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融】【戰略】後新冠世界(二)
2020/05/27 05:36:26瀏覽111910|回應52|推薦0
美國財閥在70年代開始佈局準備重新奪權的時候,宣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經濟上推行Milton Friedman的絕對自由主義,政治上則强調政府是萬惡之源,與此同時,還要在歷史敘事上美化既有體制和傳統,包括開國元老、憲法和普選投票(雖然開國元老一直認爲憲法必須不斷與時俱進,直選民主則不可信任,這是美國有選舉人團制度的原因)全都被徹底神化。其後果,在知識界是引發了自信爆棚的白左思潮和以福山爲首的“歷史終結論”;對一般群衆,則使懷舊成爲右翼民粹的基本信仰教條。Trump的競選口號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這裏的重點其實是“Again”一字。

當然,財閥灌輸對舊美國的懷念崇拜,除了方便迎合愚民之外,實際目的是要排除任何對他們獨佔國家資源利益的威脅,從而確保階級固化和財富集中。只要人民心目中把富裕强盛和美國例外論幻想出的歷史劃上等號,那麽任何試圖適應現實的理性論證和改革方案就永遠不會有市場;相反地,改革的動力會被轉移到追尋更加極端的自由市場和愚民分權上,結果自然是越改越糟糕。

真實歷史裏的美國體制,隨時代不同在左右之間有過劇烈的搖擺。我們熟悉的美式自由主義,其實是在Reagan之後才成爲文化正統。他的一系列政策和理論,除了對官僚體系有著絕對的腐化作用,在經濟上也脫實向虛,不但將製造業空心化,即使是難以外包的零售服務業,也普遍殺鷄取卵,犧牲員工和組織的既有經驗和知識,通過金融炒作來一次性地榨乾企業價值。

一個典型的手段是Leveraged Buyout(LBO,杠桿收購):藉著企業債市高需求/低老練度的特徵,自已不必出什麽本金,基本全凴借貸來收購現成的企業,但是負債人不是金融巨鰐,而是這些剛被收購的公司。如果運氣好,公司經營順利,那麽多賺的盈利屬於股東;如果經濟下行,生意失敗,則賠錢的是放貸的銀行和基金。

像這樣有賺無賠的好事,金融巨富們還覺得必須花費精力認真經營幾年,實在太辛苦,所以很快地發明出改進版,就是挑選正處在低潮的公司,賤價買入,遣散員工,然後把資產分割零售。美式經濟學的教授們被雇傭來美化這種掠奪性的行爲,把這叫做“建設性的摧毀”,說它是提升效率的必要過程和自由市場的正常運作。實際上是把很大的負面社會成本丟給員工、顧客和供應商等等弱勢族群,只計算炒家的賬目所得。

如果這家目標公司的資產總量不足以玩上面的拆分游戲,但是生意穩定、有可靠的現金流(Cash Flow),那麽LBO一樣可以玩得轉。這裏的巧妙在於一旦獲得股權,就拿現金流和資產(典型的例如地產和商標)為抵押,盡可能借貸更多的企業債,然後轉頭便將所有手裏的現金對股東發放紅利,完全合法地放入自己口袋。當然公司本身資金枯竭,還欠了一屁股債,除非生意環境忽然大幅好轉,否則苟延殘喘上幾年之後很自然地必須破產重整,但這完全在股權人的計劃之中;他們早已無中生有、為自己“創造”了一筆新的財富。至於其他Stakeholder(利益相關者)的巨大損失,則被美國政府、媒體和學術界完全忽略。

美國人這樣拼命作死了幾十年,政策和文化也越改越歪,爲什麽還能一直有相對漂亮的GDP成長率?爲什麽還能大幅投資進高科技?爲什麽有餘力霸凌全球?新冠疫情下的美國經濟展望提供了很好的示例。

