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箋註》改正版:〈坐禪品第五〉~民國105.01.15
2016/01/15 00:18:47瀏覽1318|回應1|推薦58

《六祖壇經箋註》改正版:〈坐禪品第五〉

     ~2012年輯錄轉貼/2016年元月重貼

一、本文係唐一玄老菩薩校閱,由釋心印師父、釋圓一師父、陳愛珠居士等七位先進共同編注。

  其後釋心印師父主編,重新校勘訂正後,發行《壇經箋註》改正版〔民國 68 年〕。

二、欲攬勝《六祖壇經》,這本《六祖壇經箋註》註解版本最為詳贍。

  按本文成冊流傳,乃佛學功德範本,初學者修禪、習佛均宜。
= = = = = =
參閱《六祖壇經》資訊:

一、《六祖壇經箋註》改正版~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

二、《六祖壇經闡釋》~蔡銘宗編著/成信文化經銷。

三、《六祖壇經箋註》網路版~丁福保居士著。

 http://www.book.bfnn.org/books2/1295.htm
= = = = = = = = = = = =
[坐禪品第五]

釋品題:

 這一品是記述六祖為聽法的大眾,開示修禪定是不在看心、看淨和不動上修行的道理,故以「坐禪」為品題。
= = = = = =
甲五、坐禪品;乙一、六祖說法;丙一、總明坐禪行持

 師示眾云:『此門坐禪,元不看心,亦不看淨,亦不是不動。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看也。若言看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看淨,却生淨妄;妄無處所,看者是妄。淨無形相,却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却被淨縛。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看心看淨,即障道也。』

譯 文:

 六祖開示聽法的大眾說:『宗門的坐禪,原本不是觀看心,也不是觀看淨,也不是不動。倘若說看心的話,心念原是幻妄,既知心如幻,所以也就沒有所看了。倘若說看淨的話,人的自性本來清淨,因為有妄想雜念所以蓋覆了真如,只要沒有妄想,本性自然清淨;如果起心看淨,却反而生起了淨妄;妄本沒有一定的處所,看淨的看也就是妄的所在。淨本沒有形相,現在却立出了淨相,倒說是修行的工夫;作這一種見解的人,會障礙自己真如本性,反被淨相纏縛住了。

 善知識!倘若說修不動的話,只要在見任何人時,不見他人的是非善惡功過得失,這就是自性的真不動。善知識!愚迷的人,身體雖屬不動,但是一開口便說他人的是非長短好壞,這就與正道相違背了。如果看心看淨,這看即就障礙了正道了。』

論 議:

 看即是觀,觀看是幻智作用,既起幻智作用當然就不是自性本體,所以說看即是妄。假手幻智而住心看淨,這是楞伽宗的頓漸門。頓頓門之不取看心看淨,嫌其心有所住又立淨相,只是以幻妄易幻妄,並不曾直達心源。只要是自證自見真如自性的人,自有其動靜一如的真不動在,用不著那些前門拒狼後門進虎式的工夫。

 禪門不取一定的外相,行住坐臥,皆可參禪。故以頓宗立場言:靜亦定,動亦定;坐也禪,行也禪;四威儀中,無不定時,這才是正真禪定。禪學末流之弊,唯在乎:雜亂者多而深入者少(衢途蹞步本非修禪),論議者多而體驗者少(高談戲論在門牆外),思考者多而直參者少(思知慮得不是家珍),明理者多而見性者少(見性經驗始能入佛)。雖然,有「見性經驗」矣,而成佛者猶少,則又何以故?見性之謂悟,悟則一定是頓悟,故「見性經驗」決不是「積累經驗」;無論頓門禪漸門禪,無不然也。此「見性經驗」一旦顯現,在初參禪者往往因此一見而自滿自憍,自以為即已成佛。狂心不歇,早已離自性遠矣,此「見性經驗」亦遂一現而不復再現。

 那得是禪?那得成佛?到此時節,要在「悟了猶如未悟時」,照常密參,務使此「見性經驗」重複顯現,由斷斷續續而進於渾然一片恒續不斷,每日二十四小時中永在「前念不生後念不滅」的「真如自性」朗現境界,此即所謂「悟後勤修」功在「保任」者也。能如是,始可以言「禪」,始可以言「不退轉」,始可以言「見性成佛」。

