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尋訪雪國的春天 (四)(完)-漫步柳都新潟港市、北方文化博物館與月岡温泉
2020/03/29 09:50:34瀏覽2964|回應3|推薦76

[新潟市]

新潟市(Niigata) 位於日本新潟縣東北部,為新潟縣首府,地處日本最長河流信濃川的入海口,全市人口81萬 (2015年),是本州日本海側地區與北陸信越地方的第一大城、以及唯一的政令指定都市 (指人口超過50萬,自治度較高的都市,全日本只有20個)。

身為港口都市,新潟市的起步甚早,自神武天皇平定大和國後,新潟市處於大和王權支配之下,是和人勢力和北方勢力交流的前線。奈良時代之後,新潟市以阿賀野川為界,北側被劃入越後國沼垂郡,南側劃入越後國蒲原郡。信濃川河口的蒲原津在當時已經是越後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平安時代末期之後,新潟市的領主頻繁變更。至16世紀後期時,越後國被上杉氏統一,新潟市亦屬於上杉氏統治地區。慶長3年 (1598年),上杉景勝被豐臣秀吉下令移封會津地方,此後新潟又進入了一段領主頻繁更換的時期。在江戶時代,新潟市大部分地區屬於長岡藩。在這一時期裏,信濃川和阿賀野川下游地區的農業開發得到明顯進展,成長為日本一大糧倉地區,加上這一時期日本海航運的發展,新潟成為日本海沿岸規模最大的港口之一。

上杉景勝(1556 - 1623年)之肖像畫 (上杉神社所蔵,公有領域)

1858年(安政5年)美日修好通商條約簽訂之後,新潟成為最初對外國開放的開港五港 (函館、新潟、横濱、神戸和長崎) 之一,也是開港五港中唯一一個位於日本海沿岸的港口。然而由於戊辰戰爭的影響,新潟直到1869年才正式開港。 1871年廢藩置縣之後,新潟被定為新成立的新潟縣的縣廳所在地(首府)。 1889年,新潟實施市治,新潟市正式誕生。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隨著鐵路的開通和油田的開發,日本石油等企業在新潟設廠,新潟市的工業急速發展。新潟港自1920年代末期開始先後開通前往朝鮮半島、滿洲等地的航路。 1931年上越線全線開通之後,新潟港成為自東京出發經鐵路前往亞洲大陸最近的日本海沿岸港口,戰略地位大幅提高,成為日本對亞洲大陸的重要戰略據點。二次大戰日軍侵華之後,新潟市的軍需工業更明顯增加,新潟港的貨物吞吐量更在1944年創下新高。

1945年,由於新潟市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而被美軍列入投放原子彈的候選地點 (京都、廣島、小倉及新潟) 之一。入選的城市必須滿足幾個條件:城市要有一定規模,之前未受太大常規轟炸破壞(才可以看出原子彈轟炸後的效果),而且擁有軍工產業,戰略地位重要。京都因文物考量,首先被排除在外;小倉則因天候不佳,美軍轉炸長崎而逃過一劫。在同年8月6日廣島市、8月9日長崎市相繼被投下原子彈之後,日本政府認為新潟市有可能是下一個遭到原子彈攻擊的城市,所以在8月10日下令疏散新潟市內民眾,這使得新潟成為史上唯一假定遭到核彈攻擊並疏散市民的城市。結果在8月15日,日本因廣、長兩市傷亡慘重而宣布無條件投降,也讓新潟市在幾近無人的狀態下迎來了二戰的終結。

新潟港是封建時期重要的米港,並成為現今面對日本海的重要港口,與韓國、俄羅斯等國貿易。主要進口產品為煤炭和工業原料。新潟市也是生產石油、化學工業品、造紙、造船的工業基地。天然氣的發現和水電的利用吸引了許多工廠在此落戶。現在也是水陸交通的要衝,有國際機場、港口、新幹線、高速公路,同時還是發達的商業中心。

新潟市的天然資源豐富,1950年代之前,信濃川左岸的新潟島中央水路密集,並在河畔種植眾多柳樹,因此新潟市又有「水之都」、「柳都」美名新潟市地處沖積平原,地形平坦,適合開展農業。農業在新潟市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新潟市的水田耕地面積和稻米產量高居日本所有市中首位。除了稻米之外,新潟市的鬱金香盆花和毛豆的產量也在日本名列前矛。由於新潟市是重要的稻米生產地,因此聚集了眾多米菓企業,如龜田製菓、栗山米菓等。造酒亦十分有名,新潟縣酒造組合每年在新潟市舉辦新潟淡麗酒之陣展示銷售新潟名酒,是年度的盛事。新潟市的主要節慶活動包括每年八月上旬舉辦的新潟祭、每年6月30日至7月2日舉辦的蒲原祭、每年9月6日至8日舉辦的葛塚祭。新潟祭是規模最大的慶典,三天三夜,持續不休,包括了在萬代橋舉行的有為數15,000位身著浴衣之歌舞者的民謠合唱大遊行;象徵水之都的御龍舟在40艘駁船護送下在信濃川上的渡河;6抬神輿在4,000名白木神社信徒的䕶送下的古町繞境;信濃川畔的煙火秀;穿著傳統古装,綿延一公里的住吉大遊行…等等,多彩多姿,熱鬧非凡,每年總是吸引了數萬以上的遊客前來同樂。

(下圖為新潟祭的盛况 Courtesy 新潟市府官網)

新潟市的主要文化設施有新潟市美術館、擁有日本海沿岸最大天象儀的新潟縣立自然科學館和新潟市歷史博物館。由於四季分明,山水明媚,加上物產豐饒,人文薈萃,新潟市近年旅遊業明顯成長。2015年,來訪新潟市的遊客數達2,006萬人,首次超過了2,000萬人。

[新潟市鬧區]

新潟市鬧區,宜從白山神社開始,到中央區的老市區古町、本町,然後一路向南,過萬代橋至萬代市的新鬧區,終訖於新潟駅。

新潟老市區常見柳樹,以柳樹為市樹,有人就把新潟稱之為「柳都」。春來垂枝拂柳,迎風招展,此地雖無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卻有吹面不寒的楊柳風啊!