我從一年多前就預測美國這一波經濟危機的震央會是企業債市。新冠疫情把衰退放大了至少四倍(單季GDP成長率原本會比長期走勢降低3.5%,現在則是14%以上),那麽這個因債務違約而必須破產重整的浪潮,除了我已經一再分析過的頁岩油業和航空業之外,其他行業也都無法幸免。再加上前面討論的LBO炒作早已為美國經濟内建了許多資金周轉困難的企業,例如電影院、餐廳、百貨公司等等,它們在疫情下剛好又首當其衝,所以即使新冠疫苗能在年底順利量產,商業破產仍將在2021年餘波蕩漾,而且在美國會比歐洲普遍得多。

這正是爲什麽這次美聯儲撒錢救市的焦點,不像12年前放在銀行業,而是直接下場去買企業債。但是波音這類名義上還被標示為投資級別(Investment Grade,波音目前屬於投資級別的最低一級)的公司,固然因此而大幅受益,可以簡單從債市獲得幾百億美元的資金,從而有了拒絕聯邦入股的底氣,其他因疫情而剛剛落入投機級別(Speculative Grade,又稱Junk Bond,垃圾債券)的公司(叫做“Fallen Angels”)也是美聯儲救助的重點,但是美國還有近2000家中大型企業向來都算是垃圾,它們是過去十年經濟泡沫的糟粕,許多是LBO壓榨後的殘渣,所以連美聯儲這樣可以憑空印鈔票(第一輪收購企業債總額就高達7500億美元)的機構,也不願意直接出面為這些公司買單。

本周有媒體估計在2021年底之前,會有400家這類的垃圾公司無力償還利息;這可能還是很嚴重的低估。不過即使有1000家中大型公司面臨違約,也不會對美國經濟有立即的重大打擊,這是因爲美聯儲在今明兩年至少會注入五萬億美元的流動量(Liquidity),這麽龐大的現金供應保證了任何財務受困的企業都能夠間接得到相對慷慨的資金來源,不論是發債、增股、出售部分資產、或是整個公司轉手,仍然會是有秩序的重整,不至於引發連鎖恐慌。換句話說,雖然美國產業沈厄積重難返,單凴可以無限轉嫁成本的美元印鈔權,就能阻斷經濟衰退的正常機制,即便在百年一見的危機下,依舊可以規避幾十年來治理不善的惡果。

我反復提過,美國的霸權建立在軟實力、美元和美軍三個支柱上。Trump在外交和經貿政策上的一意孤行,在全球樹敵無算,最近在新冠疫情襯托之下,更將自己的無能和無恥暴露無遺,這都是在自行閹割美國傳統的軟實力優勢,主動放棄主導國際治理的權責,其結果就是全世界都渴求獨立於美國之外的新運作規則和機制。

但是只要美元依舊是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就能兵不血刃地搜刮全世界的經濟生產成果,從而避免自身錯誤政策的天然經濟後果,並且在財政上繼續支撐對外侵略顛覆的企圖。一年前我曾在受訪問時,估計美元的地位要到2030年前後發生的下一場經濟衰退才會動搖,但是新冠極度加劇了今年的這場經濟危機,迫使美聯儲放棄一切矜持,全力消費美元既有的權威地位,只求平安度過當前的困難。如同上一篇博文討論的中美經貿脫鈎,這也可以是中國崛起的機運,而要抓住這個機運的樞紐也同樣是法國。

歐盟由德法兩國主導,中國尋求更深入的合作,德國較容易因爲雙邊經濟的互相依賴而能做出理性的反應,法國卻經常基於非理性的情緒因素而有所排斥。其實在後新冠世界中,中法雙方的利益高度重合,在氣候變化、伊朗去核、國際秩序、多邊組織、有序貿易等等議題上都有共鳴,在限制美國長臂管轄和提升歐元地位上,法國更是最積極的歐洲國家,而這些剛好也是中國亟需合作夥伴的戰略目標。

中方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已歷多年,雖有進展,但距離取代美元依舊遙遠;歐元才是國際上排名第二的貨幣。然而在2010年的希臘金融危機後,歐元的市場額分反而大幅倒退了。與美國相比,歐元區的GDP成長率更低,沒有統一的財政同盟,甚至沒有完全一致的金融法規。拉丁系國家的赤字,普遍纍積到傳統財政理論認爲不可持續的地步,而日耳曼系國家卻不願意出錢補貼幫忙,這使得歐元區瓦解的可能性始終如Sword of Damocles一般懸在頭頂。再加上歐洲的主要銀行過去十幾年因爲在美國的諸般交易而虧損纍纍(部分來自美國政府的制裁和懲罰),國際市場額分大不如前,也減弱了歐元背後的推動力量。

