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瓊斯角公園 藏歷史秘密(世界周刊城市傳真)
2021/05/10 01:30:00瀏覽3182|回應1|推薦89

    四月中的一天,我們延著被譽為華府都會區最美的林蔭景觀大道-喬治華盛頓紀念公園大道(George Washington Memorial Parkway)向南開,儘管華府櫻花季剛過,在仍是繁花亂燦的林蔭大道上遊車河,可以享受疫情期間車流不多的優閒。
    新冠疫情延燒全美一年多,去年初,疫情剛開始時,除了每週買菜之外,連上班都只須連線上網,幾乎整年都沒有出門旅遊,到了去年底,疫情的狀況更是只能以恐怖兩個字形容,我們更是不敢出遠門,頂多偶爾在社區散步走走。
    隨著今年開春之後,疫情漸漸緩和,我們也打了疫苗,偶而在週末,夫妻倆自己或邀三五好友,戴著口罩在附近的公園尋幽訪古或散步踏青。
    那天,在走過無數次的亞歷山卓老城(Old Town Alexandria)的地圖上,無意間看到一個以為是名不見經傳的瓊斯角公園(Jones Point Park),便轉進去下車走走,竟然發現這裡裏隱藏著許多快被遺忘的歷史秘聞和幾乎完全荒廢的遺跡。

上週末帶華府國建會的朋友來踏青,順便解說瓊斯角公園的歷史

華盛頓公園大道長25英里
    喬治華盛頓紀念公園大道全長25英里(40公里),幾乎一路沿著維州(Virginia)的波托馬克河(Potomac River)西南岸,北起美國退伍軍人紀念橋(American Legion Bridge),南到喬治華盛頓故居的弗蒙山莊(Mount Vernon)。延途有許多自然野生保留地、公園與歷史遺址景點,其中一小段穿過亞歷山卓老城,也有許多路邊觀景臺可以停車觀賞波托馬克河風光、國家機場(National Airport)的飛機起降,眺望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 Washington D. C.)以及喬治城(Georgetown)的風光,1989起改由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管理維護,可見其自然景觀與歷史意義的重要性,已超越了一條交通要道。

喬治華盛頓紀念公園大道

仍是繁花亂燦的林蔭大道

大橋對面是林肯紀念堂

波托馬克河對面的華盛頓紀念碑

瓊斯角公園風景優美
    瓊斯角公園佔地65英畝,位於亞歷山卓老城的最南邊,延著波托馬克河岸邊,目前是一塊幾乎突出到河中央的半島,與河對面國家港(National Harbor)的摩天輪遙遙相望,波托馬克河流到這裏豁然開朗。我們站在河面寬闊的岸邊極目南望,一片蒼茫,氣象萬千,當時天候不佳雲層厚重,更增添發思古之幽情,然而因為水流到此更加放緩,河中似乎隱藏著許多沙洲暗礁的危險。
    波托馬克河是馬里蘭(Maryland)州與維吉尼亞州的界河,雖然不是美國最有名,也不算是最重要的一條河,但是由於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出生於波托馬克河畔的弗蒙山莊,他與美國的誕生息息相關,且終其一生在此度過。國家首都華盛頓特區全境也都位於其水域之中,因此被諭為「國家之河」 (The Nations River),一點也不為過。
    與波托馬克河船運息息相關的燈塔、華盛頓特區最南端的邊界基石(Cornerstone)、伍德羅·威爾遜大橋(Woodrow Wilson Bridge)、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造船廠遺跡,共同組成了瓊斯角公園的傳奇故事和美麗風景。

瓊斯角公園述說早期的美國故事 

與河對面國家港的摩天輪遙遙相望

馬州「州母」 首任Piper島主
    瓊斯角的前身是波托馬克河中的Piper島,九千多年前的美州原住民就曾在這裏生活。四百多年前,來自英國的新移民用倫敦泰浯士河上一個小島的名字命名此小島。
    根據記載,被視為馬州「州母」( Founding Mother)的美國女權先趨瑪格麗特·布倫特(Margaret Brent)應該是第一任島主。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11月22日三十七歲的她從英國移民到馬州的聖瑪麗(St. Mary), 1654年她取得巴爾地摩公爵頒發Piper島的土地所有權,並在島上僱用黑奴加工煙草。當時的女性沒有投票權,但是她以地主和巴爾地摩律師的身份,擁有兩張投票權。1985年,她被選入馬里蘭婦女名人堂的第一批女性之一。

