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周子通書白話讀本》:〈師第七〉註譯
2015/02/02 15:43:44瀏覽999|回應0|推薦7

《周子通書白話讀本》:〈師第七〉註譯

 

◎自在老師 /

 

〈師第七〉

或問曰:「曷(一)為天下善?」曰:「師。」曰:「何謂也?」曰:「性者,剛柔善惡,中(二)而已矣。」不達。

曰:「剛善,為義,為直,為斷,為嚴毅,為幹固;惡,為猛,為隘,為強梁。柔善,為慈,為順,為巽(三);惡,為懦弱,為無斷,為邪佞(四)。惟(五)中也者,和也,中節也,天下之達道也(六),聖人之事也。故聖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而止矣。故先覺覺後覺(七),闇(八)者求於明,而師道立矣。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註釋﹞

(一)曷:音ㄏㄜˊ,何。

(二)中:指化導使之合於中道。(此處古今諸家解釋不一,詳見拙著《通書思想研究》之辯析釐正)

(三)巽:音ㄒㄩㄣˋ,謙恭、卑順。通「遜」。

(四)邪佞:巧言諂媚的奸邪小人。佞,音ㄋ|ㄥˋ

(五)惟:同唯,僅、只有。

(六)《中庸‧第一章》:「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節」之「中」,音ㄓㄨㄥˋ。

(七)《孟子‧萬章上》孟子舉伊尹之言曰:「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

(八)闇:音ㄢˋ,愚昧。

 

 

﹝譯解﹞

  有人問道:「如何才能達到天下最善的境界?」答言:「要靠老師來教育。」問說:「這是什麼道理呢?」答言:「凡人都有氣稟性情的偏差,或偏剛,或偏柔,偏剛偏柔又各有優缺點,只有化導這些偏差使其合於中道,才是最美好的啊。」問者仍然不懂。

  答言:

  「剛性的優點,會表現出正義感、很正直、很有決斷力,也很嚴謹有毅力,意志很堅定;缺點是,太強勢,器量狹小、或剛強橫暴。

  柔性的優點是有慈悲心、容易順從、謙遜辭讓;缺點是懦弱,缺乏決斷力,或成為諂媚的奸邪小人。

  只有中庸之道,是和諧的、合乎禮節恰到好處的,是天下最通達的正道──而這就是聖人要教化的事業了。

  所以聖人建立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能自己改正缺點,由其自己達到中庸的境界才算完成啊。

  所以那較一般常人先覺悟的人,要來啟發後覺悟的人;而昏昧的人也要懂得向智慧明達的人求教,那麼師道就建立起來了。師道建立起來,善人就會增多,善人多,朝廷用人施政就會合乎公理正義,而把天下都治理得很好了。」

 

﹝章旨﹞

本章闡述師道的重要。認為師道的意義與目的,在於成德教育中,化導一般人偏剛偏柔的氣稟,以使達於中庸至善之道,並進一步希望能由此而兼善天下。

 

……………………………………………………………………………

 

──本文摘於自在老師著作出版之《周子通書白話讀本》

※有著作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引用

 

《周子通書白話讀本》

吳碧玲 /

白象文化 / 出版

書訊詳見:

http://blog.udn.com/TztzaiMaster/4716184

(2022/1/14更新網址)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2058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