俄國早已嘗試過助推歐元,以減低美元在長臂管轄上的殺傷力,但收效甚微。中國的經濟體量遠大於俄國,在國際金融界的分量卻仍與歐元有量級上的差別,即使采納同樣擁護歐元的政策,勝算依舊不大。

這並不代表歐盟不是美元替代戰綫上的必要成員,只不過説明了美元的地位非常鞏固,要推翻它非得有中國加上歐盟、專注而堅決的協同努力不可,至於用來替代美元的新國際貨幣,是歐元、IMF的SDR、還是中歐聯合發行的新數字貨幣,反而是可以由戰術方便來取決的細節,不必事先鎖定。

所以中國必須下定決心,要能不畏美國必然會有的激烈反應,雄心勃勃地進行替代美元的工作。Trump在過去兩年的諸般敵對行動,反而是把美方能采納的反制措施預先耗盡,給予了中國很大的行動自由。例如對外援助和貸款一律改用美元以外的貨幣:最近美方要求中國豁免非洲國家欠債,就可以順水推舟,減免一定百分比之後,將餘額改爲人民幣或歐元。所有的大宗商品進口,尤其是原油,也應該完全去美元化;美國和沙特的關係已經有明顯的動搖,改用歐元或人民幣定價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與此同時,中方應該積極與歐盟對話,通過金融上的讓利,取得政治上的共識,共同推動雙方合作選定的新國際貨幣。這將是後美國世界的起點,也是新冠疫情能為人類帶來的最大正面貢獻。

【後註一】德國將在七月1日接任歐盟高峰會(European Council)的輪值主席,所以預先發佈了政見大綱,標題是“Gemeinsam. Europa wieder stark machen”“Together. Make Europe Strong Again”“手牽手,讓歐洲再次强大”。再次强大之後的歐洲,應該會有興趣和中國深化合作。

【後註二】有朋友私下聊起美國現在風起雲湧的示威活動,博客讀者可能對我的評論會有興趣,節錄於下:

Inciting protests to destabilize undesirable foreign governments is the oldest trick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hegemonic playbook. There was even a quantitative study by Brits which concluded that just 3.5% of enthusiastic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for the protest is normally sufficient to force regime change. Of course, this does not apply to Britain and the US themselves because 1) the CIA and MI6 are not funding the protests, nor is their mainstream media advocating escalation; 2) they both have a 35% core of right-wing fanatics that will always counterbalance any demand for real social reform.

【後註三】英國在二戰後失去霸主頭銜,但倫敦改爲美國銀行在歐洲的橋頭堡,一直能夠維持與紐約並列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現在Johnson無協議脫歐的陰謀即將圖窮匕見(本月底是延展過渡期的最後期限,否則明年一月1日起,英國與歐盟徹底分道揚鑣;當然我的讀者在一年前就已經知道Johnson從來不準備簽什麽自貿協議,因爲歐盟絕對會根據“Level Playing Field”原則而要求同樣的反避稅條款),英國的金融和實業馬上要摔下斷崖,正是美國人落井下石的好時機,所以美聯儲剛剛宣佈(參見https://www.forbes.com/sites/jasonbrett/2020/06/03/federal-endorses-ethereum-backed-alternative-to-libor/#3aa2b13d69f3)要以AMERIBOR來取代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倫敦同業拆放利率,原本就因爲一連串的作弊醜聞而必須在2021年底換招牌)做爲國際利率基準(一般估計有350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使用LIBOR為基點;大家沒有看錯,是350萬億美元,相當於四年多的全球GDP,參見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06-04/how-the-transition-away-from-libor-is-actually-going)。

