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抉擇業果—介紹十惡業(五)
2014/07/13 16:55:06瀏覽1585|回應0|推薦8
※本文係從《菩提道次第廣論》課程裡,法師所開示的內容中所節錄出來的。本文接續上一篇「抉擇業果—介紹十惡業(四)」,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閱。

好,那再看課本{33頁},若無殺心,這是屬於誤殺的狀況,無殺心,就是沒有殺心的,譬如說在戲笑的時候、玩笑的時候,不小心打人致死,或者失手,就是誤致人死,或者是醫生誤醫致死,是罪可悔,就是沒有犯到根本。如果自心狂亂,殺人者無罪,就是我們說像精神病患。在經典裡面有講一個標準,就是說他的心智已經昏亂到…看到糞便,把它當作栴檀木一樣去拿,看到火,把它看成黃金一樣,他心智昏亂到這樣的程度,他沒有殺心的、無意的殺人,是算沒有罪,沒有罪。

在《五戒相經》裡面還講到幾個誤殺的狀況。譬如說,在高處落下木頭或者石頭,裡面有舉例,就是說有人在蓋房子的時候,不小心這個蓋房子的木頭掉下來,壓到下面的人,下面的人被壓死,或者是在山上推石頭下去,石頭落下剛好打到下面的人。佛就有講說,像這種狀況,如果你要推石頭下去的時候,要先高喊「石頭要落下來」,這就好像我們在開車,開車在這種山路或者蜿蜒的道路上,要轉彎的時候,會打燈嘛,還有按喇叭,就是要讓對方知道,就是作事情要小心。或者是自己…剛剛講的狀況是說我們無情的物質,不小心把它弄掉落,砸到人,現在講的是自己不小心從高處落下,這樣狀況…有人就是他在屋頂上勞作,可能就是修補屋頂,然後看到毒蠍子,嚇得跳下來,嚇到…他跳下來的時候,剛好下面有人,就被他壓死了,這是一個狀況。另外一個狀況就是,他傍晚的時候走山路,山路它是高高低低嘛,遇到盜賊,他逃走的時候,墮到山崖下面的時候,壓到下面的人,把他壓死,這是一種狀況。

所以我們現在有嘛,就是那個…有人要自殺,結果壓到那個賣肉粽的。這個狀況就是像這樣子,他是誤殺、無心的。因為這樣子的狀況,其實就是…一定有宿世的…一般人覺得說,怎麼再巧安排也安排不到這樣,可是為什麼就會這樣,怎麼剛好那個賣肉粽的就那個時間走到那裡,然後剛好跳樓的人就要這個時間跳下來,跳下來重力加速度還剛好打到他、壓到他。所以這個狀況是一個…當一個業緣的顯現,然後也是無心的。

然後還有,經中還講到說,像小孩子他很喜歡笑,這個居士(受五戒的居士)就把他抓過來,就是給他呵癢,笑得太厲害,小孩子笑死了。這樣的狀況,在《五戒相經》裡面沒有制無罪,是小可悔罪、輕罪,因為不可以這麼輕浮嘛,我們大人作事不可以這麼輕浮。所以佛在這一件事緣上面有制說,以後不應該給人家呵癢、讓人家大笑。在出家的戒律裡面,也有制這一條,就是出家人不要作輕浮的這些事情。

一種狀況就是說,身體上的癰瘡,癰瘡它沒有熟之前,就是它還沒有長成之前,是不能去弄破它的。這個居士看到對方長了癰瘡,還沒有熟,就把它弄破了,這個之後它可能就是發炎,因為這個弄破之後他死的話,這個居士他雖然是無心要他死,可是他這樣的狀況就是犯了中罪。因為他…在經中裡面講,這種東西算是常識…這個又叫做不學無知嘛,你不學然後就不知道,然後想要把它弄,看到一個瘡在那裡,一直想要弄它,就把它弄破了。如果對方這個癰瘡已經成熟了,本來就是要把它破掉的,他這樣子去把它弄破而死,這樣子這個居士他是無罪的,那是他自己的一個因緣。

