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上課日記〈14篇〉
2014/08/01 09:19:15瀏覽302|回應0|推薦2

 

第14篇
2014年5月17日上課日紀

四者四九年說法   日日於尋常示現   世尊則行所無事   初無容心無是念
乃如如不動之極   從大空三昧流出   歸結全經扼要矣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示現於日用尋常   顯金剛般若之要   此豈不謂之希有   善護念善付囑乎  
約法以明發起竟。 五者以一切眾生   本具法身如來也   然法身藏而不顯  
故謂之如來藏耳   背覺合塵奔衣食   忘卻本來甚久矣   世尊以法身如來
示凡夫奔走塵勞   欲令塵勞中眾生   返照本具如來藏。 六凡夫業障深重
欲令返照如來藏   須善加啟迪勤習   說此經起於乞食   示眾生受持此經
當視同家常茶飯   乃一日不可離也   如日久熏道心長   無明厚殼露曙光。
七本經甚深微妙   欲解如來真實義   務須以當機方可   當機者如本經云
持戒修福之人也   著衣持缽乞食等   乃佛制定之戒律   依此而行即持戒
乞食乃令見聞者   生慚愧增長道念   令行布施即修福   金剛之無上大法
發起於持戒修福   般若修學之根基   即是持戒修福也。 八乞食等持戒也
敷座而坐將入定   由戒生定定生慧   故序以為發起者   示眾生無漏三學
一定之修學程序   示明持戒修福者   能生實信入門矣   欲般若正智現前
非修定當不可也   定生於持戒修福   即戒生定定生慧。 九者修行之門要
要在於理事雙融   對境隨緣勤勘驗   於吃飯穿衣領會   於尋常日用做到
如是以無住生心   庶達於動靜一如   於生活歷事練心   乃修行最要一著
此乃般若發起於   乞食等事之微意。 十發起序之尤妙   示塵勞中方便修
夙業果報之色身   奔走衣食熟能免   逐末忘本固不可   脫塵生腦悉可哉
道貴善用於境緣   日晨外出勤乞食   畢歸當省不干事   飲饌洗濯料理畢
靜坐攝念且觀心   時人日忙酬亦多   歸後不靜妄念飛   頌經念佛有何益
不悟空有中道理   見境即遷隨緣轉   甚以縱欲大破戒   自釋其為不著相
自欺欺人當墮落   是人豈不可憐乎   是故以還至本處   敷座而坐之八字
乃奔走塵勞眾生   頂門針與座右銘。 以此為發起序者   的示般若非空談
須依文字起觀照   時時刻刻不放鬆   事事務須勤勘驗   方許有少分薦得
總此十義為發起   大法之理事全彰   修行者預備之力   入手之法盡裏許
此之謂真希有也   若不領會如佛修   豈負希有發起序   世尊之護念付囑。
=======================
2014年5月17日上課日紀
第一節課36頁後第6行第3句
第二節課37頁第8行
結束38頁第7行

----------------------------------------------------------------------

庶ㄕㄨˋ饌ㄓㄨㄢˋ〈吃喝總稱〉濯ㄓㄨㄛˊ〈清洗〉攝ㄕㄜˋ〈收、取〉                
==============================================================

心得


四者四九年說法  ==第四項:世尊總共說法時間有四十九年之久  
日日於尋常示現  ==世尊既然現於人相所以一切生活作息跟我們凡夫
                   一樣
世尊則行所無事  ==隨著世間因緣過生活但唯一有所不同是世尊的心
                   是跟我凡夫不一樣  
初無容心無是念  ==身處於娑婆人世間心卻是清淨無雜念
乃如如不動之極  ==不管生活中是逆境或是順境乃不為所動  
從大空三昧流出  ==身動而心不動這就是無上深妙禪,外不著相內
                   不心動在佛學領域當中稱三昧也就是戒、定、慧
                   無漏三學。因「戒」得「定」因定生「慧」、心
                   中沒有定哪來的般若智慧  
歸結全經扼要矣  ==這也是此部經的真正重點所在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對於外界的一切事相皆是不為不動
示現於日用尋常  ==世尊用於行動以身作則表現於日常生活當中  
顯金剛般若之要  ==這同時也是說明著金剛經的般若智慧就是在生活
                  當中 
此豈不謂之希有  ==如此的說法是不是很奇特呢?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呢?  
善護念善付囑乎  ==世尊就是如此的掛念我們娑婆眾生所以祂非常慈
                  悲的來到人世間來做教化工作其:最大的因素就
                  是教我們不要在掉到念頭裡在六道之中輪迴不息
                  。只是穿衣吃飯就有哪麼大的禪機在裏面噢,這
                  在同時也是世尊一再的叮嚀修行即是生活、生活
                  就是修行這其中都淺藏很深的妙理在其中,所以
                  世尊常常勉勵所有的佛弟子必需常常反省自已觀
                  照自已。因為開採自身的心性智慧就由如在自性
                  的心田開採出一口井,隨處可取得學習佛法或是
                  要了脫生死出凡入聖這一切都必需要依靠自已而
                  非向外乞求、向外乞求他人的保佑那決定是錯誤
                  的想法,這一點做為我們是一位佛弟子不可不知
約法以明發起竟  ==世尊經典說法已經非常明確一切修行皆是在生活
                  當中
五者以一切眾生  ==第五項:所有九法界眾生  
本具法身如來也  ==眾生都具備如來法身慧命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佛  
然法身藏而不顯  ==既然我們是佛那未何我們現人身而不現佛身呢?
                 原因就是我們掉到念頭無明當中就由如烏雲罩住
                 大地而看不見太陽一般。若是要雲開見日就必需
                 修行修正自已的行為與作為讓我們都心有如佛的
                 清淨心就有如烏雲以去陽光展現

