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海報發出距離活動日僅個把月,日子一天天逼近報名人數卻少有成長,最後一週,以口號「好膽你就來」呼籲勇敢進來就是入寶山;衝刺下,終於報名人數達44人。這就是「搶救HAKKA新兵─客家青年文學戰鬥營」。
戰鬥營為期兩天一夜,由羅肇錦教授擔任營長,小說家莊華堂擔任營主任。活動主軸分為三部分:一是「母語作家開講」:學員可目睹作家盧山真面目,聆聽詩文,認識客家文學;二是「HAKKA兵團大作戰」,透過問答與王牌的巧妙運用,在刺激有趣的遊戲中增進文學素養;三是「分組寫作指導」,由當代作家帶領學員學習寫作技巧,開啟文學創作。

|
兩天一夜的戰鬥營活動,首日在臺北市客家主題公園的文化中心進行,臺北市客委會劉佳鈞主委親臨現場勉勵。
|
描繪電影賽德克巴萊霧社事件的漫畫家邱若龍,蒞臨營隊,邱老師頭戴日本軍帽,身著墨綠色外套,臉上掛著膠框眼鏡,有漫畫人物的趣味模樣;新兵們爭相請邱老師在隊旗上畫插畫:靚細妹、做得做得、桐花、客家靚,邱老師以神來之筆快速描繪,掀起一陣旋風。

|

|
甘耀明是小說家,《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曾獲時報好書獎。今日談論「搜鬼錄」,講鄉村的魍神傳說如何作為魔幻小說題材的寫作,引發現場學員與我的熱烈回應。 |
邱一凡是詩人,以客語思考與寫作,寫族群互動往來,寫農村生活景象;他的詩帶領人置身苗栗山區,沉浸農村生活風貌中。他的作品〈苗栗行尞〉成為苗栗客家文化園區的招牌歌曲。他以「無寫會死」將寫作的熱愛分享、傳導予學員。
|
第二天活動在板橋林本源園邸進行。義工說這是臺灣保存最完整的閩式建築。在細雨紛飛中,走過枝葉伸展的老榕,看那落地髯鬚訴說歲月流逝;穿越巷弄迴廊,幻想ㄚ環忙碌的在身邊穿梭;坐在古蹟二樓的課堂裡,我們有如文人雅士聆聽詩文,如真似幻,此情此景彌足珍貴。


|
在古蹟上課是難得的體驗,唯有空間稍嫌窄些。桐花隊最辛苦,他們的位置前方恰巧是一根大柱子;引頸企盼看不到前臺講師的盧山面目,只好耳聞其聲;目視柱子,欣賞眼前歷史建築,觀想四周莊嫁禾鋤工作情形。桐花隊沒有任何怨言,中午食用客家粄,還個個拿起菜包異口同聲說「讚」!
|

|
戰鬥營由營主任莊華堂設計課程與聘請講師。上圖是我們的講師與駐營導師群:左起兒童文學家鄒敦怜、小說家莊華堂、成大臺文所博士生黃靖嵐、小說家巴代、漫畫家邱若龍和少兒文學家張捷明。張捷明甫獲2012年臺灣文學客語散文金典獎,有客家安徒生之美稱。 |
課程中尚有:分組寫作指導、文學夜談,請當代的新詩、散文、兒少文學暨小說家,講授寫作的技巧,開啟學員寫作之路。
戰鬥營活動,由左春香秘書所領軍的一群義工執行,分工合作熱忱奉獻,正如隊呼:出人、出力、出頭腦;為你、為我、為客家。許多學員受春香引導而報名參加,被義工熱忱奉獻而感動莫名。課程與講師是前導車,發揮宣傳效果吸引學員參加;司儀與工作團隊是運輸車,提供方便性與營造氣氛,使學員沉浸在濃濃的學習氛圍中。
學員歷經震撼、培植、鼓舞的歷程,希望有創作潛力者,開啟寫作門扉,耕耘客家文學路。2013、2014年將有後續的進階課程,培育出新生代客家詩人、散文家、小說家。期許客家文學路不但後繼有人,並且繁花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