還有一種狀況就是,對方坐在椅子上蓋著衣服,居士進來之後看到這個人,就叫他起來,對方跟他講說不要…因為他可能人真的很不舒服,就跟他講說「不要叫我起來」,因為我起來就要死掉,這個居士就不理會他,還是叫他起來,結果這個坐的人起來之後,就真的死了。這種狀況就是犯了中罪,就是我們對人要慈心待人,因為他坐在那邊,他這樣子講就是已經不舒服了。但是如果你第一次叫他的時候,你不知道他不舒服,坐在那邊,他起來,他死掉,這是無罪的。所以佛制戒很人性化,很人性化,還是看我們的心啦,但是誤殺之罪,雖然沒有犯戒的罪,可是還是要償還。

所以在歷史的典故裡面就講到,就是梁武帝有一次跟人家下棋,那時候下得忘情的時候,就脫口喊說「殺」,就很高興嘛,殺了這個…結果剛好這時候有一個僧人(因為梁武帝他本身信奉佛法嘛)來拜訪,左右的衛侍就以為…聽到皇帝很大聲這樣講之後,就把他抓下,就把他殺了。這個僧人臨死前就跟他講,皇帝如果以後提起來,就跟他轉告說,因為他過去世曾經誤殺過,就是在作沙彌的時候,為他師公拿錫杖,誤殺了、戳死了地上的一隻蚯蚓,雖然他是無心,可是他今日要酬償,因為當初那隻蚯蚓就是現在的梁武帝,所以跟他講這一段因緣。之後這個梁武帝很久沒有看到這個僧人,也覺得很奇怪,一問起來,左右的衛侍就跟他講,僧人已經被他們拿下殺了,在往生之前有提到這樣子過去世的一個因緣。武帝也覺得很感嘆這個因果、這業報,非常地昭彰。

好,再下來它這邊講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是五逆重罪,五逆重罪裡面就有三個是屬於殺的業。所謂的「逆」就是逆於倫常,因為父母對我們來講是最有恩德的、恩德最大的,那阿羅漢呢,因為阿羅漢他是聖者,所以這樣的罪業非常地重,他死後是要墮無間地獄。那殺生的果報就是感得這一世短命、還有多病,還有…沒有慈悲心、瞋心重、常常作惡夢。所以我們如果常常作惡夢的話,我們就可能要多懺悔我們可能過去殺生的業報比較重,還有就是多怨敵,就是常常會有人找我們的麻煩,死後墮惡道。為了對業果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在這邊後面節錄《佛說業報差別經》跟《十善業道經》給大家參考。

我們凡夫眾生來這個世間,我們說眾生都是酬業而來嘛,通常就是三種債:命債、錢債、感情債。命債就是我們這邊講,過去殺生所結的怨。錢債就是我們可能會有金錢上的損失,像我們說不管是跟朋友、親族或者是親子之間,可能常常就是…跟他接觸的時候,我們常常有一些金錢的損失,或者是要在他身上耗費很多的經費,這可能就是我們過去欠他的錢債。感情債就是包括所有的這些恩愛牽纏、感情糾紛,不止是說男女之間,因為親情之間也是感情債,我們說怨憎會、愛別離都是感情債,愛跟恨都是屬於…你這愛跟恨其實都是痛苦的東西嘛,這些痛苦的東西這個都是業債。所以我們說夫妻吵吵鬧鬧,就是叫做冤家,這個恩恩愛愛也叫做冤家,它叫做歡喜冤家,看起來是歡喜,其實還是蠻苦的,因為你很恩愛的時候,增加彼此的貪著。

最怕就是那一種…不小心這一世太恩愛,還要發願以後生生世世…什麼很多嘛,我們過去有很多什麼唐詩宋詞那一種…很多這一種,這一種願力很可怕,真的很可怕。如果說我們是要一起成為菩提法眷,那還好,因為就是大家一起要修行嘛,佛成道的時候,祂有諸種圓滿,其中有一個是眷屬圓滿,不然我們怎麼行廣大的菩提道呢。…這還可以。可是如果不是的話,是說生生世世還是要成為夫妻的話,那就很可怕,因為這世間的有情眷屬,你這一世恩愛,下一世不見得恩愛,因為愛到後來,有時候又變成恨,愛跟恨常常是一念之間。而且這種恩愛的眷屬,更糟糕就是,我們說恩愛的軟賊,使我們的心更難出離,各位應該都是可以體會得到。