銘記瑪格麗特.布倫特的事蹟

九千多年前的美州原住民就曾在這裏生活 

瓊斯角燈塔 1926年退役
    十六世紀末,來自歐洲最早的移民開始對北美進行探索以來,波托馬克河沿岸地區一直是繁華的貿易和商業中心。1608年(明萬曆三十六年),風中奇緣中的傳奇人物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船長曾經在河上航行,由於他的生平與一些後來開拓者的傳奇故事,吸引了許多追隨者來此地定居。瑪格麗特·布倫特之後,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個英國商人兼製圖商Cadwalder Jones在Piper島上蓋了一個小木屋居住,後來這個突出河中的一個小島被填土成為半島,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Jones Point。
    十七世紀時,利潤豐厚的煙草逐漸取代早期動物皮草成為出口經濟的主要動力,而一百年後的小麥又取代煙草成為最有利可圖的生意。除了作為重要的出口作物外,小麥帶動了新興的亞歷山卓鎮的磨坊和麵包店的發展。繁忙的亞歷山大港與喬治城和華盛頓市同為波托馬克沿岸商業和工業的重鎮,船運繁忙,常有船隻在突出於河中的瓊斯角一帶觸礁,於是籌建一座燈塔以警告穿過河中危險沙洲河的船隻。
    由於亞歷山卓市是當時美國最大的航運,製造和運輸中心之一。 1852年(清咸豐二年),燈塔委員會收到了國會撥款5,000美元,在瓊斯角購買土地和建立燈塔,並於1855年建成。
    燈塔於1856年5月3日首次點燃,圓形的燈籠由鐵架罩著架在一棟單層長方形的磚基木屋的屋頂中央。最初的燈塔使用鯨油,燃燒後發出白色光芒,指引來往波托馬克上忙碌的船舶和軍艦。到了1900年,改為燃燒礦物油,因而發出紅色光,據說由於當時燈塔附近的岸區逐漸發展成色情紅燈區,紅色光竟然成為「紅磨坊」的指引標誌,引起許多衛道人們的不滿,於是到1919年光源再度更改為燃燒乙炔,燈塔又變回閃爍白色光芒。
    這座屋頂上的燈塔最終在1926年停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附近的一座小型鋼骨燈塔。但是伍德羅·威爾遜大橋於1961年通車之後,大橋的燈光妨礙了燈塔導航的功能,鋼骨燈塔也在1962年退役。如今,波托馬克河上唯一還在使用的燈塔是位於下游五英里處的Fort Washington Point燈塔。

瓊斯角燈塔 

哥倫比亞特區首塊邊界基石
    美國獨立後,各州對首都的位置發生爭執,北方希望將首都定在紐約,而南方希望將首都定於南方。最終南北雙方協商,各作讓步,在中間新建一個城市作為美國的首都。最後確定的位置是由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和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在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的一次晚宴上中作出決定。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7月9日,國會通過了《居住法》(Residence Act),批准在波托馬克河邊建立首都「聯邦市」(Federal city),7月16日由喬治華盛頓總統簽署法案。
    當時的「聯邦市」規劃為由馬里蘭州和弗吉尼亞州捐贈的土地組成,每邊為10英里(16公里 ),總計100平方英里(259平方公里)的菱形區域,後來改名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在1791年至92年間,安德魯·埃利科特(Andrew Ellicott)帶著一個團隊,對聯邦首都的邊界進行了勘測,並在每一個英里點都放置一塊邊界石,許多石頭至今仍然屹立。
    瓊斯角公園位於緊鄰亨廷克里克溪(Hunting Creak)和波托馬克河的交匯處以北,當時被勘測定為哥倫比亞特區最南端的一塊基石,被安裝在燈塔南方數十多公尺的河堤上,也是第一個被安置的基石。據記載,當天喬治·華盛頓還親自出席觀禮。
    兩百多年來,由於河水不斷上漲,這塊基石的河堤早以沉入河水中,基石在1921年被撈起,重新安放在燈塔以南數碼處的河邊。如今被保護在一個鐵製的玻璃罩中,經過兩百多年的風吹水蝕,似乎已不見原來的形狀。而以基石向東北和西北劃出的兩條線,就是當時首都的邊界。如今國家公園管理處在不遠處的邊界上,重新立了首都與馬州和維州的界石以資紀念。由於邊界是直線,因為波托馬克河屬馬州的領土,所以理論上,當年邊界線外瓊斯角的一小部分土地屬於馬州所有。
    特區成立後不久,波托馬克河西岸的維州居民就因為國會過度重視東岸,以及蓄奴等問題的爭執,發起回歸維州的運動,經過他們多次請願,美國國會終於在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7月9日通過法案,將波多馬克河西岸的土地交還維州,留下今天缺一角的哥倫比亞特區,瓊斯角公園的邊界石見證了那段歷史。