《白山神社》

歷史悠久,約建於平安時代後期。主祀菊理媛大神 (白山大神),本尊是在加賀的靈峰白山頂上供奉,特别分靈至此受祭。衪是農業之神、海上之神,國家和鄉土的守護神,也是婚姻之神。境内共有11個攝社和末社,佔地一萬坪左右,包含一個池泉迴游式庭園和一個蓮花池的白山公園。山公園建於1873年,是日本最早開設的25個都市公園之一,還曾被選入日本都市公園百選,能夠欣賞到櫻花和蓮花等四季變化的花木。又有6個空中庭園由迴廊連接在一起,通過迴廊還能走到信濃川。平成30年 (2018年) 被被指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白山神社亦是古町通的起點,是今天市區瀏覽的開始。

白山公園南方散步道兩側的吉野樱,每年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開花,剛好被我們趕上,真有眼福。

[Next21大樓]

新潟市古町Next21大樓,地上19層,地下3層,標高128米。在1994年建成時是全新潟市最高樓,但在2003年被新建成、位於萬代島的朱鷺展覽館所取代,退居第二高。第16到18樓是飮食街,19樓有觀景室,可以瞭望北面的景色,不需門票。

從Next21大樓的觀景室可向西北遠眺朱鷺展覧館 (中央的高樓) 及信濃川的出海處。這個高度比起台北101的景觀台來説算是小巫見大巫。

再往萬代橋和新潟駅方向看去,古町、本町等舊市中心鬧區儘收眼底,也可遠眺中央區的新市區。看起來新潟市十層左右的高樓不少,不愧為日本海側第一大城。中間偏左的藍灰色高樓就是新潟日報總社大樓,而中間偏右最遠端的針狀建築物即為彩虹塔。

從古町、本町可一直逛到萬代橋、新潟駅附近的鬧區,可以體驗北國風情。在1960年代以前,新潟市被讚為「柳都」「水之都」,是因爲古町、本町這些舊市區週邊佈滿了䕶城河與小路,上植許多柳樹,風情萬種,景色迷人而得名。後來因為人口發展迅速,產生了水污染及水道、道路過於狹窄等問題。為了趕在1964年擧辦全日本運動會前夕改善市中心的形象 ,當時決議將䕶城河加蓋並拓寛為主要道路,留下了「西堀通」、「東堀通」、「一番堀通」等路名 (日文的字就是䕶城河的意思) 。目前只在新潟市歷史博物館的周遭修復了護城河和柳樹 (見後敍),令人懐念起往日的美景。所以有人倡議全面恢復,但因污染和道路等問題無法完全保證解決,所以爭議仍然持續中。如有恢復原貌的那一天,新潟市或將能成為日本的威尼斯,對觀光客的號召力就更強了。

下兩圖為新潟市歷史博物館的䕶城河和水岸的楊柳。乍看之下,幾把新潟作江南了。此建築原為《新潟海關廳舍》舊址,位於信濃川近出口處之西岸,是幕府時代末期開港的5港當中,唯一保存原貌至今的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產。歷史博物館是以其為中心,對周邊整修之後開館的。

附近還有第四銀行住吉町支店舊址和復原後的壕溝、成排的柳樹等,充分還原了明治初期新潟《水之都》、《柳都》的海港城市風味,也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新潟三越》

因為實體商店不敵網購的競争,自113年前小林百貨開店以來,古町的大型百貨公司近來紛紛熄燈。唯一僅存的新潟三越已於2020年3月22日關閉。現在整個新潟縣僅存的百貨公司是萬代市的伊勢丹。

這是新潟三越關閉前的景象。

《古町十字路口的人潮》

《古町花街》

古町町鎮的年代悠久,在港町擁有363年的歷史。在當地有很多别有風味的餐館享用時令小吃和當地清酒,邊和老闆談古論今,消磨時光,是很多外地旅客的最愛。在古町通、西堀町通和東堀町通的8、9番町所圍成的一個方塊區内,自江户時代以來,因為新潟港口都市的繁榮興旺、眾商雲集而自然產生了花街的文化,以藝伎歌舞在宴飮中助興,招待訪客,造就了許多至今仍在營業的料亭歷史性建築,大大小小有14個之數。其中如行形亭 (下圖,摘自Wikipedia)、鍋茶屋等老字號料亭均已被登録為國之有形文化財。

《本町購物街》

《人情横町散步路》

成立於昭和時代,約有160米長,並擁有38家商店,包括傳統魚市場,乾貨、餐館,菓子舖、雜貨店等,有點像露天的京都錦市場。

《信濃川》

源自長野縣,流經新潟縣,在新潟市流入日本海,全長367公里。 出海處即為以前新潟舊港、現之新潟西港所在。因為淤積嚴重,除了再三清除之外,才又在阿賀野川以東建了新潟東港,比供大型貨輪停靠。

