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與台灣的糧食危機比較
2020/07/03 20:57:17瀏覽1122|回應0|推薦14

中國與台灣的糧食危機比較

 

一、對中國不客觀的論述失去學者精神 

               聯合網鳴人堂賀軍先生的「糧食如口罩?天災人禍未停,中國缺糧灰犀牛危機四伏」一文中有些謬誤需澄清,文章稱因疫情肆虐影響春耕以及糧食貿易,加上南方大水患等災情使中國今年瀕臨斷糧的挑戰嚴峻,其實疫情對糧食的影響是世界性的問題,中國因防疫得當恢復最快,反而受影響較小,由於中國本身糧食自給率很高達86%(台灣才31%),一些國家禁止出口糧食對中國影響很小,美國及加拿大主要農產糧食並未禁止出口。至於水患問題也是局部地區,歷史上中國也經歷過許多天災,政府糧食儲備應可應對。滿清末年中國只有四億人口,如今能讓14億人口吃上飯已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文章提及的秋行軍蟲在台灣也有出現,拜科技進步,蝗災如今在中國大陸已無威脅。 

二、中國的糧食問題特色 

(一)對「糧食安全」最重視的政府

     憂患及風險認知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特質,新冠疫情的蔓延引發嚴重的世界糧食危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勞動力短缺、供應鏈中斷,以及今年以來,沙漠蝗在東非、西南亞罕見暴發,全球範圍內可能出現糧食危機。從目前中國的糧食產量,進出口結構,中國並未有明顯的糧食危機,中國人不會因為疫情與蝗災重返「饑荒」。也就是說,即使全球進入「封國」狀態,中國目前的糧食產量,也能「餵飽」中國人。根據2019年10月發佈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中國穀物供應能夠基本自給,並且水稻、玉米、小麥等高於世界均值水平,自給率達95%。人均糧食佔有量方面《白皮書》中給出的數字為470公斤,即每人每天可擁有1.28公斤糧食。並且國家的糧倉儲備充足,根本不存在糧食危機。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為6.64億噸,創下歷史新高。中國6.64億的糧食產量中,大米年產量為1.47億噸,佔比22.1%,小麥年產量為1.34億噸,佔比20.2%,玉米年產量為2.61億噸,三者合計達到5.42億噸,完全滿足1.78億噸的消費量。但是大量進口的玉米已經不是中國人的主糧而是用於生產飼料、乙醇等。

               農業專家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是世界對「糧食安全」最重視的政府,在中國政府要求下,任何土地徵用都不能觸及「18億畝耕地紅線」這個紅線,因為只有保證此數字,才能養活中國人。習近平2012年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後,隨即繼續強調「糧食安全」並推動了一系列改革,並在此後將「風險意識」增加到他的政策中。這一切為「灰犀牛,黑天鵝」的準備,成為當下中國度過危機的武器。僅僅2013年一年,習近平在地方視察時,至少四次公開強調「自己的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糧食安全要靠自己」。

(二) 中國用世界7%的農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

             上世紀,中國確實經歷了多次的缺糧,然後通過配額制度(1955-1993年)和土地契約改革(1981年)來改善此種狀況,更利用農業科技增加糧食產量從1982年的3.54億噸增長到2017年的6.18億噸,增長74%,超過其人口增長約34%。中國正積極改善土壤,減少作物的用水和肥料用量,加快大規模、現代化的農場,大規模種植和機械化將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在中國種植的三種主要穀物中,小麥,水稻和玉米的自給率約為95%。但80%的大豆是靠進口。大豆主要是做畜牧的飼料及豆腐副食品,進口大豆和進口糧食並非等義。    未來中國需要穀物的數量取決於中國的人口增長,由於子女養育花費太大,科學家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人口將迅速減少至12億,到2100時甚至進一步降至6億。根據中國的年糧食產量,人均糧食消費量在2004年達到350公斤,在2010年達到400公斤,在2015年達到450公斤。在未來十年中,每年的穀物產量將穩定在約6億噸,這將使人均糧食消費超過430公斤。 

(三) 中國如何養活其14億人口?

