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說9.「心道若行」
2016/04/21 20:46:52瀏覽988|回應0|推薦5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說9.「心道若行」

 

佛言:

「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

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佛說四十二章經》

 

..........................................................

 

〔解說〕

 

「磨牛」:磨,音ㄇㄛˋ。「磨牛」,轉磨之牛。挽磨碾物之牛,日日辛勤操作,原地打轉而已,徒然身勞而無所用心。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

「出家人修行道法,不要像那轉磨之牛,雖然看似日日辛勤操作,不過原地打轉而已,徒然身勞而無所用心,是沒有益處的。

所以,如果只是表面行為上修道,努力做拜佛、誦經、持戒、布施等等各項功課,看似用功認真,卻沒有在心性根本上下功夫,去除妄想、無明煩惱,除滅貪瞋痴等三毒,那麼,一切表面修道行為,都是徒勞而無功的。

如果能在心地上下功夫,甚至更進一步,明心見性,開悟道體,心與道契合,一切所為都是如來法性的自然呈現,那麼,哪裡還需要刻意從事種種修道的作為呢?」

 

所謂「萬法由心造」,世間萬事萬象,乃至個人命運吉凶等等,無一不是由眾生自己的心念所造成。

 

所以佛法教育眾生的目的,就是「修心」,去除心靈的垢染,恢復本來清淨的佛性、本心。佛陀說法教化,一切言說,一切法門,無一不是為了淨化心靈。

 

這段開示,明示「修心」才是修道的根本。如果開悟,明心見性,與道契合,就不需要刻意行為上的修道了。

 

這裡指出了「行道」與「心道」兩種不同的境界:

「行道」是指有為造作的修行功課,在尚未開悟之前,修行人的種種修持作為,皆屬於此。

「心道」則是無為、無心、無作、無相、無染、無執的自然本心所展現。這是修道人開悟、明心見性之後的境界。

 

所以佛說:「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何用行道」是指不用刻意去做修行的事情,並非「捨棄」修行,而是「修而無修」。

本經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繫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可互參互證。

 

 

自在老師選輯解說

(2016/4/21

 (2022/2/14更新標題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5396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