《萬代橋》

萬代橋是位於日本新潟縣新潟市中央區的橋梁,橫跨於信濃川上。興建時希望藉該橋「萬世萬代促進新潟都市的發展」,因此得名。新潟市中心的地名「萬代」即因緊鄰該橋而得名。

現在的萬代橋是第三代橋梁,1927年 (昭和2年) 動工、1929年 (昭和4年) 竣工,是一座六孔鋼筋混凝土橋。橋長306.9m,寬22.0m,是少見保存至今的昭和時代初期之大型混凝土拱橋,已成為新潟市的地標,並於2004年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成為繼東京日本橋後第二座獲此等級保護的橋樑。前兩代的萬代橋分別於1886年(明治19年)與1909年(明治42年)竣工,均為木橋。

過萬代橋就是中央區了,高樓大厦櫛比鳞次地聳立著,迎接我們 。

《新潟日報總社大樓》

創辦於1942年的新潟日報歷史悠久,每天發行日刊44萬分,晚刊4萬分,是新潟縣第一大報。座落於萬代橋邊的總社大樓才在2013年竣工,開始使用。大樓的第20層也有觀室,不需收費。

《新潟駅萬代口》

這是我們明天要揮別北國之旅的地方,裏面也有和越後湯澤駅相同的 CoCoLo 新潟館,而且規模更大。為了高架化重建,聽說萬代口車站已在2020年3月被東日本JR拆除。57年的建築從此走入歷史,CoColoLo 新潟館亦將熄燈,傷了很多懷舊鐡道迷的心。  

《弁天通商店街》

很有名店街的 Fu。復古式的街燈,在月上柳梢頭時點亮起來,一定很浪漫迷人。

伊勢丹百貨公司》

來到了伊勢丹百貨公司,正逢周年慶及北海道農業展,產品試吃兼大贈送,教我們逛得不亦樂乎。

《彩虹塔和萬代巴士中心》

伊勢丹百貨附近的彩虹塔是新潟市的地標,1973年建成開始使用。高100米,有360度的旋轉觀景台載著遊客上下移動,瀏覽新潟港市的全景,一趟約費10分鐘,需要門票。建築物一樓是新潟市公共巴士中心,2到4樓是综合商場及美食街,非常熱鬧。

《朱鷺展覧館》

朱鷺展覽館(TOKI MESSE,見下圖,公有領域)是位於新潟市信濃川萬代島的複合型會展設施,為新潟會展中心與萬代島大樓等2棟建築之合稱,2003年5月1日開業。名稱中的朱鷺為新潟縣縣鳥,瀕臨絶種,在佐渡島設有復育中心;「Messe」則是德語「貿易展」之意。

朱鷺展覽館集會議中心、旅館、展覽館、美術館、展望台等設施於一身。高143米,地上共31層,為日本海沿岸的第一高樓。搭電梯登上31樓展望室可眺望日本海、佐渡島等360度全景,且展望室不需入場費。此外,新潟會展中心的展覽大廳可供體育比賽使用,每逢週末賽事,附近的交通會特别地擁擠。因萬代島距離稍遠,我們並未親臨參觀這個景點。

《新潟體育場》

新潟體育場 (Niigata Stadium ) Denka大天鵝球場 (Denka Big Swan Stadium),位於新潟市中央區新潟駅南方的島屋野潟湖南側,是一個多功能綜合體育場,可以容納42,300人,現時作為日本職業足球聯賽球隊新潟天鵝 (Albirex Niigata的主場。也是新潟巿的地標之一。

從日落到晚上9時,體育場的外牆會根據事件和季節點亮不同的颜色。在 Albirex Niigata 的J聯賽期間,將顯示橙色和藍色,如果 Albirex Niigata 獲勝,則顏色將變為彩虹。此外,您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享受各種燈光效果,例如從11月下旬到聖誕節期間的紅綠聖誕節顏色,以及從12月底到1月初的新年期間的紅白新年顏色。五光十色,與時更迭,點亮了新潟的夜空,也洩露了這個城市的心情。

新潟體育場 (公共領域)

[新潟港]

新潟港是一個位於日本新潟縣新潟市至北蒲原郡聖籠町的港灣,港灣管理者是新潟縣。新潟港的港區分布由信濃川河口兩岸的西港區 (自古以來的新潟港,現客貨兩用) 和位於新潟市域東北及聖籠町的東港區 (於1969年建成的新港區,只供貨用) 兩個港區構成,也是日本海側唯一的中樞國際港灣。新潟的開發歷史悠久,至江戶時代已是日本海沿岸重要港口之一。據統計,今天新潟港的吞吐量佔了全日本海所有港口總和的三分之一以上,可見其重要性。主要進出口貨物為煤炭、穀物、化肥、銅、鋅、鉛、原油及燃料油等。

從遠古時代到平安時代,在信濃川入海口就出現了蒲原津港口,是一個貨物集散中心。1616年,越後長岡藩藩主堀直寄將它建成了港口城市。 1671年,它被指定為西行路線的停靠港,並在國內貿易中確立了重要地位。 此外,1633年發生的洪水使信濃川和阿賀野川匯合,河口的沉積物被沖走,增加了港口的水深,使其成為大型船隻出入的重要港口。 在17世紀後期,每年約有3,500艘船出入這個港口。