             數十年的經濟增長使中國領導人在增加全國糧食供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快速的經濟增長推動了中國營養不良人口的急劇減少。歷史上,中國一直在努力實現糧食自給自足。1996年,中國政府發布了白皮書,為包括水稻,小麥和玉米在內的穀物設定了95%的自給自足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的穀物消費量已從1975年的1.25億噸增長到2018年的4.2億噸。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出預警: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但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比2018年增加594萬噸,增長0.9%,創歷史最高水平。小麥、玉米維持著一年消費量以上的庫存。     雖然發生疫情,但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主要糧食出口國並沒有限制糧食出口,目前看生全球性糧食危機的可能性不大。除了越南,目前限制出口的這些國家都不是主要糧食出口國,這些國家輸入中國的糧食較少,所以對中國的糧食安全影響不大。這些年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 

(四) 袁隆平研發雜交水稻提高產量

                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係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係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將稻米產量大增,為中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使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盡管如此,袁隆平仍擔心未來農村土地荒蕪,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進城打工,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隨之越來越少,這同樣是台灣發生的問題。 

三、台灣糧食問題 

                 糧食、能源及水是台灣生存面臨的三大問題,報載農委會公布台灣糧食自給率持續下探,105年以熱量計算的綜合糧食自給率為31%,比前年下跌0.4%,是九年來新低,距離政府宣示的目標40%越來越遠。糧食生產指數也下降為90.1,較前年降3.5%,較日本及南韓工業強國還低。事實上台灣本是寶島,物產富饒,如今連糧食都無法自足是何原因呢?因為台灣政客充斥又不團結,只圖私利及騙選票討好民粹,行政院無遠見不敢作為,監察院虛設毫無功能,只會查媒體曝光的案子,查完也不痛不癢,司法院烏龍法官一堆,不公不義,目前台灣經濟衰敗,低薪及失業難解,政府官員若再顢頇無能,政府在玩虛耗戲碼,台灣人將面臨缺糧食、缺能源及缺水(兼水患)的三大危機。身在豐衣足食的台灣,各式肉類與蔬菜及四季皆盛產的水果買都買不完,無法想像有錢也買不到食物的情形?糧食問題到底有多重要?一般人認為台灣物產豐饒,農業技術傲視全球,糧食危機絕對不會燒到台灣來!但近七年來,台灣的糧食綜合自己率逐年下降早就不能養活自己!「有錢就買得到糧食」的市場機制只適用於糧食供應充足的時候,一旦發生糧食危機,各國就會相繼禁止糧食出口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的惡夢隨時可能發生!現在國人吃米量創下歷史新低!根據農委會最新「糧食供需年報」,民國105(2016年)年每人稻米消費量下滑到44.5公斤,比前年驟降2.6%。然而整體稻米產量,卻還比前年增產了600萬公斤。農委會分析,105年因年初寒流及颱風相繼來襲的影響,蔬菜果品類和水產品受損嚴重,再加上製糖甘蔗減產,故而導致自給率與生產指數通通下跌。 

                  氣候暖化可能對農作物生長造成嚴峻的影響,僅是氣溫因素對全球糧食生產就將造成可觀衝擊,還不包括氣溫升高引發供水問題,在熱帶地區,高溫將導致玉米和稻米收成銳減20%到40%。 氣候暖化也將降低土壤的溼度,進一步有損穀物收成。全球氣候異常,天災頻傳。全球主要穀物產地的澳洲、烏克蘭等國面臨長期乾旱,嚴重影響穀物產量,以致於全球庫存量不斷走低,但需求量卻持續增加,價格自然居高不下。聯合國預計到2045年,全球人口總數將從現在的75億人增至9億人,世界人口數量以每年約8500萬人的速度增長,因此需要更多的土地種植糧食以滿足新增人口的需要。目前世界耕地面積日漸減少,對耕地的需求卻在不斷增加,特別是各國城市及道路建設中侵占耕地的現象十分普遍,同時,由於管理不當和過度耕作導致的侵蝕、氣候改變,全球肥沃土壤每年約有750億噸土壤流失,台灣的耕地也被建築業侵蝕而日減,這將造成糧食短缺與糧價飈升,導致全球性糧食危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4116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