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的地層下陷引發許多問題
2021/04/11 07:50:37瀏覽1172|回應0|推薦23

台灣的地層下陷引發許多問題


一、以往搶救高鐵封百井、路甩重如今安全無虞嗎?   

    由於台鐵接連發生公共安全問題,令人憂慮高鐵會不會因地層下陷發生安全問題? 依據聯合報報導,雲林段過去曾被列為高鐵下陷最嚴重路段,雲林縣府表示依高鐵公司一○九年度監測報告,雲林高鐵車站下陷量三點九公分,都在安全許可範圍。有關下陷最嚴重的台七十八線交會處,縣府說78線快速道路已完成改造減重,高鐵再行駛該路段都不必減速了,不過乾旱造成抽取地下水做為養殖或農業用途仍造成高鐵潛在風險。公路總局多年前把台78號快速道路交流道的路基土方挖除,改為輕型鋼筋水泥柱,經過五年多搶救高鐵下陷大作戰,當年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一聲令下,展開封井、地下水層涵養,不惜花費百億元,為橫跨高鐵的台七十八線雲林快速道路土庫段減重瘦身,挖掉近十萬噸土方,改設輕材質道路,費盡苦心,終讓高鐵下陷減緩,但這只是治標並未治本。 

雲林本已封閉一百多口深水井,水利會和自來水公司配合全面深井封填,水利署同時控管減抽上千口抽水量大的深井,並開闢地表替代水源,湖山水庫也於今年啟用。封井、減重外,農糧署花費8年及34億元,將高鐵左、右兩側各一點五公里範圍內約八千公頃的農田,打造成一條節水、節能的農業黃金廊道;並以每公頃補助五千元經營費用,雲林縣政府再加碼每公頃轉作補助一萬二千元,鼓勵農民改種花生、地瓜、玉米等旱作植物,同時闢建水涵養的滯洪池,補注地下水層。依水利資訊,雲、彰地層下陷雖減緩但未停止。台灣目前又逢乾旱缺水,雲彰農田卻沒休耕,仍大量抽取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更嚴重。 

     當颱風來時,南台灣各地都到處淹水,若颱風不來則上演乾旱缺水慘狀,這種水患循環情節在台灣一直不斷上演。惡性循環的原因,首先是養殖漁業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水庫淤積嚴重,蓄水防洪能力嚴重受損,旱季時未徹底疏浚水庫淤泥,地方首長只會向中央要錢但卻不會作治水防洪及水土保持基礎工作,中央政府未能集中全國力量作全島性治水規畫,治水所費不貲,經費一定要統籌規劃運用才會有成果。回想2005年台南發生嚴重的水災成為推動八年八百億治水預算的推手,但八年後,台南的水患依然嚴重,一次輕颱,就引起如此嚴重的水患曝露出台灣地方自治施政有極大問題,中央政府未能對症下藥,因循茍且20多年,地層每年下陷3~15公分,加上溫室效應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南部每年淹水不足為奇,而可預見的災難還有高鐵地基不穩,壽命減短,地下水超抽,土壤鹽化,及旱季缺水更加嚴重。 

二、台灣的旱情影響民生問題應列入地方及中央選舉政見

(一)西南沿海地層下陷問題嚴重

    水利署統計,雲林、屏東、彰化等地,是全台地層下陷的「重災區」。其中,雲彰地區因欠缺大型水源調蓄設施、水資料價值無法在市場適度反映,致使水資源利用效率低落,以及供水系統未臻健全,導致地層下陷問題難獲根除。最難的是屏東地區,多年前下陷量已達3.4公尺,高居全台累積下陷量第一名。水利署官員認為,屏東的地層下陷情況已難以恢復,現階段應以補救治理措施為主,包括加強排水系統、地面墊高、屋舍增高等。地層下陷引發的問題包括(1)高鐵地基下陷營運危機(2)逢雨成災民不聊生(3)海水倒灌。雨季剛走,颱風又來,每年春夏,正是台灣淹水噩夢上演的季節;而許多西部沿海鄉鎮經年累月的地層下陷,更讓淹水問題雪上加霜;長期以來,或為農漁業發展,或因工業聚落需求,各界搶水動作不斷,讓地層下陷日益惡化,許多無辜民眾也只能無奈忍受居家浸水、田地泡湯的困境,不知何時才能走出下陷的陰影。

(二)地層下陷的原因

   環保團體分析認為,地層下陷的發生,一來是因幾無管制的超抽地下水,供農地灌溉和魚塭用水,再加上自來水經營單位抽取為公共給水水源,以及高耗水性工廠(大型工業區)的用水;要防止繼續下陷,最直接方法是減少地下水抽用,但也要考量對農漁業可能的衝擊。 

