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國棄核的影響
2021/10/12 14:43:08瀏覽729|回應0|推薦26

德國棄核的影響

 

一、德國決定在2022年全面棄核引起學者憂慮 

            據媒體報導,在多國發生缺電的此時,德國依然堅持在明年關閉最後三座核電站。十年前,核電曾占到德國電力供應的四分之一。明年,德國將關閉最後三座核電站,成為西方工業大國中第一個全面棄核的國家。放棄核電讓德國造成1.7萬億歐元的經濟損失,按照德國計劃,2038年前也將關閉所有燃煤電廠,2050年前將放棄使用天然氣,這似乎不可能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德國電力市場的近50%,而台灣不到5%,德國的風力發電做出了最大貢獻,佔比27.4%,光伏發電佔比9.7%;其餘的12.2%則由生物質能,水力發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構成。高電價和電力不穩定已經成為德國電力系統的現實問題,除了寄希望於未來的儲能和氫能,目前德國也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德國聯邦《氣候保護法》規定德國將於2045年實現碳中和,2038年前將關閉所有的燃煤電廠。預計到2022年底,德國將關閉其最後的810萬千瓦核電。到2023年,約有640萬千瓦煤電產能將被關閉。可再生能源發電配比到2030年將會達到65%。   

     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比例不斷提高,德國民眾對供電安全的擔憂也與日俱增,德國可能需要從國外進口更多的電力。隨著未來幾年煤電廠不斷關停,高峰時段的電價將更加昂貴,並且冬季期間的電力平衡可能會變得緊張。能源轉型計劃的實現,令德國的供應狀況和市場平衡將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在漫長多雨的冬季,風電和光伏的出力將會大大降低;當前電力系統調峰主要依靠煤電,在煤電逐漸淘汰後,這部分缺失的負荷從何而來值得關注。在風能輸出較低的情況下必須從鄰國不斷增加電力進口,到2023年,德國可能需要12-17GW的電力進口。對於德國廢核,Financial Times 網站收到許多諸如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及清潔能源革環保人士的來信,認為德國應推遲核退出以幫助氣候改善,他們感到的焦慮是德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再次急劇上升,達不到2020年減少 40% 的目標。可再生能源的推出和輸電線路建設也出現延誤,而最近天然氣價格的急劇上漲正在鼓勵更多的煤炭燃燒。因此,其 2030 年的下一個目標,即削減碳排放量65%看起來無法達成。到 2022 年,德國提前 20 年關閉其剩餘的六個核反應堆。8GW無碳核電的退出,每年將導致約 6000 萬噸的額外碳排放量,因為被迫燃燒更多的化石燃料來提供電力。這將使國家排放量在 1990 年基准上增加 5%。現在還有時間解決問題。德國還可以改變路線並調整其優先順序,在核能之前先退役煤電。在氣候危機的關鍵時刻,是否有任何政治家有足夠的智慧及勇氣來實施這種對排放產生積極影響改革令人疑慮。台灣在缺乏如德國有40%的可再生能源下倉促的廢核更是不智。 

二、德國棄核影響 

     隨著核電和煤電的退出,德國不得不依賴更多電力進口,2020年德國進口的電力明顯多於過去幾年。根據德國能源監管機構聯邦電網局報告,2020年,德國進口電力總量從2019年的24.2TWH猛增至33.6TWH,漲幅達38.8%。其中,從法國進口的核電增長尤為明顯,所以廢核其實是轉手。如何與周邊國家(法國、奧地利、波蘭等)合作彌補電力缺口,是當下德國退煤棄核背景下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專家指出,德國需要建設更多的昂貴天然氣發電設備。德國聯邦審計局指出未來電價極有可能將繼續上漲。從2020年到2025年,包括電網擴建在內的電力供應額外還需要5250億歐元的投入。而眼下,德國的家庭用電價格已經比歐洲平均水平要高出43%。報告稱,長此以往,不僅德國的營商環境將遭受負面影響,家庭和企業的財政負擔也會過重。在過去20年中,德國的電價上漲了一倍以上,目前平均每度電的成本為32.10歐分。多種稅費約佔德國電力價格的三分之二,例如EEG徵費和網絡費,成為歐洲電價最高的國家。 

