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慧能「不斷百思想,菩提這麼長」之禪義——《自在點燈》文選
2012/11/12 09:33:46瀏覽3198|回應0|推薦2

 

〔佛學經典篇〕

慧能「不斷百思想,菩提這麼長」之禪義

 

◎自在老師.著

 

 

  《六祖壇經》中,對於修行人心念的起伏該如何面對,有一段有趣的禪機對照:

  臥輪禪師的偈說:

  「臥輪有技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六祖慧能大師卻說: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這麼長。」

  這兩者有什麼差別,又蘊涵什麼樣的意義呢?

 

   一般人,活在種種煩惱糾結中而不自覺知,常隨著其中的情境,而起了無數的緊張、憂慮、苦惱、與情緒的變化。

   有些人,稍有一些覺知,覺得自己妄念太多、愚癡太重,想要克服,於是開始修行。

   修行了一段時日,聽聞了種種法要,以為貪嗔癡是罪惡、喜怒哀樂是無明、情緒起伏是業障等等,因而無時無刻活在道法的恐懼中,深怕自己隨意一個起心動念,就犯了什麼禁戒!起了雜念,譴責它是妄念;有了一點情緒,趕緊壓抑它不要起來。

   如此修行,短期內也許外在看來修養好多了,表面的情緒也穩定多了;長期下來,卻變成了木頭人,喜怒不形於色,遇到事情沒有反應,就算有感覺,也不敢表現,怕被指責修行不好。這些人拿道法枷鎖套牢了自己,也如此指責要求別人。他們心中真的自在嗎?歡喜快樂嗎?真的心無掛礙嗎?其實他們時時刻刻掛礙著自己的修行合不合道法,是不是能成為修行上的一百分模範生,掛礙著不如此會被譴責……。

  對於這個問題,臥輪禪師就很有本領,他說:

  「臥輪有技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看來已經達到如如不動的境界了。

   修行的最高境界真是這樣嗎?佛、菩薩、乃至阿羅漢是這樣的嗎?

   修行的最高境界是真如,是反璞歸真的真性而沒有執著。

   「沒有執著」不是說沒有喜怒哀樂,不是說沒有念頭想法,而是,一切順其自然,不造作、不壓抑,隨順因緣而「沒有執著」。這就是《金剛經》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涵義。心念起伏而無所住、不執著,不為它所繫絆,不為它起煩惱;到最後,連「不執著」這個意念也「沒有執著」,有無俱遣,真空而妙有,得到如如自在。

   宋朝清珙(石屋禪師)的〈山居詩〉說:

   著意求真真轉遠,

   擬心斷妄妄猶多;

   道人一種平懷處,

   月在青天影在波。

  就是一種無為無心,不造作,純任自然的心懷。

  「月在青天影在波」是什麼意思呢?月亮在天上,她的影子自然投映在水面,比喻我們的心念,自然而然呈現外在所緣的情境。有月有水,便有影;有心有緣,自然有境。

  唐朝馬祖禪師說過:

  「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何為染污?但有生死心,造作趨向,皆是染污。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為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

  「造作趨向」的意思就是刻意的營謀作為與企圖追求的一個目標。

  世俗的種種競逐,固然是「造作趨向」;厭俗求道,刻意努力的種種修法,如布施、持戒、精進等;或求功德、或求福報、求上天堂、求往生淨土、求菩薩境界、求成佛……等等,亦無非皆是「造作趨向」—— 皆是向外追求,而不知返本,不知覺悟而歸返於自心,開啟自我覺性真如、回復自性本來之真佛啊!

  而當覺悟了本性真如,一切便無可追求,本自俱足而如如真實,哪裡需要「造作趨向」呢?而又哪來的「凡」與「聖」的分別呢?一切心念都是自然而然的呈現而無所住、無執著啊!

 

  我們試從佛經中,看佛、菩薩、乃至阿羅漢,也一樣有種種喜怒哀樂,因於清淨本心而自然呈現:

  佛經中,佛陀說法,往往會現一些神變,景象非常殊勝,讓所有在場的菩薩、乃至阿羅漢、各弟子,都「歡喜踴躍,歎未曾有」。《妙法蓮華經》中,佛為弟子們授記成佛,受記的弟子,如舍利弗等,也都「歡喜踴躍」。《金剛經》中,須菩提聞佛說法,「涕淚悲泣、嘆未曾聞」。《盂蘭盆經》中,目連救母不成,「悲號涕泣」。《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中,佛陀路中遇到一個毀壞的古佛塔,不由得禮拜而「泫然垂淚,涕血交流,泣已微笑」。《父母恩重難報經》中,佛為眾弟子說完了父母深厚的重恩之後,弟子們心痛欲絕,血淚交流,昏倒在地,深感自身罪惡深重。《大般涅槃經》中,佛陀將要涅槃,最後說法,弟子們都流淚不捨。

   經典中,佛、菩薩、乃至阿羅漢之真實性情的流露,實在是隨處可見。由此可知,修行並不是要成為一個無情無感的木頭、石頭,而是要開啟如來自性真實本心,一切喜怒哀樂,隨真如自性而如如呈現。

  如果成了無情無感的木頭,如何能厭俗而修道?如何見苦而起悲心?如何見善而起喜心?如何見不善而起捨離心?大慈大悲從何而來?斷惡修善的發奮精進又從何而來?—— 一切皆源於活脫脫、有情有感的真實心啊!

  所以六祖慧能大師說: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這麼長。」

  這就是告訴我們:真正的佛法禪修,是活潑潑、充滿生機的、靈動的、歡喜自在的,喜怒哀樂皆自如而心無掛礙的;就像大自然一般,隨緣自在;絕非心如止水、槁木死灰!

 

  《維摩詰經》中,文殊師利菩薩所開示的這一段話,很能夠破修行人的執迷,而振奮煩惱眾生,每每我自己煩惱多的時候拿來咀嚼體會,都感動得涕淚縱橫,是所有我讀過的佛經中,最深受感動與喜愛的一段經文。原文錄之於下:

  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

  文殊師利言:「有身為種,無明有愛為種,貪恚癡為種,四顛倒為種,五蓋為種,六入為種,七識處為種,八邪法為種,九惱處為種,十不善道為種。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為佛種。」

  曰:「何謂也?」

  答曰: 「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不能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不復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

  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

  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謹此心得,分享大眾!願一切眾生,喜樂自在!

   阿彌陀佛!

 

(民國九十八年四月寫)

 

 

——錄自《自在點燈》/ 自在老師.著

 

《自在點燈》/ 自在老師.著

白象文化 / 2012年11月出版

《自在點燈》書介:

http://blog.udn.com/TztzaiMaster/7072247


........................................


(2021/11/15補記並增大本文字體)


本文於2012/11/12亦發表於「自在老師」粉絲專頁之網誌: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2850396965189306/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7038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