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收集逾50宗個案 她誓要揭露香港基督教性暴力真象
2018/03/27 14:15:54瀏覽218|回應0|推薦0

收集逾50宗個案 她誓要揭露香港基督教性暴力真象

2018/3/17 — 16:51

曹曉彤

曹曉彤

A小姐是一名基督徒,有一次她出席喪禮,一位牧師假借「安慰」之名,從後將她緊緊抱住;K小姐曾到台灣參與基督教會議,期間在旅館被上司強暴 …

英文裡有一句諺語 — 「elephant in the room」,意指一個問題有如房間裡的大象般顯眼、龐大,卻又無人敢於正視。教會內的性暴力問題,無疑是一頭大笨象,明明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大家卻無意解決,眼不見為乾淨。

曹曉彤是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性別公義事工幹事,由2013年起一直在推動教內防治性騷擾的工作,誓要大家正視這頭隱形大象。然而在各大宗派、教會的忽視及抨擊之下,她幾經努力卻不見重大成果。

直至近期她發起網上行動,透過Facebook收集教內性騷擾個案,一下子接獲超過五十名受害人自揭經歷。這些個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污穢的大象裡,尚困著多少不敢發聲的受害者?

從K小姐的故事說起

2012年5月一宗教內性侵醜聞,一度震驚本地宗教界。一名化名「K小姐」的受害人,於基督教媒體《時代論壇》撰文,自揭被已婚基督徒上司強暴的經過。

在該篇以「教會,你能為性侵犯受害人討回公道嗎?」為題的文章中,K小姐稱曾在2011年與上司跟隨本地有名的基督教組織,到台灣參與一個基督教國際會議。但在回港前一日,K卻在旅館被上司強暴。事後K亦被上司無理解僱。

該文指K在回港後,立即聯絡了施暴者的牧者求助,惟牧者一直建議她不用報警,將事件交由教會處理。一個月後,K的母親發現事件並打算報警,惟「知情的基督教領袖」再致電要求K小姐三思,稱公開事件對K沒有好處,亦會嚴重影響教會聲譽。

K當年接受《蘋果日報》訪問,就透露是香港國際全備福音商人團契總監陳世強等牧者,勸她只是索償無理解僱的金錢賠償了事。不過陳世強就否認曾勸阻受害人報警。

K小姐的事件引來主流媒體紛紛關注、報道。不過事隔多年後,本地基督教會在防治性暴力的政策上,原來一直都在原地踏步、毫無寸進。教內性侵這頭大象,繼續屹立不倒。

指大部分教會未制定防治性騷擾政策

曹曉彤從中學時期開始返教會,笑言自己是一位「耶撚」。2013年她加入了基督教協進會擔任性別公義事工幹事,五年來一直致力推動防治教內性暴力的工作。

初入職時,曹曉彤覺得性暴力理應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不似是LGBT等性小眾議題具爭議性,理應不難在教內推動討論。但工作多年後她才發覺,現實情況與想象剛剛相反,要鼓勵教會制定性騷擾政策,難關重重。

她上月出席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的一場講座,指香港大部分教會都沒有制定任何防治性騷擾的政策,僅採取「有事才去處理」的態度。於是基督教協進會希望先制定一套防治性騷擾政策,在推出後再鼓勵教會及機構跟隨。

當時她邀請了四十個不同宗派的弟兄姊妹加入了一個投訴委員會,專門處理協進會內的性暴力問題,並向這四十人提供相關培訓,「希望好像撒種,讓四十個不同宗派的領袖,聽完後將此帶回自己的宗派去做」。

然而她的幻想並沒有成真,培訓過後並不見有領袖將政策帶回去。她又走到不同宗派堂會舉行講座,出版了一份防治性騷擾的宣傳小冊子,但都似乎無法引起實質的改變,「那時開始覺得,繼續等他們開門,都不是辦法」。

四年前問卷 全港僅12間教會參與

在2014年,協進會決定發起「教會內性騷擾及性別意識問卷調查」,希望了解弟兄姊妹對性騷擾的認知及經驗。結果香港約1,200間教會,只有12間願意參與,收集了超過三百份問卷。

全港僅12間教會參與問卷,調查結果的代表性相當有限,難以反映香港教會的整體面貌。調查最重要的發現,可能是「12」這個數字,揭示了教會對性騷擾問題的鴕鳥心態。

這份問卷明明是針對性騷擾,並沒有觸及同性戀等敏感議題,但不少教會見到「性別意識」四字就已亂扣帽子。據曹曉彤形容,當時協進會逐一致電教會,確保對方收到問卷調查的邀請函。惟不少教會接到來電,只是拋下一句「我們不支持同志」就狠狠掛斷電話。

