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術管理】中國的學術管理問題來自基本的邏輯謬誤
2021/09/08 02:34:43瀏覽129918|回應57|推薦24

最近一連串金融開放和改革措施,只有兩個可能的用意和後續:1)因爲外加因素而稍作嘗試,隨時準備收緊;2)全心推進,以做爲美國崩潰/衰退後直接接手部分金融霸權的準備。我的猜測是第二項;雖然這不是我個人的頭號選擇,但那是因爲我是外人,只能用公開歷史來做分析,沒有足夠的内部資訊來信任金融管理單位在能力、品德和智慧等方面的改進;如果高層把這件事當成重點政策來做,賦予頭等的關注、資源、人才、權限和監督,那麽其實是一個Reasonable合理(請注意,我沒有說“明智”)的決定。

中國有著全世界執行力遠遠最高的政府,在習近平10年整頓之後,更加是紀律嚴明,中央決定的重點政策似乎沒有失敗的道理,但是中共的體制、組織和原則有一個致命的軟肋,才讓我建議不要冒進;這個軟肋並不是什麽秘密,我的嘴皮都已經快說爛了,亦即學術管理。正是因爲學術管理的不足,才會有許多“學者”、“專家”被西方宣傳徹底洗腦,導致2009年宏觀經濟調控的過度和2017年對Trump戰略意圖的誤算。近年來,隨著習近平不斷出臺新的改革,部分毛病在被逐步甩脫的過程中,但在科技路綫選擇和資源分配上,沉厄依舊深重。

我一直是努力從淺顯、直接的角度出發,來討論中國在學術管理上的困難,不過我必須提醒大家,這個問題極深、極廣,並不只是假、大充斥的逆淘汰,或幾個利益山頭詐騙公款、虛耗國力而已。這些現象固然限制了自主研發的效率,大幅增加了產業升級、超趕先進國家的難度,從而壓低了無數從業人員的生活水準,但它們在邏輯上其實是另一個更基本的矛盾的體現,亦即當前中國學術管理哲學與理性治國理念之間的絕對抵觸。

中共自鄧小平開始的理性治國方針,最根本的原則之一是權力必須尊重科學和理性,而後者在實踐上往往來自專業意見。這個原則本身並沒有錯,但也同樣起自鄧小平,它被逐步誤解扭曲成爲權力必須尊重專業大佬,然後進一步演化成爲權力必須被賦予學閥。這樣的結論當然只有先假設科學成就等同人格智慧才能成立,但事實往往是徹底違反那個假設的:例如20世紀心理語言學Psycholinguistics的創始人之一Lila Gleitman的丈夫也曾有感而發:“Great scientists are often not great men.”(Lila的回答是:“Yeah. For instance, I’m not a great man.“ Henry Gleitman和老婆一樣,同是U Penn心理系的教授,雖然在學術成就上比不過Lila,幽默的程度卻差不多,例如下面這個有名的玩笑話”God must have loved the C students, because he made so many of them.“就出自其口)這還沒有考慮到中國的所謂一流科學家(”院士“),在國際上可能二流都算不上(參見高能所的領導名單;有些讀者或許覺得這麽說很不客氣,但我認爲對賣國求榮的人沒有什麽客氣可言)。

這些大佬在全世界都霸占了專業議題上的發言權,中國又多給了政治地位和管理職能,原本中國式龐大而强力官僚體系的良性制衡就只能來自科學和理性(包括反腐,這是爲什麽習近平的紀委對於采證的要求極爲嚴格),但這些學閥卻兼有政治權力和專業權威,不但在相關政策上擁有絕對、完全不受節制的決策權,而且可以利用政治能量來進一步提升專業聲望(例如通過中宣部來壓制批評論點和吹噓自己的成就,以及壟斷科研預算來做外國團隊負擔不起、卻無啥重要科學意義的實驗),再反過來用專業聲望來騙取更多的政治能量,如此無限循環;過程中還可以順便開些公司,藉著官媒的吹噓在股市收割韭菜,這是政治官僚想都不敢想的大筆外快來源。

我一再地說,政治的目標是公益的最大化,而其實踐的基礎則是理性和專業的態度。中共雖然是當前人類社會理性程度最高的政府,但這個把科學事實和專業權威混爲一談的邏輯謬誤,卻是一個極大的隱憂;如果不儘快修正,將政治上和科學上的話語權分開,那麽自私自利、竊國自肥的學閥必然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離譜。我長期批評的幾個假未來科技,已經成爲十四五的重點投資對象,但這其實只是上述謬誤的必然結果,如果不從根治起,只會隨著中國科研層次的推進,而對國家人民造成越來越大的失血。正本清源,刻不容緩。

