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霸行---第三天Part 02
2012/08/05 20:47:53瀏覽324|回應0|推薦6

中霸山屋 --- 霸基之前

 

經過中霸山屋短暫休息之後, 繼續前往中霸坪…

 

9.9K處有個碎石溪溝, 下坡時需要特別小心不要滑倒, 上坡時只要謹慎一點通行,基本上, 上坡比較沒那麼危險, 因此自己先通過之後, 兒子接著小心跟上來….就是照片右下角那個約 45度的碎石陡坡, 回程下行時就需要特別注意.

 

X

 

 

 

腰繞幾百公尺距離的中霸尖山東側森林路段, 出了森林之後就是良好的大小霸尖山展望點….  先拍張大小霸的合照, 中央遠處就是聖稜線, 幾乎整片區域都一覽無遺

 

 

 

大霸尖山獨照

 

 

 

聖稜線, 遠方從左到右的山頭分別是 素密達山 (有個素密達斷崖在其右側那裡), 穆特勒布山, 雪山北峰…. 至於雪山主峰與北稜角, 被雪山北峰擋住了

 

 

 

小霸尖山獨照

 

 

 

上達中霸坪, 兒子與大霸尖山

X

 

 

 

大霸尖山與遠處的聖稜線

X

 

 

東霸群峰, 就像是新竹的五指山一般, 共有五座山頭….

這是東霸第一峰, 距離較近而且高度還比第四峰高一些, 攀登也較容易, 不過一般人 (其實只有極少數人會前往 ) 還是以第四峰當成主要目標.

 

 

 

從右到左, 第2,3,4 峰, 東霸尖山列為台灣 “九障” 之一, 從大霸往返東霸就需要花費一整天, 攀登極為不易 ( 比大小霸更困難 ), 另一方面, 攀登第一或是第四峰, 都是從谷底到山峰下方一路上攀, 其中 2,3,5 峰似乎未曾有人留下攀登的記錄, 這些四周都是峭壁的山頭, 而且斷稜很深, 除非有足夠的攀岩技術裝備, 否則很難爬得上去 (因此也一直沒有隊伍爬過這些山峰的記錄)

 

 

 

從右到左, 第4,5 峰…第四峰就是一般隊伍攀登東霸尖山的目標山頭, 標高 3365m ( 攀登第一峰就比第四峰容易許多, 距離也近多了 )

 

 

 

大霸尖山的左後方是 品田山, 台灣的十峻之一, 這個角度的 品田山 看起來比較沒那麼雄偉 ( 要從聖稜線途中的 布秀蘭山 的角度拍, 才是最佳角度 )

 

 

 

近處土色稜線是大小霸之間的 地壘 (類似地基), 遠處是聖稜線

 

 

 

從中霸坪拍過照之後, 準備下行, 前往霸基…

 

下行途中有個幾公尺距離的小山凹, 去年來的時候, 是碎石還加上有個斜度的自然崩坡, 通過時簡直讓人膽戰心驚, 這種有斜度的碎石坡, 一步滑落就是幾百公尺的懸崖…. 去年當時, 自己先小心通過之後, 還回頭用登山杖挖了幾個踩腳點, 讓後面通過的另一人能夠踩得更穩當一點….也幸好兩人都安全通過.

 

這次再度前往, 原本自然崩落的碎石都已經被清理過了, 路徑已經很平整 (沒有去年的斜坡加上碎石那麼恐怖), 不過為了兒子的安全, 還是決定架繩, 讓兒子以鉤環確保的方式通過, 畢竟安全無價, 而且登山途中不容許任何閃失.

 

準備通過該凹陷處之前, 兒子瞄了一眼下方的深谷之後, 也乖乖的等待架繩跟確保, 之後才以更安全的方式通過該路段, 雖然兩人下行以及後來上行時都是穩定通過, 沒有半步打滑, 安全索也沒有發生作用 (算是白搭), 不過, 世事難料, 有搭總比沒有好, 至少通過時可以更安心.

 

下行途中, 大霸尖山的角度也越來越尖聳了….拍張大小霸的合照

 

 

 

幫兒子拍個照

X

 

 

 

大霸獨照

 

 

 

大約下坡的半途吧, 兒子看著大霸尖山

 

 

 

越來越接近霸基

X

 

 

 

大霸的角度跟樣貌又不太一樣

 

 

 

大小霸合照

 

 

 

再往前不遠就是霸基了, 再幫兒子拍個幾張…

 

X

 

 

 

之後, 就是今日的行程終點了, 到霸基風口附近然後折返…. 距離小霸尖山只剩下一公里左右, 不過兒子沒打算再過去登頂小霸了, 一來天氣開始要轉壞, 再者, 兒子也無法多承受那兩公里的往返加上攀岩.

 

一路走到霸基, 又遇上超級良好的視野, 這一段路, 已經算是非常幸運了…

 

待續

  

 

後記:

有些照片必須 “修比較大”, 因為兒子不喜歡被閃光燈拍照, 許多森林裡面的人像照, 拍出來的人都是黑的 ( 背景光線又很亮 ), 拍照時沒有用閃光燈補光, 就只好大力修圖了, 把人修得亮一點, 跟背景的亮度相仿, 至少也要能夠看得出來照片中是什麼人.

 

只是旅遊記錄而已, 不需要用太高的標準, 照片能夠辨識就好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ffchiu&aid=669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