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通書》對道體的契悟與詮釋─《通書思想研究》文摘
2010/10/22 08:49:52瀏覽728|回應0|推薦5

 

自在老師說:

有朋友想買書,又覺得說,我的這本《通書思想研究》會不會太深奧看不懂……

我對於有興趣詢問的朋友回答說:

「碩士論文嘛~,自然會有點深啊~,不過本書比較深奧難解的,只有一個章節,就是第三章講道體的這部份,這部份比較形而上,其他的慢慢看還好啦~,如果你對儒家思想、四書等,有些概念,就會比較容易了解啦~

也有買書的朋友覺得,《易經》、《老子》或佛經,也是不好懂,但慢慢看,多讀幾遍,讀懂多少是多少,也不必求全懂,看了多少對自己修身養性是有幫助的……。

以上意見提供給對本書有興趣者參考。

《通書思想研究》全書五萬字,茲摘錄若干章節片段,以見其中梗概,供大眾參考。(部落格發文標題皆為另訂者,非書中標題)

 自在老師啟2010/10/22

 ……………………………………………………………………..

 《通書思想研究》文摘

 《通書》對道體的契悟與詮釋

◎吳碧玲‧著

  

《通書》「默契道妙」,對於「道」自身的詮釋與表達,亦主要承《易傳》而來。如《易傳》曰:「神無方而易無體」、「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繫辭上)《通書》承此作更深入的闡釋。其言曰:

靜無而動有,至正而明達。」(誠下第二)

「寂然不動者,誠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幾也。誠精故明,神應故妙。」(聖第四)

據此,牟宗三先生給它一個名詞,謂之曰「寂感真幾」(註十二)。「寂」是「寂然不動」,「感」是「感而遂通」。

 《通書》對道體的闡釋,看似虛玄深奧,實則如果能清楚掌握一些基本的特性,是不難體會的。只因「道」不是一般的事物或「道理」,難以用一般日常的語路、一般的邏輯,去描述、去推知。 

首先,把握「道體」,必須從「形而上」這個層次去體會。《易》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繫辭上),形而上的道,自然不是形而下之經驗世界,憑感官知覺可以「認知」或「智測」的。 

其次,就其為「生化之理」來說,它亦不是抽象的「形構之理」或「類概念」(註十三),如「牛之性」、「馬之性」者。或就其為道德之本來說,它也不是一種「歸納普遍化之理」(註十四),如吾人一般所說「有恆為成功之本」,或孟子所言「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孟子‧盡心上)等。這些都是根據自然現象或經驗世界之認知、推演而歸納的「原理」「原則」或「道理」,依然是「形而下」的層次(雖然可謂之「抽象」)。而「道」不是。「道」是「形而上」、超經驗、超越的層次。它是實現一切的「創生之理」、「實現之理」。

第三,進一步就其為「形而上」、「超越」的「實現之理」而言,它亦不是表現事物最終究之「所以然」、「存在之所以然」之靜態橫攝的「只是理」(註十五)。它是能真正「起作用」,起創生作用、起道德實踐之作用的「實體」。不是「只存有而不活動」(不能起作用)的「只是理」,而是「即存有即活動」(註十六),真能起創生大用、妙運萬物、實踐道德、完成人格(聖)之「形而上」、「超越」的「活靈」、「實體」。

根據這三點的簡別,對於道體,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基本、簡要的特性,即道體是:

一、形而上的、超越的;

二、「即存有即活動」的;

三、能實現一切,且能起創生作用的「創造性實體」。

簡言之,《通書》所闡釋的道體,即是一「即存有即活動」之道德創造之真幾。

如此來瞭解「道」(誠體)自身,即是《通書》所說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寂然不動」言「道」之「體」,「感而遂通」言「道」之「用」。

 

 

──以上摘自《通書思想研究》

第三章 道體的契悟 第二節  寂感真幾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出版資訊】

《通書思想研究》 

吳碧玲‧著 / 白象文化

2010年10月出版

詳見:

http://blog.yam.com/tztzai/article/31563213

http://blog.udn.com/TztzaiMaster/4509211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