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地的觀行與修證(二)
2018/02/28 09:44:13瀏覽709|回應0|推薦14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上一集已經簡單的跟各位說了三賢位所要現觀的「世界如幻觀」,這是屬於十住位的眼見佛性,還有十行位的「陽焰觀」,也有十迴向位的「如夢觀」;而這些現觀,特別是到了十迴向位的如夢觀,一定是因為這個菩薩他已經有禪定的實證,而且至少是初禪以上的實證。

因為有了初禪的實證,表示說這個菩薩已經離開了欲界愛,把欲界愛斷除了。這個時候這個菩薩一定有一個見解,就是對於雙身法的修學,他一定不可能去承認的,因為那個跟他的所修所證的相違背。而且事實上,也不用到十迴向位的菩薩才可以了知。因為從一個聲聞初果的見道者來說,他就知道說他要獲得解脫,他也是要遠離欲界愛,他才能夠逐漸的邁向聲聞解脫的修證,他才能夠薄貪瞋癡,乃至獲得三果的實證;而三果的實證,也是因為他發起了初禪。所以從這個道理就可以知道,聲聞人是只要他有實證,他也可以知道欲界愛是要遠離的,何況大乘的菩薩,他見道之後,當然他也可以知道欲界愛是應該拋棄之法,而不是要去深入之法。所以,雙身法對於三乘菩提的實證者來說,都可以知道它是錯誤的;因為那違背了三乘菩提所實證的內涵,違背了三乘菩提見道者所實證的見地。所以,只要有人贊成雙身法,以為雙身法可以獲得佛法的實證,我們就可以直接來斷定,這個人他是沒有佛法的實證。

接下來我們就要繼續來跟各位介紹,入地前一直到七地前,事實上他要完成十種無生忍跟無生法忍的現觀,才能夠對治他的意根,使他的意根的染污性逐漸的轉變成清淨。我們前面已經說了三賢位的三種現觀,接下來就是從初地一直到七地的七種現觀。

初地就是要能夠現觀七轉識祂的顯現「猶如鏡像」,因為有如來藏的存在,而顯現出猶如鏡像中祂所見種種的這些影像、種種的這些境界,就猶如鏡像。二地要能夠現觀「猶如光影」的現觀,三地要能夠有「猶如谷響」的現觀,四地要有「猶如水月」的現觀,五地要有「變化所成」的現觀,六地要有「非有似有」的現觀,七地要有「如尋香城」的現觀。而每一地,初地到七地,也有祂所要修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乃至方便波羅蜜的修行。因為那個內容已經超越我們能夠解說的範圍,所以實際的內容,請各位菩薩,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請《宗通與說通》的書籍,來詳細的閱讀。所以對於這些所現觀的內容,我們無法詳細的來加以解說,因為跟我們所實證的內容已經相距太遠。

可是我們可以知道,一個菩薩祂如果進入七地的時候祂會有一個證量,也就是就聲聞的解脫跟菩薩的無生法忍的關係,祂是能夠有所了知的。譬如說,到了七地的時候,這個七地菩薩祂是可以證得「念念入滅盡定」;而在六地的時候,六地的菩薩祂一定可以、一定要來實證滅盡定。因為在前面的初地、二地、三地祂所要實證的部分,譬如說初地祂是進入了歡喜地,因為祂終於完成了第一大阿僧衹劫的修證,所以祂內心極為歡喜,所以叫作「極喜地」;而且在這極喜地裏面,祂會廣行布施,而且是以法布施為主。可是在初地之前的三賢位菩薩,他因為沒有辦法見道通達,所以他不以法布施為主,他還是以財布施為主;進入了初地之後,才以法布施為主。初地菩薩滿心之後,祂就要進一步修持戒波羅蜜,所以那個時候,祂所要修的就是「增上戒學」。增上戒學完成之後,滿心之後,完成了猶如光影的現觀之後,祂要進入三地,要修學「增上心學」,也就是要修學四禪八定跟五神通、四無量心等等,因為這是三地的菩薩所要修證的內涵。三地菩薩修證了增上心學之後,祂完成了四禪八定、五神通,乃至祂可以因為祂的禪定三昧的實證之後,祂能夠發起所謂的「三昧樂意生身」,也就是說這個三地菩薩祂有四禪八定、五神通,祂是可以發起意生身的。因為有這個意生身,有祂的四禪八定、五神通,所以祂就不再受到隔陰之迷的限制,祂就已經突破了隔陰之迷。

