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國新教與天主教的百年廝殺:推選自己陣營的人登上王座,互斥對方為異端
2017/06/22 02:26:26瀏覽2378|回應0|推薦0

英國新教與天主教的百年廝殺:推選自己陣營的人登上王座,互斥對方為異端

一茶

從亨利八世開始,到伊麗莎白一世之後才堪堪結束,英國的新教與天主教之爭持續了一個世紀甚至更久。在這場冷熱戰交雜的爭鬥中,新教和天主教互相指認對方為異端,將不同陣營的信徒送上火刑柱或者斷頭台。對於無神論者來說,可能只能將宗教看做是一個冠冕堂皇的旗號,然而事實上,在那個混亂的世紀,人們被從天主教的狂熱中強行拽出,轉身投入對新教的狂熱中。

皇室離婚案

當安妮·博林出現在亨利八世的面前時,愛情恐怕在一瞬間便產生了。安妮聰慧而優雅,擅長一切上流社會的遊戲,精通多種語言,最重要的是她風情萬種美麗動人。這樣一朵宮廷之花生生壓得王后凱瑟琳沒了顏色,更何況凱瑟琳一直不能為亨利八世生一個男性繼承人,於是亨利八世理直氣壯地移情別戀,並提出要和凱瑟琳離婚。

▲安妮·博林(《都鐸王朝》劇照)

然而即使是國王,亨利八世也不能隨心所欲的享有戀愛和婚姻的自由,因為他的一舉一動都需要服從羅馬教皇的命令,而這次的離婚申請並沒有得到羅馬教皇的允許。不服氣的亨利八世翻箱倒櫃廢寢忘食,在拿出學術研究的精神研讀了舊約聖經數遍之後,終於被他找到了一句足以證明他這個婚離得有理有據的訓諭:「人若娶弟兄之妻,這本是污穢的事,羞辱了他的弟兄,二人必無子女。」(摘自《利未記》20:21)

凱瑟琳碰巧是亨利八世哥哥的遺孀,符合了弟兄之妻的條件,亨利八世捧著這句訓諭興奮得不能自已——家裡有一個皇位要繼承,結果這個女人生不出兒子,連上帝都說這種女人娶不得,這婚必須離,馬不停蹄地立刻離!

然而亨利八世還是過於樂觀了,他自以為是的找到了證言,卻全然忘記了在當時只有羅馬教廷有權利解讀聖經。

▲ 阿拉貢的凱瑟琳(《都鐸王朝》劇照)

1533年,亨利八世終於還是和凱瑟琳離婚了,羅馬教廷震怒之下宣佈將亨利八世驅逐出教,而早就被壓迫的不痛快的亨利八世也報復性的宣佈英國國會脫離教廷。自此,英國內部借由這一出皇室離婚案開始了一場新教與天主教之間漫長而殘酷的爭鬥。

兩位女王

亨利八世作為一位任性的君主,為後世展示了什麼叫陷入狂熱中的人智商普遍不高——他揮一揮手離開了羅馬教廷,卻給英國留下了一堆一個世紀都清點不乾淨的「遺產」。

以後都要信新教了麼?被羅馬教廷拋棄之後主還會繼續保佑我們嗎?原來的禮拜方式不能用了麼?我們未來的君主都將是新教徒嗎……諸如此類的疑惑瀰漫在英國,漸漸地演化成了一種恐慌。

首先需要進行立場選擇的是貴族。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沒收天主教財產和地皮時發了一筆橫財,這使得他們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國王一邊,於是他們切盼下一任君主最好也是個新教徒。

但另一部分貴族卻並不這樣想。當時的歐洲還處於羅馬教皇的控制之下,英國作為一個被驅逐出教廷的異類,等於將自己輿論的把柄交給了敵人,歐洲其他國家隨時有理由打著宗教的旗號來討伐他們。更何況,歐洲皇室之間的親緣關係本就剪不斷理還亂,為了安全和長久的利益考慮,低頭認個錯趕緊回歸教皇爸爸的懷抱才是最佳選擇。於是,這部分貴族希望下一任的王是位天主教徒。

那麼,下一任的王座到底由誰來坐呢?貴族們將目光投向了有資格的繼承人。

這時,亨利八世又一個不靠譜的缺點出現了——他實在是結了太多次婚了,而且幾乎每一任妻子都不能善終。

第一任妻子凱瑟琳為他生下了一個名叫瑪麗的女兒,第二任妻子為他生下了一個名叫伊麗莎白的女兒,第三任妻子終於給他生下了一名男性繼承人,也就是愛德華六世。

愛德華六世相當聰明,他的老師來自劍橋大學,他十三歲時就讀了亞里士多德的原著。不僅如此,愛德華六世還是一位虔誠的新教徒,可以說是繼承了父親的志向,是一位完美的繼承人。

然而,他多病的身子讓他沒能撐到扭轉乾坤就死了。

▲愛德華六世(《九日女皇》劇照)

於是,英國內部又陷入了混亂之中。

還有誰可以繼承王位呢?凱瑟琳的女兒瑪麗是不可以的,因為她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安妮的女兒伊麗莎白也是不行的,因為她被自己的親爹判定為私生女,不具有繼承權。愛德華六世死的時候又太過年輕,連個子嗣都沒能留下。