【後註一】這篇正文的内容,其實已經在我腦海中醖釀五六年了,但是因爲我在中美貿易戰、中歐宣傳戰、以及其他國内國外政策上,還有重要的意見必須表達,不能冒著被封殺的危險直指中國學術界腐敗的核心,就一直壓著不談。習近平最近的一波改革,才讓我放心:除了學術管理之外,中國的内外行政都已經步上正軌,那麽我終於有了效仿“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的底氣。畢竟我是台裔美籍,一輩子沒有去過大陸,這種實話我不説,還有誰敢説?原本想要上史東的節目來廣爲傳播,後來覺得他經營收費管道,不像我這樣爲了有博浪一擊的自由而始終不追求流量,所以決定不要連累人家。

【後註二】留言欄裏,有讀者引述中國學閥利益集團的宣傳稿,借用ACM Prize和Aaronson來為量子計算背書。因爲這個論點荒謬之處太多,我在回復的時候必須澄清許多事實背景,對不熟悉邏輯思辨的讀者(如果你沒有看出Aaronson原本就因爲量子計算而出名,反過來用他的論點來支持量子計算是Circular Logic,那麽你可能屬於這一類),反而可能引起誤解,以爲必須全盤接受我的描述才能推翻量子計算的地位,其實不然。這裏的真正關鍵,在於一個學術性的(亦即不在乎實用性的)ACM Prize夠不夠格立刻作爲中國科技發展藍圖,拿來決定五年計劃的頭號投資對象?獨立、客觀、深入的可行性和效費比論證該不該做,有沒有做?如果做了,那麽可用性還差8個數量級,以摩爾定律的速度尚且要花4、50年和幾百萬億美元,這個問題是怎麽解答的?有這個解答,爲什麽中國科技管理階層要深藏不露,受到質疑這麽多年,總是避重就輕、引述美國權威,就是不拿出自己的實據來反駁?

我在《常見的狡辯術》一文中曾指出,最常用的狡辯術是轉換話題。上面的例子中,中國學閥拿美國的學術獎來説事,就是轉換話題的狡辯,因爲這裏的重點話題是量子計算該不該作爲中國的頭號科研方向,而不是美國人認爲量子計算該不該投資。同樣的,每隔三、四個月,國内外主要媒體都會報導新的量子計算的“突破”,其吹噓的核心論點總是在某某無實際用途的特定程序上比傳統電腦快了多少倍,這也是轉換話題,因爲這裏的重點話題應該是量子計算距離實用(亦即破解密碼)還有多遠,而不是它能跑多少無用的程序。

【後註三,2022/01/21】博客自從早年試圖揭穿無實際價值的假基礎科研(例如大對撞機)和假未來科技(氫經濟、核聚變)等騙局一開始,就已經預期既得利益者所用的狡辯術會包含Straw Man Fallacy(另外樹靶、轉移話題),亦即假裝我的批評針對所有基礎科研和未來科技,所以博文一直都提供真正值得投資的正確方向作對照。不過量子計算因爲政治原因,一直到四個月前的這篇正文才讓我有說實話的餘裕,還來不及做出完整的論述,只簡單提起過AI是計算科目的合理研究方向之一,但其實芯片設計上還有更具顛覆性的可能突破,值得在此詳細討論。

積體電路内含高度集成的電晶體,而當代商業芯片(包括CPU、GPU、DRAM、Image Sensor等等)所用的電晶體,都基於同樣的CMOS設計,這是因爲CMOS有相對高速、低能耗的特點。然而經過50多年的Moore‘s Law發展,CMOS的潛力已接近被徹底挖掘殆盡,尤其是物理上的所謂Boltzmann Tyranny(電流每改變一個數量級,電壓必須變動至少0.06V,這只要是CMOS設計就無法在工程上避免),使得進一步減低能耗(以往主要靠減低電壓)極度困難,而當前半導體工業的最大主流卻正是繼續發展隨身輕便的消費產品,因此開發使用不同物理機制的電晶體結構,是在2030年代彎道超車的重要機遇,例如Intel剛剛宣佈將大力投入MESO技術(Magneto-Electric Spin-Orbit,參見《Intel looks beyond CMOS to MESO》)。我並不是專門鼓吹MESO:它也有一些先天缺陷,不一定能成功商業化,但全面探索可以替代CMOS的技術,卻是中國在未來十年扭轉半導體產業落後挨打局面的最佳契機,就像現在的電動車革命容許中國車企取代德日廠商那樣。