所以,如果有一個菩薩祂是真正的大乘的菩薩,如果祂是三地以上菩薩,祂一定不會有隔陰之迷。絕對不會有像什麼所謂的「活佛」,他還要由別人來幫他找出來,然後說他是誰,還要經過別人的認證;需要凡夫來認證,需要比他的證境還要低的人來幫他認證,顯然那個就不是真正的有實證證量的菩薩;因為那只是由一群凡夫所認證出來的另外的一個凡夫而已,那根本不可能是真正在佛法上有所實證的賢聖。所以從這裏就可以知道,三地的菩薩,滿心菩薩祂就有發起三昧樂意生身的能力,而能夠離開隔陰之迷。所以這樣子才是真正在佛法上面的實證。

然後有了三地的實證之後,進入了四地、五地、六地,所修的都是屬於「增上慧學」;就是對於聲聞、緣覺所修證的所謂四聖諦、三十七道品、七覺分乃至十二因緣等等諸法,能夠更進一步的實證,而且所證的內容超越了一切的聲聞緣覺。譬如説我們導師 平實導師著作的《阿含正義》,祂就在《阿含正義》裏面提出了「十因緣」,來說明十因緣跟十二因緣的差別;而這個十因緣的提出來,是一切的聲聞緣覺,乃至我們在佛教界所聞所未聞的。而只有地上的菩薩才有這個能力,因為祂的增上慧學的實證,所以能夠提出十因緣,來證明十因緣的正確性,而且說明十因緣跟十二因緣之間的關係。使得一切隨學的佛弟子能夠對於因緣法能夠提升見地,然後透過見地的提升,而能夠對於二乘法有所瞭解;而且也能夠因此對大乘所實證的內涵,能夠有更清楚的見解。所以這個就是屬於諸地菩薩的增上慧學所要修學的內容。

除了這個之外,到了四地、五地、六地之後,到了七地,這個菩薩證得念念入滅盡定的時候,事實上祂已經每一剎那都可以直接入滅盡定,不用再有所加行。這個時候祂心心念念是要獲得解脫,可是祂又因為祂在初地的時候所發的十無盡願,永不入無餘涅槃;所以在這個時候,在入滅之前,諸佛就會顯現,授與祂「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讓祂能夠實證了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而這個三昧所獲得的智慧,超越祂之前所修的三昧,所以發起了意樂,然後轉入八地,而永不入無餘涅槃。所以這個就是七地菩薩所修證的。

除了這之外,還有八地菩薩「於相於土自在」的修證。那就是對於在三界裏面的種種的一切相、一切土它是如何成就的、它的關係是如何,完全了知。所以這個時候,這個菩薩就會發起了大願,也就是祂對於祂將來所要成就的佛國世界,祂會發起了大願;因為祂知道一切的色法它是如何運作的,一切的色法是如何跟眾生的心相應的。譬如說,我們這個五濁惡世的世界就是因為眾生彼此要報復,以彼此報復為正當,所以成就了互相食噉的五陰相食的這種世界,有這個食物鏈;所以在這個世界的人,統統要依這個食物鏈才能夠生存。可是,如果一個八地菩薩祂於相於土自在的時候,祂就可以知道,事實上這個世界不一定要由這樣的不清淨之法才能夠成就的,它可以依清淨法而成就的;所以祂就可以發起清淨世界之願,而成就種種清淨的世界。譬如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因為 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在 法藏比丘因地的時候所發的大願而成就的。所以這個時候,八地菩薩就會發起大願,而依祂的大願來作種種修行,來成就祂的佛國淨土。

之後九地菩薩,還要修祂的「四無礙辯」,來成就祂的度眾的大力,所以成為「大力菩薩」。九地完成之後,祂再進一步修學,就可以完成十地菩薩的修證,就是「大智法雲」,就是法雲地的菩薩;這時候說法完全無有障礙,說法如下大雨一般無窮無盡。最後就可以進入等覺位的修行,然後乃至成佛。