我相信法國人是寧可用EURIBOR(巴黎同業拆放利率PIBOR在法國改用歐元後的接班人)來接手LIBOR的生意;這適合放入中法、中德和中歐的外交討論議題之中。人民幣的流動性還遠遠不足以插足這場競爭,支持歐元金融體系和美元抗衡正是正文中建議的戰略方向。

【後註四】今天(2020年七月21日)消息傳出(參見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eu-summit-idUSL5N2ES0EV),經過五天馬拉松式的談判,(European Council)歐盟高峰會通過7500億歐元的新冠援助法案,這正是兩周前我在留言欄所預測的:“那些北歐小國鬧幾天是可以的,到了表決日還是得支持全票通過。

【後註五】三個月前寫這篇正文的時候,第二季才只過了一半,季度經濟表現還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我做出“單季GDP成長率原本會比長期走勢降低...14%”的預測時,原本是依托這個顯而易見的背景,沒有明言會有若干程度的誤差這個可能。最近公佈的官方數字是同比降低了10%出頭(許多媒體專注的“-32%”是外推四個季度的結果,沒有實際意義),這和去年第二季度的2+%成長率相比,是12-13%的落差。這麽精確的預測結果,固然有些運氣的成分,但是和無數所謂專家滿天飛的胡猜相比,我自己還是很滿意的。

【後註六】今天是2021年2月7日,有新聞(參見《Despite huge losses, US airlines are rolling in cash》)報導,美國的四大航空公司在2020年總共賠了320億美元,但手頭上的現金反而從100多億增加到300多億。這其中固然有聯邦政府在去年4月大幅補助的因素,但主要還是源自正文中所提的美聯儲一年3萬億美元放水,使金融管道美元充斥,公司要借貸非常簡單廉價。

【後註七】我在一年多前談美聯儲直接參與公司債券市場,必然會導致大批僵尸企業因爲可以繼續借貸而苟延殘喘,這裏是BIS(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在2021年三月25日發表的研究報告(參見《Liquidity to solvency: transition cancelled or postponed?》),供大家參考。

【後註八,2022/01/07】幾個月前,大陸發生是否應該放棄新冠清零政策的爭議時,我曾提起Long-COVID的危害,並且推測它可能來自血栓的影響。這裏有來自南非的最新研究結果,指向Fibrinolysis-resistant Microclots(微血栓,參見《Could microclots help explain the mystery of long Covid?》)作爲可能的機制。雖然Omicron對肺細胞的感染力低,所以重病率和致死率也和以往的新冠病毒有質的差別,但我覺得仍然有必要等一段時間,先確認它對血液循環系統的破壞力也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再考慮是否放鬆防疫標準。

【後註九,2022/06/12】歐美財經專業向來喜歡譏笑第三世界(包含中國)的預算和統計數字有造假成分;這裏其實是他們歷史遺留下來的霸權和財富預先解除了按摩數字的壓力,一旦霸權衰退,他們對服從政治需要的熱忱,一點也不輸給印度、土耳其或拉丁美洲。《The Hill》剛發表了一篇討論美國社會安全保險(Social Security)的文章(參見《The 2022 Social Security Trustees’ report is optimistic — and misleading》),詳細解釋了主管單位的最新報告是如何造假騙人的。

【後註十,2023/08/10】過去幾年我接受視頻采訪的時候,曾經零零星星地談到美國的CPI指數在最近40年至少有兩次大改,總共故意少算了不止15%(這是非常保守的下限估計),以節省隨通脹率浮動的社會福利支出。現在又有新一波的下修,10個月就將醫療保險金支出一次性砍了超過1/3(每月從+2%改成-4%,而且應該還會持續2個月,總共造假少算40+%),參見來自《A Word about the Odious Ridiculous Massive Adjustments to Health Insurance CPI, which Now Collapsed to Jan 2019 Levels》的下圖;亦即2023年的斷崖式下降反映了算法的修改,而非實際開支數據的變動。請注意,2018年開始的急速上升源自2017年Trump減稅法案削減醫療補助;2020年開始的短暫下降來自新冠補貼,2021年補貼過期後民衆的醫療支出又大幅反彈。

