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今年的閱讀成績兼閒話讀書
2014/11/25 23:29:04瀏覽182|回應0|推薦7

今年的閱讀成績兼閒話讀書


 

今天把那本《心理學家閱讀陳水扁》看完了。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posts/810649818958011

 

現在是十一月下旬,接近年尾了,不免回顧一下今年的閱讀「成績」。

為什麼說「成績」,而不是說「心得」或「收穫」呢?

因為「成績」是可以「簡單量化」的,

若「心得」或「收穫」就「說來話長」了。

 

算了一下我今年到目前為止的閱讀「成績」是:

讀完了10本書,還有2本沒讀完。

這讀完的10本書,包括艱深的《易經》的三本註解本,一本心理學方面的,即上述《心理學家閱讀陳水扁》,其他則是較為輕鬆的傳記類方面的書。

10本書中,有三本是超過400頁的較厚的書,其他則是二百頁左右的一般規格的書。

 

我去年的閱讀「成績」則是14,包括兩本佛經複習。

 

我讀書的「速度」不快,一本書捧在手裡,喜歡慢慢閱讀,而且一定手拿一枝筆(通常是鉛筆),看到「對味」的、契合的、有道理的,就喜歡畫線,甚至在空白處加上自己的心得眉批。這是閱讀實體書的樂趣也,也是「買書」(而非「借書」)的好處。

所以,120回的章回小說,有人可以一個禮拜看完,我要兩個月才讀得完。這就是「看書」與「讀書」的不同處。

 

不時在新聞媒體看到一些獎勵閱讀,或調查國人閱讀情況的報導。報導中的「閱讀」都以「數量」來衡量一個人的閱讀水平。

其實,以「數量」來衡量,固然具有某種指標性的意義,然而每個人稍加思考都瞭解,閱讀的「數量」並不是一個具有實質意義的衡量方式。

「每一本」書的性質、類別、深淺、難易、開數大小、厚薄、頁數,乃至字數都不同,這如何去比較與衡量一個人在某個基準時間內的閱讀情形呢?

所以,閱讀的「本數」計算,只能具有「鼓勵」意義,而沒有真實衡量的意義的!

 

(自在主人攝於閒雲居三樓小木屋2014/10/30牆上的菩薩頭像是我的素描作品)

 

閱讀對我而言,不只是知識或心靈層面的需求──所謂「精神糧食」──更是一種「靜心」的方式。

紙本書閱讀與網路瀏覽不同。我們每天在網路瀏覽了龐雜而零碎的「資訊」,其實心念是散亂的。坐下來捧讀一本書,搭配輕柔音樂、一杯茶或咖啡,當下的心,就悠閒沈靜下來;閱讀到的內容,在字句間,也可以暫停下來品味、思考、註寫眉批。

所以,坐下來閱讀紙本書,是進行「深度」閱讀,也是沈澱靜心的一種方式。我過去,即使睡前再累,也要靜心讀它個幾頁書,讓心靈沈靜「片刻」,方才「滿足」的就寢也。

 

讀書,對我而言,可說是人生最幸福滿足的享受也。

 

阿彌陀佛!

 

 

自在主人 讀書隨筆

2014/11/25於閒雲居

 

................................................

 

◎原發表於個人臉書網誌: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712762749341529/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193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