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上課日記〈17篇〉
2014/09/05 03:15:25瀏覽340|回應0|推薦2

我的金剛經上課日記〈17篇〉
2014年7月5日上課記錄
上課:42頁第4行第2句
結束:44頁第2行

============================

上課記錄只是我個人學後心得。
其:標準還是要以我們苑長 現場闡述為準

=============================================================

經文
====
如來以法身示現   凡夫衣食等幻相   要凡夫就幻相上   體認本具之法身  
但勿逐妄物求真   執真乃真中起妄   經中之無住生心   凡非凡眾非眾等
皆說明不取不斷   不即不離之真意   此發起切要極矣。 七如來示現乞食  
乞已即還至本處   吾輩凡夫者唯知   終日忙碌於謨食   終年皆向外馳求
從不知返照本性。 又如來示現食已   收拾一切靜攝觀   吾輩凡夫飽食嬉
躁動不息幾曾靜   是以何能靜攝觀   般若慧力內照生   內照必先靜攝心
此發起指示吾人   諸世人來則應之   事過收拾擲一旁   靜觀照被塵合覺
方勘發起般若慧。 八金剛經之要旨   惟云何降云何在   此下手談何容易
如達天法師所云   有所住覺心便亡   欲施降妄心愈熾   觀世音穿衣吃飯
行皆巷洗足敷座   瑣屑非一時如也   度生四九年如是   金剛身無須飯食
無須洗足與學定   然慈悲為眾生故   日日行行無所事   真是平等如如矣。
此段之本地風光   乃降心住心榜樣   吾等當如是修學   遇境緣如教而行
學世尊行所吾事   即如是無降而降   無住而住之行也   則契入般若深旨。
九世尊迴不猶人   而示現凡夫行俓   此無當自身體會   凡夫乃本具佛性
欲如世尊顯佛性   當致力不取於相   故吾輩修學般若   須不取於相用功
不取於相之真義   不離相而不著相   若偏無相而不著   是又取於非法相
此乃為斷滅相矣。 故如下本經所云   若見諸相非相者   雖有諸相而不著
惟其以不取於相   得見一切相非相   不取即無降而降   無住而住之境地
此經首以不取相   為發起其旨深矣。 十綜上說發起序   全顯第一義空矣
如來示同凡夫者   為利他無我相也   般若妙法任瑣事   而流出無法相也
無須食而行乞者   乃至洗足敷座等   以不言之教護念   付囑發大心行者
亦無非法相是也。 於發起序不憚煩   乃欲使諸善知識   知得以云何起信
并明了三空理智   在平常隨處可見   好向日常尋用中   隨時觀照受用耳
方知一部金剛經   真是除苦厄良方   入佛智之捷徑也。  

============================================================================
生字
囑ㄓㄨˇ憚ㄉㄢˋ〈憚煩=不願其煩〉并ㄅ一ㄥˋ〈一齊〉厄ㄜˋ〈困厄〉 
擲ㄓˊ〈拋仍〉

=========================================================

心得

====

如來以法身示現 ==世尊本身已經成佛祂是為了要教化娑婆眾生特地又示現
                 於人間進行教化工作  
凡夫衣食等幻相 ==世尊雖為佛身但依然現五蘊色身相。跟我們凡夫一樣必
                 需穿衣吃飯  
要凡夫就幻相上 ==雖然我們現出凡夫相  
體認本具之法身 ==但是不要忘記我們是具備的成佛的條件
但勿逐妄物求真 ==所以不要忘記我們本具佛性皆可成佛不要一昧的追求人
                 世間的虛幻,「忘真」卻是盲目「追妄」 
執真乃真中起妄 ==少了生活上的欲望,看見內心的真心這是非常難得之事
                 ,但也不必刻意再追求另外一個真。若是一再追逐真又
                 會變成執著追真的妄想心
經中之無住生心 ==經中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凡非凡眾非眾等 ==雖然現在是凡夫身但是經由修行就可成佛
皆說明不取不斷 ==此說明生活中不離「空」也不離「有」兩者都不離也不棄 
不即不離之真意 ==懂的放下,不刻意去逃避或是強求隨緣生活面對一切事物 
此發起切要極矣 ==即是此部經典重點之處
七如來示現乞食 ==第七說明:世尊示現乞食  
乞已即還至本處 ==世尊祂規定出家弟子若是入城乞食必需是中午之前從第一
                 處〈第一家〉開始至第七家若剛開始就乞食的量已足過就
                 必須停止乞食,反言之若到第七家都沒有乞食到認何食物
                 也不能再繼續乞食下去。此一規定是要斷除出家人的貪念 
吾輩凡夫者唯知 ==這一點是跟我們凡夫差別極大,反觀我們凡夫的貪念欲望
                 都是無直境,有如大海的多。物資與金錢都不會有滿足的一
                 天才會帶來那麼多的痛苦。正所謂「無欲品自高,知
                 足就會常樂」 
終日忙碌於謨食 ==每日都是為了滿足生活欲望,盲目的賣命工作,直到命終 
終年皆向外馳求 ==每天每年都是想賺更多的金錢與無窮盡的物資
從不知返照本性 ==從來就不知反性,回頭過來如何安住自已的法身慧命,讓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而忙到生命即將結束,還不盡快衝刺自已

