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說] 《最後一班慢車》自序
2014/12/09 23:20:36瀏覽2662|回應0|推薦0


這本集子收錄了我過去十年間幾篇比較滿意的短篇作品,包括五篇還不成系列的「疑難雜症事務所系列」,與二篇獨立的短篇。

    我始終認為寫短篇推理是一件爽快的事,有個好的核心謎題,適當的敘事架構,再穿插些有趣的人物、支線,萬來字、幾個星期間便可見頭見尾,讀者讀來也不費太多心力,一杯咖啡之間便可以解開謎團,如同投打直球對決,要嘛長打,要嘛三振,都圖個痛快。

    這本集子中多數作品都曾發表於《推理雜誌》,這本由林佛兒先生創刊、自1984年至2008年橫亙二十多年的雜誌是台灣推理創作的指標,如彭佳嶼的燈塔 般,默默照耀著漆黑的淡水洋。我永遠記得第一次看見自己的作品用鉛字刊印在雜誌上的那種感動,像是達成了寫作生涯中的某個里程碑一般,藉著本書出版,謹在 此向《推理雜誌》與林佛兒先生致上無限敬意。

    以下就收錄的每一篇作品做個簡短的花絮介紹。如同我很喜歡的比喻,寫作就是用文字築起一個小籠子,在不停流逝的生命中捕捉浮光片影,將之鎖住、凍結,留待日後回味品嚐;現在回頭讀這些數年前的作品,能還能感覺到那些時光中所發散的溫度,茲為文以誌,並與各位分享。


<最後一班慢車>

    這篇作品發表於2006年12月推理雜誌266期,發表後,在當時推理圈中引起了小小的好評,可以說是我早期作品中比較成功的一篇。

    這背後還有些故事。約莫是2005年時,我以這篇作品參加了台大文學獎,一路晉級決選,到最後評審現場講評時,才以一票被阻於得獎名單門外。即便如此,這 篇小說也得到了李昂與蘇偉貞兩位老師相當的評論。蘇偉貞老師就剖析了許多「意象」,例如小孩子所代表光明的意象、火車象徵了無法停止的人生來回等等(其實 我很想舉手告訴她根本沒這回事,小孩子就是小孩子,火車也只是因為我是鐵道迷而已)。李昂老師雖然自始至終沒投票給我,但她也表示對這篇作品印象,她直言 說這是很好的大眾小說,但並不適合純文學為主的文學獎;她稱讚整個故事架構的編排,不過認為細節描寫部分還要加強,她建議我去看王家衛的《2046》,尤 其是鞏利抹去口紅那段,她說男女情愛是再通俗不過的東西,但是表現手法不一樣,整個層次就會有差。

    我因此去看了《2046》,看了一次看不大懂,最後買了DVD回家,看了八年終於有些體悟。這讓我瞭解,我不是那種天才作家,天生有個七竅玲瓏心,某些事情還是得靠年歲沉澱,才感覺得到,才寫得出來。


<赤雲迷情>

    這篇作品發表於2006年6月推理雜誌260期,是我第一篇刊載在推雜上的作品。

    大約是2005年寒假,我和幾位朋友隨救國團去爬玉山,在排雲山莊過了一夜,可惜最後大雪封山,沒完成登頂。不過在大雪、冰凍、連水都沒有山莊過夜是個很 有趣的體驗,那完全不是推理小說中「暴風雨山莊」的想像,是幾十個人擠在不通風的大通舖上,沒有床單、被褥,冰凍的木板床可以穿刺過Gore-tex的防 寒衣,上個廁所都會被天花板上滴下來的冰水凍得哇哇叫。回家之後,我就寫了這篇<赤雲迷情>。

