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民黨初選納泛藍無黨籍比民調是決定北市長此役勝負關鍵點
2018/02/18 14:21:33瀏覽696|回應0|推薦8

國民黨初選納泛藍無黨籍比民調是決定北市長此役勝負關鍵點

 

一、國民黨的七傷拳內傷

() 國民黨排擠深藍 被視為綠營附屬組織

    中國國民黨中常委選舉,49人參選角逐32席票選中常委,代表深藍的洪秀柱系統全部落馬。國民黨新權力核心由吳敦義人馬主導,深藍勢力被沖洗出局,取而代之幾乎都是吳係與本土派。在中常委選舉出爐前,吳敦義領導的國民黨就呈現出兩個現象:

第一,   黨中央與深藍保持距離。黨中央切割深藍、洪秀柱的大動作

    毫不避諱,這讓藍軍產生了嚴重分裂,屬一記重拳。

第二,   國民黨對批綠、批“獨”有所保留。這次賴清德在“立法院”

    公開宣示“主張‘台獨’,洪秀柱直批賴“叛國”,國民黨卻

   “軟趴趴”。新黨號召國民黨一起控告賴清德違法“違憲”,國

     民黨拒絕之後也無任何動作。從政治操作上看,賴清德談“台

     獨”無異於給國民黨送上樂透,國民黨卻處理得如此輕淡。國

     民黨現在的去深藍、與紅保持距離、不太敢批綠的路線,與主

     事者的心態有關,這是國民黨的第二記內傷拳。

第三、民進黨執政後,多數國民黨人有種心態,認為2020只要民進

     黨垮了,就輪到國民黨上去了,就像2008年“扁下馬上”的模

     式。目前的國民黨中央也有很強烈的這種意識,認為民進黨爛

     了,台灣民眾別無選擇,就換他們上。所以,他們不願得罪綠

     營支持者,不願與民進黨路線差太多,期待2020會有挺綠的

    “經濟選民”票投國民黨,把藍軍候選人推上大位,這是第三記

     內傷拳。

第四、國民黨小心翼翼與兩岸交流保持距離討好綠營,日前大陸選秀

     節目《中國新歌聲》因獨派介入發生糾紛,活動停辦。這事件

    如果不是“獨派”和部份學生去砸場也不會有事。新黨與部份深

    藍人士出來聲援主辦單位,國民黨卻閃得遠遠的。藍軍檯面上的

    大咖政治人物出現了不願碰兩岸交流的微妙變化,這是第四記拳。第五、TVBS 9月公佈的“內閣”改組後,台灣主要政治人物聲望,在

    14人之中,前三名是柯文哲、陳菊、賴清德,吳敦義11名,蔡

    英文12、李登輝13 ,“時代力量”主席黃國昌吊車尾。這代表

    施政不力的蔡英文聲望超低,吳敦義只比蔡高一名,這說出國民

    黨失去了自己,儼然變成了綠營的附隨組織,就成了人家的尾

    巴。事實上,所謂民進黨倒了,就換國民黨也已經不是定數,民

    進黨只怕柯文哲,不怕國民黨即可反應這個現象。自我放棄在野

    立場是第五記內傷拳。

第六、柯文哲上次市長選舉是靠民進黨支持,但是在藍軍實力超過五

    十五%的台北市,國民黨上次卻為何「輸到脫褲」?因為國民黨

    喜歡派官二代或富二代名門之後出征,其他人都在旁看戲,「勝

    則攘功,敗不相救」。這個風氣若不能徹底革除,派誰去選,仍

    然無法扭轉大局。上次連勝文參選慘敗,這次又想推舉蔣萬安參

    選,就是此心態,無共患難的團隊助選,只在宴席聚會中打轉的

    國民黨正規軍是很難打贏的!這是第六拳。

第七、泛藍很大,有本事的人才還多得很,只是國民黨不會善用而已,

    久而久之,泛藍人才也成為國民黨的敵人,這是第七記重傷拳。

 

二、吳敦義將泛藍無黨籍參選人納入民調評比是一著好棋

年底“直轄市”、縣市長選舉,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日前已定調,黨內初選如協調不成,將把泛藍無黨籍參選人納入民調評比,整合出最強的候選人,避免泛藍分裂。吳敦義對此已定調,假如有人認為自己是泛藍,歡迎一起來。屆時可能有2種考慮方式,一種是直接把泛藍與代表國民黨的正藍一起做民調;另一種是分兩階段,等願意參加第一階段的國民黨員出線後,再來整合泛藍的非民進黨籍候選人。至於到底是用一階段還是兩階段?還要跟地方黨部磋商研究,再做決定。國民黨2018選舉提名辦法,有一條正是要因應此可能狀況,在非執政縣市如選情特殊,授權協調小組另訂策略因應之,這一條便是要保持彈性,希望能整合泛藍,大家為求勝選,建立一個平台讓有意參選人來溝通。以勝選為最大目標,結合力量,把民進黨拉下來就算贏。

 

三、工程師治國會比律師及醫師好

聯合網林修拳文章認為工程師較適合治國,醫師從政,從救人到救國,引起一些網友建議,是否讓具有理工背景的人,來領導國家,不再是由法匠治理台灣,看我國能不能擺脫過去十多年來的陰霾。台灣連續兩位總統,都是學法律出身,卻將國家治理得烏煙瘴氣,經濟發展一蹋糊塗,使得台灣律師的耍嘴皮缺乏真實本領的政治形象,深植民心。這也令人想起一段玩笑話,就是郵票的肖像,為何不選擇律師?答案是,因為不知道口水,要塗在哪一面。

理工科系和法律科系,訓練過程最主要的差別,就是前者講求證據,透過不斷的實驗,找出答案,但律師往往不是如此,因為社會學科無法實驗,空口說白話,說了又賴皮,毫無誠信,科技知識較貧乏,大部分不懂拚經濟。同樣的醫師專心救人,涉獵領域較窄,治國無前瞻視野,過去台灣虛耗20多年,回顧起來政壇幾乎都是由律師及醫師霸佔。這種做法,沒有什麼不好,但怕的就是,太信仰自己所受的訓練,執著於一種思維邏輯,萬一這類背景的人,成為國家領導人,可能只是從「法匠」變成「醫匠」罷了。

目前國民黨浮出檯面的人物都不是工程師,傳聞有醫師背景的台北市前副市長邱文祥也有意參選,這些人選都不符合拚經濟的大格局,蔣經國時代行政院長孫運璿是工程師出身,將台灣變成亞洲四小龍經濟奇蹟的也是工程師,期待下任台北市長是展現新格局的工程師。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10407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