原來不少教會一見到「性別」二字,已經覺得要避之則吉:「這當然是很恐同,但亦反映他們將『性別議題』等同『同志』,但性別議題其實很寬闊。」

有教會甚至在回函中,對協進會的問卷調查表達強烈不滿。有教會在一封回函中寫道:「哪有教會接受這種調查?若有,那間已不是屬靈的教會,只是基督徒聚會所。」、「這種市場式調查問卷未必適合教會使用。請問策劃者及調查顧問是否基督徒,又是否清楚基督教教義?」

結果顯示,約有一成的受訪者稱,其自身或認識的弟兄姊妹,曾在教會或教會活動內遭受性騷擾。有五成半受訪者認同教會內出現性騷擾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七成半受訪者支持教會設立防治性騷擾政策。

問卷結果最終發送至逾千間教會,亦在《時代論壇》上發布,惟仍然未能引起教內的討論。

「做完這份報告,卻引發不到一點漣漪或回響。」曹曉彤無奈道。

有受害人被要求遵從經文原諒施暴者

去年8月,協進會在Facebook發起了「不再沉默 ── 收集教內被性騷擾經驗」的行動,收集教內性騷擾的實例,最終收集到超過50宗個案。協進會目前正分析收集到的個案,並接觸了部分個案深入了解情況,預計今年稍後將會發表報告。

這些個案涉及輕微至嚴重的性罪行。有個案涉及受害人被牧師擁抱、觸摸,部分案例更涉及試圖強姦。在不少例子中,施暴者都是用「關心」、「安慰」等借口,在獲取信任後作出性騷擾的行為,犯案地點包括是教牧同工的房間、寓所等,亦有個案是在海外發生。

大部分受害人在事發後,都不滿意教會的處理方法。有受害人被要求遵從「不可含怒到日落」等聖經經文,放下怒火原諒施暴者;有人甚至被責罵沒有好好保護自己;有侵犯者在犯案後,仍能夠在教會內工作或侍奉。

其中一個個案中,受害人在出席一場喪禮時,被牧師以「安慰」為名從後擁抱。事主之後走出走廊,該牧師再次走近,並隔著一名老婦觸碰事主腰部。受害人最終向另一位不屬該堂會的牧師傾訴,惟對方僅叫她參與其他教會,並不建議她應作出投訴。

曹曉彤:大部分案例涉權力不對等

據曹曉彤初步分析,這些收集到的個案之中,近九成都是涉及權力不對等關係,施暴一方包括是牧師、傳道人等在教會中有權力的人物,又或是較為資深的平信徒。大部分都是男對女的性暴力,亦有數宗男男的例子。

曹曉彤稱由這些個案可見,大部分教內性暴力都是涉及權力關係。部分教內有影響力的人物,利用別人的信任而犯案:「大部分施暴者的角色身份,都是牧者、傳道人等,又或是在群體角色有一定影響力的人。」

她引述這些受訪者指,公幹、住宿、露營等活動,往往是高危的性暴力場合。正如當年K小姐的個案,在外地發生的性暴力,受害人事後要追究法律責任亦較為困難。

為保教會聲譽 受害人傾向噤聲

為何教會一直未有正視性暴力問題?

曹曉彤認為,與一般性暴力不同,不少教內性暴力的受害人,仍然十分關心教會聲譽及和諧,因此更傾向不發聲。

「在街上被非禮,你與施暴者非親非故,很快就會有捉拿對方、告訴他人的想法。但當加害你的人,對你有一定的影響力,甚至是對群體有一定影響力,你要指證他就是很大的困難。」這些受害人最後可能是選擇默默離開教會,避免再受傷害。

她指出,不少教會將性暴力視為「醜事」,而且覺得加害者會改過自身,因此即使發生了性暴力案件,都不會向其他教會通報。結果加害者在被趕離某教會後,往往能夠輕易轉往其他教會。

「基督新教有很強烈的寬恕(意識),覺得每個人做錯了都有可能翻身。」

她坦言協進會在推動防治性暴力政策上,角色非常被動。他們雖然是一個教會聯合組織,但並無實權要求各宗派推動政策,「他們不做,我都吹佢唔漲」。

「很多時我與堂會牧師討論,對方會說要視乎宗派是否願意做;與宗派高層談,他們又會說不知道堂會方面的想法。大家都在『推個波』。」

不少的性騷擾,其實未必去到身體接觸的層面。對心儀對象的過度的追求、跟蹤等,可能已經構成性騷擾,令受害人感到不安。針對這個情況,曹曉彤認為教會除了需要制定防治性騷擾外,亦應該加強情感教育:「可能加害者未必知道事情如此嚴重,以為這樣做是好的,對方就會喜歡自己,不知道界線有哪。」

「如果有這樣多年青人返教會,很應該學習一下情感教育。」

《立場新聞》向本港多個主要的基督教宗派發訊,查詢它們有否就防治及處理教內性暴力制訂任何的守則或指引,以及是否有保存教內性暴力個案數字等。浸信會、聖公會、宣道會、中華基督教會均未有回覆。


(文:Simon Liu)

發表意見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11131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