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傳統戲曲──江滬地方劇種──語調工穩、富於韻味的[淮劇/江淮戲/淮戲]
2020/06/03 00:05:26瀏覽611|回應0|推薦16

中華傳統戲曲──江滬地方劇種──語調工穩、富於韻味的[淮劇/江淮戲/淮戲]

 

 

淮劇,又名江淮戲、淮戲,江滬地方戲曲劇種,發源於今江蘇省淮安市以及鹽城市里下河一帶,成長于近現代上海,現流行於江蘇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區。

由當地民間曲藝門談詞和敬神的香火戲相結合,並吸取了徽劇的表演方法和劇目發展而成。

淮劇說建湖話、唱建湖腔,各個階段的領軍人物多為建湖人。

建湖被稱為淮劇老家。

 

清代中葉,在淮安府(今鹽城市和淮安市)和揚州府兩地區,民間流行一種由農民號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調”發展而成的說唱形式“門嘆詞”,形式為一人單唱或二人對唱稱之為“二可子”,僅以竹板擊節。

淮劇後與蘇北民間酬神的“香火戲”結合演出,之後又受徽戲和京劇的影響(稱為徽夾可),在唱腔、表演和劇碼等方面逐漸豐富,從而形成了淮劇。

 

195011月,著名淮劇演員馬麟童首先在戲單上打出標準的“淮劇”字樣。   由此,“江北戲”、“江淮戲”等各種不同稱呼逐步向“淮劇”統一。

195210月,上海市人民淮劇團出席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淮劇”其名被正式載入國家級檔檔案。

1953年,經由周恩來總理提議,將此劇正式命名為淮劇。

 

20086月,上海淮劇團、 江蘇省鹽城市申報的淮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5月,江蘇省淮安市、泰州市聯合申報的淮劇經國務院批准被擴展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51月,揚州市寶應縣經江蘇省政府批准入選江蘇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語言]

淮劇語言是以今江淮官話的方言為基調,

並兼顧附近的淮安、鹽阜等地方言而戲曲化的一種舞臺語言。建湖縣地處淮劇藝術發祥地的中段,歷史上的僮子、香火戲藝人大多出生于此。該地的語言與周圍地區相比,具有語調工穩、四聲分明、五音齊全、富於韻味、發音純正、悅耳動聽等優點,為不同時期的淮劇藝人所採用。

1961年,淮劇藝術考定委員會界定淮劇語言以建湖縣方言語音為基調,同時適當吸收周圍地區具有普遍意義的個別字音加以豐富。

淮劇語言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20個韻部。

 

 

[唱腔]

淮劇唱腔除了新淮調、新悲調等主要唱調外,尚有〔南昌調〕、〔淮悲調〕、〔春調〕、〔十字調〕、〔下河調〕、〔葉子調〕等腔調,以及部分來自民歌、小曲的調子,如〔磨房調〕、〔補缸調〕、〔跳槽調〕、〔八段錦〕、〔藍橋調〕等。伴奏樂器有二胡、三弦、揚琴、笛、嗩呐等;打擊樂器有扁鼓、蘇鑼、鐃鈸、堂鑼等。在鹽阜“花鼓鑼”、“僮子鑼”、“麒麟鑼”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整套伴唱鑼鼓,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音樂]

淮劇從唱法表演還可以分為“西路淮劇”和“東路淮劇”,西路淮劇主要是淮安和寶應地區,該地區是早期淮劇的發源地,表演唱法以“老淮調”為主調,表演略顯生硬;東路淮劇以鹽阜地區為主要發源地,表演唱法以“自由調”為主調,表演靈活。從地區來分可分為“南片和北片”,南片主要指上海和周邊地區,北片主要指鹽阜兩淮揚泰等地區。  

 


 

[曲體]

系從原無伴奏高腔音樂系統演化為戲曲化、抒情性的板腔音樂體系。香火戲時期主要唱腔《香火調》、《淮蹦子》,分別源於門嘆詞、“僮子腔”和靖江、淮安、寶應地區的田歌、號子等。

 

