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退步原來是向前
2009/02/25 17:37:08瀏覽2491|回應4|推薦29

手把青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是2/21日再次於社區聽戴晨志的演講覺得有所悟的禪,經過幾天的體悟發酵特將與格友共享

 

以下摘錄Yahoo知識庫

 

大肚布袋和尚是五代後梁高僧,法名契此,號長汀子,浙江奉化人。他雲遊各地,笑口常開,居無定所。傳說他是彌勒菩薩化身,度化世人。
   
布袋和尚契此曾受田家齋飯佈施,田家向他求問:「何謂道?」契此答曰:「手把青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初讀這首禪偈,一時迷惑於後兩句的涵義,前兩句我想只要是見過農人插秧的人,一定能體會到偈中的意境。但如何做到「六根清淨方為道」?何謂「退步原來是向前」呢?清淨,不只是物外的安靜、清澈,更是自己的內心乾淨,所謂「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不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來的自然、安詳,更能使自心清淨。「退步」一般人認為是失敗、不成功,才會向後退,但你何不換個角度看世界,再重頭來將自己不熟練的部分先完成,把基礎紮穩,以後的路才會越走越順暢,這樣豈不是加速向前,也就是「退步原來是向前」的道理淺釋所在了。
   
農人種稻,手裡拿著滿把的稻苗在插秧,低頭彎腰,倒退著身子,一步步順次地把秧插進水田。低頭彎腰倒退插秧的農人,低下頭來才能看到倒映在水裡的青天以及水中的自己(低頭看到自己的面貌)
   
水中天如鏡,人要自覺自悟,使本性清澈顯見,才能夠「六根清淨方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污染,那麼你若能時時保有自性的清淨,這就是道,就是修行了。殊不知,修行就是要我們放下掛礙的道理,愈修行放下愈多,竟然獲得更多的是進步。也許你心中的掛念少了,心較能平靜的思考,智慧自然能產生於其中,不必很刻意、很強求一定怎樣才會獲得。
   
農人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後退;正因為他手拿著青秧一步步的退,退,退,退到田邊,退到最後,他就能把所有的秧苗全部插好。大家知道,插秧必須低頭和退步。正因為低頭,便能看清楚水田中倒映的天光;正因為倒退著插秧,才能迅速把秧苗插完。因此說,有時候,退讓並不是完全的消極,反而是一種積極的進取。若與人相處,只有退讓才能海闊天空,尋求更大的成功。誠然,在恰當的時機,暫停一下,回顧過去的足跡,有什麼需要修正的,規劃一下未來,如何才能更加無怨無悔,這不但需要智慧,更需要有定力。由此得知,雖是退後,實含積極、進步與開拓的一面。退後是一種轉化,往往將危機化成轉機。做人處世能夠適時「低頭」,更能表現謙讓與包容的偉大胸襟,因此,心中將能經常保持寧靜與平和,思想也將更為明睿與清靈。布袋和尚契此這首偈的末句,借插秧時以「退」為「進」,暗指為人處世,處處謙讓忍受,行「退一步」之法,就在求道的路途上,向前邁進了。表面看來是描寫農人從事農作插秧的情景,實則講似退而實進,退步原來是向前,是頗富有哲理的。這首偈看起來很淺白,實則深藏豐富的人生哲理、禪機。對尋常人來說,這首偈亦禪亦道,真可謂是比喻貼切,要言不繁。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oDoo&aid=2685638
 引用者清單(1)  
2009/02/25 23:39 【Happy Helen】 退一步海闊天空

