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二十世紀歐洲的憂鬱與痛苦
2007/06/11 04:10:02瀏覽573|回應2|推薦10
──重讀羅曼羅蘭                      文/楊照
老奶奶每次去買東西都會耍賴。當老闆跟她說雞蛋兩千塊一斤,老奶奶就說我那個時代雞蛋只要六十塊。老闆說,時代改變了嘛。她就說,你的意思是時代改變了,雞吃的比較多所以雞蛋變貴了嗎?沒有道理嘛!這件事讓在財政部工作的彼得杜拉克的爸爸感到很尷尬。他特別教她,以前六十塊的東西,今天變成了兩千塊,中間有一個公式可以換算。妳要知道人家是不是算貴了,用換算表算一下就知道了。沒想到他媽媽罵他說:「我哪有那麼多閒功夫?你以為以前東西多少錢我都會記得嗎?」這兒子一聽傻了,他說,妳不就是因為記得過去東西多少錢才跟人家吵嗎?老奶奶回答:「我覺得人的腦袋不應該用在這種無聊的事情上。」她兒子受不了了:「可是妳明明每次去都跟人家說這東西以前多少錢多少錢啊?」老奶奶答說:「我哪記得以前多少錢,但是不這樣講的話,我怕他們會騙我嘛!」

有人跟老奶奶說,現在需要護照才能旅行,也就是說官僚體系認證不認人,你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愛去哪就去哪,所以一定要申請護照。

結果老奶奶效率驚人,她在兩天之內弄了四本護照。彼得杜拉克的祖父是英國公民,所以老奶奶弄了本英國護照。她的兒子也就是杜拉克的爸爸,在奧地利的財政部任職,所以她也辦了一本奧地利護照。而她的先生以前在捷克有一間房子,雖然房子賣掉了可是並沒有人知道,所以她藉著在捷克有財產這件事,也弄了本捷克護照。然後彼得杜拉克的姑姑住在匈牙利,老奶奶就說妳順便也幫我申請個匈牙利護照好了。所以老奶奶每一次旅行的時候,好偉大,過境的時候四本護照一攤說,你覺得哪本護照比較好用你自己選。過境的官員覺得不可思議,一個人竟然能有四本護照。

這故事確切指出了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差異。第一個差異是貨幣。在十九世紀絕大部分的人仍然相信,貨幣跟物質之間的關係是固定的。二十世紀則進入到一個貨幣不確定的時代,最新的現象,叫做通貨膨脹。本來六十塊錢的東西會變成兩千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你甚至不敢說它明年會不會變成兩千五百萬。所以貨幣以及貨幣在我們生活裡面所扮演的角色,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至少絕大部分人感覺到的貨幣,是一個常數,是不會變動的。但是從十九世紀走到了二十世紀,貨幣成了一個變數。

第二點,從老奶奶的銀行故事裡,我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十九世紀的人有一種預期,那就是你要提供我什麼樣的服務,是基於人際相對關係。而二十世紀引進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叫做──服務一致化的時代。所有的東西都要規律化,你是什麼樣的人、你跟我之間到底有多少交情,都不重要。我頂多可以拿櫃檯上的免費糖果請你吃兩顆,卻是不能因為你是老主顧,就還幫你存一些不是錢的東西。老奶奶帶著十九世紀的概念,就是要用她的交情去叫人家破例。為什麼這樣的破例對她來說理所當然呢?因為十九世紀的制度性的“例”還沒有那麼嚴格。

今天的歐盟從一九五五年羅馬條約開始形成,經歷後來的歐洲共同經濟市場,再到成立歐盟,終於做到了拿歐盟任何一個國家的簽證,都可以在歐盟裡自由旅行。這是多麼大的一個變革!但是在慶讚歐盟的簽證大突破時,我們顯然忘了,護照、簽證、國與國之間的關卡,在歐洲的內部,其實是一個很新的東西,一直到二十世紀才出現。

老奶奶之所以如此反應,是因為她根本鄙視、不接受作為一個歐洲人在歐洲旅遊竟然還需要護照的事實。這又是一個十九世紀式的想法,“我為什麼要護照呢?”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歐洲才開始有護照、才開始有簽證。換句話說,民族國家的壁壘才真正建立起來。

美國歷史學家彼得蓋伊,花費了十幾、二十年進行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社會的研究。他得到了一個弔詭的結論:「維多利亞時代的人過的生活,一點都不維多利亞。」(Victorians are not Victorian.)意思是,歷史學建立了很多關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概念,其實並不符合當時人生活的真實景象。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狀況呢?因為我們今天所想像、所看到的那些十九世紀最重要的特色,包括資本、工廠制度、奴工這些東西,其實是非常小的區域、非常少數的人,他們所過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民族國家,民族國家在十九世紀是一個全新的東西,在十九世紀還來不及滲透到一般人的生活裡面。民族國家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一個革命的口號,在很多關鍵的事件上發揮過作用,例如說義大利的統一、德國的統一以及德法之間的戰爭。可是一個在十九世紀從年輕活到老、一輩子住在維也納的老太太身上,並沒有感覺到自己是民族國家的一份子。或者說,民族國家一份子的這個身分,並沒有超越她其他的認同。什麼時候民族國家才真正變成大部分歐洲人生活中、逃避不掉的部分呢?一九一四到一九一八年的一次大戰,就是轉捩點。

歐洲雖然分成很多個國家,但其歷史背景中有強大的共通性。首先是基督教。羅馬帝國崩潰之後,不管後來分出多少國家,基督教和承載基督教義的拉丁文變成他們共同的語言。幾個歷史上重要的運動,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都是跨國界的。文藝復興是一個跨國界的現象。雖然它以義大利作為中心,可是例如說莎士比亞的文學,就是不折不扣文藝復興時代的產物。文藝復興結束之後,啟蒙時代與革命世代,整個歐洲都被席捲在其中。所以當十九世紀歐洲開始產生一種新的組織原則,也就是民族國家時,這個原則必須要對抗歐洲內在的長期混同的歷史底流。十九世紀裡,民族國家表面上得到了勝利,可是骨子裡,絕大部分的人還是像老奶奶,不知道或是不屑知道,護照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能拿四本護照很誇張?因為民族國家是排他性的。屬於這個國家,就不能屬於另外一個國家。這是一種非常新鮮的、人與人之間的組織方式。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a2028anna&aid=1018389

 回應文章

風雨作家- 祝心想事成 健康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right
2007/06/11 20:20
very good point of view
開拓生命中的無情荒地 ____ ___ 舞出愛情中的有晴天

安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排他性
2007/06/11 04:15
民族國家是排他性的。屬於這個國家,就不能屬於另外一個國家。這是一種非常新鮮的、人與人之間的組織方式。 這種形式,在鼓勵大家拼命生產,激發智慧,是有貢獻,但也產生了仇恨,冷酷,及不像一個可愛的人類世界!

梅花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