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陽花」爭民主 反服貿抗中共
2014/04/06 19:21:40瀏覽908|回應2|推薦21
?
反服貿群眾3月30日穿黑衣上凱道,表達反對黑箱服貿協議的訴求。(攝影/陳柏州)


參與遊行的民眾頭綁「捍衛民主、退回服貿」頭巾、手拿太陽花,表達心中的訴求。(攝影/陳柏州)

由學生發起與主導的反《服貿》「太陽花學運」,隨著3月30日號召民眾上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遊行達到高潮!參與民眾穿上黑衣表達臺灣民主已蒙「黑」的控訴,並手持太陽花期待政治光明的到來。集會過程平和有序、高度展現群眾的民主素養。主辦單位稱逾50萬人參與,全球17個國家49個城市的海外留學生也 發起「330全球時差接力遊行」聲援,許多外媒也第一時間報導。「反服貿學運」雖與警方發布總人數11萬人有落差,但仍寫下2006年倒扁紅衫軍以來,臺灣最大型的群眾運動紀錄。

「330人民站出來」凱道集結行動,在短短三天,便有60多個民間社團參與籌辦,迥異於以往野百合、反貪腐紅衫軍的學運動員模式,靠著網路工具當平臺,各團體迅速地招募志工,展現近年來因環保、廢核、居住權、土地正義、人權、勞動權等大小抗爭行動等來自社會各界累積的民間能量。


參與遊行的民眾自己製作各式各樣標語。(攝影╱羅正恆)

勇敢、堅定、溫柔地為民主挺身

臺灣反服貿學生及群眾3月18日占領立法院後,因不滿總統馬英九於3月23、29日皆未正面回應學生訴求,遂發動「330人民站出來」行動,以表達反服貿 訴求。期間於24日凌晨又發生警方強制驅離攻占行政院的學生、民眾,造成百多人受傷事件,太陽花學運總指揮、臺灣大學政治系研究所研究生林飛帆在凱道面對參與集會群眾時表示:

「勇敢、堅定、溫柔、充滿力量的同伴們,大家辛苦了!在這些天裡,我們流過淚、有些人流過血,受盡內心的煎熬,很多伙伴都說過好想回家,而在議場外的同伴們卻餐風露宿、日曬雨淋,也都堅持挺下來了。


從占領國會那天起,我們寫下了臺灣史上不可能抹滅的一頁:對臺灣現行的憲政體治、民主制度提出了最深刻的反省,同時就臺灣與中國兩岸之間的關係,下了新的定義。同時告訴政府,臺灣的未來應該由2300萬人民自己決定,請馬英九聆聽50萬臺灣公民聲音,『出面回應、具體承諾』。」

此次行動最後林飛帆表示,今天的活動不是結束,「占領國會還沒辦法停止」;他要坐在凱道的群眾互相留下聯絡方式,「從星期一到星期日,排好班表,明天向國會報到」。晚上7時許,林飛帆鞠躬向民眾道謝後,大批人群退離凱道,短短一小時內,幾乎已恢復原貌,且地上不留任何垃圾。這是一場對抗當權者、阻擋民主倒 退的人民運動,也是一場展現和平、臺灣公民成熟智慧的最佳示範。

林淑芬:
馬記者會對學生訴求為虛應

因馬英九於29日記者會中,所言空泛、無具體承諾,某些媒體記者片面認為馬英九已答應了學生訴求中的三項或兩項。為此,林飛帆重申四項不變訴求:退回服貿協議、制定兩岸監督條例(是專法不是行政命令)、先立法再審查、召開公民憲政會議,討論臺灣現存憲政危機。

對此,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實際上學生的訴求馬英九一條也沒答應,首先,同意「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要立法,而且限本會期內完成。但本會期僅剩三個月,要完 成立法等於是強迫立法院內不能主張與執政黨不一樣的版本,否則沒通過的話等於就卸責給在野黨,或直接以多數暴力表決通過;其次,同意《服貿》逐條審查、逐 條表決,但跟「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並行」處理,此「並行」之意,即意謂兩案是脫鉤的進行,又法律不溯及既往,所以也無法監督《服貿》。且在『一字也不能 改』的前提下也是『假審查』;至於,召開公民憲政會議,就是虛以委蛇一下。結論是馬英九送給學生的,還是一路走來始終沒有改變的態度。

