變化諸多分身,垂世以度化眾生;實身為本地,分身為垂跡。地,為能生義,以利物而自本身垂萬化,故為能現之本,稱本地;所現之末,稱垂跡。如久遠實成之本師釋迦牟尼(本門),示現丈六弊垢劣應身(跡門)為度化眾生而顯現!本地垂跡思想,依『法華經』之本跡二門、『大日經』之本地加持說。又如觀世音菩薩之分身攝化、地藏菩薩現比丘相、住世羅漢之應化無方等,皆為方便誘引末代凡夫趨入正道,而有此類垂跡攝化之說。

古印度盛行輪迴轉生說,諸神應化說亦不少!佛教傳入中國來,被視為偽作之『清淨法行經』載:孔子、顏回、老子三聖為菩薩、羅漢為應化而來。道教且有老子八十一化之說,此外,禪宗亦有寒山、拾得布袋等為垂跡而來等說,此皆可顯示中國亦有本地垂跡之說。然於日本,則專指傳統固有「神道」中之神而說本地垂跡,例如,在天台、真言等諸宗,則以佛為本,以神為跡,每一神均有一佛、菩薩與之搭配,其神祇皆為佛、菩薩之垂跡。

[日本高僧傳卷七三、卷七四、日本佛教史之研究]

鹿的故事

在古時候,有一個獵人經常打獵。由於他射獵百發百中,是個遠近聞名的好獵手,獵人也以此為豪。

有一天,獵人像往常一樣步入森林打獵。他忽見一對母鹿和小鹿在森林裡漫步,母鹿在前,小鹿緊跟在後。母鹿不時地回頭,彷彿是催她心愛的小鹿:「快快走,別走丟了。」就在這時,獵人毫不猶豫地舉起他的弓,一箭射中了小鹿的脖子,頓時鮮血如注,小鹿慢慢地倒下而死。母鹿見此,也慢慢地倒在了小鹿的身邊。

獵人快速走近了母鹿和小鹿,只見母鹿也死了,且神情尤為悲傷。獵人覺得很奇怪,他根本就沒有射母鹿,母鹿怎麼就死了?就一刀打開了母鹿的腹部,母鹿的心、肝和肺都已裂開。母鹿是因為小鹿,悲慟欲絕而死。

獵人看後,覺得十分難過和內疚,埋葬了母鹿和小鹿。從此他再也不打獵,並歸隱山中修道,終於修成圓滿。

鹿王本生

很久以前,森林深處住著一群鹿,它們的鹿王十分仁慈,非常愛護自己的部下,因而森林裡的鹿,都很尊敬它,愛戴它,跟隨它的鹿也越來越多。

有一天,它們一路尋著食物,邊走邊玩耍嬉戲,不知覺間來到了國王的皇家林苑裡。一個牧人發現了它們,,就去報告給了國王。國王聽了很高興,派了許多士兵包圍這個地方。

士兵的吵嚷聲驚動了鹿群,等大家意識到將要發生什麼事時,已太晚了,它們已被團團圍住。在這危急關頭,鹿王心裡非常難過,也非常懊悔,它想:「就是因為我沒有及早防備,才使得群鹿陷於重圍,面臨這樣可怕的危險,哪怕拼了命,我也要救大家出去!」 鹿王想著,跑到離圍欄不遠的地方,跪下兩隻前腿,對鹿群喊道:「快! 蹬著我跳出圍欄,你們就能活命了!" 於是群鹿一隻接一隻,都蹬著鹿王跳出了圍欄,獲得了自由。 鹿王卻因而身受重傷,血流不止,倒在地上,動彈不得。

那些已逃出去的鹿看到鹿王身受重傷,都在圍欄外邊自動聚攏過來,哀聲啼叫,不肯離去,絲毫沒有顧慮到自身的危險。國王遠遠看到鹿王受到了重傷,血流遍地,而他鹿群都站在欄杆外邊悲哀地望著它,忙問道:「這是怎麼回事?」鹿王回答說:「陛下!是我沒有管教好部眾,為了尋找豐美的草場而侵犯了您的林苑,我的罪是很深重的。現在,我身體受了重傷,肉也殘缺不全,但內臟仍是完好無缺的,我情願供給您做一頓早飯,但請不要殺害它們吧! 它們沒有錯。」

國王聽了這一切,感動得熱淚直流,說:「你雖然是牲畜,卻具有天地間最高尚的慈蒃心腸,願意犧牲自己,來拯救別人;而我是人的王,卻要殺害生靈,我真是罪惡深重啊! 」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件再發生,國王頒布了一道命令:「從現在起,全國一律禁食鹿肉,如有發現獵捕殺食,嚴懲不貸!」 並下令毀掉一切捕鹿的工具。

鹿群看到鹿王傷勢嚴重,都圍攏用舌頭輕輕地舔它的傷口,又從遠處的樹林裡,山崖邊找來草藥,細心地敷在傷口上。

國王目睹這一幕動人的情景,擦著淚嘆息道:「君王對百姓慈愛關懷,百姓才會愛戴,擁護君王。鹿王實在是仁義之君,我應該向他學習啊!」 自此,國王心懷慈悲,不再殺生,處處關心百姓的疾苦,成為全國老百姓尊敬,愛戴的人。

佛說九色鹿經

古印度恆河邊,有一隻美麗的鹿,她身上的毛色由九種不同的顏色組成,姿態健美,動人心魄。一天,九色鹿在恆河裡奮力救起一個失足溺水者,當溺水者要報答它時,九色鹿只是要求他保守見過自己這個秘密來作為回報。溺水者滿口答應,謝恩而去。

豪華的宮殿裡,王后夢見美麗的九色鹿,她一心想用多彩的鹿皮做褥子,用鹿角做打拂柄。在王后一再的懇求下,國王愛妻心切,最終答應了她昭告天下尋找九色鹿。重金懸賞之下,那個溺水者禁不住向國王透露了秘密,並給國王和他的軍隊帶路去獵殺九色鹿。九色鹿雖有好友烏鴉的報信,終還是沒有來得及避開。當它見到那個溺水者時,悲憤的眼淚流下了眼角。它用人語向國王說明了一切,被感動的國王從此下令不許任何人傷害、捕捉九色鹿。而那個溺水者因為自食其言,頓時渾身長瘡,滿口腥臭。

《佛說九色鹿經》最後說道:「是時夫人者孫陀利是也。是時烏者阿難是也。時溺人者調達是也。時鹿者我身是也。調達與我世世有怨。阿難有至意得道。」將故事中的角色和釋迦牟尼身邊的人聯繫起來,更將他們前世的因緣一併理清。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111559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