故謂之如來藏耳  ==無明罩住我們的如來藏,以至讓我們都佛性無法
                 顯現。我們也可能成為如來佛只是我們的如來被
                 藏住了如同太陽被烏雲密佈罩住見陽光一般。所
                 以我們才看不清楚宇宙真相 
背覺合塵奔衣食  ==娑婆眾生與菩薩或是佛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眾生都
                 是惑迷顛倒看不到事實真相才會一直盲目追逐這
                 宇宙中的虛幻相而忙碌  
忘卻本來甚久矣  ==就因為自已無知不知道現在的一切都是虛幻而不
                 真實、才會讓我現在生活過的如此的痛苦不堪
世尊以法身如來  ==世尊本來就是一尊不折不扣的法身如來佛
示凡夫奔走塵勞  ==但:世尊為了要教化我們這些眾生所以祂才會現
                 人身用於乞食〈工作吃飯〉收衣缽〈穿衣洗衣洗
                 碗筷〉洗足已〈清理自身身體〉敷座而坐〈每日
                 事畢就收起得失心精進於修持中〉以上的說明就
                 是世尊大慈大悲顯現於於凡夫相與我們共同生活
                 與我們一樣過生活
欲令塵勞中眾生  ==世尊雖然與我們一樣過生活祂就是為了要教化我
                 們娑婆眾生而做
返照本具如來藏  ==世尊的用心良苦所以我們一定要精進於佛學中我
                 們也一定要非常清楚我們本來就是佛、我們具備
                 成佛佛的種子只是我們的如來佛種子被含藏著就
                 等待著我們聽經聞法斷惡修善來開啟
六凡夫業障深重  ==但由於六道凡夫大多業障太深也可以說無明煩惱
                 與執著心太重 

欲令返照如來藏  ==若要重新找回自性本有的如來藏是輕而易舉之事
                 ,只是必需學習佛陀教育認識宇宙真相慢慢找回
                 自性本有的如來佛
須善加啟迪勤習  ==當然前提就必需要斷惡修善精進於佛學上有時間
                 一定要勤加念佛、聽經、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慢慢
                 的修正自已的行為,時常觀照自已修正自已 
說此經起於乞食  ==所有的一切經論不外乎都是建立在行住座臥的生
                 活當中體悟,當然穿衣吃飯就是最基本的工夫  
示眾生受持此經  ==世尊祂用簡單的方式告訴用眾生
當視同家常茶飯  ==祂用行動表演演說修行就是在生活中的穿衣吃飯  
乃一日不可離也  ==此種的體悟與觀照一天都不能鬆懈  
如日久熏道心長  ==每日的學習不間斷道心自然而然就會增長與顯現  
無明厚殼露曙光  ==經由聽經聞法的學習又從佛學的理論建立在生活
                 當中慢慢修正我們的習氣與貪念執著,如此一來
                 我們就能夠把而累世所蒙上很深很厚的這一層厚
                 慢慢去除而露曙光。
七本經甚深微妙  ==第七項:本金剛經含藏著很深的生活哲學在裡面 
欲解如來真實義  ==必須有此因緣經由教導才能體認此部經的真實內
                 容  
務須以當機方可  ==所為的當機即是:有緣聞法又能相應親且能依教
                 奉行
當機者如本經云  ==當機者就是本經所說的:親聞者,如同我親耳聽
                 到我苑 長親自說法而我又能相應
持戒修福之人也  ==所謂的修行或是修認何法門一切都是建立在持戒
                                     