【後註十一,2023/11/15】上面【後註十】所提的修改算法,以人工壓低醫療保險金通脹率,一年下來,成功將這部分的通脹數字砍掉近40%,現在已終結,回歸自然規律,參見下圖(上圖是纍積指數,下圖是環比變動,亦即前者的一次微分)右端。

【後註十二,2023/11/15】醫療保險金在整體通脹率之中,所占比例相對較小;美國政府篡改CPI各成分中的大頭項目,是房屋租金。下圖中的綠綫是官方CPI的纍積指數,紅綫是學術界獨立統計的房租價位,後者在2021-2022年間,相對前者打開了超過15%的差異。然後這個差異在最近12個月,被追上了5%,時間剛好與前述醫療保險金CPI的算法更動重合,我們不能排除醫療保險金價位統計數字的調整是爲了平衡房租通脹的可能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37116293

 回應文章 頁/共 6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王孟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1/25 01:27
南山臥蟲 问: 

 在油管上看到一套剛放出來的視頻,翟東升教授主講,拍攝時間應是去年末習拜視像峰會之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9y-pmAPlPo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第三部分(上述鏈接)——以"人民體係" 取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留意,是人民體係,不是人民幣體係;王兄一直念茲在茲的去美元化,或者要開始了。)僅供王兄和各位參考。 (2022/01/08 19:34)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1-25 01:27 回覆:
我最近沒有時間去看長文/視頻;翟教授是中國社科界出類拔萃的人物,在我鼓吹打擊美元多年之後,終於有他來站臺,是值得慶幸的事。不過我是金融本行出身,在細節上另有專業考慮,尤其在沒有世界大戰重整國際格局的背景下,可行性和如何過渡的問題,才是這類規劃的重點。

 (2022/01/09 10:24)

王孟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1/25 01:25
wangxiaoxiao 问: 

 最近b*b*c、c*n*n、v*o*a再加些外围独运轮媒体合力在向中国推销“与病毒共存”,鼓吹中国打开国门放弃“清零”的严格防疫政策;如您所说,他们想将(共产党主政下的)中国除之而后快、紧接着长驱直入敲骨吸髓的盘算就差刻在脑门上了,如果“与病毒共存”真是如他们所说的能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良方,他们禁运都来不及,为啥要如此殷切的向中国推销?国内也有人呼应“与病毒共存”,包括医学专家,是(被忽悠)蠢还是(装糊涂)坏?是中国防疫有成让他们脸上挂不住,所以必须通过宣传、忽悠中国放开国门,让大家都处在被delta肆虐的同一窘境,因此中国就无暇他顾,无心亦无力挑战现有的国际体系? (2021/08/15 08:26)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1-25 01:26 回覆:
英、美、西歐的媒體,即使在沒有戰略忽悠的考慮下,也受根深蒂固的種族優越感和文化偏見所主宰:同樣的天災人禍,亞非拉就應該是慘不忍睹,高等人種才能以悲憫的態度來指導、援助。像是三個月前印度的COVID慘狀,才是他們習慣、預期和樂見的;當時歐美新聞報導的口吻和姿態,都在重溫上世紀的舊夢,其欣慰和滿足,溢於言表。中國這20年打臉了幾萬個崩潰論的預言,正是激起這些社會深刻反感的最大因素,為歐美幕後主宰傳媒的政經精英,準備了仇中心態的沃土;右翼紅脖子敢直接表述,白左只不過是多繞一圈邏輯(亦即“中國的成就必然是犧牲自由、民主、人權和環境才得到的”)罷了。

 (2021/08/16 07:31)

王孟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1/25 01:24
查理 问: 

 請問您對台灣目前的國產疫苗爭議的看法,是人謀不臧,還是想建立國產技術但手段拙劣?此外像 Ivermectin 對新冠在India的效果,是大藥廠所不樂見,媒體被封鎖,還是只是一些網路謠言https://moptt.tw/p/Stock.M.1623521701.A.415 (2021/06/13 22:51)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1-25 01:24 回覆:
台灣防治新冠,其實政府的表現大約與西歐(英、法、德)同級,優於印度,而明顯劣於韓國和新加坡。去年的統計數字好看,倒不是作弊(否則病毒在社區自由流行,必然會以指數成長),而是因爲:1)海島容易封關(參考澳洲和NZ);2)政治心態促使及早切斷與大陸的交流,碰巧是防疫的正確措施;3)台灣人民素質高於歐美,至少願意戴口罩(可能是多年前為防治B型肝炎而推動公筷母匙所建立的防疫習慣);4)本省人口可能有歷史瘟疫所賦予的先天免疫力,但對病毒新變種有所失效。

