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說10.「心若調適」
2016/04/25 21:46:55瀏覽857|回應0|推薦11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說10.「心若調適」

 

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

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為何業?」

對曰:「愛彈琴。」

佛言:「弦緩如何?」

對曰:「不鳴矣!」

「弦急如何?」

對曰:「聲絕矣!」

「急緩得中如何?」

對曰:「諸音普矣!」

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淨安樂,道不失矣。」

 

──《佛說四十二章經》

 

..........................................................

 

〔解說〕

 

迦葉佛是「賢劫」中的第六位佛,即釋迦牟尼佛的前一位佛。

 

《佛說四十二章經》裡,這是一段有趣而生動的「師徒」對話,描述佛陀出家弟子修行所遇到的情況,與佛陀循循善誘、和藹開導的慈悲智慧。

 

這段故事是說:


有天夜裡,一個沙門在誦持迦葉佛的遺教經,誦經聲音很是悲切,有點後悔修行,想要半途而廢。

佛陀聽到了,就過來開導,問他:「你從前在家的時候,做的是什麼事情?」

沙門對佛說:「我喜歡彈琴。」

佛就問他:「你既然懂得彈琴,那麼這琴弦若是鬆了,會如何呢?」

沙門回答說:「就彈不出聲音了。」

佛陀又問:「琴弦如果太緊了,會怎麼樣呢?」

沙門回答:「弦太緊就會斷,也沒有聲音了。」

佛陀接著問:「琴弦不鬆不緊,恰到好處時如何?」

沙門說:「這琴音就全部可以彈奏出來了。」

佛陀於是開導他說:「沙門修習道業,也是這樣。心態步調如果調適得當,不疾不徐,從容自在,道業就可以成就了。修道時,如果一下子很勇猛,奮力用功,這樣身心就容易疲勞;身心疲勞了,心中就會起煩惱;心裡起了煩惱,道行就會退失;道行退失了,就容易造業,罪過就產生了。所以,你只要保持清淨安樂的心,不用勉強,自然而為,道業就不會退失了。」

 

佛陀所教示的「道」,是無為、無心、無相的,即本經所說的:「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

(詳見:http://blog.udn.com/TztzaiMaster/53599871

到了中國禪宗,則明示:「平常心是道」,無刻意造作,自然而行,從容自在。這是明心見性、開悟者的境界。

一般尚未開悟的修學者,即使還未能「無為無心」,在「有為法」之中修學時,也要能自我調適,不勤苦、不懈惰,身心平衡,清淨安樂,才能恆常保有道心,長久修持而不致退失。

 

自在老師選輯解說

(2016/4/25

  

(2022/2/14更新標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5448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