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讓孩子提早體驗經濟壓力?孰可為?孰不可為?
2016/04/16 10:09:42瀏覽4070|回應1|推薦34

最近在臉書以及在Line 上連續看到朋友們分享了洪蘭教授的《讓孩子提早體驗經濟壓力》的文章;我想,傳該文的朋友們應該是喜歡且認同該文中教育孩子體驗經濟壓力的方法,因此才會流傳分享;然而,在我讀該教育方法與洪蘭教授的分析與觀點後,我對是否該採用該教育方式來教導孩子,卻持謹慎的看法與態度。

我認為,讓孩子提早體驗經濟壓力的立意很好,但其方式是否得效法則有待斟酌。

洪蘭教授文章的開頭就,「不必等到高中畢業,小學五年級就可以開始教孩子的生活的真相。」

我認同她的這個觀點,但我更認為,教育孩子對金錢的態度、對人生責任態度的認知,應該在孩子們更小的階段就在生活中開始形成了。

我認為,人生價觀與人生態度的教育應該是自幼在生活教育中潛移默化的過程;也就是,教育孩子認識金錢的價、認識人生的責任、以及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必須勤儉惜福、懂得未雨綢繆等等觀念與態度,應該是一種自幼就開始的生活的習慣的養成,而不是在「需要」的時候才「臨時惡補」。如果自小就懂得這些道理、且成為根深蒂固的依歸態度的話,那麼,類似那位五年級老師所採用的「震撼教育」方式,就不會被洪蘭教授如此「讚賞」了。

那種「震撼教育」方式其最大的缺點是,容易扼殺掉孩子們對人生的夢想。我認為,人生之所以可貴,乃在於我們有未來可以期許、有夢想可以耕耘;因此,當我讀到文章中提到的、孩子們因為擔心經濟負擔,因此連生小孩的夢想都放棄了的時候,我著實嚇了一跳。

再讀到孩子們哀遍野、紛紛放棄一些夢想時,我更是感到惶恐。一個小學生,猶在人生懵懵懂懂階段的時候,大人們所應該給予他們的,應該是正面積極的引導,同時鼓勵他們築夢踏實、勇於追求理想,而不應該是挫折他們夢想、在他們還沒自己努力追逐理想的時候,就讓他們打了退堂鼓。

讓孩子知道賺錢不容易很重要,但是,讓孩子們有正面積極的人生態度也相當重要。 一個生命的幼芽,就連開創人生的夢想的鬥志都沒了,那麼,我們人類還有希望嗎?

慾望過大容易迷失,然而,一個人如果沒有慾望的話,那麼,這個人就不會有成長的動力;人們沒有成長的動力,如此,我們的社會、國家與世界還有發展的可能性嗎?

此外,應該留意到的還有一點,那就是,舉出豪宅價格等等例子,不過是讓孩子們瞭解那些數字所代表的是什麼樣狀況的物質,並沒有真正讓孩子們自己真正「體驗」到經濟壓力啊!

最後,洪蘭教授的結語轉折更形牽強。試想,一個已經對組成家庭、培育子女的夢想都沒有了、且人生慾望大減了孩子,怎麼還會領悟到「用功讀書、找到好工作、過自己夢想的生活的積極態度」的必要性呢?

應該採用什麼方法才會真正地讓「體驗」到經濟壓力?我認為,那就是要讓孩子們懂得,金錢的取得,必須透過智力或勞力的付出才能達成。而其方法就是讓他們懂得自己去賺取。

這點,我就很認同美國學校與家庭的教育方法。美式教育與台式教育的差異中,我認為在台灣家庭比較欠缺的部分是,美國父母與學校的教育相當實際且生活化,那包括小學生自小就有不少參與公益募款的機會、青少年幫鄰居鏟雪、割草賺取零用、高中生從事課餘校外打工者很多;這些孩子們從小就知道靠自己的能力去掙錢去「體驗」金錢的取得的方式,因此, 什麼是經濟壓力,對他們來是相當自然的領悟,不需要特別的「震撼教育」。

總之,我個人認為,讓孩子瞭解經濟壓力,是生活中潛移默化的過程,自幼就應該在身教與言教中進行,且同時給予機會,在他們可以做得來的情況下,讓孩子親自去用智力或勞力去換取金錢,那才是真正的「體驗」經濟壓力的方法。而那些可能扼殺孩子人生夢想的方式,則應該謹慎為之。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IFULI&aid=53588867

 回應文章

淵靜 / 身體欠安離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4/16 14:54

訓練小孩體驗經濟壓力是幫助他們成長及理財的最好方法。

國中時給他們稍微不太夠用的零用錢。

高中的暑假期鼓勵小孩去打工,學期中或寒假不建議。

試著教會或監督他們打工所得的金錢如何做最佳的使用(我的方法是只建議而不是強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