另一個值得趕緊全力投入的未來科技,剛好就和電動車有關:中國當前在電動車市場上的優勢,基本是過去十年成功扶持動力電池產業的結果,然而在電池之外,電動車還有其他的核心技術,其中最重要的是Power MOSFET;它已經成爲制約充電速度和效率的關鍵。在這方面,中方還處在國際第二梯隊的追趕狀態,剛要量產第二代的SiC,而歐日廠商已經開始批量供應第三代的GaN。同樣的,中方應該以全國之力,提早投入第四代Vertical GaN技術,以便在5-10年内彎道超車,領先普及kV級的動力電路。

和40年内絕無實用可能的量子計算相比,這些都是在10-15年之内必然能夠顛覆既有重要產業的新技術;科技部在中國面臨美方全面科技封鎖打壓的戰略挑戰下,一再忽略亟需投入的關鍵方向,反而把有限的資源浪費到毫無意義的空談上,實在是國家和人類社會的罪人。

【後註四,2024/01/05】多年前我在參與大對撞機論證的過程中,曾反復提到過去40年所有十億美元級別以上的高能物理“大科學”項目,無不嚴重超支原預算的數倍,後來美國新上的高能實驗計劃自然也不能免俗。最新的案例是Deep Underground Neutrino Experiment(DUNE,地下深處中微子實驗),由Fermilab和Stanford合作,2012年核准時預算為8.5億美元,2015年動工後立刻漲到12-18億,最新的預算是33-37億,但這排除了原計劃中的若干部件;如果照原設計完成,目前預估需50億。請注意,距離完工尚早,繼續漲價不只是可能,而且是必然。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67471825

 回應文章 頁/共 6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酱爆洋白菜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德国总理访华声称要加强氢能源合作
2024/04/16 13:24
朔尔茨这次访华虽然带了十几个大公司的经理,但最重点参观了氢能源汽车工厂,并声称中德两国在氢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令人印象深刻,希望未来加大投资合作。这是因为他也被科研诈骗集团忽悠瘸了,还是背后有更深远的意义?

MAXWELL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4/15 11:42
      饶毅教授随后也表示:“如果这两条成为中国评判科研学术不端的标准,那么中国就再无科学研究不端的可能性,有不端也可以同样轻易化解。2021年就有成为中国无科研造假元年的危险。这种危险,对中国、中国人民都是危害,只有利于把中国高尚的科学变成低级趣味江湖的小人。有人假惺惺建议,学术批评只能在英文学术刊物进行,不能有中文文章。其实,这种人的多数(但非百分之百)是寄希望中国大多数人不读英文,只有英文批评就可以溜过去。“然后饶毅教授提及:”2021年4月7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比利时、捷克等7个国家、三十几个大学、逾百位科学家(包括华裔科学家)发表文章,再次批驳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杨辉研究员与2013年发表的《细胞》论文。简而言之,2013年杨辉的论文普遍不能被重复。一些科学家联合执笔于2019年发表批评2013年论文。2021年杨辉发表对批评的反驳。2021年这些科学家再反驳。“饶毅感慨:“活的太久了,没有见过七个国家、三十几个大学、超过百位科学家反复质疑同一篇文章。但愿中国人的科研文章被‘七个国家、三十几个大学、超过百位科学家反复质疑‘只有这空前的一次,而绝后。”

    这里的重点不是说学术不端外国也有,杜绝学术不端不可能,而是对待学术不端的态度。上个评论我引用朱邦芬院士的观点,即:有人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每个国家都有,中国有也不稀奇,但我国学术诚信问题的严重性在于:重大的、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学术不端案例,调查不彻底、处理极轻。这里看看大家鄙夷的小日子对待相似事情的态度:2014年1月,日本理研所RIKEN的小保方晴子在Nature发表关于STAP重磅论文-Pubpeer线上被学者质疑-RIKEN启动调查-中美学者发文论质疑-小保方晴子被迫进行自证实验,自证实验室有24小时监控,并由第三方监督-小保方晴子导师,干细胞领域著名学者笹井芳树自杀-自证失败,小保方晴子身败名裂。