著衣持缽乞食等  ==持戒修福就是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乃佛制定之戒律  ==這是世尊所戒定一個修行人最基本的條件就是,
                 持戒修福,斷惡修善、依教奉行等戒律  
依此而行即持戒  ==依世尊所訂定之戒律
乞食乃令見聞者  ==從最基本的乞食開始
生慚愧增長道念  ==如此的乞食是要讓修行人去除掉高傲之心  
令行布施即修福  ==當然乞食的另一種目地就是要給眾生有布施機會  
金剛之無上大法  ==金剛經是一部無上大法所有世尊用四十九年所說
                  的重要內容都含蓋其中
發起於持戒修福  ==所有的修行最基本的工夫都是建立在斷惡修善持
                  戒修福之上。斷惡修善持戒修福即是有如蓋一棟
                  大樓的基礎一般,修行學佛若沒有建立在最基本
                  的做人基礎上那就已經偏離修學宗旨最後將可能
                  落於空口說白話忙修瞎練 
般若修學之根基  ==修學必需一定要先建立般若智慧才能辦別修學的
                  方向是否偏離  
即是持戒修福也  ==斷惡修善持戒修福最基礎的條件每一個修行人都
                  必需有所認知。
八乞食等持戒也  ==第八項:向大眾乞食就是我們現代人穿衣吃飯一
                  般。持戒:修行一定要建立在持戒基礎上若不能
                  建立在持戒上一切都是空口說白話一切都說食數
                  寶
敷座而坐將入定  ==每天日常生活的事物完成就必須收起今日的得失
                  心敷座而坐靜坐觀心  
由戒生定定生慧  ==修行若沒有戒律、心就不可能安定、心若不安怎
                  能會有般若智慧。                
故序以為發起者  ==這是此部經的前提  
示眾生無漏三學  ==也是世尊表演給我們眾生看的三無漏學也就是戒
                  定慧。因戒得定因定生慧
一定之修學程序  ==三無漏學〈戒定慧〉是一個修學人必需要嚴厲尊守
                  的最基本的條件若是脫離此三無漏學就一定不是正
                  法也不會有所成就  
示明持戒修福者  ==世尊已經非常明確的告訴我們持戒修福就是建立在
                  生活當中的一切事務  
能生實信入門矣  ==相信學佛〈修行〉就是最基本的前提沒能相信怎能入門
欲般若正智現前  ==相信佛法又能建立在戒定慧上面自然就能產生自性智慧
非修定當不可也  ==若是沒有守戒律,心又不安定那是在佛學上有所成就
定生於持戒修福  ==心要定就一定要持戒修福之上  
即戒生定定生慧  ==由戒律才能讓心定、心若定才能自然產生般若智慧。
九者修行之門要  ==第九:修行之重點
要在於理事雙融  ==修行一定要建立在懂理〈次第般教育懂教理〉再回歸於
                  生活當中的體會兩者之間就是理事相融無礙  
對境隨緣勤勘驗  ==對於每一日的作為都要時常的檢討與修正  
於吃飯穿衣領會  ==就是每日的穿衣吃飯開始體會  

於尋常日用做到  ==每日都是從日常生活當中做起
如是以無住生心  ==不為外界得失因緣讓自已的心波動就是應無所住又有如
                  燕過寒潭不留影一般也可以說船過水無痕  
庶達於動靜一如  == 外不隨境轉、心又如如不動表