下圖為江户時代末期,作為日本海的門户的新潟港 (即今之西港) 百帆齊揚的忙碌景象。

錦繪『新潟湊之真景』安政6年 (1859年) 井上文昌筆 (新潟縣立圖書館藏,公有領域)

東、西港區主要碼頭泊位有21個,岸線長3,162米,最大水深為13米。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裝卸橋、卸貨機及拖船等。

[新潟東港] (下圖 Courtesy 新潟港振興協會)

位於信濃川河口的新潟西港和繁華的新潟市 (下圖 Courtesy Wikipedia) 

新潟西港的國內定期航線有下列幾條

  • 新潟 - 兩津航路
  • 新潟 - 小樽航路、敦賀 - 新潟 - 秋田 - 苫小牧航路

連接新潟縣內陸和佐渡島的航線有三條,其中處理的乘客和貨物最多的是新潟和兩津之間的對開的航線,可以説是黄金航線,幾乎每小時一發。 它從西港萬代島碼頭出航,乘汽車渡輪需要2小時20分鐘,乘坐水翼飛機需要1個小時。

下圖為佐渡汽輪 (Sado Kisen)

這渡輪肚量很大,可以裝載多部大卡車及小汽車。每天為佐渡島帶來重要的補給品。

圖為汽輪抵達兩津港後,大小卡車正從汽輪口滑到碼頭的道路上。

下面8圖是之前在新潟西港搭乘汽船前往佐渡兩津港 (請見前文《返璞歸真-在遺世獨立的佐渡島》),船駛出新潟港時沿途所攝,從中大概能一窺新潟港如今的樣貌。

信濃川和遠方的新潟市區

尖頂銀色的高樓是 Next21大樓

海岸巡防船

信濃川河口和日本海交會。

出此燈塔,就離開了新潟港。

[北方文化博物館]

新潟市的北方文化博物館有三處:第一是位於新潟市江南區澤海的本館;其次是詩人會津八一晚年生活過的新潟分館,展示了會津八一的書籍和資料;最後是舊時曾為新發田藩建築的清水園,圍繞著一個大型的水池修建了道路,小島,橋樑,藝術石等,是一座再現了近江八景的池泉迴游式庭園。

我們今天參觀的本館,其前身是江戸時代的地主伊藤文吉的府邸。自寶曆6年 (1756年) 初代的伊藤文吉以澤海的農地發跡後,歷代的伊藤家除了經營農業以外,也涉足藍染、雜糧、當鋪、倉庫等行業,成為富商。第五代的文吉決定建造一座佔地面積廣大,建築和諧優雅,環境清幽静的正統日式大宅院,於明治15年 (1882年) 開工,從東北各地採購材料,歷經8年,在明治22年 (1889年) 完工。府邸佔地8,800坪(29,100平米),建築面積1,200坪(3,967平米),共有65個房間,包括主屋棟 (起居室、帳房、茶室、廚房、家族和工作人員的臥室等)、大和室、三樂亭 (茶室兼書齋,六代文吉所加建)、門土藏 (文書及器材倉庫)、飯米藏 (米倉)、常盤莊 (側屋和室) 等。每個主建築間均有迴廊相通,結為連體;又有庭園圍繞,庭室合一。七代文吉更禮聘名匠田中泰阿彌建造大和室前的池泉迴游式庭園,更為府邸憑添不少生活起居的品質及情趣。

宅邸啓用後,伊藤家的發展更是一路順遂,到明治41年 (1908年) 達到高峰,擁有土地1,385公頃,家中佣人達60之數。然而二次大戰後實施土地改革,七代文吉捐出所有家產,並將住宅轉型成博物館,設立財團法人來管理,並命名為北方文化博物館將它作為展示書畫,陶器,漆器等美術工藝品,以及存放通過挖掘調查發現的考古資料的博物館。八代文吉甚至走遍世界各國考察與交流,要將新潟高品味的生活文化,以生動的方式,向外界甚至國際傳播出去。

北方文化博物館除了對外開放之外,也曾接待過日本皇室成員,G20部長會議與會者等,更自許為療癒人心的博物館,所以常在庭園中擧辦戶外音樂會,並提供餐廳和住宿服務等,希望與時俱進,和社會同步脈動,將250年歷史的伊藤家古蹟及傳承的家風文化,呈現在全世界訪客的面前。

《一覽圖》

  • 1. 伊藤邸 【主屋棟】
  • 2. 伊藤邸 【大和室棟】
  • 3. 三樂亭 【茶室兼書齋】
  • 4. 藏倉 【門土藏 (正門服務台)/飯米藏 (集古館)】        
  • 5. 常盤莊 【舊宅側屋和室】
  • 6. 遷建古民居

主要的入口處有兩個門,左邊的門用栅欄圍住,是主人或 VIP 的客人才有特權走的大門。

買門票的請走右邊的通用門。

古色古香的石燈籠,上面的青苔是它歲月的浮記。

水琴窟和石燈籠

蒼松遮蔽了春陽。卻阻擋不了歲月的滄桑。

《七代文吉和萊特中尉的故事》

二次大戰後,盟軍佔領日本。美軍中尉拉爾夫.萊特 (Ralph Wright) 奉命調查伊藤家的家業和地產,預計拆毀伊藤家的宅邸計劃改建公寓然而,在他看到伊藤家建築後,認為這個建築物十分具有文化價值,值得保存。他也發現,七代文吉和他是賓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的先後期校友,因此十分投契而結緣。他力勸七代文吉將它捐出轉型為博物館,把長年累積的生活文化透過財團法人的方式保存下去,並向社會和國際推廣日本人的驕傲。伊藤家接受了萊特中尉的雅言,而且也得到麥克阿瑟將軍的許可。於是,戰後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就這樣誕生了。七代文吉並敦請了名庭師田中泰阿彌操刀,建造了和宅院相輔相成的庭園,至此,博物館的規模,渾然大備。萊特中尉可以說是催生博物館的關鍵人物。本此,乃立碑以誌這段因缘。

