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怎不提失控」?跟智障提什麼啊?
2018/04/04 18:53:17瀏覽1184|回應0|推薦11
天宮一號墜落預測失準 算是「完美」回家嗎?
2018-04-03 21:00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3日電

中國首個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2日再入大氣層燒蝕銷毀,殘骸終於「有驚無險地」墜入南太平洋海域。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西方太空機構連日來預測「天宮一號」或會落入大西洋,但最後地點卻在南太平洋,足足相隔一個南美洲。與此同時,中國官媒和民間也出現不同調,前者稱「完美回家」後者則諷「怎不提失控」。

香港01刊文指出,天宮一號於2011年發射上太空,原本任務是與神舟飛船交會對接,預計2013年結束任務。但因天宮二號未如期發射,中國衡量天宮一號性能後,決定讓它以休眠模式繼續繞地球飛行。然而,中方2016年3月再次召喚天宮一號時才發現連線失敗。於是,天宮一號開始無人導航行徑。

中方在去年5月通知聯合國,隨著天宮一號飛行速度漸慢,預料最快在2017年10月,最晚在2018年4月重返大氣層並墜落地球。

天宮一號曾創下中國航天科技新頁,謝幕前卻以「行蹤飄忽不定」、「可能砸向任何地方」姿態登場。其何時墜落何地,中西方多個機構都沒專家敢斷言。

歐洲太空總署(ESA)甚至曾推測,天宮一號墜落範圍包括中國、美國、南美洲、非洲、歐洲南部、澳洲等。一度引起恐慌。

多維新聞報導,在中國正式確定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前一小時,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曾發布公告,預計天宮一號將於4月2日8時42分左右,落入南美洲巴西聖保羅西南方向的大西洋海域。

在眾多疑慮之下,4月2日凌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確定天宮一號於2日凌晨8時15分左右再入大氣層,落入南太平洋中部區域。但最終落點,與之前預測的位置相隔一個南美洲。

新京報報導,8噸左右的天宮一號,或產生1至1.5噸左右的殘骸墜入大洋。

報導稱,目前,運行在近地軌道的大型航天器退役後,國際通行做法是讓其受控墜落到南太平洋一處深海區,這一區域也稱為「航天器墳場」。報導還引述專家說,這片區域沒有人類活動,海洋生物也很少,不會對生態造成太大破壞。

然有澳洲學者指出,天宮一號約800公斤碎片落入地面,「碎片將成為海洋垃圾,擴散至數千平方公里的海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日稱,目前未有天宮一號碎片對地面造成損害的報告,強調會保持信息公開透明。

對於新京報等媒體紛紛以「天宮一號完美回家」等為題報導。網上出現質疑聲浪,認為官媒美化天宮「絢爛」落幕,卻隻字未提此前造成的恐慌。連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在微博稱「天宮一號早已失控,失控了就是失控了,這有什麼不能直說的。」
這年頭文科腦殘多,顯然已經成了世界性的問題。

不懂天宮也要會做田宮。

很多人死了最好。就算不死,閉嘴也是理所當然。

太空船重返大氣層至少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盡可能控制,另一種是毫無控制的方法。前者中國大概是遙遙領先美、俄、歐。後者沒有控制的必要,每個國家都是隨便應付了事。

所有太空艙、太空梭的返回部份幾乎都是一個簡單的平面或曲面。在高度超過400 km的軌道上,短時間內的微薄空氣阻力可以忽略不算。太空艙要回到地球,不是對著地球開火箭引擎,而是要先對地球相對減速,降低軌道高度後,使用太空邊緣的大氣層減速,再根據事先的計畫在可控制的情況下一路掉下去。

這個部份很複雜。請自己去找唐國東、華強,《中國載人航天》(2012),p. 235。至少要調整三次姿勢。事實上調整的東西還很多。

美國因為有航空母艦,早年把整個太平洋、大西洋當成濺落場。所以一直到登陸月球,對太空艙的濺落精確度都不太重視。直到發明太空梭,必須在固定的機場降落以後,才開始盡力減少重返大氣層的誤差。