 復次,禪學重視「內在經驗」,即是「自心內證」的「見性經驗」。一部《壇經》,只是六祖自己「見性經驗」的述演心傳。云何「見性經驗」?在哲學上或心理分析上有一箇「神秘經驗」的名詞,凡一切宗教所可能有而奇特的「宗教經驗」就統屬於此「神秘經驗」,「見性經驗」亦就是西哲所謂「宗教經驗」。但宗下於此「宗教經驗」更有兩種不同的分析:一者,一般共同的「宗教經驗」,只要是宗教熱忱特著的人就有這一種神秘經驗--見人所不能見,聞人所不能聞--為任何宗教所同有,是有相而有所得的。

 例如基督教見耶蘇復活,佛教淨土宗之見西方三聖,就是這一種經驗。二者,殊勝不共的「見性經驗」,唯此纔是禪經驗,為佛教以外各宗教所皆無而真正不可思議的神秘經驗,是無相而無所得的,是宗下一種自己「絕對真心--自覺聖智」的自內證經驗。這兩種,雖同是宗教經驗而且同屬於神秘經驗,但安立了再分析的兩箇術語後,格外能使學人明辨無誤了。
= = = = = =
丙二、別明坐禪與禪定;丁一、釋坐禪:

 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坐禪03〈網路分享〉

丁二、釋禪定: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云:「戒本性元自清淨。」

 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禪定02〈網路分享〉

 

譯 文:

 六祖再開示大眾說:『善知識!甚麼叫作「坐禪」呢?頓教法門中,一切自在而無障礙;在外對一切善惡境界不起心念,這就稱為「坐」;在內見得自性原本不動,這就稱為「禪」。

 善知識!甚麼叫作禪定呢?在外離一切相叫作禪,在內心性不亂叫作定。若在外境上著相,內心就會亂;若在外境不著相,心就不亂。本性原是自淨自定的,只因為遇境時即思慮這境,所以內心就亂了。如果見一切外境而心不亂的話,這纔是真定。

 善知識!外離諸相就是禪,內心不亂就是定,外禪內定,就叫做「禪定」。《菩薩戒經》說:「戒的本質原在自性清淨。」

 善知識!由戒清淨故,在念念之中,自己見得本性清淨,自己修持、自己實行,自然能成就佛道。』

立禪〈網路分享〉



論 議:

 「坐禪」,往往被人誤會為跏趺坐纔是;讀了這[坐禪品]以後,始知並不如是。在外境上不攀緣不著相不加思量分別就叫作坐,那末在行、住、坐、臥的四威儀中,一切時一切處,皆是自在坐禪而無所障礙了。

 『禪有淺深,階級殊等。』(用《大般涅槃經》語。)坐禪有小乘坐禪與大乘坐禪之別:

 小乘坐禪著相,大乘坐禪真如自在。祖師禪之坐禪觀為大乘最上乘者,行住坐臥皆合禪定,不一定坐,不一定不坐,跑香尤為揚州高旻寺的獨特禪風。近時學禪人,忘了維摩詰之訶舍利弗,忘了南嶽讓磨磚打車的教訓,更忘了《六祖壇經》所言,羣以為「禪只在坐.坐就是禪」,於是「坐」禪「坐」禪之聲騷然海內外,且有以坐禪為販賣物的「坐禪商人」或「坐禪屋」,不知其與祖師禪之相去距離為何如也。
= = = = = = = = = = = =
<附錄>:

《靜坐問答》~鄭鴻祺居士著:

 http://www.book.bfnn.org/books/0605.htm

坐禪01〈網路分享〉

《維基百科》~「禪定」條目:

 禪定,漢傳佛教術語,利用梵漢合體而創造出的名詞,又叫正定、止觀,是佛教的最高功德。

 修行禪定的行為,則常簡稱為修禪、禪修。

 禪定是由梵文禪那(Dhyāna)的簡稱「禪」,與三昧(梵文:समाधि samādhi)的漢譯「定」組合而成,用來指稱進入禪那三昧的修習方法。

 在印度期佛教傳統中,禪那與三昧各有其定義,不會被混淆。但是漢傳佛教較為重視兩者的融通,很少會特別去分別兩者,因而創造出這個獨特的名詞。
= = = = = = = = = = = =
世界三大神劇簡介之三~《伊利亞》:

 韓德爾《彌賽亞》&海頓《創世紀》&孟德爾頌《伊利亞》,併稱「世界三大神劇」。

 轉載資訊來源:《維基百科》為主+《網路分享》。

三、《伊利亞》〈亦作《以利亞》;Elijah〉~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孟德爾頌《伊利亞》〈維基分享〉

 

 1. 神劇「伊利亞」是以舊約《聖經》中的先知伊利亞作為主題寫成的。此劇在他成功的《聖保祿》神劇完成之後十年才開始動筆,之後又遭遇劇本創作上的許多問題,一直到1845年才得以問世。

  首演當時,動用了一百二十五人的樂團、兩百七十一人的合唱團共同參與,大獲成功。

  在孟德爾頌筆下,原本在舊約《聖經》中被記錄下許多殘忍、嚴苛事蹟的先知以利亞,成為一位對上帝信心堅定,但卻非常具同情心和仁慈的先知。

 2. 作為講述以神蹟帶給以色列人民唯一真神信仰的先知的神劇,孟德爾頌選中了以利亞將巴爾人放在木堆上,命他們呼喚巴爾神和上帝以視誰的神才靈驗的場面,以及以利亞為長年乾旱祈來甘霖的場面作為劇中的重頭戲。

  而要純用音樂來描寫這些非常戲劇化的場面,則考驗著孟德爾頌作為成熟作曲家的功力,也正是因為孟德爾頌在這些樂段中成功的音畫描寫能力,而讓「伊利亞」一劇成為浪漫派最偉大的神劇代表作。

 3. 前一幕中,他要以合唱團和樂團共同描寫巴爾人無助地在火堆上祈求巴爾神的場面,並描寫出熊熊烈火的恐怖畫面。在後一幕中,他則要以音樂描寫以利亞接連三次祈求上帝降下甘霖,前兩次都不見回應。

  在音樂中,孟德爾頌要用樂聲描寫那一覽無雲的天空帶來的失落,然後在第三次的祈禱之後,孟德爾頌則活靈活現地依照舊約中的描述,用樂團勾勒出天空先是些許烏雲飄現,緊接著則出現狂風暴雨,最後風聲越來越大,乃至降下甘霖、全民欣喜的場面。
= = = = = =
 4. 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是德國在十九世紀浪漫樂派時代,音樂界最重要的代言人之一。

  他的創作融合浪漫派文學和哲學精神於其中,所創作《仲夏夜之夢。序曲》為浪漫主義作曲家描繪神話仙境提供了先例。孟德爾頌被後世視為在貝多芬之後,繼承德國音樂傳統的音樂家。

  孟德爾頌集指揮、作曲家、教育家、音樂革新者於一身,在當時音樂界具有崇高地位,卻曾因為第二部神劇《伊利亞》,讓他陷入宗教、種族的批評。

 5. 受到巴赫《馬太受難曲》的影響,孟德爾頌曾寫了兩部神劇,第一部《聖保羅》創作於1836年。

  10年後,孟德爾頌是在英國的伯明罕音樂節〈Birmingham Festival〉的邀請下完成第二部神劇《伊利亞》。

孟德爾頌於伯明罕音樂節

指揮神劇《以利亞》首演〈維基分享〉

 6. 《伊利亞》規模宏大,結構精煉嚴謹,隨可見到巴赫《馬太受難曲》的影響,但卻有孟德爾頌特有的抒情與浪漫。但這部嘔心瀝血寫出讚美基督教上帝的作品,卻讓世人質疑孟德爾頌的創作動機。

  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這段時間裡,居住在德國的猶太人不斷要求政府給予公民權利,讓猶太居民能夠成為「完整的德國人」。這場抗爭,讓猶太人再度受到社會注目,孟德爾頌就出生在這個時刻。

 7. 孟德爾頌猶太血統和基督教信仰之間的衝突,卻使《伊利亞》招致許多批評。人們質疑他明明身上流著猶太人血液,為什麼要寫出這部宗教色彩這麼濃厚的作品討好教會?