前庭内有很多椿花盛開,應是胡蝶佗助吧。它凋謝時是整朵花啪噠一聲地墜落,像武士切腹一樣地乾诤俐落,所以是江户時代的最愛。

用第五代家主親手種下的老赤松樹鑿洞、挖木、雕刻而成的大日如來佛像

《主屋

主屋棟爲兩層樓的建築,也是參觀的入口處。這棟和風大宅邸,是明治時代繁榮的新潟大地主的建築代表作。採用7段的組樑,長30米的圓樑等工法技術和材料,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樓下原有起居室、帳房、茶室、廚房,現用作博物館辦公室和陳列室;樓上本為家族及傭人的寢室,現在也變成伊藤家文物的陳列室。整體建築格局宏大,足見當時家族之鼎盛;所用樑木、地板,均為上上之選;採光隔間,皆有可觀之處。

《玄關》

《起居室》

北方文化博物館內的陳列品,以歷代家主珍藏為主,外加戰後改成博物館之後,七代及八代家主精心收集而來之物。多數來自日本,還包括中國、韓國、埃及、希臘等國的美術品,總數多達六千件以上,展示品僅為一部分。内容包括磁器、漆器、書畫、考古出土的文物、伊藤家的文物等。

伊藤家歷代家主肖像及辦公家俱

歷年的帳簿

這個長壽十則倒是中日台有志一同的座右銘。

主建築物如主屋和大和室間都有有正式的長廊連接,這種氣派可是藩主級以上的規格。

《大和室》

占地約100個榻榻米的巨大書院造》(即以書院為建築中心的武家住宅形式) 風格的大和室,格調優雅,明治22 (1889年)。它和主屋棟分離,僅走廊連接在一起。是一個設計可容納千人,一年僅使用數次,且只有在婚喪喜慶等特殊活動才會使用的特別場所

大和室两側對開,加上柱子少這一建築風格使它和庭園渾然一體,即所謂的庭室如一的境界,具有近代和風建築開放感的特色。原本的設計為多用途,關上拉門,即可分成上段間、中段間、2間側和室,還有挑高最高的大和室。門檻的櫻木、杉木四方直紋柱、走廊的櫸木等各處都是適適所。格窗的雕飾、地板上擋木紋的巧用等等,隨處可見建者的巧思

《能量場及能量石》

聽説館內溢滿了伊藤家先祖積德而成的靈氣,而成為正能量場。特別是大和室簷下前方的御影石,散發著正能量的靈氣。傳聞整理庭園的員工常常坐在石上休息,終年身體健康百病不侵,但不知對冠狀病毒有無制伏之力?

大和室中間段面對著池泉迥游式庭園,視角絶佳,前後兩側對開,通風良好。庭園四季,春天新綠,夏日聽蟬,秋來賞楓,冬日觀雪,坐在大和室67個榻榻米大的寬濶空間裏,感受大自然的容顏轉變、聲音交會、空氣流動、光的明暗,必定有不同的感受,試試片刻便知。

以鶴龜長壽為主題的池泉迴游式庭園是由與銀閣寺有深厚淵源的田中泰阿彌負責設計監造。在仿鎌倉時代和室町時代風格的庭園中,有一個中央噴泉,從各地蒐來的奇石、假山、石橋、青松、楓樹、杜鵑、苔蘚、水琴窟、石燈籠⋯⋯等,構成了一園賞心悅目的造景。園中建造了五個精心策劃的茶室,包括積翠庵、是空軒、頤哈之家、佐度看亭、時庵等,可惜都不對外開放參觀。

建庭共花了5年,於昭和33年 (1958年) 大功告成。泰阿彌稱其為本人一生最得意的傑作,所以自豎一碑於庭內:"我為此庭而生,庭存綿綿無絶期",以他對此庭用力之深,期許其美景能感動世人而流傳後代。

人在畫中,庭室合一。

步道、石橋、階梯,曲折銜接、由低而高、升降有致。

拾階而上,便可到達積翠庵茶室。

看似很古老的水琴窟

忽然之間,一位和服少女驚喜出現,為我們吹奏古笛。笛聲悠掦,温柔内歛。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我們原本躁動的心情,都平静了下來。

絲竹嗚咽流長,青楓起舞摇愰 (請看視頻)。

大和室另一側有半枯山水的庭園,以各類奇石代砂象徵水,也有石橋架於假想的溪流之上,可謂匠心獨運。

唐朝李紳的憫農詩,出現在伊藤大地主的大和室,令人印象深刻。務農惜農,愛農及食,乃能成其大。

這些珍貴的照片和剪報,一點一滴地述說著七代文吉和萊特中尉惺惺相惜的故事。

支撐伊藤家代代绵延昌盛至今的是文化底蘊和內涵。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而伊藤家八代仍然繁盛興旺,與其文化思想密不可分。從藏品到庭院處處可以看出伊藤家對於漢文化的理解和運用,和室隔間壁上懸掛著家喻戶曉的憫農詩,天花板吊著君子居中庸的橫幅,中庸的精神:"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在漢學根底深厚的伊藤家發揮得淋漓盡致。正因為伊藤家一直立足本地,謙卑待人,事事反求諸己,得道多助,家族才能度過許多難關,而得以繁榮昌盛至今。