MAXWELL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4/15 11:41
      饶毅教授在21年他公众号《饶毅科学》发表文章《中国“无科研造假”元年:但愿“空前”也是“绝后”》里谈到:“虽然2019年底中国国家希望严肃查处科研领域的学术不端,2020年却有人欺上瞒下、玩忽职守,在2021年推出两条震撼学术界的论调:一是大家众目睽睽之下的图片造假铁证,被国际上学术不入流、在国内能玩江湖把戏的人,化解为“图片误用”(就是之前多次提到的饶毅举报曹雪涛,裴钢,耿美玉,李红良等人学术不端,被科技部定性为“图片误用”)。二是不懂科学的小官僚有点芝麻大的权力就认为自己可以公然宣称科学实验不用重复。“后者是中科院监审局道德委侯兴宇处长在他的公众号发文称「重复实验在生命科学中并不一定可靠」(https://mp.weixin.qq.com/s/nZSlKk5bHT3yThK8DNLeOw),然而就在一年前这位侯大处长在《中国科学报》发文《浅谈作风、学风和诚信的关系》(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7/356550.shtm)却称:”其中,科研诚信建设的重点是“筑基”,其核心是负责任的研究。诚信是科技活动的基础,没有诚信科学的结果就会偏离客观事实,变成镜花水月、最终贻害社会。诚信也就是国际同行讲的负责任研究,做不到负责任、客观、真实、可重复再现的研究,就会变成瞎猜、冥想、不可验证的玄学。“ 那么按照侯处长这个前后不一的观点,中科院莫不是成了中国玄学院?

MAXWELL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4/01 17:10

朱院士认为从学术诚信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来看,我国的学术诚信问题还没有根本好转。如何从根本上遏制我们国家这种严重学术不端情况的蔓延?百年以来,我们的硬件进步巨大,软件层面应该更加强调。当教育学生时,我们确实应该教授更多具体的学术规范,但根本而言,我们对青少年学术科学精神的培养可能更为重要。我们过去总是把科学看成是救国、强国、富国的工具,但是科学精神能弘扬和提升我们民族文化和精神,这是一个治本的理念。他提到科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求真务实,还提到科学史学家萨顿曾说过:“大多数人只是从科学的物质成就上去理解科学,却忽视了科学在精神方面的作用。科学对人类的功能决不只是能为人类带来物质上的利益,那只是它的副产品。科学最宝贵的价值不是这些,而是科学的精神,是一种崭新的思想意识,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另外萨顿特别强调科学史,他把科学史定义为“客观真理发现的历史,人的心智逐步征服自然的历史;它描述漫长而无止境的为思想自由,为思想免于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而斗争的历史。科学的主要目的和它的主要报酬是真理的发现。”他认为这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重视。

朱院士曾把学术不端的危害性总结成五条罪状。其中一条是祸害科学,摧毁科学界和科学家以及社会的公信力;不仅如此,他认为更重要一点是,“学术不端”将会“亡天下”。明末学者顾炎武曾把改朝换代称之为灭国,而亡天下是说一个民族的精神伦理底线彻底沦丧:“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所以顾炎武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保卫一个朝廷,这是肉食者谋之。他把这两者做了区分,虽然与我们今天的定义不一样,但朱院士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它的科学家、教师、医生,都是社会良知的体现者,代表着社会的最后一块净土。如果最后一块净土本身的行为普遍缺乏诚信的话,对整个社会,对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都是一种灾难,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学术不端行为,它实际上无形当中在侵蚀我们整个国家的道德、伦理和文化。


MAXWELL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4/01 17:08

博主之前提到过行业内的良心人士,我认为之前提到过的饶毅教授和清华大学物理系朱邦芬院士都当之无愧。朱邦芬院士当年跟黄昆院士合作创立过半导体物理方向的“黄朱模型”,然后又多年来一直在公开场合披露中国学术诚信问题的两个史无前例,即:第一,随着我国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趋向的盛行,随着全民的平均道德水准的滑坡,随着我国目前以考试分数、学位、论文、项目经费、各种人才帽子等数字化评价体系的全面建立和完善,学术诚信问题涉及面之广和严重程度史无前例。第二,我们社会对科研诚信问题的关注也是史无前例的。博主希冀的移风易俗其实朱院士也有呼吁。朱院士在19年的讲座(https://zhuanlan.zhihu.com/p/64583213)上也提到了当前国内学术界的风气:100年过去了,回顾我们现在的科学和教育,我认为,科学技术进步巨大,但很大程度上是硬件的进步,取得的成果比较多的是对已有知识扩展,多靠国外已发展的技术和设备;在精神层面,要想让科学精神在中国大地真正生根,在中国文化当中生根,还任重道远。科学精神的真谛是探索未知,通过科学研究把世界上很多不懂的事情弄明白。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好奇心、独立判断、批判,以及对人类的责任和担当。这种科研的原动力在我国的科教界比较缺乏。中国的很多教师和科研人员把科研看作是一种谋生职业,本质上还是原来科举文化的延续,把科研发表论文看作应付职业考核的要求,看成个人晋升的途径,甚至是做官的垫脚石,缺乏基本的科学精神,当下的学术诚信问题,与此密切相关。还提到了中国学术问题严重之处包括但不限于:部分主管科教界的官员和一些学界领袖,他们本人的学术诚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而国外的科研人员,特别是主管级别的人物,一旦被发现有这方面的问题,一般是没有脸面再做下去的。这一点后来应验了,21年初被饶毅举报的曹雪涛跟裴钢也都是院士,曹雪涛63篇论文被发现有较多“图片误用”,当时科技部这个“图片误用”调查结果出来后舆论愕然。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4-04-06 04:31 回覆:
學術誠信作爲科研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博客多年來反復强調的重點,原本應該最無爭議。但事實上,科技部和教育部連這一點都不想管、不想做,放任造假、日益糜爛,那麽其他如宣傳審查、兩院結構、資源配置等等優化議題當然談不上,想要引領人類科學發展進步自然也是癡人説夢。
相對的,經濟金融化和虛擬化的危害,因爲大陸基礎教育教過《資本論》,講述起來遠遠更容易被大衆接受,例如博客對波音案例的分析,已經成功地讓很多人瞭解其墮落的脈絡,包括Jack Welch的惡劣影響等等。希望最新一波關於衍生品的討論,也能很快傳播開來。