那我們看到34頁這邊,在《業報差別經》裡面講,有十種業能夠讓眾生得短命報。這十種業都跟殺業有關,這邊就沒有講到受戒,所以雖然我們沒有受戒,沒有犯戒的問題,但是就是…我們如果雖然沒有…譬如說我們沒有犯過殺人的根本罪,但是常常行這種殺生,就一定會得這種惡報。像《地藏經》裡面講,光目女的母親她墮到惡道的因緣,就是以殺害跟毀罵,受惡道報。經中就講,因為她的母親喜好食噉魚鼈(就是這個魚,鼈就是甲魚),魚鼈之類。那她吃的魚鼈,又常常都是懷孕的,吃牠的卵,「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雖然她看起來只是滿足她的口腹之欲,可是她這樣造下的殺業非常地重。所以不一定他有受戒才會得要這樣的一個惡報。所以這邊講了十個。

第一個是「自行殺生」,自己去殺生。第二是「勸他令殺」,就是叫人家殺。第三是「讚歎殺法,就我們前面講的三個狀況,或者是我們讚歎說…以前我們有一篇文章說這個「庖丁解牛」,這個殺牛的人,他殺的技巧很好,因為他殺牛殺久了,你看他不怎麼辛苦,可是他就知道牠身上哪邊是牠的筋、哪邊是牠的關節,他只要手法兩三下一隻牛就被解體了。這時候如果我們在旁邊講:「哎呀,你這個技術實在太好了,手法、刀法實在很俐落!」這個就是讚歎殺,讚歎殺法。像說:「現在屠宰業方法很先進,非常地人道,就是怎麼樣…一隻進去,出來就是包裝好的;還是一隻進去,出來都已經全塊的,就已經可以賣的。」這一種都屬於讚歎殺法。

第四個是「見殺隨喜,就是我們常講,譬如說我們在看新聞或者是看戲的時候,最常有的是戲裡面的壞人死的時候,「哦!大快人心!殺得好!該死啊!」就是洩憤,把我們心裡面的…好像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個忿恨的種子、一個復仇的種子,可是在現實社會裡面,沒有辦法去胡搞瞎搞,藉著這個電視節目、這些戲劇,把我們內心也存在有的一些情緒,藉著這樣的一個事緣,就給它爆發出來。好像洩憤一樣,自己看完就覺得很過癮,有沒有?所以就是…我們很多時候,就是人家講說這個看戲看戲,就是別人的戲裡面流自己的淚。流什麼自己的淚?像我以前一個老師,她特別喜歡唱「天天天藍」{歌曲名},明明就是家庭幸福美滿,老是喜歡唱「天天天藍」,可能過去裡面有一種種子在她裡面,她需要發洩她這種悲哀的情緒。所以這個東西,我們說見殺隨喜,看起來是…其實是我們內心有這種殺心,有這種殺的種子非常地重,才會有這樣的一個隨喜的行為。

第五就對怨恨憎恨的人,「欲令喪滅」{原文:「於惡憎所,欲令喪滅」}。這邊就講,對自己所結怨或者是憎恨的人,希望他失意、不順心、失敗、甚至喪命。譬如說他可能是我們事業上的對手,我們就希望他生意失敗、經商倒閉,或者就是常常詛咒對方。所以在歷史上也有人…因為彼此都是歌手,可是自己還遜對方一籌,等於說自己是第二名,對方是第一名,因為這樣的一個嫉妒心,想辦法把對方的喉嚨給毀了,就是下藥給他弄啞,毀壞了他這個喉嚨。可是他這樣做的時候,對方痛苦而死,自己雖然逞了一時之快,可是未來對方還是要找你酬償,這是苦不堪言的。所以「欲令喪滅」這個心是非常非常地不好,這個心非常地惡,就是要息滅這樣的一種心態。雖然這樣的一個心情,不見得會有真正的行動,但是這樣的心串習久了,有一天時節因緣到的時候,很可能就會造出嚴重的殺業。

第六是「見怨滅已,心生歡喜」,看到對方真的…可能真的就是一敗塗地了,或真的死了,心裡非常地高興,終於除掉了心頭大患,很高興。像其實我們在商場上的廝殺也有這樣,雖然他不是真的死,可是心裡還是…看到他失敗,心裡非常的樂。

