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大陸以核能供暖實踐減少碳排放
2021/12/04 15:52:56瀏覽691|回應0|推薦19

中國大陸以核能供暖實踐減少碳排放

 

一、核能供暖是零碳排放的綠色生活

    核能除了可發電外還有許多用途如海水淡化、製氫及供熱取暖,對於使用傳統燃煤鍋爐供暖的地方來說,霧霾的空氣可藉核能供暖改善。12月3日,中國大陸南方首個核能供熱工程在浙江省海鹽縣運轉使用,該項目由海鹽縣與秦山核電廠合作,總投資9.3億元,到2025年供暖面積將達400萬平方米。1991年,秦山核電站的建成發電實現了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但台灣1978年核一廠就已經商轉,如今大陸的核電蓬勃發展,台灣卻要廢核,令人唏噓。海鹽縣率先成為中國南方冬季大規模清潔取暖的先鋒,將進一步推進海鹽地區建設成零碳綠城,這是一次核能應用的大突破。根據規劃,核能供熱項目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建設海鹽縣城區三個生活小區和海鹽縣老年公寓熱力管網;第二階段加快建設海鹽縣主城區向西和向北相關區塊的輸送管線及配套換熱站;第三階段規劃建設主城區以外拓展至秦山街道和澉浦鎮相應配套熱力管網和換熱站。

   核能供暖不僅清潔還很安全,核能供暖是從核電機組抽取部分蒸汽,通過換熱站進行多次加熱,整個過程只有蒸汽加熱水、水加熱水兩個步驟。核電站與用戶間有多道迴路隔離,每個迴路間只有熱量的傳遞,沒有水的交換,更不會有放射性進入暖氣管道,熱水也只在小區內封閉循環,與核電站層層隔離,沒有任何接觸。核能供熱項目利用秦山核電基地機組冬季剩餘熱功率,在不影響機組原有發電量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向海鹽縣公建設施、居民小區及工業園區提供大規模安全、零碳、經濟的核能供暖,真正實現了當地居民、地方政府、核電企業及生態環保的多方共贏。相比傳統的煤炭、天然氣或電取暖,核能供暖實踐了零碳、清潔及高效率。該項目全部投產後,相對於用電取暖方式,每年可節約電能消耗1.96億度;相對於燃煤火電機組每年可減少燃用標煤約2.46萬噸,相應每年減排二氧化硫1817噸、氮氧化物908噸、二氧化碳5.9萬噸。

二、核能供暖原理

    核能供暖就是將核電廠產生的部分熱量傳遞給熱力公司,再經過供熱管網送至終端用戶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五個迴路完成的,首先一迴路的核反應產生的熱量通過蒸汽發生器將二迴路的水加熱產生高溫高壓蒸汽,通過抽取部分蒸汽加熱核電廠內換熱站的水,加熱後的水經過三迴路管網,傳送至換熱站,繼續依次加熱四、五迴路供熱網絡內的水,從而實現將核電廠產生的熱量,送入千家萬戶家中進行供暖的目的。整個過程,只有熱量交換,沒有介質的交換。用戶接觸到的是,通過層層隔離過的充分安全的水,並通過三迴路與二迴路的壓差設計、增加輻射監測裝置等措施,實現多重屏障防禦。目前,全世界400餘台在運核反應堆中有超過1/10的機組已實現熱電聯供,且已累計安全運行約1000堆/年,核能供暖的技術路線已趨成熟,並在世界範圍內已得到廣泛應用。

   核能供暖節能工程利用秦山核電基地機組冬季剩餘熱功率,提供130℃的出水,及接收70℃的回水,實現熱水循環供暖。項目建成後,具備150MW的核能供暖能力,可供采暖面積達400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秦山核電供熱首站、秦山核電廠區至海鹽縣城區、澉浦鎮的熱力設施(二級換熱站、中繼泵站、熱力管網)。項目總投資約9.3億元(不含秦山核電廠內技術改造和換熱首站投資)。項目一階段:完成秦山核電機組技術改造及廠內換熱首站建設,以及秦山核電至海鹽縣主城區三個生活小區和海鹽縣老年公寓熱力管網,確保2021年冬季實現供暖。項目全部建成後滿足海鹽縣400萬平方米供熱需求。目前,海鹽縣老年公寓供熱管線已鋪設到位並具備供暖條件。