  到底是為了掩飾他猶太血統的身分?還是要討好大眾讓自己的社會地位爬得更高....
= = = = = = 
[附按]:

 1. 神劇與歌劇在音樂型態和風格等許多方面都非常的類似,其和歌劇最大的不同,在於神劇沒有布景、化妝以及戲劇表演,且合唱在神劇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神劇大都包含有宣敘調。相對於歌劇強調戲劇張力的對白而言,神劇的宣敘調通常更強調為作品鋪陳結構,同時展示作曲家的審美趣味。

  神劇的詠嘆調可以溫柔甜美,也可以精巧熱烈。許多詠嘆調都可以單獨演唱,成為傳世經典,例如韓德爾的《以色列人在埃及》當中的「上帝是我的力量」。

 2. 神劇當中合唱和大合唱往往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被用來表現群眾一同祈禱,同聲讚美等等宏大的場面。

  大合唱一般氣勢雄偉,音響宏大,韓德爾的《彌賽亞》第二部分終曲《哈利路亞大合唱》更是大大小小的合唱團和唱詩班的保留曲目,在西方幾乎人人皆知。
= = = = = =
 3. 神劇的外文名稱原指「祈禱廳」,就是建立在重要教堂近旁的教友活動中心;

  當時的亞西利亞著名詩人巴杜契〈Fr. Balducci,西元1579~1642年〉,就以演出此類作品的「場所」,來稱呼此種新興風格的作品。

  歌唱祈禱的場所並不執行宗教儀式;文藝復興時期往往也做出與宗教有關的藝術活動,如聖經故事的表演、宗教歌曲的音樂會等,如羅馬「瓦地柴拉」聖母教堂的祈禱廳祈禱廳本來只是解釋教義。

 4. 神劇以天主教故事為題材,由數位獨唱者、合唱者及管弦樂所演奏的大型敘事性樂曲,雖有刻情卻無背景、服裝。

  清唱套曲包含許多個樂段,往往以序曲或者合唱開頭,以合唱結尾,中間交錯有伴奏的宣敘調,獨唱或者重唱的詠嘆調以及不同規模的合唱。

  宗教清唱套曲一般比敘事性的神劇〈oratorio〉規模小,內容偏重抒情或論述。世俗清唱套曲則包羅萬象。

= = = = = =
世界三大神劇簡介之一~《彌賽亞》:

 〈附錄於《論語》成語選之叄文後〉

 http://classic-blog.udn.com/Axeman/38525085

世界三大神劇簡介之二~《創世紀》:

 〈附錄於《論語》成語選之四文後〉

 http://classic-blog.udn.com/Axeman/40836156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xeman&aid=43563653

 回應文章

雁~《龍年成語選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1/15 23:33

《金剛經。六如。四句偈》: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 = = = =
《金剛經。六如頌--夢》:依昱法師

 長寢無明室,神游夢夢新。
 一身原不動,萬境自虛陳。
 非秋還生法,無人忽有人。
 緬懷大覺者,夢破見天真。

雁~《龍年成語選輯》(Axeman) 於 2016-01-15 23:35 回覆:

人生禪打油詩:105.01.15夜

 〈韻腳、平庂、對仗皆不拘〉

 坐也禪,臥也禪;
 滾滾紅塵天地寬。
 行也禪,立也禪;
 芒鞋竹杖輕似蟬。

雁~《龍年成語選輯》(Axeman) 於 2016-01-16 13:01 回覆:

[附註]:

一、滾滾:水翻湧急流貌;亦形容水流綿延不絕。引喻人生境遇浮沉不定。

 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二、紅塵,原指飛揚的塵埃,引喻繁華熱鬧之人間世界。

 唐。劉禹錫《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二、天地寬,喻人心地若寬厚,所處之天地自然也寬闊無垠。

三、芒鞋竹杖:芒鞋、竹杖皆古時平民裝束;引喻遠離塵囂,過著恬淡生活。

 唐。貫休《寒月送玄道士入天台》:「芒鞋竹杖寒凍時,玉霄忽去非有期。」

 宋。蘇軾《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四、輕似蟬:蟬,一種半翅目昆蟲,俗稱知了。其翅輕薄近透明,雄蟬善鳴叫以招雌蟬。

 此處蟬為「蟬翼」之省略詞。古以蟬翼借喻事物之輕盈也。輕似蟬,引喻心無罣礙一身輕。

 《楚辭。卜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金釜雷鳴。」→諷喻世事是非顛倒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