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風評:拓銷?拚觀光?北農、觀光局該誠實一點!
2018/09/21 18:39:09瀏覽229|回應0|推薦4
北農日前派出訪問團到帛琉「拓展外銷」,接著又傳出交通部觀光局官員下月要赴南美巴拉圭進行「觀光交流」。兩件完全不同的事件的共通點是:花大錢拚小利,或甚至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讓官員有機會「出國走走」而已。

由於市議員痛責北農組團派近20人赴帛琉,讓北農的帛琉團引起外界注意。訪問團回國後,北農總經理吳音寧特別在臉書發文說,今年11月,第一艘貨櫃要首航帛琉,「為我們堅定而美麗的友邦,帶去最新鮮、最誠摯也最令人感到驕傲的台灣的愛」。根據先前吳音寧的說法,這次考察預估可賣500公斤蔬果到帛琉。

坦白說,純粹以經營觀點看,組團到帛琉拓銷,確實是非常奇特的行銷思維。帛琉人口只有2.1萬人,即使加上經商與觀光的1-2萬人,常態性總人口也只有3-4萬不到,考察「成果」預估是拓銷500公斤蔬果。

用基本數據理性的評估,帛琉人口數能支撐的食品消費市場,大概相當於台北市的幾個里。北農供應蔬果給大台北地區,總體的人口數量在600-700萬,帛琉4萬人不到的市場,實在看不出有何重要性與意義。北農每天拍賣的蔬果量在2000公噸上下,而拓銷後帛琉從北農進口的蔬果數量是500公斤─這個數字還應該不是「每天500公斤」吧?拿來跟北農每天在大台北市場就有2000公噸的批發量比,所占的比例是小數點後面非常非常多位數了。

北農帛琉考察團花費大概花費40多萬元,不算很多;但「拓銷成果」可賣出500公斤蔬果,即使以平均每公斤100元甚至200元的單價來計算,也只能賣出5萬元或10萬元;至於後續是否因此能有源源不絕的訂單,那就要再看看。

但不論如何,單純就北農的營業拓銷需要、營收貢獻率來看,其實可以完全忘記有帛琉這個國家、這個市場;如果真心為農民尋找農產品的出海口,要拓銷海外市場,合理的選擇,應該是把力氣擺在周圍的大型市場─不論是中國、日本、東南亞等數億到10億以上人口的市場,除非當地市場已經飽和,否則拓銷的成果該是數百倍於帛琉10萬元營收的市場吧?

也因此,難怪那些批評北農帛琉團者,要說北農是「假拓銷,真旅遊」;至於為其辯駁者則認為北農帛琉團的重點在「城市外交、國民外交」─撇開是否真有外交的需要、意義,及何時開始北農也「肩負外交重任」不談,至少顯示北農「拓展外銷」說法的荒誕性。

至於觀光局要花百萬元、由局長率隊前往巴拉圭作「觀光交流、洽談合作」,也讓人狐疑其必要與效益。官員要「拚觀光」確實是好事,但鎖定一個遙遠、飛機來回一次票價就要台幣10萬元、而該國平均國民所得不到4000美元的國家,基本的效益就讓人打上問號。依此情況,台巴很難發展出像樣的觀光市場。

實情也是如此;根據觀光局的數據,近5年來巴拉圭來台旅客每年僅500至700人次,但以觀光為目的者卻不到100人。

看看這個數據,想想台巴距離、觀光花費、及當地人均所得水準,觀光局跑去巴拉圭搞「觀光合作」,顯然不是很實際的作法,也不可能帶來什麼像樣的成果與觀光財。這點,官員到底想過、算計過否?還是純粹就是官員要「出去走一走」?

不論是農產品或觀光的拓銷,基本上都是一個經濟、貿易行為;而兩國之間的經貿發展潛力,從一些基本數字多少就能事先預測出;平均而言,一個國家會與距離相近、經濟規模量體龐大的國家,容易發展出較密切的經貿關係─這就是國際貿易的「萬有引力理論」所說的道理。

同樣隔著太平洋,台灣當然與經濟規模20兆美元的美國,而不是經濟規模只有300億美元不到且更遙遠的巴拉圭,發展出密切的關係,至於經濟規模小到只有3億美元(比台北市一個區還少)的帛琉,就更不在話下了。北農到帛琉拓銷、觀光局去巴拉圭「拚觀光」,不談觀光遊玩成份多重問題,單以效益而言,終究難逃基本經貿定理限制,註定不會有效益。

這個情況就類似扁朝時與中美洲國家簽FTA(自由貿易協定),但這個FTA只是一種「面子工程」,對雙邊貿易沒什麼大幫助,仍是「無足輕重」。而台灣即使歷代政府努力管制、限制兩岸經貿發展,但中國還是成為台灣最大的投資國與出口國,原因也是中國與台灣距離近到一海峽之隔、中國經濟規模又龐大,經濟定理終究不是輕易可「政治解決」。

北農可以犒賞員工讓他們去帛琉旅行;如果有益兩國關係,觀光局長也能率團去巴拉圭「看看」;但硬要說成是為了拓銷農產品、拚觀光,就是欺騙社會,把民眾都當傻子。官員其它可以誠實一點,因為民眾沒那麼容易欺騙!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SUS&aid=11637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