caspase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1/08 12:39

几个月前看到贺福初牵头的人类蛋白质组导航计划π-HuB落地的消息,心中无限唏嘘,感慨倒下一个对撞机计划,又起来好几个大科学计划。蛋白质组是我的专业领域之一,我深知它仅能够作为鉴定生命活动和疾病靶点的辅助性技术手段,而远不是一门科学。蛋白组和基因组尽管看起来很像,其实天壤之别。基因组非常稳定,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的不同组织,不同细胞类型,其内在基因组的差异是极小的,因此通过对单一来源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即可以获得几乎全体人类的基因组信息,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能够成功的理论基础。而蛋白质则不同,它是基因转录翻译后的产物,是细胞在不同环境中用来调控其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因此它天然就存在巨大变化,包括不同的剪切产物,不同的翻译后修饰等等。同一细胞在不同温度,PH值甚至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其蛋白质组是不同的。而π-HuB计划妄图鉴定人类全生命周期的蛋白组,其结果只能是大量组学数据毫无意义的堆砌,除了产生巨量的硬盘和所谓的生命大数据以外,不会对人类生命健康有实质的贡献。我一个蛋白质组学背景很强的同事跟我抱怨他没入选,我说挺好的,感谢你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借王先生的博客我想再讨论下大科学和小科学在国内科研经费占比严重不成比例的问题。中国的举国体制天生偏爱集中式的发展模式,在科研上也不例外,加上学术大佬不受制约的政治权力,使得大科学在中国过度泛滥。其后果是大幅挤占自由探索的小科学的经费,而且给了学术大佬自肥的便利渠道。这很好理解,因为大科学天然就对产业转化有明确需求,由此衍生的大量所谓高科技公司自然成为大佬们的摇钱树。还有一个后果是不常被注意到的,即像量子通讯,氢聚变,人类脑计划这样的大科学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学阀从根源上控制整个学术界的能力。原因在于,大科学计划,如人类脑计划,每年的经费是三十亿,即使分成1000个子项目,每个项目依然有每年300万的额度。但是想要进入这个计划,需要学阀的点头。大量没有人脉的青椒所能够申请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面上项目,每个项目是仅仅四年50万的支持。要知道,即使是科研已经日薄西山的香港,每个独立探索的RGC项目都有三年160万港币。国自然面上这点钱,连招个博后都不够,靠这些面上项目来维持实验室的运转是极为困难的。因此,大量的青椒,除了捧学阀的臭脚没有其他的方法,要么被学阀收编成为打手,要么因为经费不足而被边缘化甚至淘汰。其结果自然就是各个领域都逐渐成为学阀的家天下。

在这个问题上,饶毅已经大声疾呼了多年了。高层似乎也有所察觉,像经费分配诟病最大的科技部就被重组了,但是还远远不够。我在此郑重呼吁,国家应当大幅削减大科学计划,把每个面上项目的经费支持提高到四年100万(这个标准仍然远低于美国和德国),这样大量的青椒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成为学阀的伥鬼。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4-01-10 02:38 回覆:
你所舉的蛋白質結構大科學計劃,專業性超出我的能力範圍,我無法直接置評。不過壓抑大科學、把經費資源雨露均沾,的確是管理前沿研究(亦即真正的“基礎科研”)的正確原則;這一點,我在這篇正文以及最近的政策建言文章(參見《金融史觀(三)政策建議》)都反復論證並强調過了。但高層若看不到博客這裏的深入全面討論,即使想要整頓科研管理,反而容易被騙子院士欺矇,以“嚴審”為藉口,更加集中資源到他們所掌控的大科學計劃上。