至於自產疫苗,別忘了人類歷史上原本沒有在全新病毒出現三年内實現全面疫苗接種的前例,這次中、俄、歐、美、英(剛好對應著安理會五常)都是不計金錢和人力花費、全力以赴,才如此迅速地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台灣這種規模和層次的工業體,18個月做不出來,是普世現象,先進如日本也同病相憐,有什麽好大驚小怪?民進黨真正的罪過,在於拒絕來自大陸的疫苗,這很明顯是爲了滿足自私政治心態而犧牲許多無辜生命的謀殺行爲,受害的台灣群衆卻因爲媒體宣傳和群體壓力而不知反抗,這正是我多次討論的美式民主的邪惡之一。

印度人的生醫論文,必須等先進國家反復驗證才能信,目前應該暫時把Ivermectin與牛尿和蓮花清瘟放在同一級別。

 (2021/06/14 02:37)

王孟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1/25 01:23
AbzX5 问: 

 之前看王先生提过这个很有意义的假设. 这里做一点小小的抛砖引玉: 如果要证明该假说的正确性, 可能需要(1)在亚洲热带地区的蝙蝠上找到与当前COVID-19更接近的毒株 (2)在当地人群中找出某种先天性免疫屏障, 这种先天性免疫屏障对原始COVID-19有抵御, 而对变异后的COVID-19抵御力下降. 至于抗体, 抗体是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是不能够遗传的. 可能需要科学家反过来, 先比较研究变异株究竟引起了病毒本身的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对于人来说对应哪些机制, 以找出(2), 然后缩小范围, 最后找到(1). (2021/06/03 04:41)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1-25 01:23 回覆:
這種“瘟疫考古學”,比你想象的還要難些;例如1889-1890年流行的Asiatic Flu(又稱Russian Flu;請大家不要對名字過度解讀,當時的科學界連病毒是什麽都不知道,基本是哪一個英語系報紙先公開報導疫情,就可以隨便取名),到底是H2N2還是H3N8的流感,吵了近一百年,到本世紀分子生物學工具進步了,被發現反而最可能是OC43,這正是一種冠狀病毒!

目前能做出全基因解碼的最早瘟疫病毒,是1918-1919年的Spanish Flu,被證明是現代H1N1流感的老祖宗。病毒面對露天的氣候和環境很脆弱,所含的分子非常不容易保存,在1997年研究人員特別到Alaska北部凍原裏一個在1918年被團滅的村落去挖墳,才終於獲得完整的病毒基因。後來在美國和德國的醫院又分別找到當年對受害者解剖的病理樣本,得到部分基因組合,所以學術界剛剛可以開始比較當年疫情大流行過程中,相差幾個月不同變異種的傳染力和致命力差別。

前面提到的OC43冠狀病毒,如同H1N1流感一樣,也仍然還在人類社會中流行傳染,只不過毒性(Virulence,不是Toxicity)已經大幅降低,致死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計。事實上我們一般所謂的感冒(Common Cold),並不來自單一的病原,而是許多種毒性溫和的呼吸道病毒的總稱,其中包括至少4種冠狀病毒。從病毒-寄主共同演化(Coevolution)的角度來看,很可能每一種感冒病毒都曾經在剛突變獲得人傳人能力後,造成過全球性的瘟疫大流行,在人類社會以大批死亡為代價獲得群體免疫之後,慢慢降級為不致命的騷擾性(Nuisance)感染。新冠是人類第一次在疫情尖峰期就靠著全面疫苗而壓制的呼吸道瘟疫,雖然救了很多性命,卻也打斷了共同演化、互相適應的天然進程,其中包含病毒毒性逐步降低的傳統機制。所以當疫苗的使用結果被統計出來,發現仍然有相當大比率的輕症患者,並不見得是壞事,因爲演化作用或許還能憑藉這些輕症病例而正常運行(亦即毒性低的病毒對毒性高的變異種有排斥淘汰的作用,而且後者可以比較容易辨識,然後隔離而消滅)。