服貿越辯越明 退回聲浪越大


中研院副研究員黃國昌30日呼籲,立委應該是要選擇跟人民站在一起。(攝影/陳霆)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遭揭露的問題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大!中研院法研所副研究員黃國昌表示:「我國政府長期以來均怠惰卸責,未能完成相關的立法,導致涉及 條約之締結與審議此等重大事項,仍是透過殘破、空洞的規範,進行條約及協定之處理。導致不僅是行政部門頻頻黑箱作業、立法部門亦因事便宜,存在太多晦暗不 明與上下其手的操作空間。」

黃國昌指出,1997年時任行政院長蕭萬長,曾兩度提出,要修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條例處理草案,無奈14年過去,兩岸已經簽署19個協議,他兩次所提出來的草案,也無疾而終。1999年就知道有立這個法的必要,到2013年這個法都還沒立出來,「行政部門在混,立法部門一樣也在混。」


開放印刷影響國安,政府理由?

臺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也表示:「諾貝爾經濟學者Joseph Stiglitz指出,任何自由經貿協議有三個基本原則:對等、國家安全高於經濟利益、承諾透明的程序。此三個原則環環相扣,國家安全才得以保障,否則再多的經貿利益,豈不僅是出賣人民和國家而已?

當民間業者質疑政府《服貿協議》開放中國印刷業可能危害國安,因其為國家企業、是有政治目的。然而,我國政府經濟部和陸委會等官員的標準回應竟是:臺灣有 競爭優勢、中資股權不能超過50%,臺灣業者有主導權、政府會管理、會把關;經濟部長張家祝甚至直言『大陸業者若來臺從事政治活動,可撤銷其商業登記。』

若此話當真,印刷業的簽署就需要立即撤銷重啟談判,因為中國的印刷業對臺灣的目的就是要執行政治任務。而開放印刷就是開放『出版』。但政府官員回應,臺灣 只開放中國的印刷業,並沒有開放中國的出版業來臺。那麼試問:中資投資的印刷廠在申請出版物時,臺灣有那一條法規可禁止或審查中國出版品呢?如果沒有審查 機制,豈不是任由其在臺灣進行中共『黨中央和國務院』的交辦任務嗎?

然政府又回應:中資股權不能超過50%,臺灣業者有主導權。但是,包括《公司法》、《公平法》等在內的相關法規和所有業界實務,都很清楚只要有30%的股權就具有主導權,那麼政府豈非自欺欺人?或在放水中資掌控我國印刷業呢?

僅就印刷業的直接涉及政治目的之『國家安全』層面來討論,其實,就業安全、經濟發展、專業品質等,都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很明顯的,對中共國家意識形態控 制而言,印刷業就是媒體,中共官方文件中直指其負有『戰略任務』,指導思想就是『中國社會主義』,臺灣官員開放中國印刷業,到底是在為哪一邊的國家安全來服務呢?」

開放電信 個資外洩、遭監聽


交通大學資工所教授林盈達以《服貿》開放中資來臺投資「第二類電信特殊業務」,將造成嚴重國安問題。(AFP)

交通大學資工所教授林盈達以《服貿》開放中資來臺投資「第二類電信特殊業務」,將造成嚴重國安問題。他表示假設國內電信業者為了進入中國市場,拿到中國電信業執照,條件之一就是把臺灣機房業務外包給中國業者,而且價格又比較便宜,業者會考慮他在中國的利益加上成本降低等利益,還是臺灣人民的利益?

