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應發展無人機及自製新機避免飛官傷亡
2020/10/30 00:39:13瀏覽1358|回應1|推薦24

台灣應發展無人機及自製新機避免飛官傷亡 

 一、      發展無人機取代部分戰機功能 

     台東志航空軍基地一架F-5E戰機29日上午7時30分起飛後,因發動機失效墜毀於台東近海,飛官朱冠甍上尉衛國犧牲令人悲痛,F-5系列戰機在台灣服役近40年,金屬結構及設備老化無法避免,自2001年以來,共發生8起失事意外,雖然已向美購買架F16V戰機需求,但美機昂貴只能買少量根本無法全數汰換舊機。台灣現有空軍主力是F16A/B戰機,機齡約20年,已進入中後壽命期,發生故障頻率攀升,幻象機與經國號戰機同樣老舊,政府不能眼看優秀飛官因戰機老舊故障犧牲而非在真正戰場上犧牲,應拿出徹底解決問題的對策。而因為台灣軍購困難,國軍一直依賴美國出售武器,而美國賣的武器不但昂貴且台灣不能做主,如此下去,國庫掏空也還是不能解決國防問題。 

    因此台灣須改弦更張,自己解決武器問題,首先,台灣軍費有限不能亂買武器,應將大部分軍費用於中科院研發察打一體無人機並量產,台灣應具備發展普通無人機的技術,現在無人機多以蜂群作戰,不需發展高端價昂之無人機,如花費176 億元高價向美國購買4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並無法保衛台灣,台灣向美軍購雖受限於美方,但仍要有自己的規劃,目前國軍東買西買,動著幾百億,其特色是價高量少,我們面對的解放軍武器數量頗多,以反登陸作戰為例,阿帕契直升機很好用,但只買30架根本無法持久戰。中共的防空火力很強,4 架海上衛士無人機無攻擊力,售價又如此昂貴,被擊落無法補充根本無法滿足防衛需要。無人機是未來作戰趨勢,發展無人機策略正確,但應該發展低成本數量多的類似自殺飛機,低成本無人機一定要自己研發,向美軍購把錢花光了怎投資研發無人機?未來無人機是以蜂群作戰,區區四架能幹甚麼?買來不是做暗殺用。購買武器的功能不要重複以節省公帑,海上衛士無人機若是用來監視海面,則以前買的12架獵戶座P3-C海上巡邏機功能重複,價錢高者不宜重複。台灣自製雄風岸基反艦導彈與美國硬塞給台灣的魚叉岸基導彈亦屬性質重複,都是錯誤決定。 

     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報導,美空軍正在投資研發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低成本的一次性無人機”。美專家認為,無人機可以加倍提高有人戰機的戰鬥力,甚至將顛覆現有的大國空戰模式。美國防部已研發的戰機都相當昂貴,例如一架F-35A隱身戰機的售價逾一億美元,每小時飛行成本為4.4萬美元,但MQ -9無人機單價僅200萬到300萬美元金且飛行成本僅為649美元。“廉價版”隱身無人戰機將成為抑減軍費的法寶。在未來,高風險的偵查及攻擊任務可能是由無人機執行,其低成本、可消耗式、半自主化的優異性能將主宰主要戰場。無人機也可在有人戰鬥機的指揮下才能作戰,美國空軍計劃讓「女武神」隱身無人機「伴飛」F-22和F-35等隱身戰鬥機。  

二、恢復發展自製戰機 

    要有全新戰機的加入,才有助空軍戰力的提升,空軍戰機由於機齡大機件老化,失事頻率開始增高,國防部應提高警覺。台灣向美國買戰機限制很多,價格又貴,數量太少根本無法打持久戰,戰機摔一架少一架,優秀飛官又培訓不易,因此除必須用無人機取代戰機的一些功能,更應設法自製戰機,將經國號戰機改良才是國軍要努力的大方向。對岸中國大陸不但已能自製各型戰機,最重要的是其察打一體的無人機已能發揮很大作戰功能,外銷至中東的實戰結果不錯。尤其是戰搜直升機主要功能是偵查可以輕易由無人機取代,避免人員無謂傷亡。

    中國大陸展出“蜂群作戰”用攻擊型無人機分為大型的MR-150型、和小型的MR-40型兩種,前者為6軸旋翼推進,一架可以掛載5枚反裝甲末敏子彈藥或2個“藍箭-5”反坦克導彈發射筒,後者為4軸旋翼推進,可以掛載2枚輕型導彈或一個單兵多用途轉筒榴彈發射器,整體花費成本不高,如果一次出動15架MR-150大型攻擊型無人機,每架搭載5枚反裝甲末敏彈計算,“蜂群”一次出擊理論上就能摧毀敵軍75輛坦克或裝甲車。如果和最強的美製阿帕契武裝直升機(一架出擊最多可帶16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對比,15架MR-150大型無人機組成的“蜂群”的作戰效能比4架“阿帕奇”武直還要多,而無人機蜂群成本遠低於後者(阿帕契武直的單價為6000萬美元),而且隱蔽性極強,可偽裝在重型軍卡或普通大型載重卡車中搭載。  

三、台灣應發展性價比高的無人機武器      

    蔡政府花幾千億買美國F16V非隱形飛機,其實也無法抗衡中國大陸的隱形機殲20,美國不肯賣先進的F-35隱形戰機給台灣,高齡的F-16及幻象2000戰機還未打戰就常自己摔毀,平白損失了許多優秀飛行員,靠美國的老舊武器不但無法保家衛國,還傻傻的作美國提款機,我們應該發展無人機及AI人工智慧武器,一方面增強自主的國防工業,一方面也符合時代潮流,甚至可外銷獲利。台灣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通過採購國外無人機進行研究,但無人機的發展一直局限於商業用途,1995年台灣中山科學院完成了第一架自製無人機“茶隼”,是一款輕​​型無人偵察機,具有自動飛行和實時傳輸圖像的功能,航程150公里,飛行高度為2400左右,續航時間5小時。新型“中翔II”就是 “銳鳶”無人機,是台灣軍方裝備的數量較多的無人機,台灣最新大型無人機“騰雲”2015年在台北航太展首次亮相,該機結構佈局類似於美軍大量裝備的“捕食者”無人機,細長的機身和V字形的尾翼為飛機增加了穩定性,而推進器下面的單個方向舵可以操縱飛機的飛行,“騰雲”機身長8米,翼展18米,機身與“捕食者”無人機相近,具備自主起降、多機操控、空中中繼、聯網導控與即時影像傳輸等功能,可執行情搜、監視、偵察和巡邏任務,視需求掛載機砲、飛彈等武器,改裝成查打一體化攻擊機。台灣應持續大力發展無人機才能有效增強空軍戰力。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52093214

 回應文章

光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0/30 15:40
錢???人???夢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