軌道飛行動能遠低於從月球回來。中國的返回和美國的阿波羅計畫不能直接相比。但是中國只有內蒙古四王子旗的阿拉木古郎牧場一個很小的降落點。所以中國是被逼得一定要降落得很精確。

對小型太空艙而言,三個太空人在太空艙內坐的位置,還有艙內堆放的東西,都會改變太空艙的質心位置。升力中心和阻力中心不是人決定的。調整質心和升力、阻力中心的相對位置,是太空艙返回的唯一控制方法。是走彈道回來,還是要先在大氣層邊緣打一兩次水漂,都是看質心和升力、阻力中心決定。中國人控制的一直很好。不管是載人還是無人的太空船。只要是能控制的降落,中國的誤差一定低於世界平均值。







這是可控制的降落。

天宮是不可控制的降落。

道理很簡單:天宮從一開始就是形狀不規則的太空站。就算要裝減速火箭,也會因為形狀不規則而難以控制。幾年後國際太空站退役,掉進大氣層會更無法控制。現在國際太空站不定期提高軌道需要運補很多燃料。偶而要改變或是矯正姿態,多半是靠不消耗燃料的電動慣性調整裝置。反正既然是要掉下去,就不必為了這個宿命而浪費燃料。

中國所能做的就是不斷觀測天宮的軌道衰減狀況。除了國土上的雷達觀測站,還有幾艘遠望觀測船,以及某幾個國家的合作觀測機構。太空站本身有沒有用北斗自己計算位置我不知道(NASA有的高軌道衛星在太空中也會用GPS定位。這種東西要考慮很複雜的相對論效應)。不管怎樣,中國能用的資源比美國少。但是一般來說,中國算的還是很精準。

那為什麼這次天宮會差個南美洲?

道理也很簡單。天宮形狀不規則。地球的引力不規則。大氣層邊緣的氣壓隨時改變(低海拔的氣象和太陽風都有影響)。雷達這次看到,下一次看到之間到底怎麼翻轉,換成別人也不可能預測。美國也一樣。

不包括遠望,中國在世界各地大概有十個左右可使用的海外觀測站。美國比較多。但也不會多多少。這種太空雷達系統是往上看的。一般的軍用雷達不會往上看,根本無法幫忙。假設最終可以追到100 km的高度(大約90 mins繞地球一圈)。在這個高度已經有很顯著的大氣層摩擦力。太空站會開始冒煙。再往下掉就會完全失控。地球的半徑大約是6000 km,周長約40000 km。在海平面觀測100 km高度的衛星,理論上可以看到1100 km半徑的距離。實際上能看到的絕對沒那麼多。

用地球的周長計算。就算天宮從頭頂飛過(通常不會),最長的通過時間大約是4.5分鐘。然後到下一個觀測站,又是大約5分鐘左右。關於人造衛星和太空站的定位,平常就是這樣斷斷續續的。美國也差不多。只是他們的涵蓋更完整一點。

在軌道穩定的時候,這樣的國際合作關係就非常夠。但是在掉下去前幾分鐘,不同的翻轉角度和解體順序,空氣阻力可能差十倍以上。只要下去的時間差一秒鐘,掉下去的位置就可能差將近十公里。一百秒的誤差,落地就會差將近一千公里。
在中國正式確定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前一小時,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曾發布公告,預計天宮一號將於4月2日8時42分左右,落入南美洲巴西聖保羅西南方向的大西洋海域。

在眾多疑慮之下,4月2日凌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確定天宮一號於2日凌晨8時15分左右再入大氣層,落入南太平洋中部區域。但最終落點,與之前預測的位置相隔一個南美洲。
一個小時前的估算也可以拿出來罵人?

文科的智障真敢。最好是股市收盤前三分鐘我可以預測收盤行情啦。

給你盯著樹枝上的蘋果看。你能預測蘋果下一分鐘會不會掉下來嗎?



電影很好看。不過我還是要指出一點:三個人的返回艙,只有一個體重不足的妹妹坐在裡面,神舟的返回姿勢一定完全出錯。要想平安降落..........
( 在地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OPOOPOOPOO&aid=11141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