華盛頓特區的藍圖 

哥倫比亞特區的第一塊邊界基石,也是最南端的一角

第一塊邊界基石被保護在一個鐵製的玻璃罩中

左下角的兩條線就是當年華府與馬州和維州的界線

造船廠遺跡 身世坎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美國在1917年4月6日才宣佈參戰,美國海軍根據1916年已經通過的《海軍法》推行建艦計劃,於是由於戰爭的需求導致美東各地造船業的迅速擴張。
    1918年初開始,維吉尼亞造船公司(Virginia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收到建造12艘每艘9,400噸大型軍艦的合同,於是在瓊斯角燈塔所在的原Piper島北面填出47英畝的「人造土地」,並修築了四條大型船塢,預計前10艘船在1919年下水。
    該船廠很快在1918年5月30日,也就是在開廠後的第85個工作日,舉行第一次安放龍骨典禮,由伍德羅·威爾遜總統(Woodrow Wilson)親自敲進第一根釘子。威爾遜總統夫人將將第一艘船命名為Gunston Hall號,因為Gunston Hall是開國元勳喬治·梅森(George Mason)的故居就在下遊不遠處。
    隨後為了趕工,數月內招攬了超過七千名工人,擠在這個造船廠輪班工作。可惜好景不常,六個月後的1918年11月7日傳來同盟國戰敗瓦解,一戰結束的消息。
    儘管造船廠是為戰爭而建,但是亞歷山卓市的經濟眼見造船廠帶來繁榮,當然希望造船廠能繼續運轉。不過很快發現造船場的資金早已被偷偷挪走他用,即使後來國會對造船廠所有人查爾斯·W·莫爾斯(Charles W. Morse)進行調查,仍無法挽回造船廠。到了1921年初,短命的造船廠基本上就已經沒有工人了。
    這座空的造船場於1923年被租給了Western Marine and Salvage Company,機械設備被拆除一空,工廠建築成了流浪漢們的避風港,最後連船塢都被填平。
    1933年一位維州作家瓦萊麗·麥克馬漢(Valerie McMahan)向政府提出了一個將前船廠管理大樓和周邊地區改造成一個美國兒童玩具樂園的計劃,沒想到卻因為聯邦政府早計劃另有用途而被拒絕。而後,儘管1936年一個美國軍方的秘密通訊中心在附近成立,但是大部份的場區卻成了人跡罕至的荒地,如今,秘密通訊中心也不知所終。

第一艘下水的萬噸級Gunston Hall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所造巨艦的舵

船塢如今已經填平,成為一條通向歷史的小徑
 
伍德羅·威爾遜大橋跨3州
    由於波多馬克河被突出到河中央的瓊斯角佔據了半個河面,所以當年建造圍繞華府的環城(495)高速公路,就選擇經過瓊斯角上方,建造穿越波多馬克河的第一代的伍德羅·威爾遜大橋,並於1961年12月28日通車。唯一的遺憾是原本應邀出席剪綵的伍德羅·威爾遜夫人,於當天上午過逝,永久缺席了通車典禮。
    大橋中有一段約有300英尺(91米)長的橋樑,穿過至今仍屬於哥倫比亞特區最南角的瓊斯角尖端東側。使得當時這座橋成為美國唯一跨越三個州級司法管轄區(哥倫比亞特區,馬州和州)邊界的橋樑。
    當年,除了只有六車道的大橋很快就不敷使用之外,而且為了讓河上的大船通行,將不夠高的橋面設計成為可以打開的吊橋式閘門,於是只要開閘就會阻塞大橋上的交通,而成為交通瓶頸。而後貫穿美東南北的I-95州際公路也共用這一段環城高速公路,更增加許多車流而雪上加霜,使得大橋成為隨時會塞車的惡夢。
    2008年,新的伍德羅·威爾遜大橋興建完成,不只車道增加一倍,兩邊各有六車道,而且橋面更高,需要開合的機會也大為減少,也大大疏緩交通擁塞的問題。

威爾遜大橋下遊人垂釣 

結語
    儘管1980年,瓊斯角燈塔和基石就被列入《美國國家歷史古蹟名錄》,但直到2012年,國家公園管理局才將荒廢多年的瓊斯角進行美化和整修,宏偉的伍德羅·威爾遜大橋凌空穿過公園的下方,新建大型的停車場、籃球場、操場、特許攤位和洗手間,提供了附近居民風雨無阻的休閒空間。增建其它新的步行和自行車道,小的釣魚/觀光碼頭,公園也成為喬治華盛頓紀念公園大道景區的一部分。
    如今,曾經繁華的造船廠只剩一條船塢的部份邊牆痕跡。穿越伍德羅·威爾遜大橋的交通喧囂已取代了過去造船場的喧囂,到瓊斯角公園的跑步者,騎自行車的人,家庭和遊客取代了數以千計的造船工人。
 
(本文刊登在2021年5月9日第1938期世界周刊城市傳真)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lianCWang&aid=162660602

 回應文章

Chen Mim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5/14 05:00

很棒的歷史課。沒想到燈塔的發光能源還真有學問。燃燒礦物油發出紅光竟然跟色情紅燈區牽扯上關係。讓我聯想起台灣以前的色情區叫做綠燈戶/綠燈區。中國人喜歡紅色,認為是喜氣吉祥。西洋人則認為紅色象徵血腥厄運。不同文化發展出來的習俗真的是五花八門有趣極了。

九里安西王(Julian)(JulianCWang) 於 2021-05-15 03:03 回覆:
如今公園附近全是安靜的住宅區,很難想像曾經是聚集紅燈戶,以及七千個船廠員工的擁擠,其實另外還有一些沒寫入文章的小故事和小景物,怕文章太長而割捨,只會分享給跟我一起去走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