    我給這篇故事的定位是「短小、節奏明快」,孤峰斗室、二女一男、瞬間迸發的殺意和懷疑,那是一種特別的謀殺氛圍,在高山上才感受得到。

<聖光中的真相>

    這篇作品發表於2006年9月推理雜誌263期,不過以創作時點來說,<聖光中的真相>是整本集子中最早完成的作品。

    這是「疑難雜症事務所」系列的第一篇作品,這個系列最初的構想是走搞笑的古典推理,由嘴賤、個性機車的私家偵探小范,與低級搞笑的記者胖子組成搭檔,案件則是非謀殺的日常之謎。當然,從後面幾篇作品可以看出,這個最初的設定目的並未達成。

由於是很年輕的作品,<聖光中的真相>的最初版本有太多「用力搞笑」的斧鑿痕跡,髒話、冷笑話、低級笑話,讀起來恐怕不怎麼舒服。收錄在此的版本已經經過潤飾改寫,刪掉太低級的段落,也讓人物對話、個性稍微圓潤世故一些,與後面同系列的作品不要差異太大。


<十二字批言>

    這篇作品發表於2006年10月推理雜誌264期,是所有作品中最輕薄短小的一篇。

    故事以「安樂椅神探」的形式進行,是當時的一種新嘗試。核心則是在於十二字批言:「橫豎八,腰無肉,米自走,人皆說。」,或許各位讀者可以想一想這批言背後的意義。


<紅花樓之謎>

    這篇作品獲得2006年第一屆浮文誌新人文學獎佳作,是我與尖端出版社結緣的開始,也是這本集子成書的遠因。

    同屬於「疑難雜症事務所」系列,<紅花樓>路線已經有明顯變化,第一,我開始用胖子的第一人稱寫故事,第二,胖子的個性也變得沉穩一點,看起來不再那麼低能。這或許和我逐漸變老、變胖有關。

    另外,這篇是我的「福爾摩斯練習題」的第一篇作品,當初的計畫是,以六篇我最喜歡的福爾摩斯短篇的概念為基礎,用疑難雜症事務所的方式加以發揮;希望可以在台灣本土的背景下,重新塑造古典謎題。

    作為第一篇嘗試,<紅花樓之謎>在改寫與原創的比重可能有些失衡,讀者或許可以很容易看出這是在「練習」哪篇作品,這是不盡成功之處;不過核心謎題仍然是小弟自己的想法,倒不是借來的。


<空手而歸的賊>

    這篇作品獲得2008年浮文誌新人文學獎貳獎,同樣是「疑難雜症事務所」系列,同樣是「福爾摩斯練習題」,但<空手而歸的賊>原創性要高些,故事中參入傳奇冒險元素,希望讀起來更輕快一點。

    這篇作品曾公開於尖端出版社浮文字的網站,同時公開的還有決選評審九把刀的評語,詳細內容現在無法逐字復述,只記得評審稱讚此作節奏保持得很好,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會被繁複的推理給壓垮。

    我會記得這句評語,當然是因為我很喜歡,控制故事的節奏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標。


<一聲槍響>

    這篇作品是2011年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會內賽的參賽作品,最後經會員互選被選為首獎。

    台 灣推理作家協會的會內賽(我們戲稱「華山論劍」)限會員參加,由主辦人出一道題目,參賽者依此創作一篇三萬字以內的短篇小說,再由參賽會員互相評分,選出 首獎。那一年會內賽的主題是「安樂椅神探」,能和一群同好一起寫作、讀作品、互相討論,應該是加入協會最有意義的事吧!

    <一聲槍響>同樣是「疑難雜症事務所」系列,但在這篇故事中只有偵探小范,助手胖子並未登場,故事內容涉及黑道中的謀殺案,也已經不單純「疑難雜症」而已。我試圖用不同的敘事方法,呈現不一樣的情感。

    這 篇短篇集的面世,首先要感謝尖端出版社,也要感謝辛苦的編輯呂尚燁先生在整個出版過程中協助。自從推理雜誌休刊後,短篇推理越來越難找到發表的空間,也限 制了作者們創作的動機;但就我個人而言,短篇推理小說無論在創作或閱讀上,依然樂趣十足,希望期刊、報紙、以及讀者都能改短篇大眾小說更多機會,刺激更多 好作品誕生。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a0111&aid=1956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