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國民黨須面對的「韓國瑜課題」
2018/11/18 09:52:42瀏覽89|回應0|推薦0

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國民黨須面對的「韓國瑜課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韓國瑜現象在本次選戰中儼然成為各界關注的顯學,民粹政治的猛然襲擊也讓旁觀者置於錯亂或難以理解的情境中。有誰能料想到,在韓流與蜂蜜檸檬興起前,柯文哲的一日幕僚與學姊形象制霸整個言論市場,但是在其他議題發酵與新鮮感盡失下,柯文哲隨即從神壇下走了下來,爬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重。

民粹政治的崛起的因素十分複雜,全球貧富兩極化的相對剝奪感以及網路新媒體的普及,恰好提供了社會動能與傳播載體。此外,更深層的因素在於非典型政治人物所塑造的「反體制」與「去建制」訴求,能夠更為有效獲得群眾的迴響。在底層與基層民眾的心中,傳統政黨政治與政治菁英無法解決經濟衰退與分配差距等基本問題,這種挫折心理導致期待救世主的降臨普遍發酵,遂也提供民粹政治人物出場的契機。

基本而言,民粹型的政治人物都有政治操作的特徵與本質:鮮明的人格特質、粗鄙但易懂的言行內容、現象分析與解決手段的簡單化、擅長掌握群眾心理、欠卻論述邏輯的一致性、偶像崇拜的粉絲情感、特定媒體推波助瀾。在韓國瑜身上完全找到這樣的描述。

解放藍營的救世主?

國民黨彼時之所以徵召韓國瑜南進高雄,迫於形勢的無奈是主要因素。即便在民進黨執政的包袱下,吳敦義始終無法帶領國民黨走出困境打開局面,傳統政治的舊思維、欠卻核心價值脫離社會進步價值,人才斷層、組織癱瘓都是關鍵因素,這些現象在上半年國民黨初選時有所聞——吳敦義不僅無力解決黨內鬥爭陋習,甚至為了自己的未來總統之路破壞初選機制。這些都是國民黨長期累積下來的「建制傳統」,說穿了,「大內高手」與「內鬥內行」才是國民黨「又老又醜」的日常;資深藍營群眾極度厭煩,青年世代卻混然不知。

此外,在民進黨強力推動包括轉型正義、年金改革、婚姻平權等改革等議題,國民黨高層刻意進行角色偷換,將自己從「加害者」轉換為「被害者」,這也構成藍營支持者相對剝奪感的仇恨來源,只是這股壓抑的情緒始終欠缺宣洩與爆炸的出口;傳統藍營政治人物,並不具備前述民粹政治人物的基本內容。

扣除中國介入等外部因素,韓國瑜的崛起主要就是在黨中央無所作為與情緒投射下的產物。他以「非典型國民黨」的形象粉墨登場,其江湖世俗甚至粗鄙的話術言行,多與國民黨「高級外省人」的語境有所不同,又老又窮與人進貨出就是高雄的問題與解方,可以透過議題操作不斷翻新選戰節奏,擅長透過對立與矛盾累積群眾能量,在親藍媒體刻意包裝與網路新媒體一再播送下,韓國瑜一時成為「解放藍營,教訓民進黨」的救世主。

然而,一旦深入觀察,此現象在本質上是群眾反智與邏輯錯亂下的產物:過去的既得利益者反倒成為體制下的被壓迫者,民進黨成為建制的象徵與革命的對象,威權政治與民主政治的邊界全然被移平,更將高雄發展停滯的因果關係全然錯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選情越好,黨內越矛盾

這套群眾心理學之所以發酵,是在藍營政治知識菁英的縱容與道德頹廢下的產物,「反正黨內沒人有辦法,就讓韓國瑜去搞」、「解決當下權力的問題為先」、「台灣人民的民主素質向來低落」,無計可施下的妥協、不願面對自己無能的卸責態度以及奪回權力的強烈渴望,使得這個標榜「菁英主導、理性問政」導向的政黨一夕之間在道德高度與知識立場上選擇繳械。然而等待韓國瑜坐大之後,這些眼高手低的菁英與秀才們才赫然發現,韓國瑜及其從眾不僅意圖教訓民進黨,更要吞噬國民黨,因為反建制與群眾造反的氛圍才是他崛起的關鍵,只是藍營傳統支持者隱而不言,青年世代對於國民黨在台統治與黨內鬥爭歷史茫然無知,陷入一場集體狂歡中。

本來在國民黨傳統高層中的痞子已經從犧牲打竄升成為新一代教主,然而潘朵拉的盒子是自己打開的,當韓國瑜坐大之時,這些傳統政客急欲收回權力趕緊築起政治防線,遂開始出現「選情越好,黨內矛盾越重,講話前後矛盾」的狀態。豈能讓韓國瑜壞了自己未來總統大選行情,更奪走中國品牌的唯一代理權呢?

吳敦義的愛河河水不能喝、暗諷陳菊的母豬論調,馬英九的不排除統一的說法,都是國民黨內部針對韓國瑜效應的一種焦慮與反彈。韓國瑜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在造勢晚會上直接打臉吳主席的言行就是一個重要的訊號。韓國瑜在造勢晚會上切割吳敦義言行,儼然自己是「新白色力量」與「新政治」的代言者,特別是在柯文哲聲望急遽下墜時,更可收編需要新教主的信眾。

諷刺的是,稍加剖析韓國瑜言行後,即可知道他內心全無公民社會價值,憑藉的只是新媒體與親藍媒體吹捧出來的「救世主形象」,本質上仍是「新瓶裝舊酒」,充其量就是黨國扈從、派系政治與兩岸買辦的混合。國民黨高層已經發現自己將成為這齣「請神容易送神難」的冤大頭,然而死忠信徒猶未發覺箇中的奧妙與問題,有天猛驚醒之後才會發現宿醉後的空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rahamYin&aid=1200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