我所猜測的東南亞/南亞瘟疫歷史,並不對應著那4種已知的感冒冠狀病毒,因爲後者是全球性感染,無法引發區域性免疫力的差別,而必須是類似SARS和MERS那樣傳染力較弱、在傳播過程中有可能會自行消失的病毒,向西不進入伊朗,向東、向南沒有傳入菲律賓和印尼(這兩個島國有他們自己的蝙蝠和冠狀病毒,但品種和亞洲大陸差距較大,免疫效果必然也較低;事實上這兩國在第一波疫情下和中南半島國家的對比,是支持我這個假説的最强間接證據);至於台灣,雖然也是海島,但多數人口是最近400年的移民,可以從福建把免疫力帶過去。不過這些古代甚至上古的區域性疫情,既然沒有造成超大規模傳染,又已經自然消失,歷史上根本沒有記載,要直接去找基因證據,基本是不可能的;尤其我談的不是絕對免疫,而只是稍有緩和作用的部分免疫效果。唯一可行的考古研究方向,是對現代人口的免疫基因做跨國性的統計分析,然而這需要對人類基因和免疫系統有極度深刻而全面的瞭解,明顯超出當前學術界的知識範疇,或許再過2、30年會有可能吧。


我在前一個回復裏,談到歷史上冠狀病毒所造成的瘟疫流行,可能賦予部分人口額外的先天免疫力,但是研究不容易做,需要許多年的持續努力。這裏是今年四月發表的一篇英國論文,宣稱找到第一個已知的新冠免疫基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閲讀參考:The influence of HLA genotype on the severity of COVID‐19 infection - Langton - - HLA - Wiley Online Library

 (2021/06/07 02:04)

王孟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1/25 01:21
南山臥蟲 问: 

 //當時我已經談到我懷疑蝙蝠傳人的冠狀病毒可能在過去幾千年曾經在東南亞和南亞反復發生,導致這些地區的群衆先天就有若干免疫力//王佐之才!!!近來習大大有關大外宣的談話,王兄想必知曉(張維為亦升帝師了),希望有助一二,且務必注意自身安全為要。其他,暫只能——聽天待時乾着急,愧無神力挽乾坤。 (2021/06/03 20:06)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1-25 01:22 回覆:
是的,一周内習近平先是談基礎科研的重要性,然後又公開寫文敦促改進外宣,剛好就是我在過去幾年特別反復强調的兩個施政重點。我以前説過,在美國誠實談改革會引火上身,在台灣則絕對會被衆人咒駡,全世界只有中國一個政府有足夠的理性能聽得進合理、深刻的建議。當然政府接受我的診斷和預後,並不代表他們也會采納我所開的一切處方(這其實也是我事先就預期的,因爲處方必須視自身的組織和民情細節而定,我一個外人不可能有足夠的掌握,頂多只能舉例供參考),甚至連我的原稿都很可能已經被各級幕僚智庫吸收重寫再以自己名義轉發很多次,根本無法溯源了,但是我的目標始終是對社會有實際影響,即使只能間接、匿名地做出貢獻,依舊是值得的。

 (2021/06/04 01:26)

王孟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1/25 01:20
乌鹊南飞 问: 

 台湾近期疫情失控,您有什么看法? (2021/06/02 10:36)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1-25 01:21 回覆:
幾個月前,DesertFox提過這個話題,認爲台灣醫生社會地位高、醫療體系健全可能是疫情被控制的主因。當時我已經談到我懷疑蝙蝠傳人的冠狀病毒可能在過去幾千年曾經在東南亞和南亞反復發生,導致這些地區的群衆先天就有若干免疫力,雖然沒有任何實證,但這是唯一一個能同時解釋爲什麽台灣、越南、Laos、Cambodia和印度在第一波疫情的防治上都特別輕鬆的理論。

