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文化二三趣事
2015/06/28 15:44:31瀏覽551|回應1|推薦22

網上討論區零零碎碎的言論,整理了一下貼出來。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為文史學家,可是每個都看電視、看電影,大多數人對歷史人物的認識,大部份都是由電視電影那一分史實九分杜撰中得來,像從後宮甄嬛傳去認識雍正,鹿鼎記中去認識康熙,不同年代還有不同版本的主角情節,想起來就有點頭痛。

不要以為古代人沒有這種毛病,宋人以降的讀書筆記,元明清的戲曲小說等通俗文學,就是古代的電視電影,胡撰的情節很多,中國文化幾千年文化就像滾雪球,一句話一首詩一件史事就像一粒石子滾了二千年變成雪球,無中生有的蕪雜很多。有這個覺悟,反而覺得再瀟些油鹽醬醋也實無傷大雅,反正這就是傳統。自己也不懂如何研讀中國文化才是正確方法,畢竟這些學問都很大,自己連略知皮毛也談不上。

只能說幾件我覺得讀中國文化有趣的事,中國歷代傳頌的愛情故事,幾乎都是虛構的。像西施範蠡、曹植甄宓、蘇小妹秦少游、孟姜女萬杞良都是鬼扯,都是當事人死了一千幾百年後改朝換代才開始流傳,又流傳了一千幾百年於是變得很真實,可以考據的資料古蹟很多。中國是儒家禮法的社會,愛情沒生存空間。

文人筆下的美人大都不是美人,通常是自己。

一般人看作家看作品是平行的,哪個好哪句愛,心裡自有高低判定。實際上作家們是年齡有先後、有輩分、有互相影響、有上承下效。像李白和杜甫這二個互相認識的大詩人,李白大杜甫11歲算同輩又有點年齡落差,杜甫對李白每事恭恭敬敬,李白對杜甫這位年青人就常拿來開玩笑罷了;同輩才會開玩笑,長輩晚輩都不會,古代人這法制守得很嚴。像北宋文壇孰先孰後,誰的官大,誰提攜誰、世交朋黨、誰跟誰一掛,要弄清楚可不容易。這就像現代政治派系的人物政見主張言論,一般要搞清楚眾人的關係實在不容易,300年後的研究學者只憑一堆資料認証更難。

又一般人看文體看作品是平行的,詩詞曲賦,各憑自己性向各有喜愛。但實際上在中國文化裡文體是有差別的。「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歷代文人都嘔心瀝血花功夫在政論策論身上,只不過現代人除了學校裡那幾篇教材,鮮有拿古文出讀一讀。其次,「詩言志。」唐代以詩取試猶甚,歷代文人都以嚴肅的態度寫詩,各種詩體有不同的內容,各有不同的藝術呈現,歷代文人不管詩寫得好不好都會寫詩。詞就不一樣了,詞在古代人心目中是不入流的,是風花雪月的餘興節目,偶爾玩玩可以,沈迷則會喪志。即使後期有些專業的詞人,畢竟是小數,而且那小數十之八九都是落魄失意的文人。這當然無損詞的藝術價值,不過假如用詞去了解一個詞人,誤差會很大。曲就更是不入流中的不入流。

還有就是中國的神祠廟宇也很有趣,拜孔子、拜關公、拜媽祖我都能理解,中國文化中不在敬天而在敬德,一個人人生在世如能立德,死後受人供奉祭拜,是為天人合德。但仔細看時發現是連小說人物也能受人供奉,不得不佩服明清小說家筆下的魅力。當中最有名的莫如封神榜西遊記中的三太子,若留心一下身邊的廟宇,會發現當中有多少供奉的神來自民間傳說。

細想佛教傳從印度傳到中國近二千年,如上述滾雪球道理二千年早已中國化滾得面目全北非。宗教事情最不好說,中國思想的三大主流儒道釋,現代三教合流,實際上是高僧在說儒家做人道理行道教風俗儀式,而大眾覺得這樣信的就是佛。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aronftt&aid=25096687

 回應文章

‧新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28 22:55

所言,一半對,一半錯。

不是我們凡人所想的。

最天才的白痴(aaronftt) 於 2015-06-28 23:10 回覆:

新月晚安~~

晚上又是你的天下了。一句一半對,一半錯就像猜謎。

猜是跟宗教那幾句罷、怕怕~~

身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