criteria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1/06 23:16
如果说其它行业,通过让老一辈丧失理想信念的败类逐步退休来慢慢净化行业还算一种方法,在国内学术界几乎不太可能,现在学术界的子承父业在业内是默许的。学阀一代还是通过自己做出些成果之后在功劳簿上诈骗国家,那么学阀二代基本上没有什么科研能力,完全是靠公器私用上位(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G411r7Dt/?spm_id_from=333.999.0.0),最令人担心的是,即使这些现象被良心人曝光并广泛传播,主流媒体仍然噤若寒蝉。
关于何时中国才能解决学术问题,我举得这个例子可能不恰当,但逻辑大体一致,在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战略是由李、博、周主持,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也没有人敢直接质疑当时的战略,直到几乎全军覆没的湘江战役之后才出现反思战略错误的共识,才有了遵义会议。
有可能中国在学术科研上的这些问题和路线错误,特别是芯片被卡了4年脖子,对社会以及政权的稳定性破坏还不够大,在整体还没有形成共识之前,没人敢动学术利益集团,哪怕内部由此想法也被暂时搁置。
特别是看到观网刊登'悟空卫星'相关文章,获得赞同高的都是在攻击一位指出这个项目是核聚变超导等骗钱项目无异的留言。说明科研诈骗以及学术改革仅在硕博等知识分子之中存在一定共识,但由于公关媒体的洗脑,还未在普通人中形成共识。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4-01-07 04:26 回覆:
你舉出了兩個不同的觀察角度,但論證之後的結論同樣是極度悲觀的。
首先是世代。不同於社科文人的老一輩對歐美幻想深,可以靜待世代交替來解決偏見,科技文化的世代差異卻是剛好相反:早年有理想、肯犧牲,改開之後益加功利,近20年更是詐騙橫行。如果不由外力强行扭轉,只會日益糜爛。
其次是生死存亡的倒逼改革。這一點我在上個月恰好也評論過了:在亂世只能破格用人,然後在不斷生死搏鬥之下適者生存;和平時代的官僚體系完全是另一回事。尤其當年中共面臨生死存亡的軍事問題,有著極高的急迫性和顯然性,而現在的科技詐騙卻剛好相反,是慢性而且隱性的痼疾。魏晉南北朝政權競爭激烈、更迭頻繁,軍政改革此起彼落、不知凡幾,但五石散這樣反復害命的僞科學一樣延續了幾百年,不是嗎?

pedagogicM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4/10 00:38

王老师可谓善利万物而不争,您在183一楼的评论让我想到之前郑渊洁抨击国内教材主编公权私用,把自己的文章塞进课本。他也曾戏谑什么都有特长生唯独没有'道德特长生'。只专注升学成绩的教育体系,就是把学生代入极度功利的漩涡,现在恶果已经显现,到处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段且损人利己之辈。

中国的传统文化简单来讲就是儒释道三者,其三者都立根于德。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与传播都流于形式,倘若这是中国每每经历亡国灭种之灾的护身符,未来再经历危难关头该何以维渡。不知如何为这些‘真善美’弘法,特别是‘真善美’甚至被讥笑的现在。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04-10 04:19 回覆:
“精英”這個來自“Elite”的翻譯,因爲英文本身就已經將兩個看來類似、實際並無邏輯相干的意義籠統涵括,導致中文也跟著思路混肴,在實用上有很大的危害,值得反復解釋澄清。這裏的類似共通點在於它汎指凌駕於大衆之上的少數異類,但顯然有兩個不同的標準:一個是財富權力層面,是“平民”的反義詞,博客一般用“政商精英”或“權力階級”來描述;另一個則是思想道德層面,是“庸俗”的反義詞,博客常用的“高級知識分子”和儒家所説的“士”,指的都是思想精英。當然這裏也有潛在的歧義:受過最高等教育的思想界、學術界大佬也可能道德低下、思想齷齪,但並沒有必要另開一路定義,可以直接把他們視爲知識精英中的敗類。
請注意,頭一類精英是政治方面的,第二類則是道德方面的;既然公益最大化同是政治和道德的最終目標,他們自然也分享同樣的公益責任,只不過實際行爲上的標準要求有所不同。把兩類精英混肴的惡果之一,就是可以簡單拿私德標準來抹黑政治方面的公共人物;例如Trump的私德固然極爲低下,政策選擇也極度功利,但NeoCon窮兵黷武、對全世界竭澤而漁,才是政治精英中最惡劣的。相對的,我雖是一介平民,但同時作爲像樣的高級知識分子,那麽當然必須在個人功利問題上有正確的態度;與此同時,博客做政策建議的時候,卻也必須優先遵循功利邏輯。這裏之所以能兩者兼顧,分割綫在於個人功利和公益功利的差別。事實上,正因爲這兩種功利常有直接矛盾,要能邏輯自洽一致,反而必須兼有非功利和極度功利的心理。這樣既細緻又突兀的邏輯心態轉換,顯然不是感性思路所能及,因而是理性思維和邏輯辯證應用在公共事務的重要性的基本來源之一,參考我説過的,昂撒體系爲了反理性而走上普選公投路綫的經驗。
這篇正文的核心論述,在於學術權力和權威不能混肴,在體制和管理上必須做出明確的分割。前述關於精英的兩種定義,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同一個道理的表述。此外,有一些望文生義的傻子可能拿“精英主義”的帽子給我帶;鄙視平民的“精英主義”當然不好,但我主張的是反對庸俗的精英主義,把這兩者混爲一談,是既蠢又壞的表現。