三、核能相關科技的應用創造地方經濟

    核能供暖是秦山核電廠發揮“餘熱”服務民生的創新舉措。2021年是秦山核電安全發電30週年,從蹣跚起步到蓄勢騰飛,秦山核電基地已成為中國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最全面、核電運行管理人才最豐富的核電基地。核電的優勢是無污染,幾乎是零碳排放,對於環境壓力較大的中國來說,符合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今年9月3日,經中國國家核安全局批准,秦山核電廠1號機獲准延役,世界核能協會統計資料顯示,核電廠延役是普遍的國際作法,台灣卻要把三座核電廠除役實在很傻。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球運轉中的核電機組有442台,連續運行40年以上機組共計104台。秦山核電廠的延役對促進核電廠運轉許可證延續標準體系建立、培養專業人才有著深遠貢獻。截至今年11月底,秦山核電已累計發電6896億度,累計減排二氧化碳6.51億噸,相當於植樹造林432個西湖景區。採訪中,不少秦山核電附近的居民紛紛表示:“現在一點也不擔心了。”他們坦言,當初得知核電廠要建在家附近時,有不少安全方面的顧慮。多年來,核電人的努力讓這些居民漸漸放下擔憂。

    靠著秦山核電廠的核能科技,海鹽縣許多企業開展核電關聯及核技術應用的產業成為海鹽六大產業鏈之一。去年,海鹽核電關聯及核技術應用產業產值達290億元。作為伽瑪刀設備的“心臟”,秦山核電自主研發了醫用鈷-60生產技術。2020年底,上海長征醫院、成都華西醫院等伽瑪刀設備上,都已裝入中國自產的醫用鈷-60。在2019年中國“年度十大創新工程”評選中,“醫用鈷源生產技術研發項目”也與5G商用、第一艘國產航母交付、嫦娥四號登月等重大創新工程一同入選。目前,海鹽縣與秦山核電廠合力打造了放射性同位素產業基地,該基地重點引進培育一批同位素製造、核藥研發產業。年產2800居里癌症診斷與治療的同位素藥物項目正在施工,此項由浙江智丹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5億元的項目建成後將滿足長三角地區對癌症診斷與治療的同位素藥物的迫切需求。

四、中國大陸是核綠共生的最佳模範生 

   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截至2021年11月14日,中國風電並網裝機容量突破3億千瓦大關,已連續12年穩居全球第一。中國大陸的太陽能發電也早已是全球第一,2020年光伏新增裝機48.2GW,增長60%,累計裝機達253GW,中國光伏累計裝機量、新增裝機量、多晶矽產量、光伏組件產量,已分別連續6年、8年、10年、14年位居全球首位。中國大陸面積廣大又有沙漠,太陽能資源遠比台灣豐富,中國陸地每年接受的太陽能輻射量相當於2.4兆噸標準煤,約等於上萬個三峽工程發電量的總和,屬於世界上太陽能利用條件較好的國家和地區。2021年中國是世界風力發電第一大國,推進風能建設是中國積極推行可再生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之一。世界風能協會統計 2019 年新增風力發電裝置容量第一名為中國大陸,占比達 43.3%,累計風電裝置容量第一名也是中國達236GW,占比為 36.3%。中國大陸也在積極發展離岸風力發電,與台灣設備仰賴國外進口讓外國財團獲利不同,中國大陸的離岸風電技術設備都由自己建立,預估到2030年將成為世界第一。   中國的水力發電資源豐富,至2019年底水力發電裝機容量達356GW,三峽大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而未來的雅魯藏布江發電站容量是三峽發電站的三倍。中國的理論水力發電蘊藏量為690GW,可開發裝機容量約4億千瓦。為實現非化石能源佔比提高至15%目標,核電佔比4%,風電、太陽能和其他非化石能源佔比2%,其餘至少有9%的比重要靠水電。 

   中國大陸目前有51座核電機組在運轉,有18座在建造中, 2020年中國核電貢獻了344.7太瓦時的電力,根據日經中文網報導,中國大陸核電將在203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核電大國。在全新的氣候變化目標下,發展核電減碳將是確定的政策。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是中國政府的政策,報告稱“十四五”核電建設有望每年6-8台穩步推進。中國大陸已建立多元化的能源發電,而台灣反核聲勢浩大,非核家園更是喊得漫天價響,形成台灣廢核並過度依賴天然氣,由於天然氣存量僅7~14天,造成台灣的能源既貴又不穩定!而且大陸風力發電及太陽能設備都自己製造,核能工業也能技術自主,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在中國大陸可創造許多財富及提供就業機會,反觀台灣發展風力發電卻進口外國風機,從不思建立自己的能源工業,核四封存並將除役核一、二、三廠,自然無法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由於台灣政治人物不懂能源、不關心能源自然無法推動能源體制革命,也不會拼經濟,這就是目前台灣經濟比大陸差的原因。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70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