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時社論:蔡總統「台灣共好」的盲點系列四》新世代跨兩岸新領袖的崛起
2018/10/14 09:18:40瀏覽80|回應0|推薦1

中時社論:蔡總統「台灣共好」的盲點系列四》新世代跨兩岸新領袖的崛起

韓國瑜(左)、侯友宜(中)、柯文哲(右)。 (資料照片)

蔡總統在國慶文告提出「中華民國台灣」國家定位,希望以此號召國人團結,走出當前困局,但國民黨並不領情,藍營媒體的負評多於肯定,大陸國台辦批判力度也超過以往。但蔡總統的時間已不多,支持度持續走低,九合一選舉選情更顯現民眾不再信賴民進黨。蔡英文的困境,為柯文哲、韓國瑜、侯友宜、鄭文燦等具新世代、跨兩岸願景的新型態政治人物崛起創造了沃土。

國民黨不領情,可能出於政黨惡鬥的慣性思維,也可能選舉在即,沒有支持蔡總統的理由,藍營評論者則聚焦在蔡總統新論述與行動的矛盾,論述喊「中華民國」,行動卻去中國、淡化中華文化,中華民國憲法只是借殼上市。北京更嚴詞批判「充斥兩國論分裂謬論和對抗思維,暴露出配合西方反華勢力遏制大陸的險惡用心。」

蔡總統論述的基礎並沒有錯,能團結台灣2300萬人的,是中華民國遷台以來實行的憲法。這部憲法承續了中華民國1912年臨時約法,於1947年頒布施行,1949年遷台後僅在台灣地區實行。歷經7次修正,這部在大陸制訂的憲法,與台灣住民共同走過解除戒嚴、終止臨時條款、廢除萬年國會;歷經刑法100條抗爭、台獨言論除罪化;廢除國民大會、實現總統直選;從修訂修憲程序、實現公民複決與公民投票;從凍省、健全地方自治到目前的六都選舉,台灣走過國府遷台初期動員反攻時的兵馬倥傯;走過十大建設的經濟成長高潮,也走過退出聯合國和美台斷交的低谷;國人克服了黨外抗爭的民主陣痛、締造寧靜革命的民主化奇蹟。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一路走來,就是全體國人共同的記憶、情感與團結的最大公約數。

今日所謂的台灣人已涵蓋最早的原住民、明清來自大陸的閩粵移民、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大陸軍民,以及最新一波的婚姻移民。台灣是華人社會唯一享有憲政主義「基本人權」與「政黨競爭」地區,幾十年行憲的成果,就是台灣價值最佳的體現。

中華民國和台灣不應該是對立體,企圖更改國號或實現兩岸「一邊一國」,只會造成內部衝突和兩岸對抗,對內自我消耗、對外處境更孤立。對岸批判蔡總統的演說「挾洋自重、升高對立」、「改變台灣地位的分裂圖謀和行徑」,用詞嚴厲,兩年來首見,可見中美關係惡化後,北京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更無模糊的空間,習近平曾稱失去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地動山搖」,可能成為行動方案。如果蔡政府願意真正以中華民國台灣回歸「憲政一中」定位,就應該在中美之間採取更彈性的應對,兩岸衝突導火線就可能拆卸掉。

國慶文告最受批評之處,在列舉「特定國家」製造散布假消息、非法竊取科技情報,蓄意破壞資訊安全,企圖用各種方式介入選舉,進行滲透、製造亂相等指控;提出這種台灣版「通陸門」徒然激化兩岸對立,而且揚言要從國家安全的高度,嚴懲假新聞,對照民進黨慣常歌頌鄭南榕為爭取言論自由而自焚的義舉,形成強烈的諷刺。

當蔡英文「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係」承諾破產,出身深綠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卻能接受「兩岸一家親」、「一中原則不是問題」;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能抵擋轉型正義,保留兩蔣文化園區,不盲從泛綠追打「兩蔣」,爭取訪問大陸;韓國瑜和侯友宜不約而同強調兩岸和解,都選情大好。他們勾勒的新政治圖像,就是統獨內耗、兩岸對抗必須改變

大陸經濟快速成長,電商、網路、AI等新科技產業取得全球領導地位,對台灣青年形成強大的吸引力,更是台商無法切斷的市場,兩岸民間交流緊密、利益與共,早已不能將台灣與大陸做二分法切割,更不能讓兩岸重回對抗老路。

不論為追求轉型正義或處理國民黨黨產歷史遺留問題,都必須顧慮法制的嚴肅,不能以臨時性功能委員會和特別法架空法制精神,台灣民主改革成果不能走回頭路。任何政黨都不能藉「國家安全」大帽,企圖強行箝制新聞,讓言論自由走回頭路。

台灣新世代政治人物已逐漸理解,從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出發,正視台灣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終止政黨鬥爭,放棄兩岸對抗、締造合作雙贏,才能團結台灣全體2300萬同胞,共同為兩岸中國人奮鬥。

(系列完)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rahamYin&aid=11782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