AbzX5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4/08 10:44
但是这种"非功利"的理想追求, 应是顶尖人才的自我修炼, 一旦涉及到大量的公共利益资源投入, 仍旧必须受功利约束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04-10 04:43 回覆:
我以前説過,公益最大化是政治和道德的共同目標:前者為主,後者爲輔;前者普適大衆,後者激勵精英。這並不是我的發明,而是孔孟以來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治理哲學。
總之,我並不是說功利主義是錯的或壞的,但追求私利的功利主義必須限於普羅大衆參與純粹資本市場運作的範疇,這排除了不止思想和文化,參見《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如何管理資本》一文。

MAXWELL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4/06 07:52
       偶然看到了《知识分子》转载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朱邦芬院士2019年在浙江大学做的演讲,谈到了中国学术诚信问题的两个史无前例,该演讲与博客既有观点多有相互印证之处,适合博客读者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348019998)。

      朱院士认为:第一,随著我国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趋向的盛行,随著全民的平均道德水准的滑坡,随著我国目前以考试分数、学位、论文、项目经费、各种人才帽子等数字化评价体系的全面建立和完善,学术诚信问题涉及面之广和严重程度史无前例。第二,我们社会对科研诚信问题的关注也是史无前例的。他认为我国学术不端涉及面之广史无前例,举出了包括但不限于的七个方面,其中第四个方面与博客的长期观点相吻合,即: 目前在科研成果方面普遍存在的包装、吹嘘、浮夸,学术成果署名不规范。我国媒体上许多有关重大成果的吹牛,有些甚至完全不符合事实。

      有人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每个国家都有,中国有也不稀奇,但朱院士认为我国学术诚信问题的严重性在于:1. 重大的、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学术不端案例,调查不彻底、处理极轻。2. 一些人在国外学术不端,由于国外对此一票否决、零容忍,因此他在国外付出了代价,然而中国却还有市场。3. 从2015年起,虚假同行评审问题不断曝光,这些虚假评审案例都是外国人揭发的、国外期刊发表的中国作者论文,但没有听说由中国人揭发的、发生在中国科技期刊上的虚假评审案例,朱院士认为完全没有理由不怀疑国内期刊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目前(2019年)国内科技期刊没有揭露任何一起虚假同行评审,中国的学术界自净能力很不够。另外,虚假评审文章公开撤稿的只是冰山一角。4. 部分主管科教界的官员和一些学界领袖,他们本人的学术诚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而国外的科研人员,特别是主管级别的人物,一旦被发现有这方面的问题,一般是没有脸面再做下去的。

        朱院士给出的几点建议:第一,区分学术不端和学术不当,对学术不端应当是零容忍,特别是一定要处理好一些有帽子的人和一些影响大的典型案例,一定要对有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例进行实事求是、严肃的处理。第二,要松绑名利之间的强关联。韩春雨发表这么一篇文章,马上就当了省科协的副主席,很快又有了大量经费,要盖大的实验室,结果别人重复不了,最后却是不了了之。这个 “收益” 和 “成本” 完全不成比例,按马克思《资本论》引用的一句话:“资本家为了300%的利润率可以上绞刑台。” 这里还不止300%。这种不认真处理实际上是在鼓励一些人去铤而走险。除此之外,虽然遏制学术不端学术行为蔓延主要要依靠学术共同体自身,但也需要有关部门建设比较专门的调查处理机构。据朱院士所知,现在也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一个办公室专门调查涉及基金中的学术不端。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都没有专门调查处理部门,所以一般举报都返回到本单位调查处理,然后很多事情都不了了之。所以这方面既要自净,但还要有国家机构的监管。