下圖這首掛在大和室的中七言絕句詩草書,下筆有如行雲流水,鏗鏘有力,寫的是元末明初詩詞大家瞿佑之作:

兼旬蹭蹬在京華,又見東風御柳斜。客裡不甘佳節過,借人亭館看梨花。

翟佑的這首詩,道出了他清明節在京城的窘境。兼旬(20天)在京城蹭蹬,遭逢挫折,困頓失意,可謂一事無成。又看見御苑之柳裊裊,迎風飛舞,知道清明節到了。作客京城,不甘心佳節白白過去,只好借人亭館,客居朋友家欣賞雪白的梨花。辦事不順利,遇到挫敗,作者不是坐以待斃,怨天尤人,而是“不甘佳節過”,耐心堅持等待,還到朋友家欣賞梨花,此等心境,讓人折服。伊藤家三漢學底子深厚,顯然以此明詩作軸,昭示家人須以耐心侍困境、静待轉機,切不可懷憂喪志。大概也可算是伊藤家的家訓吧。

[新潟藝伎]

日本有三大藝伎大街,包括「新潟市的古町」、「京都的祇園」、「東京新橋」。其中古町藝伎始於于江戶時代,因為早期新潟是日本唯一米鄕,盛產清酒,也是日本海最大的運送物資的北方貿易港。古町的藝伎便常在料亭接待南來北往的客人,以佳餚美酒、清歌曼舞來助興,據說全盛時期有400名藝伎活躍于此。隨着戰爭的破壞現代化的進展,多年下來,新潟的藝伎越來越少,古町藝伎文化也逐漸沒落。到了昭和時代,總數已降到了100左右,如今更近於凋零。直到1987年,新潟古町80家公司才集資成立「柳都振興株式會式」,招募流散的藝伎個體戶作為員工,同時培養年輕的藝伎接班,才得以保存「新潟的藝伎」文化。除了到料亭表演之外,還接待觀光客,到特定的文化景點如位於古町的「舊齊藤家別邸」或澤海的北方文化博物館表演。根據公司網站透露,現共有全職藝伎12名,包括留袖 (已婚) 2名,振袖 (未婚) 10名,另有3名兼膱,看來要回復柳都花街昔日榮光,似乎不甚樂觀。

與京都藝伎文化有些不同,京都藝伎傳統上不隨便接客,必須透過熟客介紹方能招請得動 (就是先 check 你的 credits),十分大牌。但在新潟花街買醉的人除了達官貴人、騷人墨客外,亦有不少是過客,無論是否為初次見面,新潟藝伎都會將對方當做熟客,以精湛舞藝與歡樂的宴會遊戲款待來訪旅客,名為「新潟情緒」,就是比較好客、親民的意思。另外京都的歌舞工作者還有舞伎、藝伎之分。舞妓為成為藝伎之前的見習生,穿著、打扮華麗,垂帶長及腳踝,宴會上只負責舞蹈。藝伎則穿著素色和服,戴假髮、少髮髻,對於歌謠、舞蹈、三味線、茶道、花道、聊天等都要樣樣精通。至於新潟藝伎就得能者多勞,所有活都包了,並無舞伎的分工。每天要上粧、練歌、習舞、彈琴、表演、卸粧⋯⋯日復一日,沒有止盡,真是一項辛苦的行業,難怪過舒服日子的現代人興趣缺缺

令人期待的藝伎表演要登場了,就在這個面對絕美庭園的大和室裏。不久,就出現了一位「振袖」的小妹妹,身著淺色華麗和服,活潑可愛;以及一位「留袖」的小姐姐,身著深藍樸素和服,嫺静端莊。

振袖小妹先出場「愛撒子」(日文問候之意) 。她跪地併手,緩諼地彎腰,然後深深地拜倒,敬意十足,赢得满場喝采。一旁坐著兩位中年女性,右邊是以三味弦伴奏的老師,左邊是歌聲柔美温情的老師,她們演奏、伴唱出古民謠優美的旋律,為整場的表演加分許多。聽説她們都是退休的藝伎前軰,帶著小輩們趕場表演,替她們壓陣,平時也負責其教育與訓練。

隨著三味線琴音響起,姿態婀娜的振袖,留袖姐妹隨之登場,一擧手,一投足,充滿魅力,讓我們目不轉睛,如痴如醉。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詩經·衛風·碩人的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差可比擬心中之感受。

佳人翩翩,美景當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從兩位藝伎的打扮約略可以看出振袖 (左,未婚) 和留袖 (右,已婚) 的區別:1. 振袖袖寬及於地,留袖則窄很多;2. 振袖髪飾、髮髻較花俏,留袖髮髻簡單;3. 振袖垂帶打矢字結,留袖打太鼓結;4. 振袖和服華麗,半襟有刺繡,留袖和服單色素雅,半襟留白。以上係粗淺認知,尚有更深細節,恕不在此贅述。