                 的道業,真是可憐的無知眾生
又如來示現食已 ==就因為娑婆眾生的迷惑顛倒所以才會示現的蕞平常的穿衣
                 吃飯 
收拾一切靜攝觀 ==當一天的工作完成之後就定下心來專心於修道中 
吾輩凡夫飽食嬉 ==這一點跟我們現在的一般民眾又是很大的差別,現在的人
                 大都工作之於就放鬆自已,享受娛樂不為自已的來生做準
                 備。當認真工作之於賺到錢就想到如何享受美食,享樂於
                 世間的娛樂享受
躁動不息幾曾靜 ==心一直無限攀緣著物資享受,讓心沒又停歇的一天
是以何能靜攝觀 ==一直的攀緣物資享受又如何能讓心靜下來呢?
般若慧力內照生 ==心不靜下來又如何讓自身的般若智慧顯現出來 
內照必先靜攝心 ==要讓自身的般若智慧顯現,唯有遠離塵埃遠離雜音從內心
                 觀照起,如:蓮臺山妙音淨苑就是如此修行的好地方,來
                 到此蓮臺山要靜心攝觀就容易了。這也是苑長當初想創立
                 淨苑最大的目地
此發起指示吾人 ==這就是世尊發起此部經來以身作則給我們看
諸世人來則應之 ==經過佛學教育開啟般若智慧已經懂得如何把世間的一切雜

                 事〈好壞〉都必須隨緣處理,平常心的面對它處理它然後

                 輕輕的放下〈燕過寒潭水無痕,也可以說船過水無痕〉 
事過收拾擲一旁 ==一天的順境或是逆境都應全部放下 
靜觀照被塵合覺 ==時常觀照自已、不要在一直向外攀緣,更部要讓妄心來主

                 導我們的真如本性
方勘發起般若慧 ==這也就是此開啟般若智會的起因
八金剛經之要旨 ==第八點說明金剛經重點  
惟云何降云何在 ==就是要我們如何降伏妄心的重要因素
此下手談何容易 ==道理好像很簡單但事情做起來是有難度的
如達天法師所云 ==就有如:古大德達天法師所說 
有所住覺心便亡 ==若是心有所住有所著〈不管是善或是惡〉那就不能成就道
                 業,因為自性心還是有掛礙 
欲施降妄心愈熾 ==一直想降伏自已的妄想之心反而會讓自已的心越不清淨 
觀世音穿衣吃飯 ==事實上修行沒有多大深澳妙理,若能以平常心,如:觀世
                 音與世尊一般的平常心穿衣吃飯即可
行街巷洗足敷座 ==每日認真工作認真的生活在當下就是最好的修行方法。敷

                 座而坐靜下心來專心於修道業 
瑣屑非一時如也 ==世尊就是如此的以身作則作,並非只是一時 
度生四九年如是 ==四十九年時間都是
金剛身無須飯食 ==世尊本以成佛祂本可是不需要吃飯
無須洗足與學定 ==也不需要洗腳或是學習禪定 
然慈悲為眾生故 ==世尊會如此就是憐憫我們娑婆眾生才會降低身分、給我們

                 這些佛弟子做榜樣 
日日行行無所事 ==每天都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但是我們凡夫是看不出來祂
                 跟其他人有何不同,的也只有須菩提明瞭
真是平等如如矣 ==若以外表來論世尊是跟我們凡夫一樣唯一差別就是內心不
                 一樣
此段之本地風光 ==此段所說的就是非常親切平常於生活當中  
乃降心住心榜樣 ==只要能保持平常心不多於向外乞求乃是讓心清淨方法 
吾等當如是修學 ==若是能在生活當中持戒修福斷惡修善般修學 
遇境緣如教而行 ==遇到順境與逆境都能清鬆面對把所有面對的生活一切都當
                 成是一種歷事練心
學世尊行所吾事 ==以世尊為目標學習世尊精神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即如是無降而降 ==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即是不刻意去降伏就自然而伏
無住而住之行也 ==這也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則契入般若深旨 ==能夠體認此修學要旨就可以說已經慢慢在開啟自性的般若
                 智慧更能深入此部經的精神所在
九世尊迴不猶人 ==第九相說明:世尊跟我們凡夫的生活作習是沒有兩樣  
而示現凡夫行俓 ==所表現出來的都是我們凡夫舉動,這是慈悲憐憫我們娑婆
                 眾生,以身作則給我們看。如:穿衣吃飯洗足或是敷座而
                 坐等事 
此無當自身體會 ==世尊早以成佛事實上祂大可不必跟我們凡夫行徑一樣的穿
                 衣吃飯行乞,但祂為了要眾生在於佛學當有所體會才用於
                 行動來啟發我們眾生佛的根性 
凡夫乃本具佛性 ==祂一再告訴我們,有情眾生都俱備成佛的條件