       这篇演讲最初被自媒体《知识分子》转载于2019年,在21年年初饶毅举报曹雪涛、裴钢等学者学术不端的事情以及科技部那篇语焉不详的调查通告之后,《知识分子》再次转发了这篇演讲,不得不说确实非常应景,被饶毅举报学术不端的裴钢本人就曾经是同济大学校长,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第六届委员会的主任,而科技部对于曾经的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图片误用”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朱院士谈到的缺乏专门调查处理学术不端的部门,希望这次新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能承担相应职能。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04-08 02:31 回覆:
先評論一下現代中國的“功利”思維。所謂的文化,其實就是對真、善、美的追求,而金錢回報正是對一切優秀文化的最大腐蝕力量。我以前解釋過,科學的真諦在於求真,而藝術則在於求美;後者其實受衆遠遠更廣,一般人也能有普遍的接觸和體會,所以更適合拿來印證功利主義的惡劣影響。例如美國和韓國的影視產品,原本就高度商業化,但過去偶爾仍然有製作者願意投入足夠的愛心和精力,其產出自然就能額外地觸動觀衆,兼得口碑和票房,例如Cameron的若干早期作品;反之,如果是純粹100%追求金錢報酬的最大化,像是迪斯尼化的漫威和星戰電影,即便是舊有的粉絲也會從疲勞最終倒胃口。
以上正是我個人早已不再看任何好萊塢電影的原因;過去幾年我若是想要看Fiction視頻,唯一還能感覺到創作者對作品有熱愛、對自己和觀衆有尊重的,反而是日本的動漫;而日本動漫創作,恰恰是影視界出名的報酬特別低、工作特別累的行業,凴的正是一代又一代Otaku文化培養出來的激情愛好者犧牲奉獻。然而即使是這裏,也因爲全球市場的逐漸開拓,製作公司為新市場而批量生產,很快就超越激情愛好者所能支持的輸出級別,因而平均品質開始明顯下滑。
我也曾因爲民族感情而試圖接觸現代中國的電影和電視產品,但感想和對台灣新聞媒體一樣,都是令人作嘔。唯一能熬上超過10分鐘的例外,是幾年前的一部動漫《全職高手》(我猜測動漫在中國還是小衆,仍然有容納個人理想的一點空間)。換句話說,中國藝術文化產品與迪斯尼極爲類似,但整體水準還要更低,而這裏反映的,顯然並不是什麽歷史文化、政治審查或個人創造力上的差別,而在於行業機制的極端功利化。中國男足之所以越整越爛,也正是出於同一個基本邏輯謬誤,以爲報酬越高、表現就應該越好,其實剛好相反:越是功利,則越鼓勵劣幣驅逐良幣。古今中外,金錢的激勵效應,向來只限於普羅大衆的經濟活動;真正頂尖的追求,不論是科學、文化、藝術、體育、政治或軍事,最優秀的人才都只能基於理想和激情(請注意,這句話的反向敘述並不成立,參考那個公開懟楊先生說,爲了資助她個人愛好,國家應該浪費千億美元來建大對撞機的研究生),而不是重金獎勵。
所以一個自稱是社會主義的國家,反而接受將資本主義無限上綱之後的絕對邏輯,一切以金錢至上,不但是極大的反諷,也是自我傷害的愚昧典型,難怪中國最大的問題、最落後的層面,正是基礎科研、學術、文化、媒體、藝術、教育等等這些思想上必須求真、求善、求美的領域。不過讀者先不要義憤填膺;博客自創立以來,一直堅持免費閲讀,更不斷拒絕創收的點子,爲的就是一方面避免誇大、扭曲或灌水的誘惑,另一方面示範中國士人應有的為公益理想而奮鬥的典型。然而中國社會的功利主義是如此的普遍而深入,群衆在痛駡國足的同時,卻不假思索地忽略博客多年的努力和犧牲,不斷拿其他追求流量和收入的網紅“學者”、“專家”來和我做比較,這不但是邏輯上的自我矛盾,也是對我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侮辱。換句話説,請大家捫心自問,如果沒有深刻感到博客非功利態度的可貴,那麽自己就也是問題的來源之一,沒有資格批評別人,包括國足在内。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04-07 04:53 回覆:
回歸你的主題。
那篇《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如何管理資本》雖然對很多重要事項做了深刻的解析和建議,但唯獨對功利主義的危害、學術管理的正道、科研人員的腐化沒有做任何涉獵;結果文章討論過的改革現在都一一實現了,就是教育、學術和文化方面毫無動靜。我猜測你是注意到這一點,所以特別針對這個話題來做討論。其實我自己也是憂心如焚,但正如我反復解釋過的,此事的專業壁壘過高,很難用一篇科普文章説服非專業者。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支持行内的良心人發聲,是我目前僅有的建議。
頁/共 6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