這個成佛的次第,除了十地境界之外,事實上在依於真實唯識門跟虛妄唯識門兩種唯識門來說,也有五種次第。譬如說唯識有五位,用五位來說明修學的次第:第一個就是「資糧位」,第二個是「加行位」,第三是「勝解行位」,第四是「修道位」,第五是「究竟位」。也就是將成佛的法道,簡單的用五個階位來作說明。譬如資糧位就是在還沒有實證之前,培植種種的資糧,就叫資糧位,這個是一劫乃至萬劫能夠成就十信不退。再接下來就要進入種種的加行,讓自己能夠邁向實證,這是屬於加行位。勝解行位就是對於大乘的見道有所實證,而能夠有所真實的理解,能夠依於理解而發起的勝行,所以這個時候就叫作勝解行位;勝解行位就是函蓋了三賢位的修行乃至到達初地。修道位就是從初地見道通達之後,所進行的十地的修行,就是屬於修道位。最後就是叫作究竟位,就是對於十地的修行已經圓滿了,而能夠究竟於菩薩的法道,就是到達佛地,就是究竟位。所以也可以用簡單的唯識五位來總括。

也有依於《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七分成十三住來說。譬如《瑜伽師地論》裏面它說:【諸菩薩眾略有菩薩十二種住,由此菩薩十二種住,普攝一切諸菩薩住,普攝一切諸菩薩行。復有如來第十三住,由此住故,現前等覺廣大菩提,名無上住。】(《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七)

這十三住的內容就是說:第一住叫作「種性住」,第二是「勝解行住」,第三是「極歡喜住」,第四是「增上戒住」,第五是「增上心住」,第六是「覺分相應增上慧住」,第七是「諸諦相應增上慧住」,第八是「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第九是「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第十是「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第十一是「無礙解住」,第十二是「最上成滿菩薩住」,第十三是「如來住」(也就是「無上住」)。

也就是說,從種性住,從一個菩薩還沒有實證之前稱為種性住。這個時候他可能有種種對佛法的見解,可是他也可能會產生過失,所以也會有可能淪墮、退轉。接下來就是勝解行住,就是所謂三賢位的實證,因為他對於菩薩行有所理解,有所發起的一些菩薩行,所以勝解行住。接下來就是極歡喜住,就是初地;然後增上戒住,就是二地;增上心住,就是三地。我們剛剛在講十地的修行,也有跟各位解釋過了。覺分相應增上慧住,就是四地菩薩依於七覺支而作種種修行,這是覺分相應增上慧住。第七的諸諦相應增上慧住,就是五地的菩薩所修的依於四聖諦所修的內容。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就是依於十二因緣的內容來作種種細觀;可是四、五、六這三地都叫作增上慧住,也就是都是依於二乘的四聖諦乃至八正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等作種種的現觀而產生的增上慧,而這個智慧超越一切的聲聞跟緣覺。然後到了第七地的時候,是有加行有功用的無相住,這個時候這個七地菩薩就可以成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所共許的老師——天人師,唯除上地的菩薩跟諸佛;除此之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包含一切的二乘聲聞緣覺,都共同推許說祂為老師,因為祂能夠教授所有的一切法。可是這樣還不足以成佛,還要經過八地以上的修行;所以到了無加行無功用的無相住,就是八地菩薩所修的於相於土自在的一個境界。無礙解住就是九地菩薩,最上成滿住就是十地菩薩。最後就經過等覺、妙覺而成就了如來住、無上住的成佛之道。

所以從十地菩薩所修的內容,可以依唯識的五位來說,也可以依十地的現觀智慧跟祂的意生身的發起等等來說,也可以依《瑜伽師地論》的十三位來說。所以是略說、廣說或是更廣說,都隨菩薩依於他所實證的內容,對於佛菩提道見道之後所實證的見解,可以隨意而說。而這個就是菩薩他對於宗門有所實證之後,從宗門的通達之後,他會從宗通進入說通;也就是對於教門的實證的內容所鋪陳出來的教法的內容,他能夠瞭解而能夠去貫串它。所以他就能夠在這個內容裏面,能夠瞭解成佛的法道它是如何進行的。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第三章、從宗入教」所要跟各位說明的內容。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的後面的內容,就由我們後面的同修會的親教師郭正益老師,他會接著根據我們的第四章的內容,繼續跟各位來作詳細的解說。我們第三章所說從宗入教的部分,就跟各位解說到這邊。歡迎各位菩薩能夠繼續的收看。謝謝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宗通與說通線上閱讀(會隨著弘法進度新增章節)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影音連結

正覺教團法界弘法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1226902345&aid=10915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