除了藝伎的髪飾和服裝,有一點需要特別留意的是藝妓頸上的風情。藝伎的服裝中唯一明顯裸露的就是她的頸部和後背上部,特別的是,頸部後面塗白,留下兩道或三道尖三角形的留白 (如下圖)。這道頸部的風情是日本傳統性感的體現,而且那些留白富含暗示和挑逗。吸引男人對塗白下皮膚的想像。至於為什麼有的兩道有的三道,與她的出道階段有關。

看看視頻中的舞姿

《樽拳》

歌舞之後,與君同樂。所謂樽拳又稱為座敷遊,就是古時的新潟藝伎在酒席宴會中之餘興節目,有點像划酒拳。

遊戲的玩法是藝伎跟客人各持一支木槌,配合節奏敲擊木桶猜拳,輸的人轉一圈再猜下一輪,連贏兩把就勝利,輸的人罰酒。但今天純表演性質,無酒可罰。

笑容可掬的留袖小姐姐輕聲細語地解釋規則。

兩位專家先試範一下。請看視頻。

第一次下海的我們,大多手忙腳亂,往往因反應不過來就連輸兩拳,直接淘汰。只有這位醫師仁兄例外,可能是手術房待久了,非常冷静靈活,連贏振袖小妹妹兩把。她只好去討救兵,驚動了留袖姐姐來收拾對手。過程扣人心弦,全場笑聲不斷。我們猜想振袖小妹妹之所以落敗,可能因為她的的袖子太長,一面要敲,一面要扶袖,又要出拳,如此就影響了靈活度,一旦遇到我們這位業餘高手,就踢到了鐵板。

精彩的節目到了尾聲。兩雙袖子很有耐心地擺姿勢供我們拍照,也满足我們合照的要求。今天謝謝她們帶著我們體驗了與新潟藝伎同樂、同框的美好過程,百聞不如一見,真的值回票價。

《搗麻糬》

欣賞完藝伎的表演,我們來到了房,這裏的規模不小,厨具很多,柱子和地板磚造的爐灶燻得發黑,以前每天要供應伊藤一族和60個傭人的飮食,房内的大灶據说每天早上都要煮上60公斤的白米才夠用

只見灶上古式的木蒸籠散發出蒸氣,米香四溢,原來是館方特别的安排,利用杵和臼製作日本傳統麻糬給我們見識江户時代《搗麻糬》古法的重現。重點是讓我們來驗收,令大家在饑腸轆轆的時候,不由得精神一振。

糯米團蒸熟出籠啦,Ready to go!

請依順序看示範。一碎、二揉、三敲、四搗、五扭、六鏟、七整、八上。走完這些步驟,麻糬才會Q起來。我們這團訪客人數較多,所以還要再作一坨才夠吃。這一次由團員匆忙上陣,現學現賣,笑場頻頻,品質完全没有保證。

看看搗麻糬的視頻,蠻費勁的,需要協同合作。三個和尚才有麻糬吃。

大概聽見了我們肚子的咕咕叫,阿桑接過麻糬團,動作神速的開始分粒起來。另一位則負責滾上紅豆泥。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滋味太鮮美了,麻糬太Q了,所以都鴉雀無聲。

《中門》

《飯米藏 (集古館)》

1901(明治34)年建造,可貯存3000俵米的米倉,具有通氣性好的屋頂閣樓空間等,其構造適合存儲大量的米。現已作為常設展示館。門側的大甕可用來醃製醬菜等。

館主收藏了不少唐三彩,可見其熱愛中華文化的程度。

《大紫藤》

著名的紫藤花剛見花苞,尚未全開。第八代家主將樹齡150年・80個榻榻米大的大棚藤花移植於土地的中央,現在已成為本館的代名詞,5月上旬綻放吐幽。花房自上向下延伸開放,最長的有近一米之多,覆蓋整個庭院天空。藤花於清晨展現清爽柔姿,而夜晚在燈光投射下美艷照人。在紫藤花棚下也會擧辦音樂會像是古筝等,觀賞的人聽説爆棚,可惜我們來得早了些,緣慳一面。

《垂枝櫻》

佇立於集古館側,花枝四垂,粉红燦爛,開得很優雅。

錦鲤也聞客而樂,精神抖擻地暢遊起來。

四月底,正是環繞著古民居的八重樱粉墨登場的時候。

《八重樱》

桃红盡染枝頭,滋意怒放,將滿樹春意,灑满大地;也將一片生機,揮向天際。

《遷居古民居》

作為博物館資料之一,從新潟縣內刈羽和吉平遷建而來的兩間古民居。特別是刈羽的古民居,約於400年前・江戶時代初期建設完成,保存了當年風貌的珍貴文化遺產。古民居圍繞的蓮花池,夏日譜寫出北方文化博物館一角的小山風情。被稱為大賀蓮的古蓮,在6月下旬~7月之間會綻放粉紅色的花瓣,於清晨綻放,4日後散落。

青楓下的茶屋

從中門到西門,可發現染井吉野樱的身影。

步出了西門,彷佛剛作了一場穿越時空,回到江戶末期、明治初期的柳都春夢。夢裏不知身是客,醒來方覺是凡人。

[月岡温泉]

月岡温泉位於新潟市北面群山環繞的遼闊田園中,以翠綠色的硫磺泉而知名,號稱是《美人湯》、《長生不老湯》,姑且信之,令人期待。

我們住宿的温泉旅館

枯山水前庭

玄關很氣派

賓客大廳有落地窗可以瞭望庭園和遠山的風景。

佈局清幽脱俗、美不勝收的池泉廻游式大庭園

遠山近樹,孤島環水,春樱點綴其中,構成一幅山水庭園美景。

房内的格局

臨窗可眺望遠近山巒。

旅館内處處陳列著許多精美的插花藝術成品,像是花道的展覽會。

晚餐之前還有點時間,先去泡湯。大浴池名為《白玉之湯》,空無一人,歸我獨享。氳氤朦朧的池内有假山散佈其中,像是個露天風吕。春寒入浴白玉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好好地洗盡旅途中的風塵疲憊。