 回應文章

Arjun
手把青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2010/11/13 05:04
學佛之人遍讀三藏十二部,一如農夫辛勤栽種插秧。
而三藏十二部所有內容所講述的,其主旨在於息念忘慮,仍舊不離一心。
低頭是指當下之意,
人的種種思緒習性就長遠以來黏附於心,
學佛求法不向自心,反而向外遠馳,終究錯失。
水中天指的就是心,如此簡單。
六根所在,都是分別起因,也是思緒紛飛的問題起點,
分別念頭或小或大、或深或淺、或遠或近、或明或暗、甚至於種種分別。
所以才需要放下執著,隨緣自在。
心、識,有別。
常者是心、無常是識心。
識心屬於生滅無常,所以當下任其生滅,真心自見。
心體是道,所以道德經也有提到: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種種思緒、種種念頭、乃至於種種想像與想法,如同過眼雲煙。
既然息念忘慮,那在心中所起的,也就得乖乖放下,不去追逐前念後念。
換言之,還是當下。
得道者不外乎從聞、思、修,觀心。
心仍是一心,卻因能釐清出心念分別,由粗到細能有見解,心地便有不同風光。
但是,這一路上佛法就譬如是工具一般,讓人瞭解種種變化和因應之道。
終究還是息念忘慮,也就是將既有的雜思妄念種種束縛...逐漸的拋開。
但是,念頭是因習性導致黏附在心,產生這些的,源頭也正是自心。
人因六根有六識,這是起種種分別妄念的起因,
卻得要弄清楚一件事情,清淨者並非緊閉六根或者是獨守靜處,
問題點是在於心念而已。
心體本來清淨,因念有別。

所以,真正的方法不是在於得到什麼,而是要學習放下。
讀佛經也是如此,不是在於什麼樣的高深莫測,而是在於運用方法解除自心的束縛。

如此一來,便又向前邁進。
HooDoo(HooDoo) 於 2010-11-15 09:33 回覆:
感謝Arjun的提示,歷經一些事後看了您的說明更於我心有戚戚焉

港口
想知道演講地點
2009/05/18 09:54

在哪裡可以聽到戴晨志先生的演講???

網路上哪裡可以查得到呢???

HooDoo(HooDoo) 於 2009-05-18 15:32 回覆:

戴晨志的演講是邀約制,如果人數預算OK,或許你可到他的網站http://www.drdai.com/main.html邀請他到你指定的場地演講

另一種選擇你也可購買他的有聲書,我觀察他也頗富愛心,如果有相關弱勢團體邀約或許是可以免費的。


湖映~ 一盞忘塵茶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能退的人...
2009/02/26 04:35
很棒的智言智語...很多事原來就沒事麼問題...有的都是角度選擇的問題..
你的退一步,從我的角度看來...也可以是向前邁進一步呢!
生活中...'溫柔'這兩個字教導我許多....溫柔不只是忍讓,溫柔有很強的力道...
想來與那退下的一步...有異曲同工之妙...
能退的人...他的頂上青天....只能更寬廣...
感恩您的分享!!

HooDoo(HooDoo) 於 2009-02-26 08:10 回覆:

年輕時總是進是進,因為進是成長的歷鍊

中年時懂得退是進,因為退是圓融的要件

歲月確實將人推導淨化,將人從進與硬質化為退與軟

只是我不知老年時對進與退又該如何詮釋

或許未來乘著「進退號」馳騁於人生旅途海中

旅途中的一點一滴將是航向終點的個人專屬註記

而那註記或許會有一些關於進退的答案吧


Happines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退一步海闊天空
2009/02/25 23:36

後退視野反而更遼闊

遼闊的視野 也會有開闊的心胸

跳遠或跳高時 並非距離起挑線越近 跳得越高 跳得越遠

反而是 退步 在退步 讓自己有助跑 助跳的空間

反而跳的更高更遠

退步 不是失敗

退步不是落後

而是更積極的認清自己目前所處位置 瞻前顧後的蓄勢待發

今天讀了一句很棒的quote

The most determinative & motivating sentence which should always be followed in life.

The RACE is NOT OVER because I haven't WON yet.

HooDoo(HooDoo) 於 2009-02-26 08:00 回覆:

進退惟繫一心,是進是退自己最清楚

這一首禪偈讓我更深刻體認生活中無處不禪意

只是要有生活禪境必需要有什麼歷鍊與過程是我尚在探索的

Race, not over, Won yet....如果用不同角度詮釋

「凡人沒有人知道生命的盡頭在何處

因為不知道所以一生的追逐但求盡興

當盡頭到來時輸或贏已不是最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