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國與台灣廢核下場的異同
2021/10/15 12:00:48瀏覽1120|回應0|推薦22

德國與台灣廢核下場的異同

 

一、德國與台灣廢核基本政治原因相同 

     最近,能源危機正在席捲全球,不管是天然氣、石油還是煤炭都價格飆漲,亞洲的天然氣已經上漲了6倍,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更暴漲了10倍,尤其是歐洲風力減弱,風力發電產能減少,今年歐洲的冬天將特別寒冷。台灣廢核後,可再生能源不成氣候,燃煤電廠雖較便宜但會造成空氣污染及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因此環保團體反對,因此50%的電力全押在天然氣上,天然氣價格漲6倍,台灣電價能跟者漲嗎?台電公司可能欲哭無淚!尤其是天然氣進口大國如日本與中國大陸與歐洲工業國家搶奪天然氣,台灣未來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足量的天然氣。但就是在這樣能源嚴峻的情況下,德國卻宣布將在2022年關掉最後三座核電站,全面棄核。十年前德國的核電站提供的電力供應佔德國總電量的四分之一,但德國卻自廢武功,損失1.7萬億歐元關閉了全國大部分的核電站,但卻因電力供應不足,不得不從法國的核電站高價買電,成為歐洲名副其實的人傻錢多。 

     早在1960年,德國就修建了第一座核電站,而德國西門子公司也成為全球核電的龍頭公司。有著先進的核電技術,再加上嚴謹認真的態度,當時德國核電產業在全球得以迅猛發展,若是不廢核發展到今天,成為德國的經濟支柱之一也是可能。但在1968年,德國一些高官驚喜發現只要好好利用反核話題,便能收穫大量選票支持。就這樣,德國的反核勢力開始出現了,這些反核人員為了擴大影響力,利用各種傳播手段宣揚核電的危害,其中大都聽起來十分反智,但對德國政客來說,混淆視聽和蠱惑人心非常簡單又可獲取政治支持,於是有德國綠黨的誕生。在綠黨的大力宣傳下,德國民眾對核電的恐懼日益加深,棄核人群龐大,幾乎沒有任何德國官員敢冒失去選票的風險,反核逐漸成為主流思想,曾經領先全球的德國核電產業就這樣徹底毀了!隨著1998年德國綠黨執政後,德國徹底陷入棄核漩渦中,沒有人再敢說一句有關核電的科學理智的話,德國也開始拆除那些已經建成的核電站。但前面說到了,核電發電量佔了德國發電量的四分之一,綠黨激進的關閉核電站行為,立刻導致了德國巨大的能源壓力,需要高價從周邊的國家購買電力。而且核電站關閉後,德國還必須花費巨額資金發展風能、水能等成本巨大,發電量也很不穩定的間歇性電源,種種花費計算下來,竟然要近萬億歐元的費用,而當時德國一年的全部GDP也不過兩萬多億歐元。這下子就連綠黨也慌了,因為他們只想藉反核奪權,並非想把德國經濟搞垮。但此時反核浪潮已不是他們能夠控制了。與德國政客相同,台灣也有許多政治人物根本不知核電優點及對台灣的經濟及國家安全貢獻,只是灌輸民眾反核思想,藉反核奪取選票,馬英九封存核四是因為林義雄以自殺相威脅,溫良恭儉讓的馬英九怎忍心看林義雄自殺,雖然大家都知道是假的,所以核四就喪失運轉的機會。 

二、反核原因的諷刺 

    德國浩浩蕩蕩的反核運動成功後,諷刺的是德國民眾大都沒有用上清潔的新能源,實際上很多人使用的依舊是核電,和之前不同的只是,德國民眾們現在使用的不過是從法國購買的價格更加昂貴的核電。而為了保障德國巨大的用電需求,法國等歐洲國家還專門在德國邊境修建了不少核電站,這些核電站若發生核事故,德國民眾首先遭殃,這和不棄核又有什麼區別?德國民眾們所謂的棄核運動,從頭到尾都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鬧劇而已。與德國不同的是台灣是一個海島,無國際電網支援,缺電斷電只能自怨自艾,與德國相同的是即使完全廢核,仍有許多核電廠在身旁,對岸福建將建設24座核電機組,距台灣不到200公里,若發生核災,台灣無法逃脫影響,所以台灣反核卻無能力要求福建反核,只是空忙一場毫無意義。 