於生活歷事練心  ==此種的修行境界都是要建立在生活當中的喜怒哀樂的過
                 程來歷練經所謂的修行並不是叫我離開人群不要與人群
                 接觸。像一些小乘的修行人都不敢接觸外界導至於變成
                 著空而不能
                 入佛界                   
乃修行最要一著  ==這也是修行人最重要的一環,修行千萬不要落入著空相
                 當中應於空有都不著兩邊兩邊都不棄離
此乃般若發起於  ==要讓自性般若現前這些都是建立在生活當中。不分在家
                 或是出家  
乞食等事之微意  ==所謂的修行〈學佛〉其實說穿了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穿
                  衣吃飯工作當中不要把修行想成高深的學問。
十發起序之尤妙  ==第十項:發起序微妙之處所在  
示塵勞中方便修  ==在辛苦工作當中的體悟。修行不只是外相做做樣子而內
                  心卻是洶滔波湧
夙業果報之色身  ==我們做人是守五戒心而得人身、既然已得人身就難免為
                  了這個色身果報而繁忙  
奔走衣食熟能免  辛苦工作穿==衣吃飯這是每一個人都必需面對的雖都一樣  
逐末忘本固不可  ==千萬不要忘記真心才是我們主人我們本來就是佛
脫塵生腦悉可哉  ==我們不能每天是隨著外境而轉不能一再的被五欲六塵牽
                  絆著我們讓我們的心不清淨
道貴善用於境緣  ==菩提道之路必需善用於生活中的逆境或世順境而體會  
日晨外出勤乞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修行就是點滴工夫並不是叫我們放
                  棄世間的一切不出去工作  
畢歸當省不干事  ==當一切生活瑣事完畢後就要收拾起每一天的得失心
飲饌洗濯料理畢  ==當每日應做的生活瑣事吃飯灌洗完畢
靜坐攝念且觀心  ==就盡快收起今天所經歷的事物趕快靜下心來聽經念佛或
                  是觀照
時人日忙酬亦多  ==反觀於世間都浪費在不需要的應酬上讓自已的心不能平
                  靜 
歸後不靜妄念飛  ==佛弟子每日於工作之餘還是忘不掉生活的物資享受讓自
                  已的心不能定下來這樣是不行的 
頌經念佛有何益  ==若是一直忘不掉生活享受還一直流戀於物資享受那聽經
                  念佛就會變的沒有意義
不悟空有中道理  ==若是只是重於外相不注重於內心的修持那就還沒悟出修
                  學的真諦那修學有何作用  
見境即遷隨緣轉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必需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隨緣淨轉不
                  為世事繁雜而心動  
甚以縱欲大破戒  ==可是反觀於一些修行人常為自身的罪孽而找佛學理由來
                  自圓其說,犯了戒犯了罪還找一個佛學理由來原諒自已
                  又來說服別人這是自欺欺人這是罪大惡極之事
自釋其為不著相  ==自已犯罪又找佛學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幻這是在玩空
自欺欺人當墮落  ==玩空〈玩弄佛法〉這是墮入三惡道的不二法門也是自欺
                  又欺他人最不可取之事  
是人豈不可憐乎  ==若有其修行人者是佛教中最為可憐的人  
是故以還至本處  ==所以我們修行人必需深知若是工作之餘回到家中  
敷座而坐之八字  ==「還至本處敷座而坐」這八個字就是世尊示現於人世間
                  表演給我們看的寫照,只要有時間就必需精進於佛法之
                   中不可懈怠
乃奔走塵勞眾生  ==世尊用行動示現給我們這些眾生
頂門針與座右銘  ==指標與勉勵語。
以此為發起序者  ==此段就是此部經的開端  
的示般若非空談  ==用生活來體會、用教育〈經論〉來開起自身的般若智慧
                  並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有很深的根據可尋
須依文字起觀照  ==修行離不開教育中的經論經再由教理來行事再入到心性
                  來檢驗自已檢討自已  
時時刻刻不放鬆  ==學習過程絕不鬆懈、不進者退不要讓貪懶墮性來牽絆我
                  們 
事事務須勤勘驗  ==每一件生活當中的大小事都必需時時回顧與檢討
方許有少分薦得  ==修行是點滴工夫經由教理來時時檢討自已就是世尊最大
                  的用意。若是世尊或是講經的人〈苑長〉講的如此祥細
                  分明可是修行人並沒有深入體會那就枉廢說法者的一番
                  苦心。修行必需建立在生活修持下正所謂:修德有功,
                  性 德方顯
總此十義為發起  ==這是此發起序的十種實質意義  
大法之理事全彰  ==此部的金剛經大法所要闡述的重要內容全部都含蓋在裡
                  面就是教理也圓融行事也圓融兩者都能依教奉行就是理
                  事圓融
修行者預備之力  ==修行人要成為菩薩應有的條件與因緣
入手之法盡裏許  ==進入法學之門所有的方法就在這此部經裡
此之謂真希有也  ==修行就是建立在生活當中體會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也很
                  稀鬆平常呢,其實世間的一件事越是簡單也許就是越困
                  難也難達成難怪須菩提才會說希有也 
若不領會如佛修  ==若不能體會到世尊所說經論
豈負希有發起序  ==那就枉廢此部經的用心良苦
世尊之護念付囑  ==更對不起世尊為我一再掛念與叮寧。

 

 

 上課記錄只是我個人學後心得。
其:標準還是要以我們苑長 現場闡述為準

 

 

 

( 興趣嗜好電腦3C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47389898&aid=15632241