三、無法治本的治水策略

(一)開發替代水源

     雲林湖山水庫有效蓄水量5,218萬噸,旱情嚴重時蓄水率僅2.4%,湖山水庫應配合集集攔河堰聯合調度,再結合下游自來水的林內與湖山兩座淨水廠,供應給包括雲林縣的民生及工廠用水。環保團體指出,湖山水庫水源清水溪因林木砍伐,含沙量急劇升高,使用20年後儲水效能不彰,另外,湖山水庫興建後可能截斷水源,致地下水無法補充,使地層下陷更加惡化。

(二)地下水井納管 

    彰化、雲林共有31萬5783口納管水井。水利署是否確實納管值得懷疑。

(三)推黃金廊道示範計畫

    據統計,台灣每年用水量約180億噸,產業占10%、民生用水占20%、農業用水占70%。其中,雲彰地區屬農業大縣,農業用水占比超過9成。農委會已推動黃金廊道示範計畫,輔導稻農,改種樹、旱作,甚至是種電(鋪設太陽能面板)。

(四)查封私井減少抽用

    彰化縣水利資源署統計,私鑿水井數量逾8萬口,其中8成是農漁水井,凸顯彰化縣農漁用水大多來自地下水源,長期抽用造成地層下陷。

(五)六輕等工業用水應改用海水淡化

(六) 統一水權管理,避免中央機關與地方因權責不同,造成執行落差,使地層下陷問題無法解決。 

   在台灣蓋水庫危及保育類動物存亡會抗爭,不蓋水庫影響經濟發展與國人就業也要抗爭,從北到南有幾十個水庫,其中八個主要水庫,不僅供應民生、農業用水,也照顧新竹科學園區等卅三個工業區的需求,代表著七十萬人的就業,更相當八兆的年產值。台灣若缺水,生活、生計都會受影響,媒體報導地層嚴重下陷的彰化、雲林、屏東三縣,近年來水井數大增,其中以彰化縣增加最多,不抽地下水農田就沒生機,地方政府不封井,水井有增無減地層當然下陷。工業、農業及漁產養殖業都需用水,民選地方首長及無能官員不懂治水真是愧對國家。屏東現在挖兩百多米,湧出的還是鹹水,只能改喝自來水。地下水層被抽乾,土地沉陷就回不去,連帶破壞海水與地下水的平衡;海水長驅直入,土地泡在鹹水裡,土地鹹化讓蓮霧田逐漸變了樣。另一個危機是高鐵地基下沉,橋墩傾斜度有風險,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早就提出警告,指高鐵行經虎尾、土庫沿線屬於「差異沉陷」,造成高鐵軌道的坡度差異,一旦差異過大,高速行駛的高鐵就有脫軌風險。 

四、救天災要中央地方通力合作找專家一條鞭治理

(一)地層下陷要用海水淡化防治

   台灣西南地區淡水養殖業興盛,農漁業常年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一遇暴雨即成水鄉澤國,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說,不少地方以抽取地下水方式發展農漁業,結果造成地層下陷與海水倒灌等副作用,迫使政府必需花更多的經費防杜地層下陷及挽救海岸線。總算起來其所投入的社會成本根本遠高於所獲致的經濟效益,地方首長一來討好選民對於違法抽地下水之水井封閉未能嚴格執行,二來本身及助理治水知識貧乏,三來淹水後責任往中央推,將工程科技問題轉為政治問題,如此這般國庫治水費用成為政治肉票,一陣口水過後遭淹水之苦的仍是民眾。事實上養殖業要用水、工農業都要用水,西南平原區水早已不夠,解決方法無他就是實施海水淡化及水庫改善,新加坡及以色列海水淡化均績效斐然,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個國家在用海水淡化技術獲取淡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廠1萬3千多座,日產淡水約5560萬立方米,相當於0.5%的全球用水量,可以解决1億人的用水問題。    

    建議政府要積極發展海水淡化工業,教育部應在大專院校協助設置研究科系,經濟部應輔導民間形成海水淡化工業區,研發相關海水淡化設備並拓展外銷,水利單位應編預算在西南地區廣設海水淡化廠生產淡水供農漁業使用,地方政府應嚴格取締抽地下水,違者重罰。由於海水淡化成本較高,為增強其經濟性,利用核能發電產生的高溫作海水淡化是一前瞻性的作法。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6060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