第七「壞他胎藏」,就我們講墮胎嘛。第八是「教人毀壞」,就教人家去墮胎。第九「建立天寺,屠殺眾生」,就是建立寺廟,從事殺生祭祀的事情,就是在大拜拜的時候,就有很多這個殺生。所以有一些宗教,他們的廟宇之前,都會有一灘血,血淋淋,就是他們會現宰,現宰羊啊…什麼犧牲來祭拜。第十是戰鬪自作教人,互相殘害{原文:「教人戰鬪,互相殘害」},就是像戰爭,或者是黑道火拼。這邊講就是戰鬥、鬥毆這些殘害的事情,有時候家族之間的冤仇,互相殺害殘殺也算。像戰爭裡面,像所謂的作武將、將軍、或者是軍師,軍師他就是常常會有一些獻計、一些策略。這樣十種業得短命報。

白板上這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就是針對祭祀的這個部分,在經典裡面有這樣子說。
{原文:
為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符呪、厭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擇良日、良時。……奈何世如是,背正信鬼神,解奏好卜問,祭祀傷不仁,……展轉眾徒聚,禽獸六畜形;為人所屠割,剝皮視其喉,歸償宿怨對,以肉給還人。}

我們先把這個解釋一下。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講到:「為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符呪、厭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擇良日、良時。」……(中間就略掉)「奈何世如是」,就是世間是這樣子,「背正」,違背正法,而去「信鬼神」,「解奏好卜問,祭祀傷不仁」,因為它這個祭祀是以血為祭,「展轉眾徒聚,禽獸六畜形,為人所屠割,剝皮視其喉,歸償宿怨對,以肉給還人」。這邊「請祟」就是我們講說像請一些狐仙這種的、鬼神啊、或者是乩童這種的。那「符呪」就是我們說畫符唸咒、驅鬼的、治病的。那「厭怪」就是我們常講這種蠱毒有沒有,下降頭啊,就是外道的一些邪術。那「祠祀」就是祀奉邪鬼、邪鬼神,像許願、還願、殺生祭祀這些。那「解奏」就是要化解冤仇,它以疏文的方式,就是文疏,寫了一篇文疏,奏告天地鬼神,希望能夠幫忙化解冤仇。這些是屬於世俗的一些作法、一些迷信。所以在經典裡面就是講說不適合,我們不適合這樣子去做。你去信奉這個邪鬼神,用血食來祭祀,是不仁的。你這麼做之後,其實是要墮到地獄,地獄出來之後,又要作畜生,為人屠割,去把他過去他殺動物、殺眾生,現在他變成動物來償還。

所以經典裡面就有講到這裡。在過去…我們說《安士全書》周安士先生,他在過寺院的時候(不是佛教寺院)、神廟的時候,都會去祝願,就是恭敬地跟這些神明講,說:「唯願尊神,發心出世,勿受血食(血肉之食),一心常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早成佛道,普度眾生。」如果說是邪鬼神,常常去接近他,自然就是諸天善神祂是會遠離,得不到福佑。所以其實我們如果說…因為時間有限,我們下禮拜再說,就是如果我們家裡,過去有祭祀葷食的這樣的一個傳統的話,我們家裡的長輩有所掛礙的話,我們就是…因為長輩一般就是民俗都是用擲筊的方式,其實可以不用,跟他講清楚講明白,下禮拜有節錄一篇,就是印光祖師寫給神明的,就是告訴他「以後我們要吃素了」,然後節錄經中一段文,讓神明都能夠了解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以後我們大家都是三寶弟子,都是行善之家,所以不用等他同意。

其實我們看歷史上,有些他不見得是佛教徒,他如果認為動物、一切物命都是愛惜自己的生命,都是貪生怕死的,他也願意祭祀素食的時候,也會試著跟他們家中、家族鄉里去溝通。所以這個部分,像現在其實包括很多老菩薩還是會問,雖然念佛三十年了,家裡有人往生,還是要問:「他生前那麼愛吃肉喝酒,我要不要拜…每天給他敬一杯小酒?他喜歡吃什麼肉,要給他一點?」還是要問一下,不放心,因為就是我們一般的習慣、觀念是這樣子。其實在經典裡面有講到,這樣對他們來講不是很好,因為使令他反而就是不升反墮。這些道理我們跟他講,他可能覺得說「那是你自己講的」,所以我們就把經典怎麼講,把它提出來,如果他是佛門中的弟子、三寶弟子的話,可能就會比較容易接受。好,那我們到這邊,各位有沒有什麼問題?(以下省略)

(前往下一篇)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Min0121&aid=1503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