天色漸暗下的露天風吕

泡完湯路過中庭,看黑夜中旅人觥籌交錯,和他們的倒影,相映成趣。

這是雪國之旅的最後一次晚餐,所以會席料理特别安排大魚大肉、十全十美,準備得特别豐盛。有人戲稱,下午的表演,征服了我們向心;晚上的大餐,征服了我們的胃。心廣體胖,長者大敵,所以此地不宜久留,走為上策。

用完晚餐,撐得太飽。夜色正好,出外閒繞。

温泉街之夜,寂静無聲。咦,温泉鄉的吉他呢?

足湯「湯足美」》

原來大家都擠到這兒,泡起足湯來了。

月光庭園》

回程看到這個新建的公園,一根根五光十色、有日式圖案的LED圓柱,還有映在水池上的倒影,猶如鏡花水月。步入其中,彷佛陷入光的迷魂陣裏,令人目眩神迷,不忍離去。

回到旅館,夜已深,人已静。

搭電梯直上時,看到中庭各層的壁畫,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特別的耀眼。在移動的空間下欣賞藝術品,是館方貼心的設計,這樣子搭電梯就不會感到無聊了。

就寢前,再看夜色下的庭園一眼。

天微微亮了。

大亮

再去泡個露天風吕,讓身心完全地清醒。

清晨的温泉街,四下無人,只見饅頭店的蒸氣溢出,透露著離别前的寜静。

這北國山下的平疇沃野,不久後就要進行深耕、播種、然後長成一片綠油油的大地,成為我們離别後的惦記。

到了新潟駅,月台上已停有上越新幹線的E2子彈列車,準時來送我們一程。

東京,我來了! (下圖摘自JR東日本官網)

【揮别雪國】

流浪到雪國
相逢是種陌生裏的熟悉
美好的事物紛風生水起
只好閉上了双眼
才能專心掃瞄
上下悸動的惬意
我在佐渡的夫婦岩海邊找你
我在彌彦的御神木周圍找你
我在柳都的信濃川橋上找你
我在月岡的温泉鄉夜裏找你
在陌生的世界裏 總想著熟悉的你
在非凡的風景裏 總不見平凡的你
直到離別的前夕
才猛然驚覺
你就是我
我就是你

有些靈感的累積
來得容易
卻需要一輩子去忘記
當山水有情
後會便可期
即使年華老去        
      物換星移
走到生命的盡頭
也會思想起-
那年春天在雪國的相遇

〖尋訪雪國的春天系列 (一)~(四) 全部刋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NLONGLIN1&aid=132003177

 回應文章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23 17:05


Charles L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4/07 16:08

那年春天在雪國的相遇,好美的意境。

謝謝分享,我也跟著您的鏡頭,神遊雪國。

洛城聞笛 (淡淡三月迎杜鵑)(YUNLONGLIN1) 於 2020-04-14 16:50 回覆:
謝謝 Charles 兄的再度光臨,深感榮幸。新潟地處北國,遠離京畿,天高皇帝遠,物產富饒,人文薈萃,自成一系。既少了京城的繁文褥節,也沒有江戶的霸氣 (或市僧氣)。我很欣賞當地人民的直來直往,真誠善良,作為一個外國人訪客,一點也沒有壓力。漫長的遊動行程裏,可以自由自在地感受與體驗歷史、山川、風土及民情的遺蹟印記,深感受益,終生難洗。把時光的長河拉長來看,最美、最好的東西往往就是最真、最原始的你。

值此疫情緊張時機,大家足不出門,只能神遊大地。希望能藉此機會多拜讀到兄之傑作,增長知識閱歷。祝福兄 文思燦備 心手如一

Sir Norton 黑幫哪裡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3/30 15:19
嘆為觀止,您每次提筆,彷彿力就中文維基的最高品質,並冊立新好的標準。🌈
我蝸居東𤅀逾廿年,但從未停下於新瀉,其城鄉的薈萃人文與自然和諧,也處處記載著時代變化的腳步。👍
洛城聞笛 (淡淡三月迎杜鵑)(YUNLONGLIN1) 於 2020-03-31 06:36 回覆:

前輩謬獎了。原來您除了是美國通之外,還是老日本,難怪如此深喑櫻花國的風土人情。謝謝您屢屢的指正,實感受益匪淺。

值此三次世界大戰,與病毒對決生死之交,還來談些二次戰時新潟市的典故,也許有些不切實際。然而,也就是因為大家禁足家居,有一段時日了,希望藉此討論新潟的前世今生,讓尚未去過柳都的朋友,作點臥遊想像;也給已到過的朋友,得以溫故知新。從而聞懐解憂,不再鬱卒終日,這是我一個小小的期待。也希望台灣的朋友知道,在防疫這條漫長的道路上,到目前為止,大家做得真得很棒,自律甚明,料毒從寬,是全世界都要看齊的榜樣 (Role Model)。 請繼續堅持下去,要和病毒比氣長!

今年日本的樱花很孤獨,大家再忍一忍,也許秋楓就不會那麽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