        德國大部分綠色能源來自多風的北方,西方和南方的工業中心是耗能中心,這時輸電電網的輸電能力變得很重要。儘管德國能源經濟部和電網運營商認為,德國不會出現電力不足的風險,但他們都強調要保持這種狀態,必須歐洲電網一體化,而台灣根本無國際電網支援。德國仍然是電力淨出口國,未來將不得不更頻繁地進出口電力。歐洲電網的整合進程在加快,這也使德國能夠從天氣不同的其他國家(例如希臘、西班牙)進口太陽能和風能。德國也將很快與水電豐富的斯堪的那維亞直接相連。也就是說,儲能技術以及歐洲電網一體化才是保障德國未來電力系統安全的關鍵。 

三、歐洲主要國家的電力狀況  

    依據S&P Global網站的資料,歐洲主要國家電力發展如下:

(一)法國

    儘管風能和太陽能增長,但法國能源結構仍以核能和水力為主,自 1970 年代推動核能發電(58個反應堆總容量為63GW)以來,法國的能源結構一直以核電為主。加上水電的貢獻,這意味著法國約 90% 的生產來自低二氧化碳來源(約 75% 的核能和 15% 的水力發電),這對於碳中和十分有利。為讓可再生能源長以及到 2035 年將核電從目前的約75%減少到50%制定了路線圖。從2023年後,鄰國特別是比利時、德國和意大利的短期電力產能收緊,可能會為法國的發電量提供額外的出口市場。法國的能源轉型法的目標是到 2030 年將可再生能源佔電力生產的份額從 2020 年的 23% 提高到 2040 年的 40%。法國政府2023 年將投資 34 億歐元以培育綠色氫能發電技術。

(二)英國

    儘管英國長期以來一直致力脫碳目標,但卻缺乏實現這些目標的政策,其氫、供熱和其他戰略也被推遲。海上風電的強勁增長是英國市場增長的一個因素,到 2025 年,預計在冬季會定期向鄰國出口。到 2026 年,風力發電量將增加到 15GW,到 2022 年 9 月,煤炭產能將降至僅一家工廠,靈活運行的主要支點在國內天然氣與進口歐盟天然氣和煤炭發電之間。歐洲大陸的電力生產緊縮、英國海上風電的增長以及假定的碳差異縮小將使英國到 2025 年成為冬季的淨出口國。在天然氣價格上漲和供應利潤率相對緊張的推動下,電價將在 2023 年趨於平穩,然後在風電增長和假設對歐洲其他地區的碳溢價收窄的壓力下下降。英國政府承諾到 2035 年將碳排放量減少 78%(與 1990 年的水平相比),這是其能源政策和發電結構的重大改革。這包括關閉熱電廠和快速增加無碳發電,到 2023 年底,煤炭產能將下降至大約 2.0 吉瓦而太陽能和風能的裝機容量將增至44GW,英國暫時保持海上風電的全球領先地位但很快將被中國超過。英國的脫碳戰略也依賴於新建核電站。欣克利角 C 預計將於 2026 年底上線,提供額外 3.2 GW的容量,英國政府正在評估 Sizewell C核電站的建設。天然氣發電在未來十年將繼續發揮關鍵作用。

(三)德國

    德國明年將完全棄核,可再生能源現在占淨發電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然而,即使在樂觀的擴張情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也無法抵消煤炭和核電等傳統能源近期的大幅關閉,以及其他行業加速電氣化的動力。鑑於電網傳輸能力充足,預計在 2026 年之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據歐盟溫室氣體 (GHG) 排放目標,德國能源格局正在經歷轉型,以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在為核能、煤炭和褐煤退出製定明確的時間表後可能會進一步加速能源轉型以實現碳中和,這種轉變的成本很高,迄今為止主要由家庭承擔。這是全球最高的電費之一,每度電費30 美分以上。德國渴望成為歐洲能源轉型的領導者,對可再生能源抱有很高的雄心,但也面臨著巨大的障礙。該國的目標是到 2030 年實現 65% 的電力生產來自可再生能源,隨著歐洲進入冬季取暖季節,天然氣價格將保持高位,這可能支持燃料轉向煤炭/褐煤。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6936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