由於歷代藝人的不斷吸收創造,到30年代末,淮劇逐步形成《拉調》、《淮調》、《自由調》三大主調。圍繞三大主調而派生的曲牌有《葉子調》、《穿十字》、《南昌調》、《下河調》、《淮悲調》、《大悲調》等數十首。與此同時,從民間小調中吸收並衍化成戲曲唱腔的還有《蘭橋調》、《八段錦》、《打菜台》、《柳葉子調》、《拜年調》等160多首。這些曲調除部分民間小調外,其主調的調式、調性都較相近,結構形式亦完整統一。

 

淮劇的打擊樂是在《香火調》鑼鼓的基礎上,廣泛吸取了民間《麒麟鑼》、《花鼓鑼》等,經過衍變,形成了淮劇特有的鑼鼓譜。此外,以扁鼓、鐃鈸、堂鼓組合而成的打擊樂器配置,音色渾厚,色調明朗粗獷。

 

 

[主調]

淮劇的唱腔音樂屬板腔體,以[淮調][拉調][自由調]為三大主調。

[淮調]高亢激越,訴說性強,大多用於敘事。

拉調委婉細膩,線條清新,適用於抒情性的場景;

[自由調]旋律流暢,可塑性大,具有綜合性的表現性能。

圍繞三大主調而派生出來的一些曲調,如一字腔、葉字調、穿十字、南昌調、下河調、淮悲調、大悲調等,以及從民間小調演化的[藍橋調][八段錦][打菜苔][柳葉子調][拜年調]等,都有各自表現性能的輔助曲調。

 

 

[行當]

淮劇的角色行當有生、旦、淨、醜,各行又有分支。如生行分老生、小生、紅生、武生,旦行分青衣、花衫、老旦、彩旦、閨門旦等。

早期的三可子,只有小生、小旦、小丑三個行當。後來受徽劇、京劇影響,才逐漸有所發展,有大二三花臉,老少父母旦之說。但也並非全部嚴格分行。如小生演員,也能唱老生、醜行。花旦演員,也能唱青衣、武旦。很多演員都是一專多能,文武雙全。少數全能的演員,能擔任淮劇所有行當的角色。

 

 

[經典劇碼]

古裝劇碼:

仍在戲臺上傳唱的古裝劇碼有《趙五娘》(又名《琵琶記》)、《蓮花庵》、《孔雀東南飛》、《孟麗君》、《打金枝》、《牙痕記》(又名《安壽保賣身》)、《血手印》、《玉杯緣》、《荊釵記》、《孟薑女》、《臘月雷》、《吳漢三殺》、《九件衣》(又名《嫁衣血案》)、《啞女告狀》、《恩仇記》、《櫃中緣》、《白蛇傳》、《李翠蓮》、《嶽飛》、《團圓之後》、《鳳還巢》(又名《洞房驚奇》)、《藍橋會》、《千里送京娘》、《狀元袍》、《官禁民燈》、《金龍與蜉蝣》、《西楚霸王》、《千古韓非》、《藍齊格格》、《李斯》、《武訓先生》、《金杯·白刃》等。

 

現代劇碼:

現代戲始於抗日戰爭時期,迄今創作演出了數以千計的劇碼,代表劇碼有《照減不誤》、《漁濱河邊》、《一家人》、《海港》、《打碗記》、《離婚記》、《奇婚記》、《家有長子》、《太陽花》、《一江春水向東流》、《嗩呐聲聲》、《雞毛蒜皮》 [7]  、《十品村官》、《剃頭匠與理髮師》、《諾言》等。

 

 

 

《十把穿金簪》

https://www.bilibili.com/s/video/BV1Pg4y1B7rE

 

 

《牙痕记》

https://www.bilibili.com/s/video/BV14Z4y1p7cR

 

《狸猫换太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A411q7mZ?from=search&seid=7658491242962881431

 

《王玉莲》(吴汉杀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t411Z74F?from=search&seid=7658491242962881431

 

《角儿来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ZHA2zUk_4&vl=zh-Hant

 

 

 

參考/引用資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7%AE%E5%89%A7#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7%AE%E5%89%A7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469rag2.html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pngekj2.html

 

http://www.jhwsw.com/hjzj/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70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rientExpress&aid=137418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