欲如世尊顯佛性 ==都可以是跟世尊一樣成佛 
當致力不取於相 ==世間的一切事務盡力而為可是一點都不著相〈應無所住〉
故吾輩修學般若 ==再加上勤於修學道業上開啟自性般若智慧 
須不取於相用功 ==若要不取於外相這一點是要下工夫的
不取於相之真義 ==不取於外緣境相就是此部金剛經最為重要的意涵
不離相而不著相 ==修行是點滴工夫在於生活當中不用刻意去離一切相,但也
                 不能執著一切相,若能理解這一點學佛真諦就不會落入偏
                 空或是偏有而不敢聽金剛經 
若偏無相而不著 ==若是生活當中偏於空對於外相而不執著
是又取於非法相 ==若是有此觀點那就誤解世尊本意,因為就是嚴重的偏空
此乃為斷滅相矣 ==也是執空斷滅一切相的錯誤修行行為
故如下本經所云 ==如:前面所提:本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若見諸相非相者 ==看見所有一切的相可是內心一點也不著一切相 
雖有諸相而不著 ==雖然有看到外面的一切相但是不執著外界的一切相。因為
                 我們經過佛學教育已經清楚知道,這一切都相都是由我們
                 的妄心而變現是虛幻不實
惟其以不取於相 ==唯一方法就是不執著一切相 
得見一切相非相 ==雖見外緣一切相而不執一切相
不取即無降而降 ==不用刻意要去斷一切相就是最好的方法。反言之,若是一再
                 刻意想去斷滅一切相,那就會落入執著相當中而有所不知
無住而住之境地 ==不用刻意斷一切相就是最佳的修行方式再以平常心生活,
                 即是心無罣礙活在當下就是最有智慧的修行人
此經首以不取相 ==所以此部經所講重點就是不必刻意取執於一切相 
為發起其旨深矣 ==這也就是此部經最重要要的要旨
十綜上說發起序 ==以上這十種講述就是發起序的主要原因  
全顯第一義空矣 ==裡面的內容都都是細述著第一義空的重要性。第一義空即
                 是:我空、法空、包括空也不執著的空亦空,就是成佛之
                 道最佳修行法門
如來示同凡夫者 ==為了達到以身教化所以世尊才與我們凡夫一般
為利他無我相也 ==世尊為了要利益眾生祂甘願與我們這些凡夫站在一起生活
                 。這一切都是要讓我們這修有緣的弟子能早日成佛
般若妙法任瑣事 ==一切都般若智慧都是在我們都生活當中的瑣事 
而流出無法相也 ==有了般若智慧觀照就能應無所住生活,又能在煩雜生活當
                 中,心還是如如不動
無須食而行乞者 ==世尊早以成佛事實上是不需要降低身分於行乞 
乃至洗足敷座等 ==更不需要洗足敷座而坐而觀想 
以不言之教護念 ==以不言語教化而教化而是用行動以身作則表演給我們這些
                 初發心的修行者看,這一切都是護念著我們這些學佛弟子 
付囑發大心行者 ==這也是世尊大慈大悲的表現,就是告訴我們世尊可以如此
                 成佛你們也一樣可以
亦無非法相是也 ==我們並沒有離開現實的有並沒有離開現有的一切相
於發起序不憚煩 ==不怨其煩的一再講解此部經典內容 
乃欲使諸善知識 ==最為重要的是能開啟更多善知識的般若智慧 
知得以云何起信 ==當然在這前提一定要建立在相信佛法上面沒有「信」就沒
                 有「解」就不會依法奉「行」不依照世尊教育當然就不能
                 成佛也就是「證」的佛果
并明了三空理智 ==明白世間的一切皆為虛幻我空、法空、空亦空真理 
在平常隨處可見 ==這一些道理都是在生活當中,用心觀照都是隨時可參透 
好向日常尋用中 ==平常的生活作習包括一切時一切處都可深深體會 
隨時觀照受用耳 ==般若心經就是金剛經的的重點所在之處用般若智慧觀照都
                 能受用與得慧
方知一部金剛經 ==所以必須清楚此部經金剛經 
真是除苦厄良方 ==就是讓我們離苦得樂最為佳的一帖良方 
入佛智之捷徑也 ==也是成佛最佳的捷徑
==========================================

上課記錄只是我個人學後心得。
其:標準還是要以我們苑長 現場闡述為準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47389898&aid=16956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