三、廢核損失民脂民膏 

     全面廢核後的德國,將因為能源短缺背上巨大的經濟負擔,對德國經濟發展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同時,從外國購買高昂能源,無疑也將倒逼德國民眾承擔更加高昂的電費,長此以往恐怕又將引起德國民眾們的大規模抗議,德國事實上已經落入一個死循環中。為了提升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的比例,緩解用電壓力,德國補貼出上千億歐元,這麼一大筆錢,這些都是民脂民膏,德國政府自然付不起,只能分攤到德國民眾身上,收取0.053歐元/度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費,而基礎電費也是連年上漲,對德國民眾的基本生活造成了不小影響。而另一方面,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雖然綠色環保,但是穩定性卻極差,受外界影響也不小,一旦遇到什麼意外情況,根本無法保證國家能源安全。例如今年,歐洲能源短缺價格飆升,本來就讓德國不堪重負,同時歐洲今年的風力也極弱,導致德國的風力發電機根本發不出足夠的電來,若是不依靠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能源,德國民眾中恐怕不少人都熬不過這個寒冷的冬天了。把自己的能源安全寄託到別人的身上如同任人宰割,最諷刺的一點是,放棄核電不僅沒能讓德國更加綠色清潔,反而還讓德國的污染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上漲。電力資源緊張的德國,不得不開始修建燃煤電廠發電,總之,德國的反核運動嚴重拖累德國經濟,並引發了國家安全問題,長此以往,有可能讓德國衰落。一個從領先世界的核電大國到現在連基本能源安全都不能保障,德國之所以會淪落到此地步,政客官員的自私、民眾盲目無知及發展可再生能源迷思,個中教訓,值得引以為鑑。 

     台灣廢核也是損失慘重,先談核四廠,帳面上說損失3000億,其實內行人都知道絕對超出很多,核四原計畫為北部地區供電四十年,扣掉成本一年至少電費可賺300億台幣,40年就1.2萬億,核一、核二及核三若延役20年,則可省建廠費用2000億,再加上發電可賺電費1.6萬億,還可省除役費用逾2000億。 

四、從歐洲能源危機看綠色低碳轉型 

     歐洲交易所數據顯示,與去年約6歐元的價格相比,近期天然氣價格已經飆升10倍以上,價格創下歷史新高,歐洲電價也飛速上漲。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必須要確保能源安全供應,在尋求可再生能源轉型時也要顧念民生經濟。就全球而言,歐洲與亞洲爭天然氣是今年天然氣銷售特點。可再生能源供應體系在極端天氣下可能失靈必須考慮,風電發電後的儲能問題依然有待突破,供應穩定和可持續是能源安全的基本價值。世界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共識已愈發高漲,碳中和逐漸成為各國的共同追求。今年以來,風電、太陽能、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在美國、歐洲和亞洲都未能填補削減化石能源使用帶來的能源缺口。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當風能和太陽能供電不足時,該地區的供電量便易受較大影響。特定情況下無法出力是各國可再生能源共同的尷尬。如如去年底美國德州的極寒天氣不僅凍住了風力發電機葉片,同樣凍住了煤電企業的供水通道,也影響到了天然氣的管網輸送。 

    在減碳目標下,降低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費中的佔比,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已成為能源結構轉型中的必然要求。不過,規模如此巨大的化石能源消費,意味著躁進廢核會導致缺電問題。核電具有可再生能源不排碳的優點,又具有火力電廠可做大型穩定基載的優點。美國康涅狄格州能源和環境保護部(DEEP)新發布的《2020年綜合資源計劃》稱,2029年之後,是否繼續運行Millstone核電廠是決定該州能否實現零碳排放目標的關鍵因素。該核電廠有兩台機組,裝機容量2088 MWe,為康涅狄格州生產約47%的電力和90%的無碳電力。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6946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