現在新冠的變異種已成主流,推動了新一波的疫情流行,而前述的那些地區無一例外都面臨創記錄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這依舊不算實證,但那個理論又一次成功解釋了所有的新現象。在科學地探索未知機制的過程中,如果還不能直接達成絕對的邏輯結論,就只好樹立幾個假説,然後慢慢搜集間接證據,根據Bayesian Statistics來更新計算它們的機率。這個“既有免疫力”的假説,剛剛因爲台灣疫情的新發展,而進一步獲得可能性的提升。

 (2021/06/02 11:12)

王孟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1/25 01:19
cmhshirley 问: 

 按照您的预测,未来5年中国超过美国,未来10年美元的金融霸权会倒塌,那我们这些目前在美生活的平民百姓是不是应该把部分资产预存人民币在国内投资房产和金融。我内心里一直想回国内,无奈国内高校环境不太好,对女性也不友好,加之以我的情商估计在国内是混不下去,所以打算退休后回国养老。 (2021/01/23 03:15)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1-25 01:19 回覆:
我素來不喜歡討論投資事宜,因爲金融市場其實是高度非理性的,價格回歸實際價值可能需要幾十年,例如美元在50年前就放棄金本位,開始無限印鈔,到現在還是國際儲備貨幣;又如Bitcoin,内含價值是零,但在美聯儲極限放水的背景下,很自然地不斷上漲。所以不要從大戰略考慮來做投資決定;至於是否回國,則看你個人身邊的小環境。

 (2021/01/23 07:17)

王孟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1/25 01:18
Zundoko 问: 

 德国拉拢38国在联合国抹黑涉疆涉港问题: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0_10_07_567368.shtml再次验证了您的话“這裏最大的問題在於他把重點放在德國,但是德國一直是白左的主要基地之一,媒體和智庫又被美國人徹底滲透,所以中德外交不能高調進行,否則必有反彈;”。像这种战术上的错误是否应该归责于智库?  (2020/10/08 02:49)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1-25 01:18 回覆:
戰略失誤,完全是智庫的責任;戰術不足,執行單位也必須反省。

 (2021/01/20 07:15)

王孟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1/25 01:17
路哥哥 问: 

 王先生说过因为资本的收益过高,所以产生贫富差距问题。这是21世纪的最大问题之一。那么请问,如果中国提高国有资本参与金融收益的比例。那么一定比例资本赚的钱就是国家赚的钱,国家的钱再分享给全民。这是否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2020/11/16 04:13)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1-25 01:17 回覆:
小程度上有幫助,但不足以解決問題。自由市場先天是贏者全拿,像是馬雲這樣憑著運氣和不完全合法的手段,迅速纍積了極大的財富,不但普遍,而且處理起來是很棘手的。

 (2021/01/20 06:21)

王孟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1/25 01:16
路哥哥 问: 

 翟东升的一篇文章:https://www.toutiao.com/w/a1678971457725453/最后写道:“有一位大师级的老教授跟我这样解释英文中的“establishment”建制派这个词:这个群体的外层是达官贵人富商名流,但是其内核只有两个群体,一是修道院里的僧侣,二是大学里的教授。尘世间的功名利禄盛衰荣辱,其实都可以追溯到他们中某些人头脑中的灵光一闪。”这句话是否有道理,与王先生谈到的西方是被资本力量操控的是否有冲突?另外王先生能否就此说说中国目前提倡的国内外双循序,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改变,是否有利于改善个人福利? (2020/09/28 20:36)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1-25 01:16 回覆:
這位“大師”的説法和我的經驗認知南轅北轍。當然我只在20、21世紀的美國住了30多年,既沒有時空穿越和無中生有的能力,也從未在修道院呆過,如果他討論的是14世紀的歐洲我無法置評。

國内外雙循環是應對美國經貿脫鈎的政策方案之一,另一個反應是對美國高科技產品做針對性的替代;這是我多年來反復預警的事,Better late than never。

 (2020/09/29 02:29)
頁/共 6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