貴族們沿著樹枝一樣的皇室家譜一個個的篩選,終於讓他們找到了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繼承人——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的哥哥)的曾外孫女,簡·格雷。

簡是一名聰慧的女孩子,羅傑·阿斯卡姆在《教師》一書中回憶,他有一次去拜訪格雷家時,看到簡坐在窗下閱讀柏拉圖關於蘇格拉底之死的描述。當時她僅僅十幾歲,但學識已經得到了歐洲宗教學者的讚賞。

▲ 簡·格雷

然而這樣的一名少女國王卻並沒有在史書上留下什麼深刻的痕跡,因為她在王座上執政的時間,滿打滿算也不過九日而已。九日之後她便成了倫敦塔中的囚犯,關押了不到一年後她便被送上了斷頭台,死的時候不過16歲而已。其實簡曾有一次活下來的機會,條件是她放棄新教信仰,但是簡拒絕了。

送她上斷頭台的是凱瑟琳的女兒瑪麗,也就是後來的瑪麗一世,如果對這個名字有些陌生的話,可能提起她的綽號便會令人恍然大悟——「血腥瑪麗」。

排除一些頗具魔幻色彩的傳說(例如「血腥瑪麗」的原型是吸血鬼),瑪麗一世的血腥之名來源於她執政後將英國重新拉回天主教「正軌」的宗教改革。在她統治的年代,大約有300名被判定為異端的教徒遭受火刑。

▲《簡·格雷的處刑》

女巫審判

「血腥瑪麗」的宗教暴政來源於她對天主教的虔誠,於是,一切新教徒便被視為異端,送上火刑柱。

風水輪流轉,當新教終於在英國站穩腳跟迎來思想界的統治地位時,天主教又被視為了異端。

▲「血腥瑪麗」 :瑪麗一世

法庭上,一名婦女不斷地否認法官判處她的罪行,她憤怒到失去理智,也可能是因為預料到審判結果而恐懼到失去控制。

這時,法官帶上來一名證人,女人看到這位證人的一瞬間便開始瘋狂地尖叫,證人被她嚇得直哭。法官指揮人將女人帶了下去,證人這才停止了哭泣,跳上了桌子開始自己的陳述——她清晰而認真地指控剛才那位失控尖叫的女人是個女巫,她甚至重複了這名女巫平常做法時念的咒語——「在耶穌受難日,我會儘可能的禁食……一個藍色十字架,另一個是紅色的,就像主受難時在十字架上,加百列讓他睡倒在平地上……半夢半醒間,加百列飛上天空,一切交匯在一起……仁慈的耶穌,我們的主,阿門。」

這名證人不過九歲而已,另外,她是那名「女巫」的親生女兒,名叫珍妮特。

年幼的證人這次指控使得她包括她全家在內的十人被判處了死刑。

▲BBC紀錄片《女巫審判》截圖

她的家人為何會陷入這般境地還要從幾日前的事情說起——

1612年3月18日,蘭開夏郡,午後,鄉間小路。

珍妮特的姐姐,一位名叫艾莉森的貧窮女孩正在沿路向人乞討,這時,一名小販經過了她的身邊。艾莉森伸手向他討錢,小販捂進錢袋一語不發地快步走開了。對於一個乞討的女孩子來說,這種路人的冷漠簡直再平常不過了,艾莉森咒罵了一句之後繼續她的乞討。

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被艾莉森咒罵的小販突然摔倒在地,他面容扭曲頭歪眼斜,口齒不清四肢抽搐,動彈不得。艾莉森驚呆了,她認為這是自己剛剛那聲咒罵的結果,她不斷地祈求小販的原諒,然而這不過是為「她是女巫」這件事提供證據而已。

▲BBC紀錄片《女巫審判》截圖

當然,現在來看,小販不過是突然中風而已,但是在當時的英國,這明擺著是一起女巫事件。

艾莉森的詛咒事件迅速發酵,處於新教狂熱的英國迅速將這件事情看做了異端。艾莉森也被嚇壞了,她對自己的詛咒供認不諱,並且指認了她的鄰居實行巫蠱之術,而她的鄰居將巫術的罪名又推了回去,於是便發生了上文所說的事情——女兒親自指認自己的母親是女巫。

異端與異端

在描繪簡·格雷一生的電影《九日女皇》中有一句台詞:「信之篤深,必將為之而死。」就像一句判詞一樣,新教和天主教的信眾紛紛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而進行了一場混亂的殊死搏鬥。

對於旁觀者,尤其是無神論者而言,似乎很難理解這種爭鬥的原因——新教和天主教信仰的不都是同一個神麼,有什麼好爭的?於是,結論便很容易轉向另一個方向——「宗教不過是噱頭,真正引起鬥爭的是利益紛爭。」

▲ 簡·格雷(《九日女皇》劇照)

然而實際上,對外形象似乎溫柔平和的基督教內部並不寬容。雖然信眾們堅信唯一神的存在,但關於「神到底是什麼樣子」、「神到底傳達了什麼思想」、「聖經可不可以被翻譯成不同的語言」之類問題的討論往往會引發內部的分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猶太教和多神教中分裂出來的基督教為了鞏固信仰,從一開始便追求「正統」之名。

直到今天,被外部統稱為「基督教」的「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也未必能完全互相理解,一些教徒甚至認為與無神論者相比,異教徒更可惡。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104996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