林盈達擔心,未來臺灣業者可能把機房移交給中國在臺投資的公司來經營機房外包業務,ISP(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業者把機房業務外包給兩岸合資業者經營,中國將藉此監聽監控重要資訊,形同「木馬屠城」。
臺灣檢調跟中國國臺辦可能一齊監聽民眾、政府官員或民意代表,這將不是危言聳聽。

林盈達更透露,某國內大型ISP高層跟他說,公司內部對於開放二類電信做過評估,祕密會議的結論是不應開放;但因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找麻煩而不敢公布。

陸對臺經濟開放排名居末

臺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表示,近年來中國簽定的所有《服貿協議》開放項目、條件及程度發現,相較於中國與瑞士、紐西蘭、新加坡、祕魯、巴基斯坦、哥斯大黎 加、香港、澳門所簽協議,中國對臺的開放項目及程度只比東協、智利好,中國《服貿協議》中對我國的開放,竟是十名當中的第八名。

鄭秀玲也主張,我國應借鏡韓國經驗,先與先進國家簽協議再與中國簽,且應先簽《貨貿協議》,才簽《服貿協議》,或兩者一起簽。鄭秀玲說:「韓國已經簽了這 麼多協議了,我們為什麼這麼慢啊?可知韓國跟中國在談FTA時是談《貨品貿易協議》,雙邊關稅降多少,並沒談《服務貿易協議》,因為服貿影響民生就業。而 港澳與中國則採逐步簽訂補充協議,而非一次性門戶洞開。因此《兩岸服貿》所獲得的利益與衝擊完全不成正比。」

服貿三失誤 既簽定難改

鄭秀玲指出,《服貿協議》有三個不足與失誤,包括:沒有注意防護民主自由和國家安全、沒有積極爭取對等開放、沒有努力保障弱勢產業及全民福址。此協議中, 雙方開放模式明顯不對等,我方大都沒有限制,但中國限縮投資地點於福建、廣東等,且開放模式多不予承諾,臺灣企業無法在臺跨境提供服務,將被迫西進中國。

且馬總統稱,不會有大量投資移民來,但《服貿協議》開放「自然人」條件寬鬆,中國跨國企業內部調動人員來臺,初次可停留三年,且可無限次展延,加上我國現 行法令規定,中國企業投資臺灣只要20萬美元以上,即可申請二人來臺,每增加投資50萬美元,可申請增加一人,最多七人,這不就是投資移民嗎?

且從開放項目看,不只開放了美容美髮、洗衣染色等弱勢產業,以及醫院、社福機構等健康醫療服務,更大幅新增攸關我民主自由和國家安全的服務,如開放印刷、 市場調研、電信、快遞服務等,使我國的言論自由、個人隱私等面臨中國的威脅與監控;更離譜是連礦業、地質探勘、基礎建設等敏感項目也都一併開放,導致國家 安全門戶洞開,毫無國家機密可言。無視中資背後暗藏的政治戰略目的。

鄭秀玲表示,我國對中國及香港出口比重已約四成,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日深,若再加上《服貿協議》,許多產業紛紛西進中國,很容易失去經濟自主性。

鄭秀玲也指出,草率通過的後果相當嚴重,並將危及我國家安全;《服貿協議》的開放是不可逆的、退場機制繁複困難,一旦決定將失去主控權,因此須格外審慎。 她強烈建議政府應立即中止此協議,就可能影響我民主自由、國家安全、弱勢產業和全民福祉等項目予以排除,再循美韓FTA(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經驗,重新與 中國展開談判,爭取逐步且對等的開放。


轉載自新紀元週刊:
http://epochweekly.com/b5/373/13329.htm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34946601&aid=12303390

 回應文章

康貝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01 10:18

現在還不夠民主?

這些人想怎樣就怎樣還不夠民主?

民主不是這些人爭來的

這些人的行為,有的反中、有的想紅、有的想騙選票,有的想為從政鋪路

行為卻是打著民主反民主,跟中國的紅衛兵沒兩樣

請勿神化這些職業學生


冠慧~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07 18:10

祈禱  一切 順利  平安 過去

還給大家 一個安靜生活跟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